咖啡師養成記 | 哥倫比亞玫瑰谷手衝咖啡講解

2021-02-08 咖啡工房

點擊關注 | 每日精品咖啡文化雜誌咖啡工房


點擊關注 | 專注烘焙7周年

更多精品咖啡豆請加私人微信號:


kaixinguoguo0925




 

 

導讀

 

哥倫比亞咖啡是少數冠以國名,在世界上出售的單品咖啡之一。在整體品質方面,它獲得了其它咖啡無法企及的讚譽。與其他生產國相比,哥倫比亞更關心開發產品和促進生產。正是這一點,再加上其優越的地理條件和氣候條件,使得哥倫比亞咖啡質優味美,譽滿全球。  

 

哥倫比亞種植咖啡的地理環境優越,咖啡產區位於安第斯山脈,氣候溫和、空氣潮溼。哥倫比亞有三條科迪耶拉山脈南北向縱貫,正好伸向安第斯山,咖啡就沿著這些山脈的高地種植著。而山階提供了多樣性氣候,哥倫比亞整年都是收穫季節,在不同時期不同種類的咖啡相繼成熟。

 

在前街咖啡的豆單中,哥倫比亞的幾支咖啡頗受許多客人喜愛,例如一支來自哥倫比亞桑坦德產區的玫瑰谷,其草莓以及發酵感讓人印象深刻。

 

 

 

咖啡信息

哥倫比亞玫瑰谷來自哥倫比亞桑坦德地區的大樹莊園,桑坦德產區是哥倫比亞北部的著名產區,西臨馬格達萊納荷,種植海拔約1400-1600米,該產區的咖啡豆以強烈的味道、悠久的回味和獨特的草木清新風味著稱。

 

玫瑰谷的咖啡品種為美洲地區常見的卡杜拉(Caturra),卡杜拉是波旁(Bourbon)的一個自然變種,於1937年在巴西被人們發現。卡杜拉延續了波旁品種的柑橘堅果調性,但卻因為植株矮小而更加高產。舊時傳統的精品哥倫比亞風味更多像是柑橘可可調性,其實是當時在哥倫比亞常見的水洗處理以及卡杜拉品種所帶來的。

 

玫瑰谷這支咖啡豆處理方式為厭氧酵素水洗處理方式。此法前半部分與水洗處理法相似,通過浮選去除有瑕疵的咖啡豆,再用機器去除果肉果皮,將處理好的咖啡豆放進一個封閉的容器裡,此時注入二氧化碳排出氧氣,在無氧的環境下減緩咖啡果膠中糖分的分解速度,PH也以更緩慢的速度下降,延長發酵時間,以此來發展出咖啡更多的甜感以及更獨特的風味。

 

 

 

烘焙曲線

以【前街咖啡烘培】為展示 

入豆溫:180℃,轉黃點:6'00",151℃,一爆點:9'48",183.3℃,一爆後發展2'10",197℃出爐。

 

 

 

 

杯測報告

 

玫瑰谷這支咖啡豆在杯測的時候,其味道尤為討喜。卡杜拉顆粒飽滿,研磨之後其幹香如同草莓焦糖餅乾,即使是無法感知草莓的人也可聞到明顯的甜香氣息。注水之後,水果類的溼香佔據主要部分,宛如成熟甜膩的水果。

 

破渣之後,稍稍降溫便可進行高溫部分的啜吸,杯測者通過啜吸的動作將咖啡液霧化,讓各個感官部分可以更好地感受更細緻的味道。玫瑰谷的高溫部分是柑橘的酸質,平衡感強,層次豐富,中段是深色莓果,帶有焦糖可可,尾韻殘留的香氣是類似發酵水果的發酵感。

 

中溫部分更多像是莓果類的風味,同時帶有黑巧克力的風味,尾韻依舊是發酵感,回味不散。低溫部分深色莓果佔據主體,甜感提升,黑巧克力與發酵感並存,尾韻持續的發酵感,類似威士忌酒的酒韻若隱若現,讓人聯想到酒心巧克力。

 

 

 

衝煮講解

 

通過杯測我們可以大概知道玫瑰谷是一支發酵感、深色莓果以及帶有草莓香氣的咖啡豆,缺點是時間一長,整體風味下沉,略顯平乏。所以在衝煮的時候要強調玫瑰谷的莓果類風味,同時減少尾段不愉悅的味道。

