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佛與醫學(十八):為什麼要跪坐於'二足跟之內側'?

2021-02-07 吉祥緣



各『分解動作』之佛法涵義及醫學原理


為什麼要跪坐於『二足跟之內側』?



一、佛法方面涵義:


1、徹底放開根本執著,徹底降伏根本煩惱。


2、楞嚴經云:『狂心若歇,歇即菩提』,坐定放鬆—狂心歇息。


3、對『跏趺坐』之練習很有幫助。


二、解剖生理方面之意義:


1、拉松『踝關節』,坐於足跟內側,以體重自然加壓,可把平日僵緊之『踝關節』壓開。禮拜中,跪坐又站起,等於一壓一放,活絡其筋脈。以中醫經脈理論而言,足部之六經脈,加『陽蹻』、『陰蹻脈』,都通過足踝。若足踝僵緊、不靈活,則各經脈都受阻。(踝音ㄏㄨㄚˋ,語音ㄏㄨㄞˊ。)




如圖所示:


·足踝兩側有『淋巴反射點』 內側:下身 和外側:上身淋巴反射點。


此處平日極少靈活運動,久之堆積甚多垃圾(壓之甚痛),會使免疫力減弱。(淋巴功能降低)


·淋巴相當於體內警衛系統,國防軍隊,也可以協助靜脈,把各處細胞要送回心臟處理的東西運走。(有如資源回收之管道)


註:我們的血液帶著養分和氧氣,由動脈(大道)送到微血管(如各地小路小巷),血中部份的液體就會由微血管壁滲出,滲到細胞間隙,形成細胞間的液體,細胞浸潤於其中,可作『物質交換』—細胞把『要的』吸收入細胞內,把『不要的』東西排到其中。這液體包括死掉的細胞、血球、細菌,分二路運走:


(1)微血管→靜脈→回心臟。


(2)·淋巴管(負責運送小部份液體,及大分子物質)以『向心』方向流動(在淋巴結過濾、消毒)→靜脈→回心臟。


·此圖簡示全身最重要的四大『回收站』—『局部淋巴結』。(負責過濾、抗菌、消毒)


(↑↓表示淋巴液之流向)


(1)頭淋巴集向頦下、頜下、頜下腺上方、耳前、耳後、枕部。

(2)頸淋巴集向『鎖骨上方』。

(3)胸、上肢淋巴集向『腋窩』。

(4)下半身淋巴集向『鼠蹊部』。


(註:頦音ㄏㄞˊ、ㄏㄞˋ、ㄎㄜ,俗稱『下巴』乃人面最下部。)


·拜佛之動作中,俯首、躬身、跪伏、撐肘等動作,無形中,正好能活動疏通這四大『回收站』。等於是反覆作『一擠壓—一放鬆』之大按摩,產生如擠海綿般的最佳大清理效果。



·淋巴另有一功能—吸收運送營養。如腹腔、消化道上的淋巴系統,能吸收和運送『脂肪』的分解產物,和溶於脂肪的『維他命』。


·拜佛動作,跪坐壓開踝關節,又加靈活翻足起身,對淋巴反射點,有一壓一放之按摩效果,促進循環。對增加免疫力,有極大幫助。


註:初學者,很多人無法坐在二足跟內側(因踝關節僵硬難開),甚至坐下時,『臀』與『足跟』無法貼在一起,這是腰、腿之肌肉,經年久緊張、僵硬未放鬆運動,已縮短。只要持續拜(方法正確),在輕鬆中跪坐,以體重自然壓坐,不久就可恢復正常之長度,及靈活度,不要著急氣餒,須以信心信佛力,信自性本具良知良能,一定可以開發。有人只拜幾小時,在一天中就恢復了。年紀大者,多拜幾天也能恢復,只要專注念佛身心柔軟,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亦可配合熱水泡腳,泡至足變紅,且紅一段時間,使僵緊筋柔軟、活絡)(泡腳,初以能適應之溫水,漸加入熱水,熱至足能轉紅,達到活絡之效。)


