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戀能不能結婚,跟我有什麼關係?

2021-02-08 野馬青年

野馬君按:


今天是國際不再恐同日。常見的恐同症狀有很多種,直接表達對同性戀的厭惡是一種,「不支持也不反對」是一種,「無所謂,只要別來騷擾我就好」是一種,「我不反感,但你們別到處宣揚」也是一種。


幾乎每一種恐同論調都覺得同性戀跟自己沒有什麼關係。真的如此嗎?今天這篇文章回答了這個問題,借著這個機會,我們一起來探討同性婚姻/同性伴侶制度會為傳統婚姻制度帶來怎樣的改變。

 


「同性戀能不能結婚,跟我有什麼關係?」

 

每當有國家或地區通過同性婚姻合法化法案時,我身邊總有這樣一種聲音存在。今天是國際不再恐同日,我們就來聊聊,同性婚姻合法化到底跟異性戀有沒有關係。

 

先跟大家講個小故事。

 

2016年,我曾經在北京西單做過一次簡單街訪:隨機截住一位路人,然後問ta,「能不能接受同性戀結婚?為什麼?」

 

西單是北京人流量最大的商業地段之一,我在那裡見過很多對隱藏在人群中甜甜的同性情侶,所以我以為在這樣一座城市,這樣一個地段,大家應該都會對同性婚姻表現出開放態度。

 

然而,我錯了。

 


大多數人在聽到問題的一瞬間就扭頭走掉了,只留給我一個捉摸不透的背影。剩下願意回答的人中,有八成都斬釘截鐵地對著鏡頭告訴我,「不能接受」;還有一成的態度是,「無所謂,只要我孩子不是(同志)就行了」;真正回答支持的人,大概只有一成,而她們都是女生。

 

必須說明的是,這次街訪的樣本量只有大概三四十人,所以並不是一次嚴謹的調查。但通過他們支持或反對的理由,還是能看出點什麼的。

 

那些表示不能接受同性婚姻的人,總是會反覆表達這樣一個觀點,「一個男人沒有男人的樣子,像什麼話」。在他們看來,(男)同性戀的可怕之處在於,喪失了男子氣概。儘管性別表達和性取向沒有什麼必然的聯繫,但對同性戀的刻板印象還是讓他們把二者聯繫到了一起,並成為他們恐同的主要理由。

 

△男孩喜歡粉色,有問題嗎?沒問題。


有意思的是,那些支持同性婚姻的女生,表達的也差不多是同一個觀點,「同性婚姻對人們來說是一種解放」。

 

我一開始以為,這個「解放」指的是人們可以自由地選擇自己的愛人,不受性別的限制。後來仔細思考後發現,或許不止如此。不知道他們是否意識到,但同性婚姻的合法化是對傳統婚姻制度的一次重新定義。

 

傳統的婚姻制度是一男一女的結合,社會對於男性和女性的角色定義正是通過家庭分工體現出來的男性要勇敢堅強,承擔養家的責任,女性要溫柔寬容,主持家務和照顧子女。男性的活動場所主要在家庭之外,而女性的活動場所多局限於家庭之內。

 

△吳京曾在《開講啦》節目中講述過自己酒後對「娘炮」的語言暴力,還曾表示如果自己的兒子是「娘炮」的話,會「大嘴巴抽他」。心疼在這種文化下長大的所有男孩,他們都是性別偏見的受害者。


而同性婚姻的合法化,會改寫這些性別刻板印象。

 

由兩位男性組成的家庭,其中至少有一位要承擔在傳統意義上大家認為應該由女性承擔的責任,比如洗衣服、做飯,收拾房間,或是哄孩子。

 

由兩位女性組成的家庭,其中至少有一位要承擔在傳統意義上大家認為應該由男性承擔的責任,比如拋頭露面掙錢養家,修理電器,換燈泡等。

 

△女性也可以做老闆


請注意,我在描述同性家庭的家庭分工時用的是「至少有一位」會承擔怎樣的責任,並不代表同性家庭會延續異性戀婚姻「一個主外,一個主內」,甚至「一個扮演男性,一個扮演女性」的模式。就我了解到的情況而言,同性伴侶通常會採用協商分工的方式來決定雙方的主要責任。因為雙方性別相同,關係更為平等,也不必滿足社會對男女性別角色的期待。


這恰恰是目前異性婚姻中的弊端之一,丈夫和妻子的角色早在結婚前就被社會規定好了,不遵循這一婚姻模式的家庭,往往會面臨諸多非議。

 

△《爸爸去哪兒》綜藝節目的火爆反映了男女家庭分工的區別,女性帶孩子被視為天經地義,男性帶孩子則能成為看點。微博上太多關於「男人帶孩子」的段子都在傳達這樣的信息。但是,男人怎麼就不該帶/帶不好孩子呢?