 

咖啡粉量前街咖啡選擇使用15克咖啡豆,研磨程度為中等偏細,0.85毫米標準篩網通過率為80%左右。粉水比例為1:15,即注入225克水量。濾杯選擇常見的hario v60濾杯,錐心的濾杯形狀增加咖啡層次感。

 

水溫選擇91攝氏度,避免萃取不足。第一段注入30克水量進行悶蒸,悶蒸時間為30秒,悶蒸的目的是為了適當排出二氧化碳,避免二氧化碳含量過多影響萃取。

 

第二段注入水量100克,加上悶蒸的水量即注入到130克,均勻繞圈注入,加強前中段萃取,提升前中段小分子物質的萃取。注入後間隔10秒,接著注入剩餘的95克水量,均勻繞圈注入,最後25克垂直中心注水,避免過多擾流萃取出過多後段的苦澀味道。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圖片來源網絡,網站部分內容如圖片、我們會尊重原作版權註明出處,但因數量龐大,會有個別圖文未來得及註明,請見諒。若原作者有任何爭議均可與網站聯繫處理,一旦核實我們將立即糾正,由「咖啡工房」整理編輯,轉載請註明,本文意在傳播咖啡文化,若侵權請告知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星巴克手衝哥倫比亞豆 哥倫比亞大樹莊園玫瑰谷厭氧酵素水洗咖啡
    -星巴克如何用梅麗塔衝煮咖啡-1.咖啡師就開始進行放置濾紙濾杯,並用水壺注水淋溼濾杯、溫杯等一系列準備。2.接下來磨豆,熱手衝粉水比為1:14,t30g g40g v50g粉,研磨後用手拍打粉缸,防止粘粉,然後把粉倒入濾杯中心,再拍打濾杯,讓粉鋪平。3.準備工作完成後,就是正式的衝制過程了,首先汲取適量的熱水,用溫度計確認好水溫在92度到96度之間,進行第一步的悶蒸。
  • 手衝咖啡 | 哥倫比亞花月夜咖啡豆與玫瑰谷咖啡豆手衝有何不同?
    ,哥倫比亞的花月夜和玫瑰谷一直深受女孩子們的喜歡,花月夜打開包裝就隨即飄來甜甜的草莓果醬香氣和發酵感,而玫瑰谷則是酸甜的蜜桃和花茶的香氣。下面來了解一下兩款咖啡的不同之處。一、產區的不同花月夜產區:哥倫比亞蕙蘭艾斯維多加汀農場蕙蘭咖啡是以咖啡種植區命名的原產地咖啡,能夠充分代表蕙蘭產區咖啡獨一無二的特點。100%阿拉比卡種,並根據咖啡豆的顆粒大小和單一品種精選而出。您會從每一顆咖啡豆中尋找到獨特而豐富的哥倫比亞咖啡的香氣。最突出的特點是純淨、均衡而柔和的口感。
  • 咖啡師養成記 | 如何描述咖啡味道
    酸這一方面除了形容咖啡酸的強弱之外,還會形容咖啡的酸質,例如我們會描述耶加雪啡的咖啡會帶有柑橘酸,肯亞的咖啡會帶有明顯的莓果類酸質。例如瑰夏咖啡會帶有明顯的花香和茶感,瓜地馬拉的咖啡會帶有菸絲感覺,肯亞的咖啡以莓果類的風味著稱,哥倫比亞玫瑰谷讓人聯想到草莓的香氣,而宏都拉斯雪莉則更像是酒心巧克力。
  • 咖啡師養成記 | 手衝咖啡蛋糕濾杯衝煮方案
    它與錐形濾杯有很大的區別,一般的錐形濾杯以V60為例,底下一個大的出水孔,濾杯壁會有一些導流骨結構幫助咖啡萃取。利用蛋糕濾紙的摺痕取代導流的肋骨,因為碰觸濾杯壁的面積較小,創造出最大的萃取面,讓咖啡粉能夠被均勻的萃取,所以不管是新手還是玩家都很推薦的一款,不需要很高超的控水技術也能把一杯咖啡衝好。從濾杯結構上來看,這是一款浸泡式濾杯,衝煮出的咖啡的醇厚度和穩定性都有很出色的表現。
  • 咖啡師養成記 | 教你用聰明杯衝咖啡
