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和朋友的聊天中,我發現很多人都有一個困擾,那就是因不擅於拒絕別人,而導致自己活得很累。
比如朋友小A是學編程的,但親戚統稱他為「學電腦的」,平時有點什麼問題都要找他幫忙。
小A每天為編程絞盡腦汁,一邊還要冒著被罵「學藝不精」的風險,幫七大姑八大爺安裝殺毒軟體,身心疲憊。
但即便如此,當別人找他幫忙時,他還是會爽快答應。
用小A的話講,不幫不合適,人家會覺得你這個人不行。
其實我特別能理解他,因為我也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
「幫我想個朋友圈文案」,
「幫我潤色一下論文」....
但吃過很多次虧後,我愈發感悟到:學會拒絕,應該是每一個成年人的必修課。
01
有一種累,叫不懂拒絕
《蝙蝠俠:黑暗騎士》中小丑說過一句話:「如果你擅長某件事,永遠不要免費去做。」
別人一有求於你,你就滿口答應,久而久之就會變成理所應當;
若有一天你開始計較酬勞,在別人心裡,就會變成十惡不赦的罪人。
有時,你以為剝奪自己的權益去幫助別人,會換來別人的認可和感激,其實不過是給他人提供譴責你的機會。
前兩天,在知乎看到一個高贊的問答。
提問的網友描述:一名同事家裡有車,卻總是蹭大家的車。近期同事懷孕了,自己不想再讓她搭便車,卻不知道如何是好,於是求助廣大同胞。
末了,還小心翼翼地加了一句,「我這樣做是不是不太好?」
其實在中國的人際關係中,這樣的困擾時常發生。
情分、德行兩座大山,一直壓在我們的頭上。
但從這件事來說,同事懷孕了還在早期,胚胎不穩定不適合顛簸,萬一發生一點意外,家屬是不會因為接送情誼不去追究的。
遇到這種事情,成全了別人,只會苦了自己。
畢淑敏曾說過一句話:「拒絕就是一種權利,你那麼好說話,又有誰能體諒你?
生活本就不容易,很多時候,你捨棄了自己寶貴的時間,卻被那些利用你善良的人們壓榨。」
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你幫別人一次,別人就會得寸進尺。
其實,對於力所能及的幫忙,當然要全力以赴。
但如果超出自己的能力和界限,最終拖累和吃虧的只會是自己。做人,要善良,但善良要有度不能盲目。
待人,要真誠,但真誠卻要懂得防護。
02
無底線的妥協,是卑微
美劇《破產姐妹》裡有段經典臺詞:「做人除了說YES之外,還是要經常說一下NO。親和力雖然很重要,但是人的價值,卻是靠拒絕而來的。拒絕,可以讓你變得更珍貴。」
事實上,毫無原則的幫助,沒有下限的容忍,並不會給你帶來和諧的人際關係,反之,只會得到別人的輕視。
太宰治《人間失格》書中的主人公,葉藏是一個得不到父親關注的孩子。為了博取大家的歡心,他從小就學會卑微地迎合所有人,不拒絕別人的請求,以出醜的方式讓自己淪為笑柄。
久而久之,他沒有得到理解和認同,反而失去了真正的自我,他的人生更壞了。
最後他說:「我的不幸,恰恰在於我缺乏拒絕的能力。我害怕一旦拒絕別人,便會在彼此心裡留下永遠無法癒合的裂痕。」
葉藏沒有死,但是太宰治卻投水自盡了。太宰治描繪了很多人內心隱秘的想法。
多數時候,別人向我們尋求幫助,我們考慮的都是對方的感受,害怕對方被拒絕會傷心,影響兩人之間的關係。
殊不知,你的「退讓」和「妥協」。只會將自己推向深淵。
這個世上,有太多人其實你並不需要去理會,當他們抱著消耗你的態度對待你,其實就是不尊重你。
不要因為「不好意思」,而活在別人給自己設定的標籤裡;
不要把別人的需求放在首位,把自己的價值建立在別人的評價之上。保持自己的原則,學會適當的拒絕,善意會變得更有價值。
03
對拒絕來說,真誠是最舒服的佐料
成年人的社交法則中,有一條很重要的是:「沒有乾脆的答應就是拒絕。」
但你要知道,不是每個人都懂得這句話。拒絕是雙方的,既得考慮自己,也得考慮對方。
很多時候,堅定而柔軟地拒絕,不會得罪和傷害別人。
給了別人期待,又無法滿足別人的要求,才會真正得罪和傷害別人。
我曾經就是個被委婉拒絕的受害者。剛接觸新媒體的時候,我嘗試給一個公眾號投稿,負責人說因為近期稿件多,如果三天內沒有消息,就代表沒有通過。
而我恰好在第三天晚上收到了消息,她說我的風格不錯,希望我稍微改動一下片頭片尾。
改完後我重新發給她,兩天後收到回覆:「文章有些短,相遇的情節可以再詳細些。」
我又繼續潤色了一番,期待接下來的回覆。
兩天後,她幫我的標題加了幾個字,我問她這次可以了嗎?
她沒有回覆,而是發了一條朋友圈:「忙,稿件統一下周回復。」
在那期間,我很想重新投去另一個公眾號,但無奈還沒有收到具體回復。
然而又是七天後,消息石沉大海。
本來我很喜歡這個公眾號,但這件事後,我取消了關注。如果我的稿件不好,
她可以直接拒絕我,而不是耽誤我半個月的時間,讓我誤以為通過了。
你留給別人希望,就引誘他人付出,這是一個客觀事實。
實際上,這種看似給別人留情面的方式,不僅給自己增加了心理包袱,還耽誤了別人。
作家劉同分享過一條信息:「我們都是成年人了,你不用對我撒謊、婉轉,顧左右言其他,我並不生氣你的拒絕,我只是生氣你在浪費我的時間。」
我始終覺得,簡單真誠的拒絕,比各種套路的委婉更舒服。如果我們瞻前顧後、左右權衡,答應後卻做不到,難堪也就可想而知。
04
喜劇大師卓別林說過:「學會說『不』吧,那你的生活將會美好得多。」
學會拒絕別人,不是讓你變得冷漠,拒人於千裡之外,而是學會把握拒絕與迎合之間的度。
面對他人的請求,要量力而行。
很多時候別人請你幫忙,並不是他們真的無能為力,很有可能他們只是想偷個懶。
無節制的容忍,到頭來都會變成一把刺向自己的刀。把你當朋友的人,一定會體諒和理解你,而不把你當朋友的人,你又何必在乎他的感受。
學會拒絕是每個成年人的必修課,但你大可不必去學習拒絕技巧,因為真誠,遠比套路管用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