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男子有多俊美?營盤出土東漢男屍,1800年後樣貌復原依舊玉樹臨風

2020-12-22 騰訊網

在中國歷史中有四大美女,分別是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她們美貌動人,有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的美譽。而我們很少知道,古代四大美男子是誰?他們分別是潘安、宋玉、衛玠、何晏,這四位男子都有著俊美的面貌,迷倒萬千女子。

古代四大美女

如果要問東漢男子有多俊美?我們可能需要根據兩個人的相貌,從側面了解一下。先說東漢末年的美男何晏,何晏是三國時期曹魏梟雄曹操的義子,長得比女子還要柔美。唐代詩人劉禹錫曾評價何晏:「何郎猶在無恩澤,不似當初傅粉時。」

何晏不僅是個美男,而且還滿腹詩書,是個大才子。他一生編撰有《論語集解》、《老子道德經》等書籍,是魏晉玄學的創始者之一。他編書立說,認為「天地萬物皆以無為本」,提出了所謂「唯心主義本體論學說」。

何晏

在《世說新語·容止》記載中:「何平叔美姿儀,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與熱湯餅。既噉,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轉皎然。」

魏明帝見到何晏,都認為他白得像抹了粉,可見何晏的俊美。除了三國時期的何晏,還有西晉時期的衛玠,也是古代四大美男子之一。衛玠青年時期,長相就不同於凡人,他的舅舅王濟見到衛玠,感慨的說道:「珠玉在側,覺我形穢。」

把一個青年人形容為珠玉,可見衛玠的俊美。衛玠長大後,樣貌更加出眾,他喜愛玄理,熱愛讀書。當時整個河東郡的待嫁女子,都知道河東郡有一個美男子,名叫衛玠,都希望嫁給他為妻。

衛玠

此後,衛玠迎娶樂氏為妻,樂氏福薄,很早就離世了。鎮南將軍山簡聽說了衛玠喪妻,將女兒嫁給了衛玠。衛玠從此專心仕途,最終官至太子洗馬的職務。當時的文人稱讚衛玠:「不意永嘉之末,復聞正始之音,何平叔若在,當復絕倒。」

這些話將何晏和衛玠兩人都給誇獎了,有些人會說:「你說東漢美男,為何要提三國和西晉的美男子呢?」還是因為三國和西晉,距離東漢時間較近,有對比性。下面就說一個真正的東漢美男,他沒有被記錄在史冊中,在地下深埋了1800年,才重現於世。

他就是營盤美男,1995年,新疆考古隊在營盤地區,發現了一座漢朝古墓。在古墓中,發掘出一具男性乾屍,被放置在木製棺槨內,棺槨還陪葬了香囊、金銀珠寶等陪葬物。通過專家復原營盤美男,發現他去世的時候年僅25歲,身高1.8米。

營盤美男

1.8米的身高在現代屬於正常身高,在古代算是很高的男子了,營盤美男樣貌復原後,可見也是俊美無比。營盤美男下葬的時候,還穿著一件人獸樹紋罽袍,是當時富人才能穿的起的衣服,這件衣服被復原後,被列為禁止出國展覽文物。

經過專家判斷,營盤美男應該是個舞者,才會有如此精美的衣服。雖然營盤美男的墓葬不大,但是裡面陪葬了許多精美的陪葬品,可見當時營盤美男的社會地位。從營盤美男的復原照片,我們可以更加直接的了解東漢男子的俊美。

東漢美男子

如果說何晏和衛玠,代表不了東漢男子的樣貌,那麼營盤美男的樣貌,則更能代表東漢美男的樣貌。他深埋地下1800年,重見天日之時,驚豔了時光,讓我們相隔千餘年後,還能一睹東漢男子的玉樹臨風。

