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的性與愛:那些偷食禁果的孩子,都在想些什麼?

2021-02-24 家庭雜誌

來源:書單

ID:BookSelection

N號房和鮑毓明性侵事件曝光之後,很多類似的性侵兒童案件,走進了我們的視線。

整個社會對普及性教育,預防性侵未成年人的呼聲也愈發高漲。


可是在這些聲音之中,家庭君總覺得缺少了些什麼。

一頭「房間裡的大象」被人們刻意迴避了,這就是未成年人的性行為。

在談論性教育問題時,我們似乎理所當然地默認,絕大多數未成年人是沒有性經驗的——「小孩子知道些什麼? 不提就沒事。」

實際上,「知不知道」和「好不好奇」、「想不想做」之間,沒有必然聯繫。

早在17年前, 廣州市兩名高二學生,在看到一則「中學生九月墮胎潮」(在開學之前墮胎)的新聞後,就做過一組調查。

結果顯示:在279份問卷中,54.2%的中學生接受未成年人性行為。

這個數據大概超出了很多人的預期——雖然調查範圍不大,但我們已經能從中窺見,部分未成年人對於性行為的態度。

少男少女為什麼會早早踏入「禁區」,他們究竟在想些什麼?

面對未成年性行為這件事,成年人要麼迴避,要麼訓斥,很少有人像這本書的作者張引墨一樣,站在平等的視角與青少年們探討性與愛。

了解未成年人的想法,才能更有針對性的普及性教育,更好地保護他們。

如果你準備好了,我們就開始吧。

  01  

好孩子們的秘密

總有些父母認為,只要小孩好好念書,成績優秀,就可以把心放在肚子裡了,因為好孩子是不可能偷食禁果的。

家庭君曾經看過一本書,叫做《藏在書包裡的玫瑰》,裡面寫過一個活生生的例子,打破父母最後的「幻想」:

