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數字報-水耕蔬菜:讓土地效益最大化讓農民得實惠

2021-01-09 海南日報數字報
  我與新時代

  開欄的話

  自今天起,本報開設「我與新時代」專欄,深入一線採訪我省各行各業代表性人物,講述他們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具體行動,敬請關注。

  ■ 本報記者 袁宇

  新年第一天一大早,三亞市南繁科學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三亞南繁院)研究員楊小鋒便駕車來到距市區50公裡外的三亞市育才生態區馬腳村熱帶五彩水耕蔬菜園。

  這是三亞首個水耕蔬菜種植基地,佔地3畝的蔬菜園裡,11個不同顏色的大棚交相輝映,大棚裡種植著上海青、菜心、生菜、芥菜等4種水耕蔬菜。

  「首批水耕蔬菜已經在元旦節前收割上市,每斤均價較市面其他同種蔬菜高出1元多。」楊小鋒興奮地說,依靠大棚生產水耕蔬菜,能夠有效避免颱風、高溫、暴雨、地力下降及病蟲害等農業生產中的不利因素,「保障土地產出,促進農民增收」。

  楊小鋒表示,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強調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我們農業科技人員更要以此為要求,努力將科技成果本地轉化,讓農民從中得到實惠。」

  研究推廣符合海南省情的水耕蔬菜項目是楊小鋒團隊近年的重點研究項目。「海南熱帶資源突出,發展熱帶高效農業大有可為。」楊小鋒透露,研究團隊首先從抗颱風入手研製出可抗14級颱風的抗風大棚,又結合海南高光照、高溫度的自然條件開發出適用於不同農作物的彩色大棚,「為推廣可抗颱風、全年生產、高效穩產的水耕蔬菜提供了有利條件。」

  水耕蔬菜採用無土栽培技術,能有效避開土壤病蟲害的影響,且種植期間全程無農藥。經過三亞南繁院科研人員改良的彩色大棚水耕蔬菜,配套建設抗14級颱風大棚,不懼惡劣天氣的影響,更突出發揮海南高光照的優點,使農作物生長速度更快,產量更穩定,口感更好。

  「十九大報告提出『著力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為我們推廣水耕蔬菜項目進一步指明了方向。」楊小鋒說,為此研究團隊提出「工廠化水耕蔬菜」的概念,支持推廣水耕蔬菜項目。

  什麼是工廠化水耕蔬菜?楊小鋒表示,就是利用可抗颱風大棚與改良的水耕技術,實現水耕蔬菜的「流水線」式的全年生產。「水耕蔬菜種植與育苗環節可同時進行,節省了大量時間。」楊小鋒說,水耕蔬菜從播種到採收預計僅需15天,1個月就能採收兩茬,「最重要的是水耕蔬菜不消耗土地肥力,也不受土壤環境制約,產量穩定。」

  以上海青為例,水耕上海青畝產1600公斤左右,產量與普通土壤種植相當,按照目前每公斤6元的市場價來計算,每茬畝產值9600元,扣除成本5352元,每畝純收益4248元。楊小鋒說,傳統土壤栽培大約3個月時間採收兩茬,土地年均畝產出遠遠低於水耕蔬菜。

  在育才生態區熱帶五彩水耕蔬菜園負責人黃文全看來,水耕蔬菜較傳統土種蔬菜收割更方便,「左手拎起來,右手持刀收割,採收一株不到20秒,大大節省了人工成本。」

  「我們現在已經在馬腳村設立了水耕蔬菜種植示範點,未來將逐步向全省推廣。」楊小鋒說,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而現代農業應該逐步告別粗放農業,走向集約化、立體化的發展,「我們正在探索立體種植模式,最上層種植水耕豇豆、中層種植水耕葉菜、底層種植有機蔬菜,最大程度利用土地,使土地資源效益最大化。」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我們將以實際行動踐行黨的十九大精神,腳踏實地為農民群眾謀福利。」楊小鋒表示,三亞南繁院未來將與更多的企業開展合作,藉助企業的市場資源優勢,加速科研成果本地轉化,助力海南熱帶高效農業升級。