    導讀聰明濾杯為手衝濾杯品種中之一種,不僅廣受國際肯定,也是許多精品咖啡店指定使用的衝煮器具。聰明杯因其簡易的操作方式,讓每位手衝初學者都能輕易上手,在家為自己衝杯好咖啡,使用後在清洗上也非常方便,儼然就是居家必備的咖啡衝煮器具之一。本期咖啡師養成記將介紹懶人利器——聰明杯的用法。
  • 咖啡師養成記 | 手衝咖啡中水溫如何確定?水溫相差1℃的影響真的很大嗎?
    那麼我們平時衝煮的水溫是如何確定的呢? 水的溫度一般我們建議衝煮手衝咖啡的水溫在86-93℃之間,其中衝煮中淺烘焙的咖啡建議使用90-93℃,衝煮中深烘焙的咖啡建議使用86-89℃。那麼這個區間是如何得到的呢?
  • 咖啡師養成記 | 手衝咖啡常見的誤區,你中了幾個?
    在衝煮的短短2分鐘左右,背後是龐大的知識儲備積累。對於新手來說,很容易會陷入誤區,本期咖啡師養成記就來盤點下哪些容易出現的誤區。 一:注重手法,邯鄲學步 很多小夥伴是被咖啡師優雅的動作而吸引入坑手衝咖啡,這將導致認為手法對一杯咖啡的影響非常大,甚至對手法的執著「走火入魔」(認為衝不好喝一定是手法的問題)。
  • 咖啡師養成記 | 手衝咖啡如何衝出咖啡的甜感
    味覺只能分辨出酸,甜,苦,鹹,鮮,但咖啡中沒有「鮮」這個說法,所以咖啡關於風味的大類上只有4種。 一般來說,舌尖對甜味最敏感,舌根對苦味最敏銳,舌頭兩側的前半段對鮮味最靈敏,舌頭兩側中後段對酸味最敏感(不是說這些部分對其他的三個風味感受不出來,表達的只是最突出的一點)。
  • 咖啡師養成記 |用冰水衝手衝咖啡?
    說到冰手衝小夥伴們可能第一時間就想到日式冰衝(正常熱手衝萃取前中段,再用冰塊降溫稀釋),而這次是教大家用冰水衝一杯清爽甘甜的冰咖啡,最適合在炎炎夏日享用了。 衝煮思路1、這次衝煮會以熱水進行悶蒸,再用冰水進行衝煮,所以我們需要準備好兩把手衝壺。
  • 咖啡師養成記 | 為什麼自己買咖啡豆回家衝不出咖啡店的味道?
    衝煮參數的確定性 通常在店品嘗後購買咖啡豆,前街咖啡都會分享這支豆子的衝煮參數,在眾多參數中,粉水比例、水溫、粉量、衝煮手法這些參數是比例容易理解與同步的。那麼前街咖啡衝煮手衝淺烘咖啡的研磨度一般在75-80%範圍內。
  • 咖啡師養成記 | 拼配豆可以做手衝咖啡嗎?如何自己定製一支手衝拼配豆?
    因為我們知道精品咖啡的重點在產區之味,咖啡不再是以「咖啡味」可以一言概之的飲品了,我們從產區、處理法、品種等信息區分出了不同種類的產區之味,例如衣索比亞的耶加雪菲,其代表是水洗處理的原生種咖啡,柑橘調性、白色類花香讓人欣喜;巴拿馬的水洗處理瑰夏咖啡,從始至終的精緻花香、杏仁堅果的中段以及讓人聯想到綠茶的餘韻;而印尼的溼刨法曼特寧咖啡則是草本香料的調性加上醇厚的口感。
  • 咖啡師養成記 | 新手必看的手衝咖啡圖文教程(附視頻教程)
    更多精品咖啡豆請加私人微信前街咖啡,微信號:(長按複製)kaixinguoguo0925導讀前街咖啡發布了如此久的文章,也該是時候回歸最核心的命題了:「手衝咖啡該如何衝?」 相信關注前街咖啡的小夥伴們,除了已經馳騁沙場許久的咖啡師、多年飲用咖啡經驗的咖啡老饕之外,還有很大一部分是剛剛入坑不久的新夥伴,想學手衝咖啡可卻苦於沒有門道。 所以,前街咖啡手衝咖啡衝煮教程它來了。
  • 咖啡師養成記 | Kono濾杯的萃取之道
    如今手衝咖啡迅速發展,濾杯也隨之相對應有了更多的選擇,前街咖啡依然堅持使用Kono濾杯進行出品,到底Kono濾杯有什麼獨特之處呢?「Kono」是日本製造咖啡器具的名門公司,製作者是一位名為河野敏夫的日本人,濾杯就是以他的名字而命名。
