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根清淨是哪六根?六根清淨的清淨什麼意思?

2021-03-02 東北佛教

掃描下面二維碼添加師父微信,申請加入百萬觀音聖號共修群 

  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眼睛、耳朵、鼻子、舌頭、身體、思維六個方面叫作六根。  六根清淨呢?清淨的意思才是正常的,換句話說不清淨其實是一個不正常的狀態。怎麼理解這句話呢?  我們打個比方說就聽懂了,如果一個人他在社會生活當中,為人處事、待人接物,他這個眼睛亂看,釋放一些信號,因為我們這個眼睛看,看人也好、眼神也好、什麼眉來眼去也好,它是一種肢體語言,你亂釋放一些動作出去,你說這個人正常還是不正常呢?你說是會產生好後果還是不好的後果呢?對吧!其他的以此類推。  耳朵也一樣啊。我們人與人相處,不管是疏遠的還是親近的,朋友還是親戚,同事、街坊鄰居,你願意你在房間裡坐在這裡說話,然後你隔壁有一個人躲在牆角偷聽,你願不願意啊?你願不願意他聽了就跑出去給你亂說,甚至栽汙陷害。  所以眼、耳、鼻、舌、身,身就是肢體、軀體、軀幹,包括思維這些都要處在一個良好的狀態上,或者說處在一個正常的狀態上,這種狀態佛法把它稱之為清淨。  清淨就是乾淨嘛,乾乾淨淨、光明磊落的,是什麼就是什麼,該怎麼就怎麼,這樣子對我自己也好,對別人也好。往上說尊重自己、尊重別人,那個是往上說,這個人很有修養了。  其實沒有必要講那麼高,講高了好像覺得高不可攀,難以企及達到的一種境界一樣。其實沒有那麼高,它從最低處說,這就是我們應該養成的一種好的狀態。一旦六根隨時隨地都不清淨,很鬧、很亂、很燥熱、很不知分寸,那絕對不是好事情。