波伏娃的《第二性》中說,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形成的;實際上,在男權社會中,男人也不是天生的,也是後天形成的。這個社會對男性和女性的要求很多時候和我們本身的願望是相反的,一位敏感細膩的男性希望留在家中照顧孩子,或是一位強勢勇敢的女性希望花更多的時間在事業上,都是不被鼓勵的。

 

因此,在那次街訪中,不支持同性婚姻的人對於男性喪失男子氣概表現出一種恐懼和焦慮,也是被當前社會性別角色教化的體現。而表達對同性婚姻支持的多為女性,我想很可能是因為,相對於男性而言,女性的身份地位更是和婚姻緊緊捆綁在一起的。同性婚姻的出現,通過對傳統婚姻模式的改變,重新定義了性別。

 

△2017年國內某知名投資人在峰會上公開發表性別歧視的言論


2013年,BBC做了一個報導叫做《The gay people against gay marriage》(反對同性婚姻的同性戀者),整篇報導看下來會發現,他們反對的不是同性婚姻或同性戀權益,而是婚姻制度本身。其中有人提到,婚姻制度從根本上來說是為男權社會服務的。

 

正是男權社會塑造了我們對於男性和女性的不同期待,並在不自覺地讓自己滿足這種期待。男性和女性都是男權社會的受害者,因為我們失去了自由性別表達的權利。

 


但我相信,同性婚姻合法化多少可以改變這點。想像一下,如果我們的身邊開始出現同性婚姻家庭,我們看到,男性也可以把家裡收拾得井井有條,可以很好地照顧孩子;看到女性也可以走出家庭,做修理工,開挖掘機,當CEO。

 

這對於所有人來說,都是一個解放,即性別的刻板印象被打破,性別表達更自由,每個人可以按照自己的願望來選擇人生。

 

而支持同性婚姻的意義還不止如此。婚姻和生育總是被捆綁在一起,一些丁克家庭因此總被視為「不完整的家庭」。而同性婚姻合法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將婚姻和生育分離。

 

在現在的婚姻制度中,「結婚生子」是一件再自然不過的事,似乎不需要經過半點思考,甚至有人結婚就為了生孩子。(很多恐同人士反對同性戀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同性戀者不能生育,會斷子絕孫」。且不吐槽這種「傳宗接代」的觀點有多過時,事實上,同性伴侶完全可以通過科學途徑獲得與自己有血緣關係的後代,也可以通過領養等方式共同撫養孩子)

 

這種想都不想就生育的行為會造成什麼後果呢?

 

△「你生一個試試?」


首先,產生了很多不合格的父母。生育對他們來說只是本能,而且成本極低,畢竟只要有性關係,就有懷孕的可能。但到了養育環節就沒那麼容易了。可惜太多夫妻根本沒有經過認真的思考,就草率地帶了一個新生命來這個世界。

 

此外,有越來越多不想生育的丁克夫妻受到催生的壓力,也給了上一代強勢幹涉下一代私生活的理由。生不生,什麼時候生,生幾個,對年輕夫婦來說不再是選項而是必須完成的任務,只為了滿足社會對「正常家庭」的期待。

 

但對於同性伴侶來說,生育是一件需要討論協商的事情,因為付出的成本更高(比如代孕或領養,都需要花費更多金錢或時間),所以在決策的時候也更為謹慎。


△某直播網站上的00後新媽媽


因此同性婚姻合法化之後,對於生育主要有兩點影響:

 

第一,會有更多兩人模式的家庭。換句話說,生育將不再是人們組建家庭的目的。(斷子絕孫?so what?)社會對於丁克家庭的包容度也會逐漸增加。

 

第二,生育不再是一個出於本能的行為,而是需要伴侶之間認真討論的決定。這多少能增加一些為人父母的合格率。

 

說了這麼多,我們回到最初的問題:同性戀能不能結婚,跟我有什麼關係?