若洗足時 當願眾生 具神足力 所行無礙




2016年生肖運程搶先知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吉祥緣 · 2016年屬虎運程

相關焦點

  • 拜佛圖解:出家師父演示拜佛動作!
    2、立如松,正而松,兩腳以前八後二站立,頂天立地—立如松。以足跟支力,深吸氣,全身放鬆。以足跟支力,深吸氣,全身放鬆,檢查足趾要完全放鬆。頭如懸鐘,空靈端正,耳對肩中。後頸貼衣領,收下巴、頸椎—胸椎對直,由足跟中點—脊柱—頂門上,彷佛一線拉直。下頜關節放鬆,勿咬牙切齒,舌、軟顎、咽喉,都要放鬆柔軟。舌尖頂於上顎。舌根上空,如含一團空氣。
  • 拜佛的兩種方法( 禮佛、拜佛連續動作圖解)
    合雙掌時,雙眼下垂目光注視合掌的指尖,能夠凝聚心神,排除妄念.站於蒲團之前,兩足作八字式,左右足跟距離約二寸左右,足尖距離約八寸;有如要『看自己足跟』般之動作。如仰臥起坐之用力方式,令『心口—腹—腿—膝』一起退後,使脊椎向後拱起。而手臂松、不動。   6、松肩、手放下
  • 正確的拜佛姿勢(附視頻詳解)
    生理:頭、心臟、全身和足底幾乎拉平,拉開脊椎關節,腦脊髓液回流順暢。跪地時使下半身與心臟接近,血流回心時不需耗費很多能量。脊椎向背部拱起,不致壓迫腹腔,脊椎前大血管,血流阻力小,使腹部、下肢血流供應豐富。3.為什麼拜佛站立時要收下巴?後頸貼衣領?
  • 拜佛的意義及其功德
    在佛門中,我們通常所見到的拜佛的禮儀如下:1、肅立合掌,腕與心口平,兩足跟離開約二寸,腳尖相距約八寸,成八字形。於蒲團之前站好後,兩手(十指併攏)合掌(斜向上)當胸,收束雜亂的心意。2、分右掌向下,按於蒲團之中心,左掌不動,兩膝跨開,跪於蒲團上。
  • 拜佛姿勢圖解
    拜佛姿勢第一.站立姿勢.輕輕合起雙掌,手指併攏,手肘自然彎曲,置於胸前約呈四十五度。5、雙手維持這個姿勢經過胸前,一直舉高到眉心(但不觸到額頭),這也表示把佛菩薩供到頂上,有著虔誠、恭敬而謙虛的態度。6、隨後再輕輕將手放下,到胸前回複合十姿勢,然後放下雙掌。
  • 「兩篩」小課堂——新生兒為什麼要採「足跟血」?父母一定要知道!
    寶寶出生才幾天,就被護士抱走採集「足跟血」去了。父母們心裡還挺忐忑:針紮下去寶寶會不會疼?採集足跟血的作用是什麼呢?不採可不可以?為什麼新生兒要採集「足跟血」?因此父母一定要積極配合醫院按照篩查程序進行足跟血篩查。現有幾十種代謝性疾病可以進行篩查,我們國家目前法定的苯丙酮尿症(PKU)和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低症(CH)兩種疾病的篩查,已經被列入了免費篩查項目,也是必須要做的。新生兒疾病篩查僅僅需要寶寶的幾滴足跟血,就可以篩查出包括苯丙酮尿症和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低症在內的幾十種代謝疾病。
  • 跪坐的好處
    跪坐法不僅能幫助我們減肥和防治膝蓋痛、膝蓋積水、膝蓋骨刺、腰疼、脫髮、高血壓導致的頭昏腦漲、長期吃藥要護肝的人都有很好的療效,還能讓我們的身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穫。二、跪坐的多重作用在道家裡,跪是一種體態。道家認為,人的體態一旦放低,心態就會平和。重心低了後,人還會比較有安全感。女的跪了會有柔美之氣,男的跪了會有陽剛之氣。
  • 正確跪坐姿勢,跪坐好處
    對今天的中國人而言,跪坐是一件痛苦的事。跪坐其實是一種利大於弊的坐姿,是一種鍛鍊,對身體有諸般好處,這已有醫學證實。
  • 不明膝內側痛,小心「鵝足」在作怪
    局部肌腱過緊,需久坐、盤坐、久蹲的工作族群;及坐姿習慣不佳,喜歡膝蓋彎曲坐、盤坐、跪坐或翹腳的人糖尿病患者,發生內側膝痛者,超過3成與鵝足肌腱炎/滑囊炎有關。急性及慢性恢復期,都應避免蹲踞及膝部過度彎曲的坐姿,如盤坐、跪坐...。建議要坐椅子上,膝部角度至少應大於110度,以避免鵝足肌腱群處於收縮的狀況。此外,應常做半腱肌的伸展運動,減少鵝足肌腱群的張力。
  • 新生兒為什麼要採足跟血?終於知道原因了!