  (本報三亞1月1日電)

相關焦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資訊廣場
    屯昌縣民政局  2020年9月28日    更正公告  海南鑫一拍賣有限公司於2020年  9月9日在海南日報A016版刊登「三土房(2016)字第3547號」現更正為「三土房(2006)字第3547號」特此更正。
  • 海南日報數字報-大麥青汁能排毒養顏?
    就此,海南日報記者採訪了海口市人民醫院臨床營養科營養學專家徐超。  「大麥青汁含有不少黃酮類物質,因此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性、抗炎性,但不少蔬菜都含有黃酮類物質,並非大麥青汁所獨有。」徐超表示,大麥青汁來自於綠色食物,含有較多維生素、纖維素以及礦物質,有一定的健康益處(不是功效)。畢竟它的主要成分就是纖維素,對於吃肉多、吃菜少的人來說,增加一些膳食纖維確實是有利健康的。
  • 海南日報數字報-「猴王」李涵情定海南
    文\海南日報記者 徐晗溪  4月14日,「李涵國畫展」在海口水巷口國新書苑開幕,展出畫家李涵創作的50餘幅國畫作品。
  • 海南日報數字報-「神奇植物」辣木
    文/海南日報記者 黃能 圖/海南日報記者 蘇曉傑  2014年7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古巴哈瓦那親切探望古巴革命領袖菲德爾·卡斯楚時,以5公斤辣木種子作為贈禮,並強調中巴雙方將加強農業合作,提高農業水平,維護糧食安全。
  • 海南日報數字報-看,這些蔬菜「喝」海水長大
    碼上讀  ■ 本報記者 況昌勳   實習生 李佳霖 通訊員 田婉瑩  淡水資源珍貴,用取之不盡的海水澆灌菜園是人類的夢想,如今在海南好夢成真但是,有一種蔬菜卻在這片鹽荒地上生長旺盛,葉片綠油油的,在太陽照射下反射光線,就像冰晶一樣。摘下一片葉子,放進嘴裡嚼一嚼,鹹味刺激著味蕾。  「這種蔬菜,叫冰菜,可以用100%的海水澆灌,冰晶一樣的氣泡其實是鹽泡。」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段瑞軍說,冰菜既可以涼拌也可以炒菜、燒湯,因本身含有鹽分,所以烹製時不用放鹽。
  • 海南日報數字報-絞面,別開生面向生活
    文\海南日報記者 張期望 圖\特約記者 龍泉  9月10日早上7時,今年57歲的絞面娘林和姑帶著「行頭」從家裡準時出發
  • 海南日報數字報-服務「連軸轉」企業加油幹
    針對外地員工無法及時返回、企業員工不足的問題,海口通過「共享工人」、對接相關市縣、點對點包車、制定獎勵措施等方式,讓人力資源得到最大化利用。  從2月16日開始,海口市西秀鎮龍頭下村村民鄭德鵬正式到海口免稅城項目上崗。「過年後一直找不到活幹。現在來免稅城工地開挖掘機,離家近,每天還有200元收入。」鄭德鵬說。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西沙諾麗健康產業園在三亞啟用
    10月21日,海南西沙諾麗健康產業園在海南省三亞市崖州區創意產業園啟用。該健康產業園為海南陸僑集團傾力打造,耗資2億元。
  • 海南日報數字報-腳踩泥土 芳香自來
    記者突然理解到,陳冠銘等眾多南繁工作者紮根海南、忘我鑽研的原因——對於這片土地深沉的愛。這份愛支撐著他們在科研工作中揮汗如雨、不斷攀登。  陳冠銘說:腳踩「南繁熱土」,肩上擔負的更多的是責任。做農業科研就要彎下身,沉下心,要付出實實在在的汗水和勞動。  陳冠銘是一名優秀的科研工作者,也似一名普通農民。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一卷詩書穿越500春秋