 

就像美國民權運動中,為黑人爭取權益,打破種族隔離,爭取平等的教育權、就業權、居住權,這些並不僅僅是為了黑人群體,它是通過這場運動重新定義什麼才是「自由」,當「自由」的定義被拓寬,造福的不僅僅是黑人,也包括白人、亞裔、拉丁裔等所有種族。

 

同樣,當同性戀獲得婚姻的權利時,獲益的也不僅僅只是同性伴侶。同性婚姻合法化是在重新定義什麼才是「婚姻」,因之獲益的是所有受到婚姻制度影響的人們,包括雙/泛性戀、異性戀、跨性別者、丁克族、同妻同夫、所有的男性和女性以及其他性別,還有已出生或未出生的孩子們。

 

所以同性戀能不能結婚,幾乎跟我們每個人都有者千絲萬縷的關係。


當然這篇文章仍然留下了很多問題,一些基本權利(比如生育權、休假權)和社會便利(比如手術籤字、財產繼承順位等)都是向已婚人士傾斜的,單身者仍然被排斥在外。這些設計是否合理呢?保障單身者的這些權益又將如何改寫婚姻制度?

 

這些問題留到下次再探討吧。

 

最後,願世界不再將愛傷害,願我們都能勇敢地愛。

 



更多相似文章

(點擊即可閱讀)


 

 

往期精彩內容

(點擊圖片即可閱讀)






