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女人都愛看的維多利亞的秘密(簡稱「維密」)時尚秀終於在11月末為全美乃至全球觀眾送上了2017年的大秀。CBS節目畫面中的維密秀沒有迴避本次走秀最大的「亮點」——奚夢瑤摔倒,這樣的「坦誠」又讓人們想起9天前這場秀在中國上海梅賽德斯中心舉辦時的諸多看頭——「驚世一摔」引得社交媒體上口水橫飛、現場座位安排混亂導致王思聰都得站著看秀、室內的低溫讓穿著晚裝的來賓凍得夠嗆……
這是維密第4次在美國本土之外舉辦自己的年度內衣時尚秀(坎城、倫敦、巴黎、上海),也是維密第一個亞洲秀場。維密秀的總製作人奇普.奎格利(Chip Quigley)在接受央視的採訪中毫不隱瞞地表示,維密看中的就是龐大的中國市場。
關注海外市場是這個已經有40年歷史、主打「性感」特色的美國內衣品牌應對「中年危機」的方法之一。而這個「中年危機」有關女性消費者的審美、生活習慣和健康觀念。
1977年,維密剛剛誕生時,創始人羅伊·雷蒙德(Roy Raymond)只是想給幫老婆買內衣的男性打造一個氣氛不尷尬的購物空間。畢竟在那個年代,男性掌握著主要購買力。
很快,隨著女性經濟地位、家庭地位的提升,女性消費者成為了越來越多消費品的直接購買者;同時,女性的身體之美不再是一個要被公眾藏著掖著的話題,內衣也從厚重衣物下的實用品,變成了可供時尚行業縱情發揮的方寸舞臺。
但同樣在「性感」上做文章,維密走出了與《體育畫報》和《花花公子》不一樣的風格。與以上兩本受眾定位為男性的刊物不同,維密將目光放在自己產品出售的對象——女性的身上,打造健康、美麗、陽光的性感。成為維密天使(維密籤約模特的暱稱)的模特們,不同於時尚T臺上的瘦骨嶙峋和面容冷峻,讓人們看到的更多是健康和活力。
「我看其他時裝秀的時候,我的感受是『她在生誰的氣?』」 在《大西洋月刊》的一篇報導中,維密母公司L Brands的CMO、維密秀執行製片人艾德·拉扎克(Ed Razek)說,「我們希望維密的姑娘都是積極、快樂、正面、互助的。」
除了這些心靈美的東西,維密選模特的外在標準也很高。拉扎克就表示,模特應該像準備體育比賽一樣為維密的工作進行健身訓練。
維密的代言人中有不少都可以算是運動健將,包括但不限於拳擊狂人阿德裡亞娜·利馬(Adriana Lima)、喜歡馬拉松和編程還曾為阿迪達斯代言的卡莉·克勞斯(Karlie Kloss)、每天都健身一到兩次的賈思明·圖克(Jasmine Tookes)……
《大西洋月刊》的報導曾經提到,有個模特參加過一次維密秀就被放棄了。她問拉扎克原因,得到的回覆是:「每天晚上我都能看到你在Instagram上發你在夜店玩樂的照片,當你做這些事兒的時候,阿德裡亞娜選擇跳繩3小時。」
在維密的官網上,消費者稍有興趣,就可以找到維密天使的健身視頻,就像他們打上的標籤「#Trainlikeanangel」一樣,維密不僅讓自己的模特們時刻保持身材緊緻和力量感,也希望消費者感受到由這些天使傳遞出來的的運動精神。
在維密的日常宣傳中,天使們也經常展現自己運動的一面。維密大秀節目中,經常放出她們為了大秀做準備的訓練花絮。今年的維密秀還特意拍攝了賈思明·圖克和約瑟芬·斯可瑞娃(Josephine Skriver)兩位」天使「穿著運動內衣和緊身褲學習中國功夫的場面。
「這些女孩們肯定是男性們能見到的最漂亮的女人,」拉扎克曾表示,「但是她們的魅力在於,能夠讓女人們也都想擁有像天使一樣的自信和力量。」
不過,話說回來,模特們艱苦訓練,最終還是為了穿上維密的內衣去拍宣傳照,還是為了將產品襯託得更加魅惑誘人。曾經,維密一度佔據了美國內衣市場30%的江山,籤約了吉賽爾·邦辰(Gisele Bündchen)、卡羅麗娜·科庫娃(Karolina Kurkova)等頂級超模,能請來麥可·貝(Michael Bay)和鮑勃·迪倫(Bob Dylan)拍宣傳片。
作為一門販賣「性感」的生意,維密善於從人最真實的欲望中挖掘商機,給它一個糖果色的外衣,換來的是自己的銷售業績。
但最近幾年,時尚的風向一轉,維密似乎站在了潮流的對立面。
當女性真的開始出入健身房、跑步練瑜伽後,她們發現,鑲嵌著厚厚胸墊、蕾絲薄紗下藏著堅硬鋼圈的維密內衣,反而是對運動的束縛。當極簡主義、性冷淡風、運動休閒風吹進女人的衣櫥時,她們也放下了蕾絲、聚攏、塑形效果的執念,輕薄透氣舒適的內衣成為了女人們的新寵。她們穿內衣更少為別人,更多為自己。
實打實的銷量變化也證明了消費者心意的轉變。
根據L Brands公布的2017年第三季度財報,維密今年前三季度銷售額為38.4億美元,同比下降11%。2015年,L Brands的股價曾經逼近100美元,2017年8月30日,這個數字跌到了36.06美元。從今年初至今,L Brands股價累計下跌23.9%,市值蒸發了34億美元左右。
這一次,對手們比維密更先抓住了潮流的走向。