作者採訪的孩子中,有半數以上是師生公認的好學生,紫琰就是其中之一。

17歲那年,她在本地的重點高中念書,升學壓力本來就大,父母卻還在不斷向她施壓。

一天,她又跟父母吵架了,晚上不想回家,就騎著車在街上遊蕩,打算去網吧熬一宿。

與網友聊天時,紫琰忽然萌生了去網友家借宿的想法,對方也同意了。

其實他們的關係並不是很熟,但那個人承諾兩人可以分開睡,讓她住在臥室,自己去客廳睡沙發。

她急切想找到一個安身的地方,也沒什麼戒心。

從網吧出來的時候,她雖然遠遠看到了正在尋找自己的父母,但那時自己只想逃離管制和壓力,於是騎著車飛快地離開了。

回想起那晚,她覺得就像一個錯亂的,不該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

見面之後,兩人先去唱了會兒歌,直到凌晨2點才回去。

到家之後,那名網友並沒有像之前說的那樣去客廳,她也沒有拒絕,就這樣糊裡糊塗地與他發生了關係。

因為並不喜歡這個男孩,當時她很漠然,把這次經歷當成一種純粹的發洩和自暴自棄。

可這件事結束後,她的心情反而變得更糟。


先是擔心會懷孕,然後又開始對自己感到失望,像是陷入了無法挽回的墮落。

她反反覆覆地想,自己為什麼要這樣做,為什麼一直傷自己的心,傷父母的心,卻沒有答案。

莫名其妙的第一次,給紫琰的心靈帶來了很大的衝擊,甚至讓她在一段時間裡,對自己的身體放任自流,不再重視和信任感情。

直到長大成人,她也不曾與父母說起過這件事,也沒有談論過自己任何一段戀情。

因為從小跟著爺爺奶奶生活,她與父母的關係並不親近,除了學習之外,再沒有其他話題。

父母很保守,小時候一起看電視,有接吻的畫面,媽媽都會遮住她的眼睛,更不用說什麼性教育了。

她說,如果能跟父母早有交流,或許就能避免那次衝動的行為,至少不會發生得那麼早。

在這本書裡,所有接受採訪的孩子,都和紫琰一樣,還不明白「性」是怎麼回事,就背著家長發生了自己的第一次。

無所不在的壓力,是孩子發生性行為的原因中,成年人最容易忽略的一點。


他們的父母,大概永遠都不會知道,自己的孩子經歷了什麼。

  02  

男孩/女孩的性與愛

曾經有記者做過相應的採訪調查,結果讓人錯愕,大部分受訪者的第一次,並非出於對愛的渴望。

並且,驅動男/女孩發生性行為的,是兩股截然不同的力量。

孫杉是一個很有表達欲望的男孩,高二那年他遇到了第二個女友,女孩正在念大一,年紀比他大些。

那時他已經看過一些「小黃片」,很想知道性交是什麼樣的一種感覺,是否真像電影演得那麼誇張。

戀愛談了有一段時間,向女友試探過幾次口風後,一個周末,宿舍沒人的時候,他們發生了第一次性行為。

他當時很衝動,並沒有想太多,也沒有買安全套這類東西。

女孩其實並不想做,始終處於被動的狀態,而且很害怕,一直問他:「萬一有了怎麼?怎麼辦?怎麼辦?!」

他哄她不要擔心,其實自己心裡比她還怕。直到下個月女友說來月經了,他才放下心來。

在他看來,青春期的性慾望就像餓了要吃飯一樣,你雖然不想,但生理卻要求你這樣。

與青春期的男生容易在性慾中煎熬不同,青春期的女生更在意情感的交流。

歷歷的第一次發生在16歲,當時她正在澳大利亞做交換生,正好初中時的初戀也參加了這個項目。

因為與高中的新同學不熟,她只能與這個前男友說說話,一來二去關係就又親近了。

直到發生關係前,她對性的印象都非常懵懂,覺得不過是像電視上那樣,一個男人壓在一個女人身上而已,連勃起是什麼都不知道。

相比第一次的經歷,歷歷似乎更喜歡談論擁抱、親吻和撫摸。

她把與初戀擁抱和撫摸時溫暖的感覺,與小時候去阿姨家玩,睡前阿姨親吻她額頭時的感動聯繫在一起。

媽媽從來沒有如此溫柔地吻過她。

在澳大利亞第一次發生關係時,她並不是主動的一方,只是有些好奇,又覺得兩個人以後肯定會在一起,所以沒有拒絕,但後來才發現他們之間的感情,並不是愛。

從始至終,她感受到的都不是快慰,而是與人擁抱在一起的溫存。

在這之後,她和紫琰一樣,對愛情產生了很大的懷疑,在學校和家裡努力維持著一切正常的表象,獨自消化掉了所有的掙扎和壓力。

少年們為什麼會對性與愛產生錯亂的感覺,是因為他們不明白:生理的愉悅不管有多重要,與有益的感情收穫,不完全是一回事。

正如少女問題專家貝琳達·漢福特在《這是女孩子的事》中寫道那樣:

