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商王永慶:當年買美國15萬畝地送給中國,如今那塊地怎樣了

2020-12-16 史海殘雲

古往今來,商人作為社會最底層的末等。在世人眼中的形象大多是貪婪無度,耽於享樂的市儈嘴臉。自古錢帛最動人心,而整日綢繆追逐錢財利益的商人往往更易被腐蝕。

很多商人即使已有榮華富貴加身,卻依舊為富不仁。「有利身即行」是他們最好的寫照,為了增加些許利益,以次充好,偷梁換柱等手段層出不窮。

錢財從它降生那天便仿佛有著獨特的魔法一直被世人追捧。對於錢財的看法,筆者更贊同馬克思的看法:「如果有10%的利潤,它就保證到處被使用,有20%的利潤,它就活躍起來,有50%的利潤,它就鋌而走險,為了100%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用了300%的利潤,它就敢犯任何罪行。」

它的魔法使得世人在貧困之時能努力奮鬥,但當成功掌握大量財富之後,它又使人的欲望逐漸膨脹。

窮奢極欲,恣意享樂便成為常態,而這堅信利益為先的商人中,能抵擋「金燦燦」的誘惑的「異類」更可謂是鳳毛麟角。這也就導致無論在哪個時代,願意分潤自己的財富去濟世救人的仁人義士都尤為難能可貴。

傳奇的開端

1917年,在中國臺灣臺北縣,隨著一聲啼哭,王永慶出生在了這個困苦的家庭中。這家人世世代代都以種茶為生,腳踏實地,勤勤懇懇的耕耘,卻也只能勉強維持生活。

自古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他從小便學會幫父母幹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而身為家裡的長子,王永慶承載了整個家庭的期望。

在他長到七歲時,王永慶被送去鄉裡讀書,後來由於父親因病臥床,王永慶只得匆匆讀完小學便輟學回家。

但他不甘一直困在窮鄉僻壤中,15歲那年,王永慶離開了家闖蕩天下。他決心一定要改變自己的人生,改變整個家庭的命運。

他再次來到鄉裡就此成為了一家米店的學徒。在經過一年的學習後,王永慶在父親的支持下,開了家自己的米店。

這次開店是王永慶人生中第一次創業,但他憑藉著出色的銷售能力和勤懇的服務態度,成功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他沒有讓父親失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了家庭困苦的窘境。

王永慶時代

1942年,他結束了經營十年的米店生意,利用自己的積蓄在家鄉買了50畝地。抗日戰爭勝利後,本想從此安穩度日的王永慶敏銳地發現了臺灣經濟正在快速發展,他毅然抓住時機投入到木材生意當中。

戰爭過後,百廢待興,隨著經濟發展帶動了建築業的發展,木材的價格開始大幅度上漲使得王永慶成功賺了不少利潤。

可惜好景不長,雖然搶得先機,但木材市場的巨大商機也帶來了眾多對手,面對僧多肉少的局面,王永慶選擇直接退出了木材市場。

雖然被迫離開了木材行業,但王永慶卻並不遺憾,與其與眾多競爭者一起去競爭有限的利潤,不如自己開創一塊新的「蛋糕」。

而憑藉敏銳的商業嗅覺,這次王永慶看中了塑膠。在當時塑膠行業同樣有著巨大的發展前景,比起木材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但此時的臺灣塑膠行業早已被日本企業壟斷,市面上的塑膠絕大多數都是日本塑膠。為了打破僵局王永慶走訪了多家企業,經過精心調研後,他力排眾議,堅持相信自己的判斷,馬上籌集了五十多萬元,成立了第一家塑料公司。

或許正是因為這種堅定不移的自信,這次選擇使他摸到了成功的門檻。在當時這家公司第一次生產的產品只賣出了兩成,遠遠低於預期的目標。

王永慶苦思冥想後發現市場依舊景氣,塑料十分搶手,但生產出的成品價格太高。為此王永慶創新了生產工藝,降低了生產成本,並投入全部身家加大產量。這一次他的塑料公司憑藉低廉的價格和優質的產品在與日本塑料的競爭中大獲全勝。

這一次的勝利使得王永慶賺了個盆滿缽滿,也一舉奠定了他在塑料行業的龍頭地位,塑料行業就此開啟了「王永慶時代」。

執著的公益之路

憑藉著塑膠行業積累的財富,在1989年,王永慶以高達五十四億美元的身價登上了《福布斯》全球富人排行榜。直接一躍成為當時的臺灣首富,也是當時的華人首富。

而成為了業界神話的王永慶並沒有耽於享樂,而是決定回報社會,積極開展各種公益活動。這裡不得不提的是王永慶祖籍其實是福建省安溪縣人,他的祖父由於迫於生計,選擇漂洋過海前往海峽另一半的臺灣省尋找一絲希望。王永慶的祖父始終讓他牢記自己是一個中國人。

