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之道】太極尺(棒)纏絲勁、螺旋勁功法訓練介紹

2022-02-04 道覺心能緣



太極訓練介紹

太極尺——集內氣、纏絲內功和養生內功之一體,分別以纏、擰、圈、絞、卷、顫等多種組合手法、輔以內氣運行的內功修煉方法。在活腰、活腕、松胯、鍛鍊下盤功力等方面有其特殊的功效,主要練習指力、腕力、臂力、胸腰摺疊等。

其特點:簡單易學,易長內勁,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功法。通過升降開合、螺旋纏繞,對調整陰陽平衡、打通任、督二脈、促進新陳代謝、提高免疫功能、開發人體潛能都有特殊功效。堅持修煉定會修心養性,增長內功,強身鍵體,使習練者的功力明顯提高。

練習時,採取樁步(最好低柱)姿勢,雙手緊握,順逆纏絞,用以鍛鍊雙手的抓握力、腕力、肘力、臂力,乃至腰襠勁、周身的圓活力。其中分絞截法、採挒法、鼓蕩法等等多種手法,以取多種鍛鍊效果。習練太極棒和太極尺可以少走彎路不出偏,帶修煉者步入內氣的更高境界,只要持之以恆堅持習練,便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視頻:太極擒拿

「太極擒拿」重點介紹太極擒拿名家朱學峰。朱學峰自幼酷愛武術,有國際太極傳播大使、國際愛心武術家等美譽。1994年以來,朱學峰曾多次在溫縣太極拳交流大會和國內、國際賽事中多次獲推手冠軍和太極拳套路冠軍。2008年又得陳小旺大師的親自指點,並成為入室弟子,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和鑽研,掌握了陳氏太極拳老架一、二路和新架一、二路的精髓和練功方法的運動規律及原理,理解和領悟出了太極拳的奧秘和內涵,明確了拳架和推手的關係,從而對技擊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能把多種拳術結合到太極拳當中來,並開創了獨具特色的「太極擒拿手」。

太極尺內氣鼓蕩法

此法是太極拳的高級技擊應用,即用全身之氣來鼓蕩而攻擊,其勁道來源於身體的鼓蕩,並不是單純來自腳底上傳的勁力。鼓蕩勁可以更好地維持身體的動態平衡,比單純靠兩腳穩固站立來維持平衡更實用見效。功效主要是練就丹田的鼓蕩勁。鼓蕩勁是前後鼓蕩,這個勁就是太極尺的勁一外一裡、一前一後。

1,預備式

襠部撐圓,馬步站立,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手心朝裡,兩臂撐圓,握住太極尺。做丹田吸、停、呼9次。 兩手握住太極尺,兩臂一定要撐圓。馬步的步子不要太大,大了支撐力就小了。步子越大支撐力就越小,步子小一點增大支撐力。

2,收、丹田吸氣,兩臂收回。 兩腳使勁下踩,全身放鬆。丹田吸氣,收腹、松胯、提肛,腳下五趾抓地,兩臂收回,吸氣要慢,要吸滿。

3,呼、丹田呼氣,兩臂外撐。 呼氣時丹田膨脹,命門膨脹,小腹膨脹,兩臂棚圓,襠部撐圓。周身上下八面支撐,加大周身的棚勁和周身一圈的力量。 注意:呼氣時兩手使勁握緊太極尺,兩臂一定要撐圓,不要只往前送,整個背力、兩臂、大小臂、襠部,都要撐圓。不是光兩個手往前棚,後面的命門、背、襠、大小臂,都要往外撐。

這樣周而復始地練習,每次不少於50次。

太極尺功法之纏絲勁、螺旋氣功訓練

又叫太極棒氣功、太極柔術內功和太極內功運動法。它是趙中道老師1954年設計並公開傳授的。按照《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中「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的道理,它能夠做到「以意制心,以心制身,以身御氣」,從而砥礪先天元氣,收斂人身三寶:精、氣、神。太極棒尺氣功正是這樣一種養生健身良法。