從2015年第三季度到2016年第三季度,也就是運動休閒風最盛行的時候,加拿大運動品牌露露檸檬(lululemon)的運動內衣銷售收入增加了20%;耐克(Nike)、阿迪達斯(adidas)、安德瑪(Under Armour)也在不斷加強女性運動產品在所有產品中的比重;快時尚品牌如Topshop、H&M也推出了運動內衣產品,甚至連新近入局運動服裝領域的電商巨頭亞馬遜,都將運動內衣作為其自有運動品牌中非常重要的產品構成。
運動內衣市場的商機也引來了明星的關注。據CNN報導,奧斯卡影后格溫妮絲·帕特洛(Gwyneth Paltrow)的個人品牌GOOP和希拉蕊·斯旺克(Hilary Swank)的Mission Statement品牌都推出了高端運動內衣,售價分別為97美元和185美元。
據調查機構Statista預測,到2019年,貼身運動衣著——運動內衣、健身褲和運動襪將會產生410億美元的價值,2014年這個數字是230億美元。美國NPD集團在2015年做過一個調查,有41%的年輕女性(80後)在7天時間段內曾經穿過運動內衣,這個年齡段外的被調查者只有21%。
除了運動內衣外,一種名叫Bralettes的新型內衣也贏得了越來越多女性的喜愛。Bralettes面料輕薄、沒有鋼圈和胸墊,用最少的束縛為女性提供最自由的穿著體驗。
從街頭品牌Urban Outfitters、快時尚名牌Forever 21,到快時尚American Eagle旗下的aerie再到諸多從網際網路起家的創業品牌,都發力推出自己的Bralettes產品,對維密實施全面圍堵。
維密其實也在求變。2016年其公司CEO沙倫·特尼(Sharen Turney)突然離職,母公司L Brands的CEO萊斯利·衛克斯奈(Leslie Wexner)趕緊接任。上任伊始,衛克斯奈就大刀闊斧改革,包括退出泳裝、鞋類、服裝和配飾業務,並且減少了維密的產品種類(不過,根據L Brands的今年第三季度財報, 維密暫停推出泳裝與成衣業務後,對銷售表現產生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現在的維密有主品牌、PINK還有2016年新推出的分類Victoria Sport。其中,運動內衣已經在維密的店鋪中贏得了更多貨架。2016年,維密也應景地推出了自己Bralettes。但無論從產品類豐富程度,還是價格,維密似乎都沒有優勢。
2016年9月,維密新的內衣業務負責人簡·辛格(Jan Singer)上任,她此前是競爭公司塑身內衣品牌Spanx的CEO。
簡·辛格對維密的重振有著自己的思考。在她看來,維密不應該放棄自己的強項而去追逐一時的潮流。
「誰都能做Bralettes,這種風潮永遠來來去去,」在彭博社的報導中,辛格曾表示,「但是我們的長處在塑形內衣,即使我們生產的Bralettes,也比其他品牌的產品更加突出塑形效果。我們就是靠這個賺錢的。」
但是,堅持自我和審時度勢矛盾嗎?大眾傳媒中的女性形象更加多元,外界和女人自身的審美都在擺脫單一設定。逐漸地,維密傳統的性感甜心形象已經讓消費者產生了審美疲勞,這些從頭髮到指甲全都毫無瑕疵的美女,不僅對消費者的號召力在下降,甚至引發了不少女性的反感。當維密擺出天使們穿著內衣的海報,並配文「the perfect body」時,消費者已經在社交網絡上開懟:完美的身體由不著你們來定義。
不少品牌都在豐富自己代言人的樣本庫——耐克請來了中性硬朗的女藝人魯比·羅斯(Ruby Rose);阿迪達斯挖來了編程超模卡莉·克勞斯;瘦削的貝拉·哈迪德(Bella Hadid)和豐滿的碧昂斯(Beyonce)都能清涼上陣秀身材,順便展示一下身上的運動內衣;大碼超模阿什利·格雷漢姆(Ashley Graham)已經衝進了全球模特收入排行榜前十……
近些年來,維密也在嘗試將品牌改造得更加年輕化、時尚化,放棄了和許多「老天使」的合約,籤下了一大批新人。但是看起來,維密天使們還是一水兒的金髮碧眼、蜂腰翹臀,難逃窠臼。
重振計劃在美國本土進展緩慢,維密更加注重海外市場和電商業務的發展。這一點在中國體現得最為明顯。
從2016年開始,維密陸續從國內代理商手中收回品牌門店的經營權,轉為直營。目前,維密在上海、成都、重慶已經有了三家全品類門店。2016年雙11前夕,維密旗艦店悄悄登錄天貓國際。今年雙11,維密就拿下了文胸榜單排名第七的成績 。
中國消費者的內衣消費意識相較於美國市場略顯滯後,維密的品牌又名聲在外,他們有理由相信,內衣市場潛在總量250億美元的中國會是未來一個強勁的增長區域。
不過,前段時間爆出的維密內衣甲醛超標問題,以及一場並不算成功的中國大秀,也為這段錦繡前程投下一抹陰影。
時尚潮流雖然總有反覆,大趨勢永遠向前。維密曾經代表著先進,但是,在女性審美變革的當下,四十歲的內衣品牌老大是否還能在行業變化的大潮中繼續領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