成為首富的王永慶依然保持著節儉的美德,在生活上從不鋪張浪費。在臺灣的富豪中流傳最廣的逸事便是王永慶一條毛巾用了足足27年。

而在新中國成立後,如今功成名就的王永慶便打算儘自己的能力幫助自己的祖國。思慮再三之後,他決定在廈門投資70億美元,建立一個石油化工產業以幫助當地發展經濟。可惜當時的環境下這筆數額巨大的投資想要真正落地還是有很多阻礙。

為了使這個項目成功建成,王永慶做出了一個舉世皆驚的舉動,他直接在美國買下了整整15萬畝的土地,並打算將這些土地無償送給廈門的農民們發展農業。

15萬畝!很多人可能無法對這個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的數字有一個大致的印象。簡單換算一下,15萬畝大約等於100平方公裡,如果將這些土地放在一起那麼它的佔地面積甚至比一些城市還要大。

在那個紛繁複雜的時代他以自己最赤誠的行為表達了他對祖國的熱愛。雖然由於移民和農業等多方面的問題,王永慶先生的這一壯舉只能擱淺,但他熱愛祖國,不惜斥巨資幫助祖國發展農業的行為依然值得世人敬佩。

2008年,震驚中外的汶川大地震席捲了中華大地,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全國各地的炎黃子孫紛紛前往災區支援。

而聽聞這一噩耗的王永慶立即捐贈了1億人民幣的物資用於支援災區,並鼓勵其他臺灣企業家踴躍捐款幫助當地人民度過此次危難。他無法來到這裡,卻還是伸出援手給予了同胞強有力的支援。

除此以外,由於家庭原因只讀完小學的王永慶深知教育的重要性,深知知識是幫助貧苦人家改變命運最好的出路。他還在全國各地共興建了一萬多所小學,幫助無數的孩子學習知識改變人生。「同胞愛,手足情」在王永慶先生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小結:在獲得成功之後,他始終活躍在各個公益活動中。即使在90歲高齡時,這個「倔強老頭兒」的身影依然能在公益活動上見到。他和他的後人將他一生的資產重新回饋社會繼續發光發熱,這些遺產後來成立了一家醫療與教育慈善基金幫助了無數的人。

筆者不禁肅然起敬,王永慶先生從小飽經困苦,憑藉自身的努力歷經艱難困苦成為首富,卻依然保持樸素無華的品質。他這一生積累了巨額的財富,他本可以安享奮鬥的結果,體驗生活的快樂。

但他有著更高的追求,他將自己一生的財富用於公益,始終腳踏實地,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王永慶先生改善了無數人的生活,改變了無數人的命運。