在戀愛中,過早發生關係,反而會阻礙你們進一步相戀。

  03  

青少年性成熟的過程,

比應試教育還慘

不少社會調查無一例外地發現了一個關鍵性的問題,沒有一個孩子從家庭或學校那裡接受過性教育。

他們的性知識,來源於社會裡龐雜的信息,這無形中也製造了很多「性隱患」。

比如,很多女孩們的第一次並非自願,而是在對方不斷的要求下,來不及認真思考,抱著「為愛付出」想法,半推半就發生的。

在整個過程中,她們的內心是矛盾、猶豫的,事後又非常後悔和自責,甚至因此自暴自棄。

沒有人告訴她們,性的問題上不需要遷就任何人,不能被任何人催促和強迫。

也沒有人告訴過男孩們,當女孩表示出抗拒和迴避時,應該停止,否則就是侵犯。

因為缺少性知識,他們的「第一次」並不成功也不美好,而且很危險。

高一那年,家明嘗到了夢寐以求的「禁果」。第二天,在學校長跑時,旁邊一個哥們兒隨口說了一句「一滴精,十滴血」。

聽到這話,他心裡咯噔了一下,覺得自己的身體可能要虛了,整個人都籠罩在恐懼中,還吃了很多大棗。

因為懷疑自己腎虛,他非常自卑,可那時沒有人能幫他解決問題。

無法諮詢家長,詢問周圍的同齡人,又發現他們和自己一樣困惑,生理課上老師只是帶著大家看著圖,認認身體器官而已。

無知,使這些青少年的性經歷中伴隨著心理折磨。


更令人擔憂的是,這些孩子在發生首次性行為時,沒有採取安全措施,全然不知片刻歡愉背後所隱藏的兇險。

中國疾控中心的數據顯示,2011至2015年,中國15-24歲大學生愛滋病病毒感染者年均增長率達35%。

在建立性關係時,還是孩子的他們也沒有準備好,對可能發生的一切承擔責任。

有性行為的青少年中,超過半數在首次性行為時,未使用任何避孕方法,但這些孩子們,有能力照顧和養育一個新生命嗎?

如果孩子真的懷孕,家長肯定很難接受,但又有幾個父母會教給孩子,如何使用安全套,如何保護自己呢?

在大多數中國家庭中,安全套的盒子是父母們藏得最好的物品之一。

家明回想起自己當年那種矇昧窘迫的狀態時說:

我們性成熟的過程太畸形,比應試教育還慘。應試教育起碼有人跟你嘮叨不停,還有考卷可做,而這事連資料都不好意思找,找到了也不知有什麼用。

孩子對性的探索,就像「早戀」一樣禁不掉,青春期的甦醒是不可蔑視的。

這種感受我們明明都經歷過,但荒唐的是,長大之後,很多人好像忘記了自己當年的迷茫和掙扎。

面對這個問題時,家長和學校只有擔心,沒有關心,只有訓教,沒有溝通。

整個社會中,「熱切關注」未成年人性行為的,竟然是人流廣告。

很少有人追問,孩子為什麼偷食禁果,這些性經歷給他們的人生帶來了什麼。

面對家長和老師的嚴令禁止和說教,青少年們不解且壓抑,自己要等到什麼時候,才可以像大人們一樣去體驗「性」?

關於性教育,我們要教給孩子的,還有很多——不止是性知識,還包括與性相關的價值觀,分辨能力,人際關係以及責任。

最後家庭君想把書中的一段話,送給所有青春期的孩子和父母:

性是美好的也是危險的,美好的感情,只有用美好的教育才能引向健康發展,而醜陋的教育,可能把青春期的熱烈情感變成炸彈。

今天,家庭君還準備了一個小驚喜,掃描下方的二維碼,就可以添加家庭君的微信,家庭君會分享自己的日常,如果你有情感方面的問題,也可以跟家庭君吐槽,家庭君絕對是你最理想的「垃圾桶」。(注意,我不是機器人)