相關焦點

  • 東漢首飾,兩千年後依舊時尚不落伍,見證了古代海上絲綢之路
    讓我們一起看一下兩千多年前東漢時期的一件手串文物,真是美得不像話。1號墓出土了,一串很「普通」的綠柱石+水晶+玉髓的手串,現藏於廣西合浦縣博物館藏 。而人家還真不是,真實的身份和價值都令人咋舌,它的學名叫做綠柱石水晶串飾,現藏於廣西合浦博物館,是兩千多年前漢代女性的飾品。也就是說,和現在的女性佩戴的手串看起來一模一樣的串飾竟然是來自2000多年前的工藝,因為太過於現代化了,因此當該文物在1990年廣西壯族自治區合浦縣黃泥崗1號墓出土時,很多專業的考古人員都低估了它的價值,認為它僅僅是水晶製成而成。
  • 故宮館藏這件東漢陶俑有何秘密?與法國館藏陶俑又有何淵源?
    在一次平時的工作中,我注意到先生捐獻的這件東漢綠釉胡人燈俑,引起我的興趣。此俑高二十二釐米,胡人形象,單腿跪坐,左手攬抱燈柱,同時懷中還抱著一個小人。由於其有兩個明顯特徵—胡人形象且與燈為伍,故一般稱其為胡人燈俑。
  • 湖南寧鄉出土「東漢三足鐵釜」,中國飲食文化是如何演變的?
    寧鄉相繼出土了震驚世界的四羊方尊、人面紋方鼎等青銅器,有著名的炭河裡遺址。5月17日,寧韶高速二段楊家灣附近發現東漢古墓群,在出土文物中有一件鐵釜,配有三角支架,底部還有焚燒使用過的痕跡,與現代火鍋十分類似。下火鍋的主要食材「豆腐」就是在東漢時期發明東漢時期,淮南王劉安發明豆腐,黃豆從此成為了餐桌美味,不但物美價廉,還可做出許多種菜餚。
  • 羌人:困擾東漢王朝百餘年的邊患,最終和東漢兩敗俱傷
    而對於東漢,很多人也會想當然認為,東漢的主要對手依舊是匈奴人。但其實並非如此。雖然東漢時期,東漢確實和北匈奴爆發過戰爭,但是,東漢和北匈奴之間的戰爭,並不是東漢朝廷的主要問題。古羌人,才是東漢的主要邊患。1、 漢羌淵源其實古羌人和漢人之間的淵源不是一星半點的大。
  • 東漢陶「撲滿」
    2014年,在配合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焦作段28號口門輸水線建設,焦作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對蘇藺墓區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工作。在一座編號為M125的東漢中晚期墓葬內,出土了一件「撲滿」。器身通高9.5釐米,最大腹徑14.5釐米,底徑9.8釐米,頂部一側面開一長4.5釐米、寬0.4釐米的長方形狹孔,頂部正中為一圓形小孔,孔徑1.4釐米,器身有多圈同心圓平行線痕跡,輪制加工形成。  「撲滿」是我國古代儲存錢幣的一種盛具,即現代儲存錢幣的陶罐。漢以前稱之為「缿」,自漢代始稱「撲滿」。
  • 籾山明|長沙東牌樓出土木牘與東漢時代的訴訟
    本文為了彌補這個缺點,從傳世文獻篩選提出其出土史料所處時代的特色現象,以說明當時的時局。訴訟案件和時局評論、下層官吏的報告書和史書告訴我們的社會現象,我們通過這些各種不同的通道窺見東漢後半期的訴訟和社會的一斑。另外,本文是筆者曾經以《東漢後半期的訴訟與社會》為題發表的論文[1]的改訂版。凡是本文與舊稿解釋不同之處,都以本文的說法為筆者目前的見解。
  • 【手繪地圖】東漢初年亂世(一)
    目錄   1、東漢初年圖之一:公元25年   2、東漢初年圖之二:公元26年   3、東漢初年圖之三:公元27年   4、東漢初年圖之四:公元28年   5、東漢初年圖之五:公元29年   6、東漢初年圖之六:公元31年   7、東漢初年圖之七:公元33年   8、東漢初年圖之八:
  • 2003年新疆出土睫毛彎彎女屍,復原樣貌美豔無比,網友:就長這樣
    2003年我國沙漠考古隊,到達了樓蘭古國的遺址,並成功發掘出一具睫毛彎彎的女屍遺體。該女屍復原後的樣貌,可謂是美豔無比。無數網友在看到女屍的復原照片後,都在感嘆:原來她就長這樣。2003年,新疆考古研究所所長伊迪麗斯,率領著沙漠狐考古隊,在樓蘭古國東去107公裡處,發現了一座墓地的存在。因所處地域而得名,該墓地便被稱為小河墓地。
  • 東漢和西漢是一個王朝嗎?東漢是西漢的延續還是一個獨立的王朝?
    漢朝共享國四百餘年,從劉邦稱漢王就開始算起西漢從劉邦起家到王莽篡漢,公元前206年到公元8年,這214年毫無疑問是一個王朝,問題出在王莽篡漢上,西漢原來的皇族沒有了,東漢劉秀即使是祖上有關係西漢末年形成的「漢為火德」、「漢為堯後」的史觀重新得到了漢朝官方的確認。這一史觀表明,在東漢官方的意識形態中,漢朝有且只有一個,它經歷了中衰階段,然後光武帝劉秀復興了漢朝,它決定了西漢與東漢絕非兩個朝代,光武帝也不是哪個東漢王朝的太祖或者高祖,而是一個朝代內部初建和中興或者說復闢的關係。