  • 咖啡師養成記 | 盧安達咖啡的衝煮方案分享
    ▲點擊關注 | 每日精品咖啡文化雜誌咖啡工房
  • 咖啡師養成記 | 經典的Kalita濾杯使用指南
    濾杯在手衝咖啡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Kalita扇形濾杯從側面觀察,呈現上寬下窄的形狀,像是一個扇形的形狀這有利於水量的集中,而上方呈現橢圓形,做出較寬的面積的目的是為了讓咖啡顆粒均勻分布,減少堆疊的狀況。Kalita扇形濾杯的杯壁肋骨多,且呈直線分布,肋骨間的距離一致,目的是為了增加排氣和水流的速度。同時,過濾流速比較慢,萃取模式更傾向於浸泡式。口徑較小、流速較慢的特點讓許多咖啡師以此濾杯衝煮深烘焙咖啡。
  • 咖啡師養成記 | 最多人詢問關於咖啡豆的問題是什麼?
    像前街使用半直火的烘焙機烘焙的單品手衝咖啡,養豆期大約為4-7天。如果是意式機的加壓萃取方式,咖啡豆中的二氧化碳要比手衝排得要多才能更穩定地萃取。前街使用的意式咖啡豆建議養豆期會更長,一般會到10天甚至15天。  那麼咖啡豆的賞味期要到多久結束?
  • 咖啡師養成記 | 手衝咖啡水溫多少才合適?為什麼同一款咖啡豆有人使用90℃有人使用93℃?
    有一次,在日常給客人分享手衝咖啡的時候,一位客人迅速地猜對了這款咖啡豆的名字,便以這個契機我們進行了一個簡單的交流。通過交流得知,這位可以平常也經常在家衝咖啡,也是因為之前購買前街的這款咖啡豆回去衝煮,當喝到我們分享的咖啡時,一模一樣的味道呈現出來,便如此迅速地猜出答案。 在交流衝煮心得的時候,這位客人表示「90-94℃的水溫都試過了,只有93℃衝的好喝,跟你這杯一樣。」可是,那壺分享咖啡使用的水溫是90℃!
  • 咖啡師養成記 | 分享一個突出深烘咖啡甜感的衝煮方法
    :(長按複製)kaixinguoguo0925導讀之前有小夥伴私信問深烘咖啡能衝出甜感嗎,本期咖啡師養成記就來分享一個深烘咖啡的衝法。 參數分享本次衝煮選用了前街咖啡的印尼黃金曼特寧,詳細信息如下:產區印尼 北蘇門答臘 亞齊伽佑山海拔1100-1600米品種Ateng等級G1、3
  • 咖啡師養成記 | 哥斯大黎加的葡萄乾蜜處理咖啡又是什麼味道?
    ,種植海拔、咖啡品種、處理方式以及烘焙等,每個因素都影響深遠,前街咖啡認為處理法相較於其他因素更快捷且容易實現,所以近年來創新咖啡處理方式層出不窮。雖然兩支咖啡豆風味上有差異,但可以從兩者的共同的地方看出葡萄乾蜜處理的特點,在發酵前預先乾燥果肉,咖啡果實葡萄乾狀態,讓咖啡豆吸收果肉的糖分,其中時刻關注咖啡果實發酵情況,讓咖啡的味道發展得更加傾向成熟水果的調性,保留全部果膠進行發酵也讓咖啡帶有濃鬱的發酵氣息。
  • 咖啡師養成記 | 一步分清巴拿馬翡翠莊園紅標、綠標、藍標
    十九世紀初期,巴拿馬在政治上較向南傾,並曾一度與哥倫比亞、厄瓜多及委內瑞拉組成大哥倫比亞共和國(Gran Colombia)。但自1903年起,巴拿馬借美國之力脫離聯盟;在開鑿運河的一刻,巴拿馬的國運便註定了跟美國相連。這條貫穿中美洲,將太平洋、加勒比海和大西洋聯繫起來的巴拿馬運河,不但開拓了船運貿易,更帶來了大量來自美國和歐洲的農業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