他的一生為國為民,始終將幫助他人回饋社會放在首位,是輝煌而又偉大的一生。他的經歷不僅是商業上的傳奇,他的為人和品德更是一部傳奇,一部人性的傳奇。

相關焦點

  • 臺灣富商王永慶,曾買下美國15萬畝地送給中國,後來那塊地怎樣了
    心懷愧疚的他,從美國購買了15萬畝土地送給了家鄉,不過,因土地實際經營困難的緣故,家鄉又將地契還給了他。他又拿出一千萬美元來補償家鄉。毫無疑問,王永慶的行為舉動,體現了兩岸同胞之間的手足情。 一、「經營之神」王永慶的崛起 1917年1月18日,王永慶在臺北縣新店出生,祖籍福建安溪的他,一家在生活上頗為艱辛。
  • 他在買下美國1億平米土地後,無償捐中國使用,那塊地如今怎樣?
    但是少,並不代表就沒有少了,今天這個故事的主角,就是一個想給所有人都分一杯羹的人,當年他發家後,花了將近一億平方米的錢在美國買了一塊地,無償捐給中國,讓國人在這裡發展農業,現在這塊地的狀況又如何呢?那個仗義疏財的人,又是誰?
  • 臺灣真正的商界大佬,為大陸捐4200所小學,還買美國15畝地送中國
    當年,華人首富王永慶一直工作到91歲還沒有退休。王永慶很早就成為臺灣首富,他的創業史被幾代人視為「寶典」,也因此被譽為「臺灣經營之神」。王永慶是臺塑集團的創始人,他為中國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是一位真正的愛國商人。有趣的是,王永慶去世後,郭臺銘還參加了他的葬禮,他非常尊敬王永慶。但遺憾的是郭臺銘並沒有王永慶的眼界和品行。
  • 臺商王永慶:買100平方公裡地送給廈門,還要修建1萬所希望小學
    小時候的王永慶算是家道中落,父親王長庚以種茶為生,身體常年抱恙,王永慶15歲就帶著兩百元闖天下,開了10年的米行後在臺北買了50畝地。這時候王永慶才25歲。日軍戰敗後,臺灣木材市場火爆,這讓王永慶賺到了5000萬元。50年代期間,王永慶成立福懋塑料公司,生產PVC,也就是聚氯乙烯塑料。無獨有偶,李嘉誠也是賣塑料起家,之後才瞄準香港房地產。
  • 華人首富王永慶,曾買下美國15萬畝地送給祖國,為何卻被政府拒收
    ▲王永慶舊照王永慶七歲的時候,家裡將他送到一個米店當學徒。一年後,王永慶找自己的父親借了兩百塊,開了一家屬於自己的米店。抗戰勝利後,臺灣迎來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王永慶敏感地發現了這個契機,並且迅速轉行開始做木材生意。雖然由於搶佔先機,王永慶憑藉木材生意賺了一些錢,但隨著競爭對手越來越多,王永慶並沒有更大優勢,於是他退出了這個市場。
  • 臺灣經營之神:在美國賺錢,給大陸捐款上百億,令郭臺銘汗顏
    暫且不說他出於商業考量,做出大力投資美國市場,或把蘋果生產線轉移到印度的決定。就憑他那一句話「是我給大陸人飯吃」,就足夠惹人爭議。而與郭臺銘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王永慶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愛國人士,他的商業主戰場雖然不在內地,卻為大陸做出的貢獻數不勝數,令郭臺銘汗顏。要知道,郭臺銘靠大陸廉價勞動力賺得盆滿缽滿,卻花大把資金投資美國,而王永慶通過布局海外市場,在美國賺得財富後,回饋兩岸人民。
  • 王永慶19年前遺囑斷路,小兒子想回臺塑前路艱難!
    8月底,旅居美國30年、臺塑創辦人王永慶最小的兒子王文祥,通過媒體「隔空」向堂哥、臺塑集團總裁王文淵,呼喊想回集團的心願。 他為什麼選在此時提出?執掌臺塑集團的王家成員,為什麼對他的要求「視而不見」?他的企圖心,會影響這個兩萬億帝國的經營權嗎?
  • 臺塑王永慶:一勤天下無難事
    15歲那年王永慶小學畢業,先到茶園做雜工,後到臺灣南部嘉義縣的一家小米店當了一年學徒。第二年,王永慶作出人生中第一個重要決定,開米店自己當老闆,啟動資金則是父親向別人借來的200塊錢。 王永慶的小店開張後沒有多少生意,不過,16歲的王永慶展現了超強的營銷能力,不僅挨家挨戶上門推銷自己的大米,而且還免費給居民掏陳米、洗米缸。
  • 「最美書店」鍾書閣落戶永慶坊
    來永慶坊逛逛,你就能找到答案。近日,恩寧路騎樓街上,有一間書店,正在試運行,它是號稱「中國最美書店」的鐘書閣。這是鍾書閣首次落子華南,永慶坊是其全國第24間門店,永慶坊的「最美」特色在於用鑊耳屋巧妙地講述了嶺南書香故事。鍾書閣大門。採訪對象供圖。鍾書閣在書店業界享有「最美」之譽。
  • 她為臺灣經營之神王永慶生二男三女,個個出類拔萃,她卻離家獨居
    因父親患病,小時候的王永慶不得不承擔起養家餬口的負擔。在王永慶十五歲小學畢業的時候他就跑到了臺南的一家米店當了學徒。在第二年他用父親借來的兩百塊開了自己的米店。憑藉自己的聰慧和出色的經營能力王永慶很快便從周圍的米店中脫穎而出,積攢了不少財富。
