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尺——集內氣、纏絲內功和養生內功之一體,分別以纏、擰、圈、絞、卷、顫等多種組合手法、輔以內氣運行的內功修煉方法。在活腰、活腕、松胯、鍛鍊下盤功力等方面有其特殊的功效,主要練習指力、腕力、臂力、胸腰摺疊等。
其特點:簡單易學,易長內勁,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功法。通過升降開合、螺旋纏繞,對調整陰陽平衡、打通任、督二脈、促進新陳代謝、提高免疫功能、開發人體潛能都有特殊功效。堅持修煉定會修心養性,增長內功,強身鍵體,使習練者的功力明顯提高。
練習時,採取樁步(最好低柱)姿勢,雙手緊握,順逆纏絞,用以鍛鍊雙手的抓握力、腕力、肘力、臂力,乃至腰襠勁、周身的圓活力。其中分絞截法、採挒法、鼓蕩法等等多種手法,以取多種鍛鍊效果。習練太極棒和太極尺可以少走彎路不出偏,帶修煉者步入內氣的更高境界,只要持之以恆堅持習練,便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視頻:太極擒拿
「太極擒拿」重點介紹太極擒拿名家朱學峰。朱學峰自幼酷愛武術,有國際太極傳播大使、國際愛心武術家等美譽。1994年以來,朱學峰曾多次在溫縣太極拳交流大會和國內、國際賽事中多次獲推手冠軍和太極拳套路冠軍。2008年又得陳小旺大師的親自指點,並成為入室弟子,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和鑽研,掌握了陳氏太極拳老架一、二路和新架一、二路的精髓和練功方法的運動規律及原理,理解和領悟出了太極拳的奧秘和內涵,明確了拳架和推手的關係,從而對技擊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能把多種拳術結合到太極拳當中來,並開創了獨具特色的「太極擒拿手」。
太極尺內氣鼓蕩法
此法是太極拳的高級技擊應用,即用全身之氣來鼓蕩而攻擊,其勁道來源於身體的鼓蕩,並不是單純來自腳底上傳的勁力。鼓蕩勁可以更好地維持身體的動態平衡,比單純靠兩腳穩固站立來維持平衡更實用見效。功效主要是練就丹田的鼓蕩勁。鼓蕩勁是前後鼓蕩,這個勁就是太極尺的勁一外一裡、一前一後。
1,預備式
襠部撐圓,馬步站立,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手心朝裡,兩臂撐圓,握住太極尺。做丹田吸、停、呼9次。 兩手握住太極尺,兩臂一定要撐圓。馬步的步子不要太大,大了支撐力就小了。步子越大支撐力就越小,步子小一點增大支撐力。
2,收、丹田吸氣,兩臂收回。 兩腳使勁下踩,全身放鬆。丹田吸氣,收腹、松胯、提肛,腳下五趾抓地,兩臂收回,吸氣要慢,要吸滿。
3,呼、丹田呼氣,兩臂外撐。 呼氣時丹田膨脹,命門膨脹,小腹膨脹,兩臂棚圓,襠部撐圓。周身上下八面支撐,加大周身的棚勁和周身一圈的力量。 注意:呼氣時兩手使勁握緊太極尺,兩臂一定要撐圓,不要只往前送,整個背力、兩臂、大小臂、襠部,都要撐圓。不是光兩個手往前棚,後面的命門、背、襠、大小臂,都要往外撐。
這樣周而復始地練習,每次不少於50次。
太極尺功法之纏絲勁、螺旋氣功訓練
又叫太極棒氣功、太極柔術內功和太極內功運動法。它是趙中道老師1954年設計並公開傳授的。按照《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中「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的道理,它能夠做到「以意制心,以心制身,以身御氣」,從而砥礪先天元氣,收斂人身三寶:精、氣、神。太極棒尺氣功正是這樣一種養生健身良法。