太極棒尺氣功的主要器械是太極棒和太極尺,長度約為33釐米,棒尺的直徑約3.8~5釐米。太極棒尺氣功平穩、大方、含蓄,兼有太極拳和氣功的效能,是一種無偏差、動靜結合的健身術,也是一種先天練法的優秀內功,可收到外動內靜,身心俱壯之益。其姿式和動作均順著生理和習慣的自然,不用力,呼吸自然,以求心平氣靜,身心舒適。

太極棒尺氣功中的抖字訣、轉字訣和太極訣諸功法,符合練武者所強調的「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的原則,即不僅練外形的動作,而且注重子內氣的蓄養與導引。《太極柔術說明書》序言提到:「創此太極柔術,其精微奧妙,有山右王宗嶽先生論之詳矣。自是而後,源遠派分,各隨其意而變其形式,太極架子外功十三勢經明達注成圖說,太極內功練法失傳久矣。」也就是說,練拳雖多,內功要求基本上都是一樣的,而且都應當按拳論所講的「由內及外」。太極棒尺氣功,就有助於練拳者練好內功,武術愛好者不妨一試,必然行拳運勁,如車入軌而行,肯定會有較深體驗,掌握起來也更快,拳功的勁路更易於找到。

初練時,主練外,即先注意肢體動作是否正確,用力是否合度。此功的單式練法極為簡單易學,學練會後即可專心練內,意靜神安,使內氣凝聚,內三合統一,內力儲蓄,增強人體內部生理功能。

太極棒尺氣功的操作方法是按練功「字訣」進行的。有單式和組合式練功法,運動量和難度可根據學者酌情取定。男、女、老、少,行、站、坐、臥均可配太極棒尺練功。太極棒尺氣功操作「宇訣」雖有多種,但不必都練,一般選上1―3種即可。外出人員隨身帶輕便的棒尺,可做到練功無輟。在公園中可加練行功。飯前飯後隨時均可輕度練功,飯後練功尚有助消化和吸收。