    文\圖 海南日報記者 李佳飛  與丘濬、海瑞、張嶽崧齊名的「海南古代四大才子」之一——王佐,以詩文見長,一生著作甚豐,其著作計有《雞肋集》《瓊臺外紀》《經籍目略》《家塾原教》《金川玉屑集》《庚申錄》《珠崖錄》等多種。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口統一管理原咪錶泊車位
    目前,這些停車位是如何管理的,車主在使用過程中又遇到了些什麼問題……10月24日,海南日報記者帶著這些市民關注的問題進行了走訪,並採訪了海口市的相關部門。  當天下午,海南日報記者來到玉河路原咪錶泊車位路段,現場的咪錶已全部關閉,路口有一塊由海口市交警支隊設立的公告牌,上面顯示「原停車位暫不撤銷,允許車輛免費停放。」在海甸四西路、義龍路等原咪錶泊車位路段的情況也都大致相同。
  • 海南日報數字報-「說走就走」來海南過大年
    本報海口1月19日訊(記者趙優)每年的冬季特別是春節黃金周,都是海南旅遊消費集中釋放的關鍵節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鋼鐵海鷗」展翅飛翔
    ■ 本報記者 郭萃  9月15日下午,兩場活動在海南國際會展中心二期開展,這也意味著海南國際會展中心二期投入試運營
  • 海南日報數字報-最美的天使 真正的英雄
    在抗疫任務結束返回海南前,海南各醫療隊將尚未用完的醫用物資,悉數留給了受援醫院,讓這份瓊鄂情誼持續發酵。  三級精準救治體系,成功將分散各地的海南醫療隊戰鬥力重新凝聚到一起。通過這個體系,海南醫療專家乃至全國更多專科專家,都可以為海南支援湖北醫療隊的救治工作提供支持,提高海南支援湖北醫療隊對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治療效果。  進入3月,湖北疫情漸漸得到控制,武漢方艙醫院陸續關閉,海南醫療隊員分批撤出病區,進入原地休整狀態,海南前方指揮部的工作也面臨新的挑戰。
  • 靖邊高山冷涼蔬菜成農民致富「金蛋蛋」
    「高山冷涼蔬菜是我們農民的『金蛋蛋』。
  • 海南日報數字報-珠寶收藏興起時尚投資
    文\海南日報記者 張中寶 鄧海寧  圖\海南日報記者 古月  星光熠熠的鑽石,高貴雍容的紅、藍寶石,神秘的貓眼,妖豔的祖母綠,柔媚的珍珠,翠綠欲滴的翡翠……珠寶作為一項傳統而持久的收藏,現在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日前在海口舉行的一場珠寶鑑賞訂貨會,讓人從中窺見這一行業掩不住的風光和隱憂
  • 海南日報數字報-東方三家鎮黃金百香果線上銷售遭搶購
    該種植基地負責人盧瑞傑告訴海南日報記者,他大學畢業後回到家鄉嶺村,成立了東方和氣生財農民專業合作社,並帶領嶺村20位貧困戶打造了200多畝的百香果扶貧種植基地。  受疫情影響,前段時間,種植基地的百香果出現滯銷。為了破解銷售難、幫助農戶增收,日前他在微信朋友圈發送百香果滯銷的信息,積極拓展線上銷售渠道。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一張便利貼 一道「防疫牆」
    該院睡眠心身醫學中心副主任王配配告訴海南日報記者,患者在知道自己確診後,除了身體的疾病,情緒和精神上也可能出現問題,同樣需要關注。  「我也是醫護人員,自己也注意防護,怎麼就染上了呢?」2月8日下午,一位患者通過微信語音告訴海南日報記者,她進入隔離病房後,除了擔心自己的病情,也會倍感自責,擔心傳染給家人或是陌生人。
  • 海南日報數字報-定安「爭鮮美食匯」今開席
    本報定城5月24日電 (記者鄧鈺 特約記者司玉)5月25日,2019海南·定安端午美食文化節「爭鮮美食匯」將在定安縣定城鎮海洲廣場熱鬧開街
  • 海南日報數字報-萬年火山雷虎嶺
    文\海南日報記者 陳耿 通訊員 吳嶽貴  獨上高樓望帝京,  鳥飛猶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  百匝千遭繞郡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