  • 關羽身高九尺,放到現在是多高?一把新出土的漢尺揭開了答案
    三國這一段歷史是一段讓人驚豔的時期,從公元220年到公元280年,這中間雖然只有短短60年的歷史,但是卻出現了三個國家,這三個國家分別是曹魏,蜀漢,東吳。這些國家為了兼併他國獲取自身的事例,他們也培養了一大批有才幹的將領,其中關羽關雲長就是一個響噹噹頂天立地的好漢。
  • 湖北出土歷2140年不腐男屍,剛看到時像才死,隨葬品如新
    而這座墓中,則出土了一具年代更早的不腐男屍!荊州鳳凰山漢墓,位於荊州市江陵區的鳳凰山,從公元前278年,白起攻陷楚國國君郢後,此地就逐漸成為了一片墓地。1975年,湖北省博物館對這一地區的墓葬群,進行了考古發掘,證實此地主要為秦漢時期的貴族墓地,而那具不腐男屍,就出土於這片墓葬群的第168號西漢墓中!
  • 東漢梁慬:迫降南匈奴的甘肅人
    為南匈奴最終畫上句號的人,則是東漢中期的甘肅名將梁慬。 父親遭竇憲冤枉,在武威遇害 東漢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匈奴內部為爭王位發生動亂,匈奴貴族相互殘殺,再次分裂為南、北兩部。南匈奴不斷入寇邊地,公元前110年,被一位甘肅名將所迫降。
  • 寶雞郭家崖墓地出土搖錢樹已成功修復 見證兩千年前秦嶺蜀道兩端...
    西安新聞網訊(文/圖 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龐樂)近日,一件出土於寶雞南郊東漢時期的青銅搖錢樹被成功修復。記者從省考古研究院獲悉,這件由人物、動物、銅錢等諸多元素組成的搖錢樹造型精美、工藝複雜,見證了兩千年前秦嶺蜀道兩端文化交流。
  • 古典時期的玉器:春秋至東漢不同時期玉器各有何特點?
    龍首後顧,龍嘴微張,上吻略向上捲曲。足作伏臥狀。龍脊背鑽有一孔,以供系佩之用。器身以陰線勾邊,雙面琢刻捲雲紋。戰國玉器東周時,周天子的勢力漸衰,長江流域楚國迅速茁壯,遠古華東物精崇拜及深厚的崇璧文化再度復興。湖北、湖南、安徽是楚文化的核心地帶,這時期楚人用玉料製作體量甚大的谷紋璧、谷紋璜,以及龍虎玉佩,戰國晚末期更出現將琥龍圍繞玉璧的雙身合首琥龍紋璧。
  • 同樣是劉氏王朝,西漢與東漢對匈奴、西域的戰略有什麼不同?
    兩漢(西漢與東漢)皆是劉氏王朝,劉氏江山,而匈奴邊患,貫穿著兩漢歷史全過程,雙方恩怨日久,你來我往的衝突持續時間之長,歷史少有。西漢初年,承秦末的天下戰爭虛耗,國力不足,只能採取守勢,進行屈辱和親。維繫了六十年被動的狀態,漢武帝時代,改「和親」為進攻,經二十餘年戰爭,損耗了國力,也重創了匈奴,使匈奴勢力被壓縮到西域一帶。
  • 西漢的竇太后和東漢的兩位竇太后,她們之間有什麼關係?
    俗話說大難不死必有後福,竇廣國還特意為自己卜了一卦,卦象顯示不就他就能封侯,這倒是奇了怪了,竇廣國雖然沒放在心上但還是跟著主人進了長安,他一到長安,就聽說了母儀天下的竇皇后居然是觀津人士,似乎正是他失散多年的姐姐。
  • 東漢第一個廢太子:他如何化解命運的玩笑
    光武帝劉秀東漢光武帝劉秀有十一個兒子,其中,首任皇后郭聖通生育五子,即東海王劉疆、沛王劉輔、濟南王劉康、阜陵王劉延、中山王劉焉。光武帝的後宮中,最愛的女人原本是陰麗華,但他為了安撫河北軍閥幫派,在建武二年(公元26年),違心冊立河北籍的郭聖通為皇后,立長子劉疆為皇太子。建武十七年(41年),光武帝以「行事有呂、霍之風,不可以託以幼孤,恭承大位」為由,廢黜郭皇后,降為中山國太后,遷居北宮,改立心愛的陰麗華為皇后。
  • 漢靈帝臨終託孤,為何造成了東漢帝國的土崩瓦解?
    《三國演義》談到東漢滅亡時說,「推其致亂之由,殆始於桓靈二帝」。漢獻帝沒登上帝位前,滅亡就奠定了基礎。這是小說家言,能得到歷史事實的證明嗎?如果對這段歷史研究一下,這些小說家的確是厲害的。 王夫之大學者,有著名的著作《讀通鑑論》中說,「禍始於桓靈,毒潰於獻帝」。
  • 東漢末年實際上是四國鼎立,並非三國爭霸
    《三國演義》無疑是一部非常成功且經典的小說,它將東漢末年群雄並起的崢嶸歲月,表現地淋漓盡致。不知有多少人是通過這本小說才了解東漢歷史的,它的出現使原本遠離我們的那一段歷史,變得更加耳熟能詳起來,可小說只是小說,終究不是真實歷史。
  • 東漢,西漢,南漢,北漢,前漢,後漢,漢不僅是民族,更是國號
    而漢既有東漢西漢,還有南漢北漢。另外漢還是歷史上用過次數最多的國號。東漢東漢是中國歷史上繼西漢之後又一個大一統的中原王朝,一共傳了十四位皇帝,享國一百九十五年,與西漢統稱漢朝。東漢始於25年,劉秀稱帝,定都雒陽,延續「漢」的國號,史稱東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