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咳嗽時常伴有粘稠痰液,使喉嚨裡呼嚕呼嚕的,咳不出又咽不下,做父母的總是憂心忡忡.其實,對於嬰幼兒來說他們不知道該怎麼樣把喉嚨中粘稠的痰液吐出來,家長除了給予必要的抗感染和對症處理外,可用一些簡單易行的方法。
痰是呼吸道中的分泌物,正常人也會有。當有外來病菌或其他刺激物侵入時,分泌物就會增加,而且混雜著身體與病菌「作戰」後的殘留物。所以,痰的顏色就可能會變黃或變綠,造成呼吸道的不適及刺激。
對三歲內的寶寶而言,常見引起痰液增加的原因:上呼吸道感染如鼻炎、鼻竇炎、咽喉炎;下呼吸道感染如細支氣管炎、肺炎(這類疾病產痰較多)。主要症狀包括呼吸有雜音、吃奶不順、呼吸急促、胸廓起伏較大以及咳嗽等。
有此苦惱的新手媽媽們想想,寶寶是否存在上述問題?
呼吸道感染之拍痰小方法若小寶寶有上述所說的呼吸道感染,除了適當治療,家長應該學習化痰、吸痰及拍痰的方法輔助治療。因為,痰液若積於肺部深處,除靠化痰藥、霧化吸入協助痰液稀釋之外,更要藉由拍痰將痰液拍出。
拍痰時間:最好在喝奶前30~60分鐘(或喝奶後2小時),每次拍10~15分鐘,每天拍4~6次,如同時有霧化吸入治療,則在吸藥後再拍。
寶寶最好趴在床上或是家長大腿上,呈頭低腳高姿勢(可墊枕頭或棉被於下半身),家長的雙手手指併攏,彎曲成杯狀,以適當力道拍擊寶寶的後背,但骨突處及腰部不可以拍。
家長要小心的是,幫小嬰兒拍痰要注意有無發紺現象,因為他們的心肺功能不比大人,不要一味地拼命拍,卻沒有注意到小寶寶的情況。
拍痰後利用姿勢引流,維持上述頭低腳高的體位約10~15分鐘,使痰液因重力原理流至氣管或口鼻。霧化吸入及水分的補充對細支氣管炎是頗重要的,必要時徵詢醫生的意見。
【溫馨提示】
手動吸鼻器在現今頗為普遍,不過它的抽吸效果有限,多半只能將鼻咽的痰液吸出,更深的痰液則無法吸出。
咳嗽有助於清除呼吸道的痰液,因而寶寶咳嗽有痰的時候禁止使用鎮咳藥物。
平時讓寶寶多吃些蔬菜水果,還可以熬冬瓜湯,炒絲瓜,炒苦瓜,和藕片。這都是去火,止咳,除內熱的好食物。特別是炎熱的夏季,平時多飲水,不要讓寶寶受涼,要多注意衛生,寶寶咳嗽了要輕輕拍打背部,幫助有痰咳出。經常讓寶寶呼吸新鮮空氣,去外面散散步,增加身體的抵抗力。
(以上內容來自網絡)
長按二維碼點選(識別圖中二維碼)關注我們更好護理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