奇門俠建議選用平頭、圓頭型(如上圖)太極尺

編輯整理:奇門俠(微信號:laws007



點讚是支持鼓勵 | 分享是傳遞友誼

周易奇門堂

易學愛好者互動交流平臺 微信號:zyqmt029

相關焦點

  • 【功夫之道】太極尺(棒)纏絲勁訓練法,纏絲勁對健身與技擊的作用
    習練太極棒和太極尺可以少走彎路不出偏,帶修煉者步入內氣的更高境界,只要持之以恆堅持習練,便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視頻:太極擒拿「太極擒拿」重點介紹太極擒拿名家朱學峰。朱學峰自幼酷愛武術,有國際太極傳播大使、國際愛心武術家等美譽。
  • 纏絲勁與螺旋勁的區別就在這!
    陳鑫先生提出「太極拳,纏法也.行中氣之法門,不明此理,即不明此拳,並多次在「太極拳圖說中提到纏絲勁的說法。具體什麼是纏絲勁,人們需要有一個明確的概念。有人把螺旋運動軌跡的勁路統稱為纏絲勁,這樣的歸類法是不科學的,也是背離古人原意的。
  • 太極纏絲勁你了解多少?快來圍觀!
    纏絲勁的練法,不是單純求圓,而是在一連串弧形動作中始終螺旋式的開合,伸縮。所謂螺旋力(勁)即統一於纏絲勁(抽絲勁)之中,把纏絲勁,抽絲勁,螺旋勁區別為三種勁別,是錯誤的。又說:「打太極拳須明纏絲勁,纏絲者,運中氣之法門也,不明此,即不明拳」,陳鑫把累代積累的經驗纏絲勁公開標出,應該說是一項重要的貢獻。楊武兩氏學拳於陳氏,為日久而用功深,不明纏絲勁是不可理解的。
  • 太極拳纏絲勁練法解讀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久之則能形成自然規律,舉手投足無須再加思考,則自然能隨心所欲,漸階神明。故與人交手時,此勁能自然行於肌膚毫毛之上,順而引之,逆而擊之,敵來化之,即化即打,純是心起勁達,而不知身之為已,已之為身,不知威力從何而來。如明白此勁,並轉化為實際能力,非下很大功夫不可。必須在實踐中不斷地揣摸、體會,才能漸而知之。
  • 【視頻】太極功法:定膝,纏絲擰旋擰鑽
    太極纏絲勁和心意擰裹鑽翻 纏絲精」揭秘——心意、太極合參
  • 八式是真正的太極入門功法|八式訓練營營員體會
    但願康老師及太極觀真的老師們會帶領著我們大家朝著觀真太極之頂峰一步一步向上攀登,再道一聲:老師您辛苦了徐良英康老師的結業致辭視頻再一次讓我感動。最應該祝福的應該是您康老師,是您們統領的全民太極平臺。您用理論讓我們換腦,您用心法給我們訣竅,您用功法讓我們入門。在即將結束訓練時,真是說不盡的感謝,道不完的感慨。在大環境不盡人意的情況下,您為我們開闢了一片綠野,一塊淨土,一座精神家園。在這裡我們不僅修煉功法,心靈也似找到了源泉。
  • 纏絲勁的掌握
    纏絲勁有很多種,具體的練習方法需要實際情況而定,練好纏絲勁,對太極拳的深入學習有很大的幫助。人體體身有三節之分,即梢、中、根節。全身而論,臂為梢節,身為中節,腿為根節。三節之中又各有三節,如臂之三節:手為梢節,肘為中節,肩為根節;身之三節:頭為梢節,腰為中節,腹為根節;腿之三節:足為梢節,膝為中節,胯為根節。三三共九節。
  • 解析陳式太極拳的螺旋纏絲勁
    有些太極拳專家把這種螺旋勁比「抽絲勁」、「麻花勁」,三者雖都是比喻義,但比喻側重面不同,「纏絲勁」突出了動作的「纏」,「抽絲勁」突出了動作的「抽」,「麻花勁」突出了動作的「擰」。其相同點都是以螺旋動作為本體,均可稱作螺旋勁。
  • 太極尺--獨特的內功修煉方法
    太極尺是集內氣、纏絲內功和養生內功之一體,分別以纏、擰、圈、絞、卷、顫等多種組合手法、輔以內氣運行的內功修煉方法。
  • 武術中的纏絲勁
    只不過在其他武術流派中,大多以講解和傳授動作技法為主,而把勁力方式放在次要地位,甚至有的門派因為著重於動作的技術要領而忽略其勁力的介紹,勁力只是蘊涵於動作之中而已。相反,太極拳卻是把「纏絲勁」作為指導訓練的核心綱領,把它當成衡量太極拳技術的一個常規標準。它是太極拳勁力的統稱,因此「纏絲勁」是太極拳特有的提法絕不為過,而且是恰到好處,「纏絲勁」三個字全而準確地概括了太極拳勁力體系特點。
  • 太極尺-----集內氣、纏絲內功和養生內功之一體,分別以纏、擰、圈、絞、卷、顫等多種組合手法、輔以內氣運行的內功修煉方法
    他曾說:「是術非為傷(打)人而設,當求健康長壽之道(樂),乃係衛生之法門……」。又說:「只要操尺,足用功法,度百歲不費勁」。    根據難易程度,我請張禹飛教授重點傳授經絡行氣功、一氣歸元功、拍打按摩功。