歡迎給野馬投稿或寫信哦~

 yema@greenxxoo.com




 👇👇👇

相關焦點

  • 愛滋病、同性戀,兩者有什麼關係?
    在大家印象中,似乎四川人都喜歡吃辣的,但我就知道成都人中有完全不能吃辣的,這是不是就「不正常」呢?更重要的是,在這裡「不正常」(「異於常人」)被打上了道德的印記,換句話說, 「正常」與否直接關乎「正確」。尤其是因為涉及到性,性的正確或不正確在中國是一個很嚴重的道德問題。在此種邏輯之下,同性戀被視為不道德的行為。然而,為什麼一種自然的性行為會面臨如此的道德尷尬呢?
  • 我國法律對同性戀結婚是如何規定的?
    但是在臺灣地區,由於之前已經通過了相關的條例,所以在臺灣其實是允許符合條件的同性伴侶之間成立同性婚姻關係,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領取「結婚證」。所以,當前在中國要區分不同的地區,看同性戀是否能領取結婚證。同性婚姻(或稱為「同性戀婚姻」或「同性別婚姻」)是指生理性別或性別認同相同的兩人之間的婚姻關係。結婚乃人生大事,但是締結婚姻更重要,這不僅僅是要求雙方自願,更要符合婚姻締結地的法律。
  • 為什麼同性戀就不該結婚?
    對於這件事情,不少群眾(無論是同性戀異性戀雙性戀)都表示十分感動,真心祝福他們有幸福的生活,可是市民劉先生表示疑惑不解。 「同性戀為什麼要像異性戀那樣結婚呢?」現在的人談論婚姻,都不管你們是不是想一起過日子,只是為了結婚而結婚,那和這些搞冥婚、換親的人有什麼區別呢? 再看看每天都會出現在新聞裡的各種奇葩婚俗。儘管網友惡評一片,但也抵不住這樣的解釋:「鬧伴娘這是習俗,我們就搞個婚禮,沒什麼別的意思。」
  • 孩子有同性戀傾向,與父母有多大關係?
    相信大多數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性取向方面是「正常」的,但是據粗布統計,全世界100個人裡面差不多會有11個人是同性戀,中國在10%左右,也就是說,在100個人中,就有10個人可能是同性戀,這可不是一群少數人。那麼,同性戀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是先天的,還是後天的,跟孩子的成長環境和家庭教育有關係嗎?
  • 同性戀在國內有什麼規定呢?
    許多國家都對同性戀結婚合法化了,國內的同性戀也想要知道我國婚姻法對同性戀的規定。同性戀在我國國內有何規定現實是,我國並未在立法中對同性婚姻作出明確的規定,對於同性婚姻,雖然同性戀不在《婚姻法》第七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禁止結婚:(一)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二)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
  • 同性戀婚姻合法了,嚇得我抱住了室友…
    1、談同性婚姻,首先要了解,婚姻的意義是什麼?有人說,是繁衍後代。這是很流行的錯誤認知。貓結婚嗎?狗結婚嗎?貓狗並沒有從地球上絕種。甚至流浪貓比人繁衍得快多了。繁衍後代並不需要婚姻。不結婚也可以生子。那,婚姻的意義是什麼?有人說,給愛情一個庇護所。
  • 我反對同性戀婚姻
    主張同性戀婚姻權的主要理由有,一、體現同性戀與異性戀的平權,認為同性不能結婚,是對個體權利的侵犯和剝奪;二、現有婚姻制度是一個經多年運作的權利合集,直接採用更為方便。對此我的看法如下:一男一女的婚姻制度具有天然屬性生物生存的核心目的是繁育後代,傳遞基因。
  • 「結婚40年我還是處女」:同性戀騙婚背後是2000萬同妻的悲劇
    其實一切早有跡象,他們婚後性生活的次數屈指可數,丈夫堅持分床睡,白天不回消息,下班去健身房,就連周末也外出,生怕跟她獨處。同性戀身份被揭發後,丈夫在微博公開道歉:羅老師,對不起,我就是個gay。是我騙了你,騙婚的目的就是為了掩蓋自己。這是羅洪玲自殺的前一晚。8小時後,她帶著不甘和絕望,用一封遺書結束了生命。
  • 「結婚40年,我還是處女」:同性戀騙婚背後,是2000萬同妻的悲劇
    其實一切早有跡象,他們婚後性生活的次數屈指可數,丈夫堅持分床睡,白天不回消息,下班去健身房,就連周末也外出,生怕跟她獨處。同性戀身份被揭發後,丈夫在微博公開道歉:羅老師,對不起,我就是個gay。是我騙了你,騙婚的目的就是為了掩蓋自己。這是羅洪玲自殺的前一晚。
  • 威爾與格蕾絲,不能美化同性戀,那就醜化異性戀
    他們之間的關係被凱倫稱之為「無性的婚姻」,而傑克把威爾描述為格蕾絲的「同性戀老公」;哈林初次到威爾家做客,感受到威爾與格蕾絲之間的慪氣,不由向威爾提出「你果真是同性戀嗎」的疑問;而格蕾絲的老媽也堅信他們兩個人如果結婚,關係肯定會更長久,因為他們的婚姻不是建立在性基礎上的。威爾與格蕾絲天長日久地演繹著他們直人婚姻的戲仿,就如同《老友記》中錢德勒與喬伊兩個人天長日久的演繹著同性戀關係的戲仿一樣。
  • 中國同性戀結婚登記「第一案」:辭職上訴,將公開舉行婚禮!