相關焦點

  • 六根清淨是哪六根?
    「六根清淨」這個名詞,在一般不知佛法的人看來,是非常浮淺的,甚至非常好笑的,他們以為凡是出了家的僧尼,一定就是六根清淨的人,如果稍微沾染了一點男女錢財的習氣,一些專門喜歡揚惡隱善的新聞記者,便會在報紙上大做他們「六根不淨」的渲染文章!至於什麼叫做六根,甚麼又叫做六根清淨?他們是不想知道的。其實,六根清淨四個字中,大有道理。六根,是指生理學的全部範圍。
  • 六根清淨是什麼意思?
    至於什麼叫做六根,什麼又叫做六根清淨?他們是不想知道的。  其實,六根清淨四個字中,大有道理。  六根,是指生理學的全部範圍。  佛教看宇宙人生,既不是唯物論者,也不是唯心論者,更不是唯神論者,乃是主張因緣和合的緣生論者。  所以,佛教看一個人的構成,是從心理、生理、物理的三方面來分析的。
  • 什麼是六根?正確認識何為六根清淨
    ——南師懷瑾 更多佛學交流,歡迎添加小編微信:ruyichancha 「六根清淨」這個名詞,在一般不知佛法的人看來,是非常浮淺的,甚至非常好笑的,
  • 什麼是「六根清淨」?怎麼修「六根清淨」?
    其實,六根清淨四個字中,大有道理。六根,是指生理學的全部範圍。六根是鏡子,六塵是被鏡子所照的影像,六識是判別鏡中所照影像的人。什麼是六根六塵和六識呢?因為,一個凡夫,除了進入禪定的境界而外,就不能沒有妄想,妄想是促成六根造業的導火線,佛教的戒律,就是妄想與六根之間的保險絲或滅火器,在戒律的防衛之下,六根才能漸漸地清淨,一旦到了六根清淨的程度,超凡入聖的境界,也就快要接近了。
  • 佛門裡常講六根清淨,什麼是六根呢?
    念佛要都攝六根,六根清淨。那麼,什麼是六根呢?在《心經》裡有這麼幾句非常經典的話: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大家知道是什麼意思嗎?「眼耳鼻舌身意」,其實是佛門裡說的六根。
  • 佛門常說,要六根清淨,到底什麼是六根?
    佛家常說,學佛人要六根清淨,你知道什麼是六根嗎?相信大多數學佛人,沒有不知道什麼是六根的,但還有一些初學佛法的人,或許對六根還不太了解,若不了解六根,後面的學佛過程就會受到阻礙。六根在很多佛經當中都會經常提到,所以只有先了解六根,以及六塵等基礎內容,才能更好地去理解佛經的經義。
  • 佛教中的「六根清淨」是指什麼?
    在佛教中為什麼要強調「六根清淨」呢?而且這「六根」又是指代什麼呢?佛教中把眼、耳、鼻、舌、身、意稱為六根,把色、聲、香、味、觸、法稱為六塵,而且認為六根與六塵是有所相連的,這樣就會產生種種欲望、煩惱乃至罪孽之事。
  • 如何六根清淨?
    六根不能清淨,那是因為我們本來具足的圓覺自性找不到了,我們凡夫因煩惱、淺薄的世俗知見而纏縛。《起信論》中說「本覺本有」「不覺本無」。今天為什麼會迷失?本來有的認為沒有,本來沒有的認為它有,這就是顛倒。 我們天天講心性,可是這個心性到底是什麼?所謂「心性」,就是六根的根性。那什麼是六根呢?就是眼、耳、鼻、舌、身、意。
  • 佛教常說六根清淨,但你可能連哪「六根」都不知道!
    佛學的六根,並不是所謂的虛無縹緲的東西,而是有一定的理論基礎。六根是建立在六塵和六識上面,是有很多的理論基礎,分別建立在物理和心理上面,這就是科學效應。所以,六根,不是憑空想像和憑空捏造出來的,而是經過理論推理所得出的。六根是六塵和六識的基礎,那什麼識六塵和六識?
  • 佛家常說四大皆空,五蘊皆空,六根清淨是什麼意思?
    《漫談品禪》第26回我們常常看到影視劇中,僧人們常說:「出家人四大皆空,出家人六根清淨等」,在《心經》中講:「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那麼四大皆空、五蘊皆空、六根清淨分別是什麼意思?之間是否有聯繫?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分享學習。
  • 常識 | 何謂要「六根清淨」
    四大皆空,六根清淨,三世因果,六道輪迴,對佛教有一點了解的人,應該都聽說過這幾個詞。那什麼是「六根不淨」呢?「六根清淨」這個名詞,在一般不知佛法的人看來,是非常浮淺的,甚至非常好笑的。他們以為凡是出了家的僧尼,一定就是六根清淨的人,如果稍微沾染了一點男女錢財的習氣,一些專門喜歡揚惡隱善的新聞記者便會在報紙上大做他們「六根不淨」的渲染文章!
  • 古人如何看待「六根清淨」?這與「一塵不染」,又有什麼關係?
    我們現代人經常會在無所事事,百無聊賴,甚至在對生活沒有目標和想法的時候說自己「六根清淨」了,仿佛「六根清淨」的意思,就是形容外部環境安安靜靜,生活狀態平平淡淡,無欲無求。那麼在古代,「六根清淨」的本意是指這樣的生活狀態嗎?古人又是怎樣認知「六根清淨」的呢?
  • 終朝打坐參禪,漸覺六根清淨,六根清淨小議
    傳統氣功文獻中,言及「六根清淨」之處頗多,其詞原為佛家之術語,後世人喻以精神意識清淨,進入穩定的松靜氣功狀態。「六根」者,謂眼、耳、鼻、舌、身、意也。「根」者,謂有生長之意也。故眼為視根,耳為聽根,鼻為嗅根,舌為味根,身為觸根,意為念慮之根。「六根清淨」,謂修鍊氣功者不染六塵,做到澄神靜慮,無私無營。《脈望》曰:「聖人以其心役眼、耳、鼻、舌、身、意,眾人以眼、耳、鼻、舌、身、意役其心;是以有聖愚之別耳。然六根者,此心出入之門戶也。因境而有,苟不制六根,欲安其心,未不可得。所謂繫心一緣,面壁三月,皆此法也。」
  • 關於六根清淨
    什麼是六根?      六根就是指眼、耳、鼻、舌、身、意,這是從心理和生理的功能上來說的。
  • 《心經》:網絡如此發達,現代人如何做到六根清淨
    「六根清淨」出自隋煬帝《寶臺經藏願文》:「五種法師,俱得六根清淨。」很多人膚淺的認為這個境界很容易達到,甚至針對佛門子弟,如果他們稍微沾染了一點男女錢財,一些專門喜歡「揚惡隱善」的新聞記者,就會在報紙上大做他們「六根不淨」的文章。六根是指人的六種感覺器官:眼、耳、鼻、舌、身、意。
  • 佛教常說的"六根清淨"中的"六根"是指什麼
    佛教常說的"六根清淨"中的"六根"是指什麼 佛教看宇宙人生,既不是唯物論者,也不是唯心論者,更不是唯神論者,乃是主張因緣和合的緣生論者。所以,佛教看一個人的構成,是從心理、生理、物理的三方面來分析的。
  • 孫悟空終於想六根清淨、一心向佛了
    可是,一開始,孫悟空想要六根清淨,消滅一切的物慾誘惑時,唐僧卻氣走了他。唐僧走到兩界山(五行山)將孫悟空救出,並從「老陳」那裡離開後。一路上是「飢餐渴飲,夜宿曉行,又值初冬時候,但見那:霜凋紅葉千林瘦,嶺上幾株松柏秀。未開梅蕊散香幽,暖短晝,小春候,菊殘荷盡山茶茂。寒橋古樹爭枝鬥,曲澗涓涓泉水溜。淡雲欲雪滿天浮,朔風驟,牽衣袖,向晚寒威人怎受?
  • ‖「六根清淨方為道,退後原來是向前」
    今天是大年初一,是大慈彌勒菩薩的聖誕日。彌勒菩薩在世間教化眾生,身背個布口袋,別人給他什麼就裝什麼。跟眾生結善緣,讓眾生歡喜,此外還教我們修「忍」,忍耐那些逆緣。—— 佛說忍辱是第一有力者,最有力量的人不是把別人打倒,而是自己能夠按捺住、能夠忍住,這是很重要的。
  • 手執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大家想想,百丈老人說了什麼呢?要用心體會聖人的指點。我這業障鬼騙佛飯吃了數十年,還是摩頭不得尾,現在又不能陪大家勞動,話也沒有可說的,勉強應酬講幾句古人的話,擺擺閒談。 志公和尚《十二時頌》中辰時頌曰:「食時辰,無明本是釋迦身,坐臥不知元是道,只麼忙忙受苦辛。識聲色,覓疏親,只是他家染汙人,若擬將心求佛道,問取虛空始出塵。」
  • 願力的功效有多強,六根清淨只是開始
    附記:在娑婆世界,如果我們讓我們的六根去緣六塵,肯定起惑造業,因業受苦,大搞六道輪迴之業;但在極樂世界,若以同樣的六根,去緣極樂世界的六塵,不但不會有惑業苦,還會獲得「六根清澈,無諸惱患」那種相當於地前十回向菩薩的功夫,太不可思議了!為什麼會這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