  • 臺塑創辦人王永慶之女:在江西打造一座「藝術香格裡拉」
    中新社龍虎山4月14日電 題:臺塑創辦人王永慶之女:在江西打造一座「藝術香格裡拉」中新社記者 蘇路程四月的江南,煙花楊柳處處春暖,在距離江西鷹潭市區約30公裡的「華泉小村華文教育基地」,80餘位泰國華裔青少年的琅琅讀書聲,令這座遠離城市喧囂的藝術村沸騰。
  • 廣西男子造出15米根雕雄獅,富商出價300萬被拒,如今賣出去了嗎
    在如今社會,隨著科技的發展,還有多少人願意用自己雙手來創造一個巨型雕塑,特別是在這具有代表性的科技時代,智能化的時代。大家都想用最省心,最省力的方法,來獲取最大的利益。智能時代來臨,所以東西都將機器化,電力成了我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今,想在村子裡找一個不錯的木匠也是難上加難,因為很多工作,都是可以被機器所替代的。
  • 一個低調的華人首富,給內地投資千億,在美國買下土地送給國人
    1917年,王永慶出生在臺北縣新店直潭,家裡是以種茶為生,生活條件很差,於是在15歲的時候就離開家鄉去了外地打拼,據說當時只借了200元就開始了創業。1942年,在外打拼的王永慶結束了賣米的生意,在新店老家直接購買了50畝土地。後來他又開始做起了木材生意,賺了5000萬元舊臺幣。儘管如此,經營木材的人越來越多,競爭也是越來越激烈,於是王永慶決心不在做木材生意,轉向其它方向發展。
  • 號稱臺灣的商業教父,真正的良性企業家,買下15萬畝土地送給祖國
    企業家和商人中國改革開放幾十年,前前後後湧現出了許多的富人。這其中有很多人都是依靠經商來賺取財富。而很多人趁著這股東風成為了中國最有錢的那一波人。比如王健林,許家印就是依靠房地產起家,先後成為中國首富。而馬雲,馬化騰這些人則是憑藉中國網際網路基礎設施的建設不斷推進,實現了自己的理想。
  • 中國男孩在美國成鞋王,一雙18萬,貝克漢姆兒子排隊買!
    雖然店開在美國,店主卻是個中國90後,他叫夏嘉歡,今年25歲,賣高端球鞋卻有10年,靠賣鞋賺來的錢,在美國買車、付學費,還在街頭文化圈裡做出了名氣,從好萊塢明星到國內當紅藝人,都去找他買鞋。美國球鞋圈,流傳著一句話:沒有夏嘉歡買不到的鞋。
  • 美國華裔富商花1000w買哈佛學位,現在常春藤有錢就能進了?
    @Hungsheng:當年申利茲,晚上11pm成功提交申請隔天下午5pm收到offerExeter大概等了兩周不到也挺快的 如果運氣欠佳,想上岸那真的是等到頭髮都白了...
  • 當年,美國送給中國1克月球土壤,我們如今應該回贈多少呢?
    1978年,美國將1克的月壤贈送給了中國。中國探月工程首席科學家、「嫦娥之父」歐陽自遠曾經表示,中國準確測出了樣本來自月球的具體區域,加強了對於月球的了解和認知。在嫦娥五號發射的當天,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發了一條推特,希望中國能夠分享月壤的科研數據,以增進全球科學界對月球的理解,「就像我們的阿波羅計劃一樣」。顯然,美國人沒有明確地向中國表示祝賀。但是,他們對於中國的這次月球探測任務十分關注,非常想要得到中國的數據。
  • 當年這款中國汽水曾打敗過美國可樂公司,年銷量3億瓶,如今怎樣
    在炎熱的夏天,我們出門歸來,打開冰箱之後,第一件事就是找到一瓶涼爽爽的汽水,痛痛快快的喝上一大口,那感覺實在不要太舒服。如果在吃完肉類大餐之後喝上一口,非常的解油膩,特別過癮。其實,在我們國家很早就有汽水飲料的,非常經典的有北冰洋汽水、健力寶和冰峰汽水,他們的味道和口感相似,喝起來都十分爽口,深受人們的喜歡,特別是冰峰汽水,它的銷量遙遙領先,甚至超過了美國的可口可樂,但是現在我們為什麼在市面上找不到它了呢?當年,這款中國汽水曾打敗過美國可樂公司,年銷量3億瓶,如今怎樣了呢?
  • 當年美國贈送我國1克月壤,只有黃豆大小,中國的月壤會怎樣分配
    42年前,因為中國的科學技術水平有限,當時的中國也只是剛剛在衛星發射上取得了一些成就,對於探索月球來說更是一種幻想。在當時的情況下,美國贈送給了我國1克月壤,這對於當時的科學家們來說無疑是打開了新的大門。美國送給了中國1克月壤1960年,美國開始實施自己的「阿波羅計劃」,在探索太空的進程上邁著自己的大步伐,尤其是要和自己的老對頭暗暗較勁,爭取讓自己有更大的影響力。
  • 當年廣西男子雕塑出15米的「中華巨獅」,300萬拒絕賣出,後來如何
    例如中國的剪紙,皮影戲,編織,裁剪等等這些都是通過中國勞動人民的雙手創造出來的。現在這些說的藝術之所以稱之為藝術,是因為它代表著根雕師傅的創意和奇思妙想,承載著一種文化,能夠給予人啟迪,甚至傳達一種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