    2015年中秋節,孫文麟帶胡明亮參加了家裡的家庭聚會,「那天我爸跟他講了好久的話,覺得我跟他有共同的生活目標,也相互喜歡,完全可以成為彼此的家人,和那些異性戀夫妻一樣。」孫文麟說。春節時,孫文麟也跟著胡明亮回了湘潭老家。相對於大多數同性戀者來說,孫文麟和胡明亮來自兩個相對寬容的家庭,此前也有過不理解甚至抗爭,但他們的家人都慢慢接受了這個現實,並且接納了他們的伴侶。
  • 我走訪了7家同性戀矯治機構,現實比想像更荒謬
    諮詢師不停跟他討論往事,試圖通過尋找所謂的心理創傷、童年陰影,來確定是什麼讓他變成了同性戀。那段時間,他陷入了自我懷疑。現在,星宇已讀大學,他沒辦法跟人面對面長時間交流,也不再相信心理醫生。我給他打電話聊天,他會長時間沉默。
  • 紐約市長夫人曾公開宣稱自己是「女同」,卻和丈夫結婚26年生活和美,同性戀到底能不能被「掰直」?
    在大學時,她毫不掩飾自己「同性戀」的性取向,1979年還公開在雜誌上寫了一篇文章,題目就叫「我是女同」。她打破了那個年代一個很奇怪的理論:黑人中沒有同性戀。 在「女同」的引導下,W漸漸和她發生了關係,也並無不悅,所以W一直認為自己是同性戀。 但到了初三的時候,W發現自己對某個猛烈追求她的男生產生了好感,並能夠接受他,此時她才意識到,此前之所以會有同性戀行為,很可能只是因為樂於享受「女同」同學對她的好而已。W就是被誤導了的「偽同性戀」。
  • 同性戀有錯嗎?|LGBT-人生答疑館
    就…一點點」同性戀造就了同妻,這是一種悲劇造就另一種悲劇。造成悲劇的原因不是同性戀取向,而是社會主流只容許一種正確:異性戀的正確、結婚生子的正確、維持一個家的正確……所以你問我「同性戀有錯嗎」,我會說,當然沒有錯!但這仍然是一條異常艱辛的路,請務必強大自身。
  • 我反對同性戀合法
    所以性別之間是彼此競爭的關係,競爭上崗嘛!所以最後婚姻也變成競爭上崗嘛,對不對,人家喜歡男人,不喜歡你,你競爭失敗了嘛,有什麼好...你應該服氣嘛,對不對!總之,一句話就是性別沒有任何意義。以前英國法律有一句很著名的諺語「英國的國王除了不能把男人變成女人以外,其他都可以做」。他可以立法決定什麼事兒可以做,什麼事兒不能做,但是你總不能立法把男人變成女人吧!所以除了做這個,其他沒有限制。
  • 美國全境同性戀婚姻合法 說明了什麼?
    但在「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的「家庭本位」約束下,人必須要結婚生子,傳宗接代,所以在中國,有大量的同性戀者要和異性戀結婚,隨之造成了大量婚姻悲劇。這種情況在國外幾乎聞所未聞。再加上許多西方國家結婚率就很低,北歐國家只有50%的人結婚,在這種情況下基本不會有一個同性戀去和異性戀結婚。但是在中國現在仍然有90%多的人要結婚,因此同性戀群體可能要面臨父母逼婚的壓力。
  • 同性戀心理諮詢,你知道從何下手嗎?
    想想從戀愛到現在,一定有過許多跡象,但還是走入婚姻,說明自己也有責任;3、是否同性戀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現在的婚姻狀態你是否可以接受。有些同妻同夫有一種受害者心態,覺得自己現在婚姻中所有的不如意都是因為配偶是同性戀造成的,其實異性戀婚姻中也存在問題。比如,許多異性戀婚姻中也一樣沒有性生活。考慮是否離婚,要全面衡量婚姻帶給你什麼,失去什麼。
  • 結婚10年驚覺丈夫同性戀,遭冷待她成罪魁禍首:你土醜笨懶兇
    11月8日,浙江一女子在網上憤怒曝光,和自己結婚10年的丈夫竟然是同性戀。這個網名為「陳年小九」的女孩和丈夫之間沒有什麼刻骨銘心的愛情,兩人相識僅百天,男方便提出想要結婚。但他同時也聲稱,自己和其他普通的愛人有很大區別,不會要求兩人時時刻刻膩在一起。陷入熱戀的陳年小九隻覺得自己的男友十分獨特,再加上男方家人的熱情,兩人很快就登記結婚了。然而婚後的生活並不理想,丈夫時常出門,兩人之間沒有太多相處的時光。獨處時,丈夫似乎只對要孩子感興趣。孩子出生後,兩人之間的關係就更加惡劣了,他們就像是生活在同一屋簷下的陌生人。
  • 什麼樣的情侶關係會結婚,看看你們能不能走進婚姻的殿堂
    有人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可是有哪個情侶不曾想過結婚。或許結婚後你們都會變但是但是最後能陪著你的人,對你一定不會太差勁。什麼樣的情侶關係不能走到結婚哪?什麼樣的情侶關係不能長久哪?第一個就是不懂得包容的人。如果兩個人都不會互相理解包容的話,這段感覺註定不會長久。
  • 我為什麼也反對同性戀婚姻合法化?
    不僅僅是同性戀群體,消息一出,周圍人一片歡呼,似乎這件標誌著這件「政治正確」的事情幾乎得到了合法性的保護。且不說喋喋不休的關於政治角逐的討論以及所謂「陰謀論」,但是我目前失望地看到,臺灣跟美國一樣,在解決這一問題上,可能陷入了尷尬的司法越權的漩渦。       目前的確幾乎所有人都對同性戀合法化表示贊同,但很少有人注意到程序正義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