本文轉載自一個推薦好書的微信公眾號「書單」(ID:BookSelection):這裡有一群三觀正的讀書人,與你分享思考,推薦好書。關注書單,我們一起通過閱讀,變成更好的人。圖源:《有喜歡的人》、部分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40歲父母性壓抑,16歲孩子性開放」:未成年人的性與愛
    那他們怎麼可能去做那些「兩個人的事」呢?他們懂些什麼呀?性是他們這個年紀該有的事嗎?2.未成熟的禁果,美好又苦澀事情發生在小V過17歲生日那一天。父母都忙著生意不能回家,像往常一樣忽略了女兒對這個生日的期待和想像。
  • 婚變|偷食禁果
    「起床了,早上想吃什麼?」秦浩然洗漱完,看鐘朵朵還賴在床上,走過去在她耳畔哈氣。鍾朵朵感覺到癢,身子向下縮去,整個人蒙進被子裡。嬌懶地說:「不起,我還要睡。」「9點了,再睡,就該吃午飯了。」秦浩然伸手去被子裡撈鍾朵朵。鍾朵朵扭著身體,像小泥鰍般往旁邊躲。「就一會兒。你晚上害我都沒睡好。累死了。」
  • 偷食是男人們的本性嗎?都是因為性?
    偷食這個話題很敏感,並不是說全部男性都愛偷食,這兒說的,僅僅一些愛偷食的男性。已婚男人偷食?
  • 未成年人的性與愛:15歲偷嘗禁果的女孩,後來怎樣了
    後來,兩人偷嘗禁果,也沒做什麼保護措施,結果就是導致妹紙意外懷孕。看著女兒在洗澡時小腹隆起的樣子,母親當時感覺有些奇怪,但也沒想太多。女生的母親可以幫忙照顧寶寶,但是育兒開銷大,什麼東西都要花錢。每每聽說朋友的性體驗,我都會倍感吃驚:「你們在做這種事情嘛!」
  • 養育孩子的禁果效應,99%的家長對此一無所知
    成年人的自控力尚且如此,何況是孩子呢?據《2019年全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使用情況研究報告》顯示,我國未成年網民規模為1.75億,未成年人網際網路普及率達到93.1%。孩子們在網絡上做什麼?聽歌、刷小視頻、打遊戲。玩入迷了,不肯吃飯不肯睡覺,父母急著抓心撓肝:網癮這麼大,耽誤學習影響前途啊。
  • 媽媽總是不準孩子吃零食,可能造成心理學上的「禁果效應」
    這件事之所以在傅首爾腦海中印象這麼深,是因為她被「饞」得太狠了,可是又知道家裡窮,不好意思向父母要,就想出了那麼個法子來。現在的孩子已經不會因為窮買不起零食了,但是媽媽會非常在意,擔心孩子齲齒,擔心孩子只吃零食不吃飯,變胖,也擔心零食裡的各種添加劑,有的媽媽是嚴禁孩子吃任何零食的。
  • 誰偷吃禁果?禁果是什麼?
    傳說亞當夏娃受毒蛇的鼓惑偷吃了禁果,才從盲人,變成了擁有眼睛的智者,我不信任何教派,只是聽後好奇,分享一下供大家參考。聽說創世紀,是神創造了一切,人從受造之日,即是完美的,萬法具足的,如果沒有雙眼?人還完美嗎?
  • 護蕾行動 | 孩子沉迷網路遊戲 可能因為缺愛
    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和學習生活造成很多不良影響。到底什麼原因致使未成年人沉迷於網路遊戲?家長如何幫助孩子抽離網路遊戲呢?本期「平安家庭 護蕾行動」特別邀請到了「四川省婦聯幸福使者」陳榮斌老師,同大家一同探討未成年人網路遊戲問題。強硬戒網恐適得其反
  • 禁果效應丨好奇心與逆反心理是人類的天性
    這就是心理學的「禁果效應」,也叫「亞當與夏娃效應」。在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中,家長與老師都會有意或無意地使用「禁果效應」,但其導致的後果往往不盡如人意。如果能了解禁果效應的發生機制,就能避免「禁果效應」中消極因素帶來的惡果,讓「禁果效應」成為孩子成長道路上的前進的動力,並讓孩子找到更好的前進方向。
  • 【小西與你談】保護遊戲中的未成年人,家長該做些什麼?
