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法眼掃描,執業28年的資深律師,來回你的問題。
法眼掃描在北京的大所、紅圈所呆過六年,在西安這樣的新一線城市執業20多年,也因為案件到過三四線城市代理案件,應該說有對一二三四線城市的律師水平有一個客觀的判斷。
那就給各位分析一下。
一、在一些普通的民事或者刑事案件上,雙方律師的水平差距不大
一些普通的民事案件:比如繼承糾紛、離婚訴訟、鄰裡糾紛、民間借貸、一般的合同糾紛等;普通的刑事案件,比如:盜竊、搶奪、傷害、強姦、殺人等。
在處理上述普通的民事和刑事案件的水平上面,一二線城市的律師水平和三四線律師的水平旗鼓相當吧,甚至三四線城市律師的實戰經驗更豐富,一二線城市的律師理論水平高一點,拉平了看,在處理這些案件的業務水平上差距不大。
二、在一些比較新穎的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上,差距比較大
就拿法眼掃描經歷的兩個案件舉例吧。
在一個地級市,城投第一次搞PPP項目,由於政策理解不透,市政府也幹預,導致PPP合同履行出現糾紛,產生訴訟。
我方當事人起訴到法院後,城投的律師是當地的頭部律師,在當地非常有名,但對PPP業務不熟悉,沒有實操經驗,說不到點子上,其實當地的法官也沒有處理過PPP業務,大姑娘上花轎,頭一遭嘛。這個案件無論是法律、法規的引用上,還是證據的證明目的上,雙方的律師水平差距還是比較明顯的。
另一個刑事案件涉及到海外上市,但起訴的罪名是詐騙。牽頭的融資顧問單位是西安的,融資公司是當地的,兩個單位的老闆都被起訴了,西安的老闆聘請的是法眼掃描,當地的老闆請的是當地的大律師,與公檢法關係都不錯。控方想將法眼掃描的當事人列為主犯,當地公司的老闆為從犯。
兩個辯護律師不但要抗辯控方的指控,還要互相推對方當事人為主犯。但當地律師對海外上市、借殼上市、美國OTCBB、美國PEAK市場啥都不懂,只好聽法眼掃描在法庭上「普法」,最後,法眼掃描的委託人成了從犯。
三、在非訴業務領域,雙方律師業務水平差距更大
一二線城市一些律師幾乎不進法院門,不知道中院、高院、最高法院的門朝哪個方向開,因為人家專做非訴業務,就算產生糾紛了,所裡有訴訟部門處理,自己不用出庭。
併購業務、私募融資業務、海外上市、國內IPO、VIE模式、毒丸計劃、對賭協議、紅籌架構等等,這些業務一些三四線城市的律師連聽都沒聽過,更別說做過了。
在非訴業務領域,雙方差距更大。
四、結語
哪些不承認差距的三四線城市律師,必須承認差距,不是說律師本身水平高低如何,而是你沒有學習過、沒有做過、沒有見過,你咋和人家比?
當然了,一二線的大牌律師到三四線城市打官司,特別是有的人請北京的的律師在三四線城市打普通的刑事案件,效果真的不如當地律師,這一點必須承認。
只有認識各自的長處,短板,才能取長補短,才能找到合作的基礎,才能共同進步。
你見到過哪些「不作死就不會死」的情形呢?
請問:律師一年能收入多少?全都算上
律所「裂變式」增長的動力是什麼?做事業?貫徹自己的想法?還是
「打不贏的官司」還要打,這其中有啥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