太極棒尺氣功的主要器械是太極棒和太極尺,長度約為33釐米,棒尺的直徑約3.8~5釐米。太極棒尺氣功平穩、大方、含蓄,兼有太極拳和氣功的效能,是一種無偏差、動靜結合的健身術,也是一種先天練法的優秀內功,可收到外動內靜,身心俱壯之益。其姿式和動作均順著生理和習慣的自然,不用力,呼吸自然,以求心平氣靜,身心舒適。
太極棒尺氣功中的抖字訣、轉字訣和太極訣諸功法,符合練武者所強調的「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的原則,即不僅練外形的動作,而且注重子內氣的蓄養與導引。《太極柔術說明書》序言提到:「創此太極柔術,其精微奧妙,有山右王宗嶽先生論之詳矣。自是而後,源遠派分,各隨其意而變其形式,太極架子外功十三勢經明達注成圖說,太極內功練法失傳久矣。」也就是說,練拳雖多,內功要求基本上都是一樣的,而且都應當按拳論所講的「由內及外」。太極棒尺氣功,就有助於練拳者練好內功,武術愛好者不妨一試,必然行拳運勁,如車入軌而行,肯定會有較深體驗,掌握起來也更快,拳功的勁路更易於找到。
太極訓練介紹
初練時,主練外,即先注意肢體動作是否正確,用力是否合度。此功的單式練法極為簡單易學,學練會後即可專心練內,意靜神安,使內氣凝聚,內三合統一,內力儲蓄,增強人體內部生理功能。
太極棒尺氣功的操作方法是按練功「字訣」進行的。有單式和組合式練功法,運動量和難度可根據學者酌情取定。男、女、老、少,行、站、坐、臥均可配太極棒尺練功。太極棒尺氣功操作「宇訣」雖有多種,但不必都練,一般選上1―3種即可。外出人員隨身帶輕便的棒尺,可做到練功無輟。在公園中可加練行功。飯前飯後隨時均可輕度練功,飯後練功尚有助消化和吸收。
建議選用平頭、圓頭型(如上圖)太極尺
編輯整理:至陽子·奇門俠
纏絲勁是陳氏太極拳內氣表現的一種形式。練習陳氏太極拳能突破去僵求柔的階段,達到疏通經絡,引動內氣,使內氣與外形協調結合,內氣逐漸充實壯大飽滿。到此階段,不但在健身方面能起到良好的作用,而且在技擊自衛方面更能達到其奧妙的境界。古人云:「培其根則枝葉自茂,潤其源則流脈自長」。陳氏太極拳正是「培根潤源」的方法。
世人皆知,太極拳是良好的鍛鍊身體方法之一,經常練習,能使人身體強健 ,精力充沛,病者練好,弱者練強,強者更強,減少疾病,延長壽命,為什麼呢?一個人每天24小時每分每秒氣血都在周流循環,如果血液有停滯現象,人就會生病。氣血在人體走的不是直線,隨筋脈走的是曲線。練陳氏太極拳的纏絲勁就是引導內氣在體內循環經絡沿曲線旋轉,它能引導氣血周流,促進氣血循環,加速了人體的新陳代謝,從而達到避免或減少疾病,達到養生健身的目的。這也正是水流而不腐,戶樞而不蠹的意思。
以上所介紹的是練纏絲勁對人體循環系統的作用。陳氏太極拳的纏繞螺旋運動,有助於腸胃有序的蠕動,加強消化系統的機能,改善腸胃的血液循環,消化酶分秘增多,這就使食物的消化和營養物質的吸收進行得更順利。所以加強纏絲勁的練習,能使人增強食慾,提高消化能力,有助於消化不良,胃腸神經官能症及潰瘍等疾病的預防和治療。
另一方面,健身法以纏繞螺旋的運動方式,產生合理的生理負荷,使骨胳、關節、肌肉得到系統全面的鍛鍊。使骨密質增厚,骨徑變粗,骨面肌附著處突起明顯,骨小梁的排列更加整齊有規律。由於骨的新陳代謝加強,從而在形態結構上產生良好效果,隨著形態結構的變化,骨變得更加強壯和堅固,在抗折、抗彎、抗壓和抗扭轉方面的性能都有了提高。
通過太極拳放鬆性的纏繞螺旋運動,可使肌腱和韌帶增粗,在骨附著處直徑增大,膠原含量增加,單位體積內細胞核數目增多,關節軟骨增厚,加上肌肉力量的增強,這就加大了關節的穩固性,加大了關節囊周圍肌腱、韌帶和肌肉的延展性,從而使關節活動幅度加大,因而經常練拳的人柔韌性較好。
螺旋式的纏繞螺旋運動,通過反覆擰轉絞動,使全身各部肌纖維都參加活動,使肌纖維拉長到一般運動難以達到的長度,鍛鍊日久,肌纖維中線粒體數目增多,體積增大,肌肉中脂肪減少,結締組織增多,毛細血管及參與活動的肌纖維數量都增加。因而經常練陳氏太極拳的人皮膚會逐漸變得細膩光澤,肌肉彈性好,健美有力。過瘦、過胖的人練習陳氏太極拳都有明顯的矯正效果。