    在16日舉辦的未成年人守護生態共建會上,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第一副理事長,中國音數協遊戲工委主任委員張毅君發布了《網路遊戲適齡提示》團體標準,這一標準同樣是由遊戲企業騰訊、網易以及人民網牽頭開展。但不論政府或者企業,亦或是提供教育的學校,在保護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的過程中都不可能起到全部作用。
  • 8大男人偷食聖地!女人一定要知!
    點擊上方 ↑↑ 即可關注「金句王」天下烏鴉一樣黑,咁男人又系唔系個個都會偷食呢
  • 我未婚卻偷食了禁果
    我其實挺想問問那些看客們的:「如果你們是我,有個這樣的媽,你們會恐婚嗎?」 哦,也許不會恐婚吧,但一定會恐婆婆…… 我叫林璐璐,在一家事業單位做臨時工,並且備考公務員中。 我媽對我一直以來的教育都是:求穩、可愛、好脾氣!
  • 《復樂園》:愛是欲望與心靈的衝突,「性」是個人的自由與尊嚴
    在上大學的時候,同學間傳閱著一部小說叫《失樂園》,寫的是亞當、夏娃偷食禁果而被上帝逐出樂園的故事。進而了解了渡邊淳一這位作家,他被譽為日本情愛大師,作品引進中國後暢銷不衰。渡邊淳一一直到八十歲時候,還有自己的女性夥伴,享受著老年人的「性」。所以從這本書裡面可以看出作者的影子。由於是有感而發,這部小說讀後會讓人感到真實而動人:當人垂暮將至的時候,反而就會拋開愛與人性的枷鎖,返回到了童年一般的狀態。這時就會找回童真,找回失去的純真的愛情。愛的欲望也都變成了「人性的光輝」,收復了失去的樂園。
  • Forbidden Fruit: 禁果不只是黃色的
    當精靈商人發現麗茲並不想吃水果,只是想救妹妹的時候,他們用蠻力把水果往麗茲嘴裡塞。一番糾纏過後,麗茲逃了出來。她沒有吃水果,但是全身沾滿了水果的汁液。回到家後,她讓蘿拉舔食她身上的果汁。第二天,蘿拉痊癒了。詩的最後講述了她們跟自己的孩子講述精靈商人的故事,並且讚揚了姐妹之情的強大。作者羅塞蒂曾多次公開表示,這首詩是寫給少兒讀者的「兒童詩歌」。
  • 家庭教育心理說:孩子青春期性教育、孩子初三了,家長怎麼做?
    構築青春期性教育的三道防線如今,中學生談戀愛已經不是個別現象,一些少男少女由於受到社會環境和流行文化的影響,視戀愛乃至偷吃禁果為酷,極容易產生嘗試性行為的強烈欲望,「勇敢」地偷吃禁果後,卻無法面對導致的後果,不少少女因此走上歧途甚至絕路。
  • 玩禁果效應是什麼意思 抖音評論玩禁果效應是啥意思
    抖音評論玩禁果效應是什麼梗?我們在抖音的評論區裡真的是能很大程度的增大我們的詞彙量了,那麼大家知道抖音評論玩禁果效應是什麼梗嗎?相信還有很多用戶還不是很清楚,下面就快和小編一起看看吧!  抖音評論玩禁果效應是什麼梗  玩禁果效應是最近在抖音的評論區裡經常能看到的一個評論,但是真正的內涵還是要衝禁果上著手的。  玩禁果效應什麼意思:  禁果效應:指的是越是對一種事物進行禁止,就越能激發人們的一種欲望,最後成為一種常態的效應。
  • 孩子總是無理取鬧?父母別急著發脾氣,用「情緒閉環」來解決問題
    媽媽實在勸不起來,乾脆甩手往前走去,「你愛走不走吧。」苗苗見媽媽頭也不回地走了好遠,嚇得小臉煞白,只能起來跟著離去。那麼苗苗媽媽的做法是否就一定正確呢?下次苗苗是不是就不會再無理取鬧了呢?當然不一定。因為她只是被媽媽的做法嚇住了,她並不知道自己的錯誤在哪裡,也不知道下一次遇見同樣的情況該如何和媽媽溝通自己的想法。
  • 孩子青春期「情竇初開」,家長堅持三步曲,避免孩子「偷吃禁果」
    除了心理變化外,青春期也是性意識覺醒期,孩子生理已經發育了,在這個階段會有一些異常的表現,但這個表現如果限於青春期,也不要大驚小怪。但青春期還有一大難題擺到了我們家長面前,那就是——早戀。處於青春期的孩子正是春心萌動的時候,很容易對異性產生好奇、愛慕、崇拜的心理,導致了早戀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