    今天,就來給大家科普一下為什麼新生兒一定要採集足跟血?採足跟血,其實是為了做先天性疾病篩查。寶寶出生以後,大家最先關注的自然是寶寶的健康問題。了解了足跟血篩查的目的,是不是會有家長們好奇為什麼一定要採集足跟的血液呢?我們大人平常抽血不是一般都是在小臂嗎?新生兒和大人為什麼會在抽血位置上有差異呢?
  • 足跟痛(腳後跟痛)怎麼緩解?中醫專家教您一招!
    足跟痛是臨床上常見的症狀,又稱跟痛症,多見於久立或行走工作者,表現為足跟一側或兩側疼痛,不紅不腫,行走不便,是由於足跟的骨質、關節、滑囊、筋膜等處病變引起的疾病。祖國醫學認為,足跟痛多屬肝腎陰虛、痰溼、血熱等原因所致。
  • 佛慧法師 | 拜佛的正確姿勢
    感恩佛陀為我們指出了修學之道,告訴我們如何解脫;第二,見賢思齊。因為佛陀不僅是我們的老師,更是我們的道友,我們修學的目標。所以,我們要像佛陀一樣發大願,行大行;第三,回觀自己,柔軟自身。1、站立時,兩腳以『前八後二』站立。以『足跟』支力,深吸氣,脊椎挺直,全身放鬆。
  • 跪坐的好處與正確姿勢
    跪坐的功效壹    修身養性跪坐對自身內在是一種修養。古人凡事講「正」,講中和之氣。始有禮儀之正,方可有心氣之正。「故始有禮儀之正,方可有心氣之正也」。當人們端坐著,也是對自身內在的一種修養。跪坐講究的是通過坐姿達到一種修身養性,以追求一種內心與身體的合二為一。提升自身氣質,內外調合,和氣護身,「君視臣以禮,臣事君忠」。端莊嚴肅的態度是中華古人處世嚴謹的風格。
  • 求神拜佛都要燒香,為什麼一定要燒香,燒香有什麼用?
    旅遊時,影視中,常會看到許多人去寺廟,先敬了香火,然後再拜佛。其中有顫顫巍巍的老太太,也有嘻嘻哈哈的小青年,還有些小孩,由大人引導著,蹣跚上山,入廟拜佛。他們不惜破費,大多是買了幾柱香火點燃後,再去拜佛的。不敬香火,空手拜佛的極為罕見。那麼,拜佛的時候為什麼要燒香呢?
  • 跪坐的消亡,我們丟失了什麼?
    而當中國人普遍都在高桌高椅高床上生活了以後,由於坐臥站立的距離落差小了,「大起大落」的感覺便沒有了。奇妙的是,這時候中國人的性格也走向了四平八穩,並且用「中庸」來解釋自己四平八穩的合理性,把古人的哲學概念也拖進庸俗的境地。 跪坐的消亡,固定了中華文化的性格特徵 現在,已經有人在醫學的角度上,發覺正坐對中國古人思維的影響了。
  • 不明內側膝痛--談『鵝足肌鍵炎及滑囊炎』
    過了2個禮拜後,雙膝酸痛終於好轉,但是左膝內側的疼痛卻明顯了起來,特別是坐久或是蹲久了要站起來的時候,疼痛最明顯,有時會痛的無法行走。所以,經同事介紹,到診所求治,經檢查後診斷為左膝『鵝足肌腱炎/滑囊炎』。醫師之後告訴曉曉,平時應注意坐姿,並教導拉筋伸展的方式,在服藥3天後,曉曉恢復了健康。
  • 【常識】拜佛姿勢圖解
    合雙掌時,雙眼下垂目光注視合掌的指尖,能夠凝聚心神,排除妄念.站於蒲團之前,兩足作八字式,左右足跟距離約二寸左右,足尖距離約八寸;第二,分右掌向下,按於蒲團之中心;頭離蒲團由伏而起;右掌移於蒲團之中心。
  • 為什麼內側腳踝會疼痛?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  臨床發現,大多數人會反應自己在跑步的時候或者跑完步後會感覺到內側腳踝疼痛,也會有一部分人沒有跑步也會感覺到內側腳踝處疼痛
  • 為什麼新生兒要採集足跟血?原因醫生不會說,但新手爸媽要知道
    文|文兒一個朋友前兩天剛生了寶寶,她說不知道為什麼寶寶那麼小,醫生就抱著寶寶去採血,而且還是在足跟上,看到寶寶哭得撕心裂肺,而且足跟上還留下一片青,她就特別心疼。她老公,甚至還衝醫護人員吼了幾句。可是,醫護人員只是說新生兒都要採集足跟血,其他的也沒有多說。那麼,為什麼新生兒要採集足跟血呢?原因醫生不會說,但新手爸媽要知道。
  • 廣龍堂功法篇——跪坐
    打坐後一定要跪坐,跪坐是非常重要的,把屁股坐在腳後跟上,兩手放在膝蓋上,然後把腰,肚子輕輕往後一送,這樣就可以了,保持一種中正的感覺,這樣就可以了。跪坐可以因氣血下行,身體的很多問題都在膝關節上,膝關節往下不通導致的,跪坐能幫助打通膝關節以下的經脈,膝關節以下的經脈打通了,氣血就形成一個正常的運轉了,所以跪坐大家一定要堅持去做。每天堅持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