陳氏太極纏絲法對人體其它系統的功用就不再一一詳解,正如本文開頭拳論所講:「……伸筋壯骨,氣血流通,消化飲食,卻病延年,皆纏絲勁之效力也。」
著名太極拳理論家陳鑫言論「渾身俱是纏勁,大約裡纏外纏,皆是隨動而發…,其勁皆發於心內,入於骨縫,外達於肌膚,是一股勁,非有幾股勁,即氣之發於心者,得其中正,則為中氣,養之即為浩然之氣」。
「胳膊勁由心發,行於肩,過肘,至指,此時順纏法。由骨至肌膚,由肩至指,出勁也。由指至肩倒(逆)纏法,所謂入勁者,引之而來,使敵近於我也。」
由以上兩段拳論教導,我認為太極拳通過刻苦認真練習,得到中氣階段,養為浩然之氣,內氣充盈飽滿,在太極圓轉規律的前提下,任何外來侵力均難以侵入。如果沒有旋轉,力與力相碰,產生「頂抗」現象,正如現今比賽場上常出現的「頂牛」狀況。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運用太極拳的螺旋纏絲勁。因為螺旋的曲線半徑是變化的;任何外力壓在螺旋上,都能很自然地將壓力因旋轉落空而被化去。這是科學的化勁方法。
陳氏太極拳螺旋纏絲的運動方式,是我國古老的、獨恃的體育運動方式,為世所罕有。也是力學的向心力、離心力的具體運用。我認為陳氏太極拳的螺旋纏絲勁,在內氣充盈的基礎上,結合技擊用法時有兩種表現形式:一種是受到外來侵力的衝撞時,用不失瑚勁的旋貫力將力點化解,若有餘力未盡,再加力相助,使其撲空栽倒。若對方感到力點被化,隨即抽回時,就要馬上轉勁跟上加力,打其回勁,使對方跌出。這就是引進落空臺擊出之法;另一種是進擊時的旋轉穿透力。就是藉機發人時,將周身之力集中一點,快速旋轉加力,如子彈離開槍膛的來福線,有穿透之威力。這兩種勁力都產生於螺旋式的纏絲勁作用,因此在技擊方面,纏絲勁是極其重要的。
纏絲勁是陳氏太極拳的精華。無論在健身方面還是技擊方面,纏絲勁都在發揮著關鍵作用。
一般人誤認為太極拳輕柔緩慢,不能打人,不能打人是因為功夫不純,沒有練到纏絲勁。對此陳鑫拳論云:「不能打人只是功夫不到,若是功夫純熟,由其大無外之圈,造到其小無內之境,不遇敵則已,如遇勁敵,則內勁猝發,如迅雷烈風之摧枯拉朽,孰能當之」。陳鑫又論:「人言此藝別有訣,往往不肯對人表,吾謂此藝無甚奇,自幼難以打到老。打到老年自然悟,豁然一貫神理妙。回頭試想懶惰時,不是先知未說到,說到未入我心中,我心反覺多煩惱。天天說來天天忘,有心不用何時曉?有能一日用力尋,陰陽消長自有真。每日細玩太極圖,一開一合在我身,循序漸進功夫長,日久自然聞真香。只要功夫能無間,太極隨處見圓光,此是拳中真正訣,君試平心細思量」。
相關推薦:
※【道醫釋秘】藏傳佛教磕長頭法秘密:108拜其實是最好的經絡運動
※【風水課堂】風水真會影響修行深淺,佛教寺廟選址時如何尋「生氣」
※ 【覺悟禪境】科學家千辛萬苦爬到山頂時,佛學大師已經等候多時了
※【果報故事】神通難敵業力,更難改因果!《易》能知命,佛法改運
※【佛法智慧】《大念住經》 佛陀說:這是唯一的道路!
※【禮佛必知】佛前「三炷香」、「三叩首」有什麼含義?
※【佛學基礎】《心經》是如何對人的心靈產生效用的?(附白話翻譯)
※【國教講義】道教五術與佛家五明學的異同
※【揭秘】人為什麼要戴佛珠?不懂的人一定要知道!
※【漲姿勢】揭秘佛教四大菩薩坐騎的神秘寓意
※【佛教常識】二十四種動物在佛經中的神秘寓意
※【覺性科學】央視專題報導:禪修冥想將成為下一個健身新趨勢
※【禪秘要法】打坐時,人體竟發生了「核聚變」(附氣脈修煉秘法)
※【築基法門】《內經圖(延壽仙圖)》修法詳解
※【禪密療愈】南懷瑾傳授防癌妙法,極簡單的修法,效果特別快!
※【禪秘要法】《達摩禪經》「安那般那」數息法門的具體修持法
※【視頻講座】《禪文化與人的身心健康》(視頻附後)
※【禪學課堂】坐著的不一定是禪,內見自性而不動,名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