  • 【視頻】陳瑜 | 太極尺
    太極尺集內氣、纏絲內功和養生內功之一體,分別以纏、擰、圈、絞、卷、顫等多種組合手法、輔以內氣運行的內功修煉方法。太極尺簡單易學,易長內勁 組合手法 纏、擰、圈、絞、卷、顫 類    型 內功修煉方法其特點:簡單易學,易長內勁,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功法。通過升降開合、螺旋纏繞,對調整陰陽平衡、打通任、督二脈、促進新陳代謝、提高免疫功能、開發人體潛能都有特殊功效。堅持修煉定會修心養性,增長內功,強身鍵體,使習練者的功力明顯提高。
  • 陳式太極拳的纏絲勁到底應該如何練?
    所謂陳式太極拳的纏絲勁陳鑫《陳式太極圖說》中云:「渾身俱是纏勁,大約裡纏外纏,皆是隨動而發……,其勁皆發於心內,入於骨縫,外達於肌膚,是一股勁,非有幾股勁,即氣之發於心者,得其中正,則為中氣,養之即為浩然之氣。」
  • 太極拳手隨身變的三步功法
    俗語常言:「太極十年不出門」,只要思想入道,通過「以身變手」、「以氣變手」、「以意變手」三步練功法,進入「拳道」的階梯,可在三五年內步入太極殿堂。前輩常說:「進門引路須口授,功夫無息法自修」。拳架練熟以後,第一步就是口授「腰功」,經過大約一年的時間把腰練出來,使內勁通過腰軸的旋轉,似離心力的傳導而貫注於四端,形於手指。腰是左右的門樞,脊是上下的門樞。練習傳統太極拳在技術上要求腰松、沉、直,脊柱務求垂直中正。腰部只有松沉充分,才可以使上體氣不上浮,下肢穩當有力。為了防止脊背彎曲,腰部又要求豎直而正,腰脊要有輕輕拔長之意。
  • 教你一招如何練出螺旋「纏絲勁」的訓練方法
    太極拳用於對敵時,搭到敵方能夠隨屈就伸,能夠避實就虛,微微轉動,隨化隨發,以及有一種絞來絞去的勁,拿住對方不能轉動,進不得進,退不得退,都是纏絲勁的妙用。       陳鑫說:「要拳《纏絲勁》作何用?蓋硬與人直接者則人易躲閃,易離去,惟以柔接之,則人易其柔軟而心不懼,心不懼故不躲閃,惟以其柔軟纏絲法接之,未黏住人身則已,如黏住人身,則人不能躲閃;躲則以手跟之,如漆膠黏硬物,物自不能躲閃,離則以纏法纏繞其肱,如蜘蛛以絲纏蠅,又如已上之螺絲,欲硬拔去不得。
  • 太極十年不出門?那是你不知道這三步功法
    俗語常言:「太極十年不出門」,只要思想入道,通過「以身變手」、「以氣變手」、「以意變手」三步練功法,進入「拳道」的階梯,可在三五年內步入太極殿堂。處處含有脊椎之輕微頂勁。歌訣:太極平準腰頂解。其意為頂為準頭,故曰頂頭懸,兩手即左右之盤,腰即根株,立如平準。有平準在身,則所謂輕重浮沉、分釐絲毫都顯然可辨。歌曰:「上下一條線,全憑兩手轉。變化取分毫,尺寸自己辨。車輪兩命門,一纛搖又轉。心令氣旗使,自然隨我便。滿身輕利者,金剛羅漢煉。對待有往來,是早或是晚。合則放發去,不必凌霄箭。涵養有多少,一氣哈而遠。口授須秘傳,開門見中天。」
  • 丹田內轉練太極,舍此別無他途
    這種丹田內轉功夫,可以使腹部臟器,特別是盆腔內的臟器,通過自我摩蕩,自我按摩,而增強其機能,生精化氣,有益於打通前後三關,舒通經絡,通任督二脈。丹田內轉,是太極拳拳理拳法有機整體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要了解丹田內轉的功法,必須與了解太極拳的整個拳理拳法相結合。現在,只能從這套拳藝的一個側面來闡述一下關於其內功(丹田內轉)的一些特徵。
  • 練太極功夫,站樁時要重視加大呼吸的空間,提高人體免疫力
    據南懷瑾先生介紹,在道家養生功法中有三百九十多種法門。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呼吸的空間問題。我們曾經指出「每寸皮膚上的毛孔都是人與天地之氣溝通的通道。」參看《太極功夫中站樁的好處,您應該多弄清楚一點》。練太極功夫要站樁,而站樁的好處,您「知道」嗎》許多跟著我們一起練習太極功夫的人已經親身體驗並受益了。
  • 纏絲勁的練習方法
    纏絲勁是太極拳的精華,太極拳的能夠以小力勝大力,以慢制快,全在於有了纏絲勁。纏絲勁是陳氏太極拳的一種特殊的練法,陳王廷的《拳經總歌》開首兩句:縱放屈伸人莫知,諸靠纏絲我皆依。就是指這纏絲勁。螺旋形的動作,由內往外轉而向前進是《順纏》,由外往內轉而向後退的是《逆纏》,因之纏絲勁在基本上分為《順逆纏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