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南亞,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因為發達國家自身的產業需要升級,將製造業轉移到海外而得到劇變。臺灣地區因為有廉價的勞動力,接收大量的製造業,從而使臺灣地區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四小龍實際上都是因為同樣的模式發展起來的,今天台灣地區已經被納入發達地區。
所以臺灣地區的製造業巨頭很多,富豪更是扎堆,其中最為代表的是富士康掌門人郭臺銘。不管你用不用蘋果手機,你都要認識這個一天工作16個小時的超級富豪,對比與郭臺銘,我們更應該記住的是臺灣地區真正的經營之王,臺塑集團的創始人王永慶。
王永慶是何許人?前臺灣地區首富,在華人圈裡和李嘉誠一個級別,個人資產近七百億人民幣,據說海外還有三倍以上的資產被家人藏起來,手裡的臺塑集團年營業額佔臺灣地區GDP的5.5%。
王永慶出生於1917年的臺灣,祖籍是福建泉州安溪。小時候的王永慶算是家道中落,父親王長庚以種茶為生,身體常年抱恙,王永慶15歲就帶著兩百元闖天下,開了10年的米行後在臺北買了50畝地。這時候王永慶才25歲。
日軍戰敗後,臺灣木材市場火爆,這讓王永慶賺到了5000萬元。50年代期間,王永慶成立福懋塑料公司,生產PVC,也就是聚氯乙烯塑料。無獨有偶,李嘉誠也是賣塑料起家,之後才瞄準香港房地產。管材、門窗、電線皮、玩具、鞋底都需要用到PVC,市場前景有多大不言而喻。
當然作為創業階段,福懋塑料的PVC很快就賣不出去了,這時候王永慶的經營天賦再次爆發,別人滯銷是縮小產能降低虧損,王永慶則認為自己的塑料是因為太貴賣不出去,此時要做的就是擴大產能,降低成本。
便宜自然就有人買,果不其然,福懋塑料扭虧為盈,改名為臺灣塑料,並且成立了南亞塑料公司作為臺塑的下遊加工商。到了1978年, 臺塑的營收業績創下10億美元的紀錄,兩年後王永慶到美國德州買下一家石化公司,解決了臺塑的原料問題。
2000年開始在臺灣地區提供成品油,頻繁蓋廠建立石化工業區,一度成為臺灣地區首富。2008年10月,王永慶在美國新澤西州逝世,享壽92歲。
關於王永慶這個人,在東亞地區尤其是內地有著極佳的口碑,平時節衣縮食,堅持晨練,沒有忘記閩南精神。王永慶還是個慈善大家,在廈門海滄建有廈門長庚醫院,北京建有清華長庚醫院。長庚是王永慶父親的名字,因為王永慶年幼時期見到了父親臥病在床,為了不想拖累家庭而自尋短見未遂,所以在臺灣或者大陸設立的醫院都叫長庚醫院。
王永慶還向內地捐贈人工耳蝸780多套,2008年汶川發生地震後三天,王永慶和弟弟王永捐款一億元,是當時最大的一筆捐款。還有個關於王永慶偉人的小故事。早年王永慶計劃在廈門海滄投資石化項目,需要用地100平方公裡,在王永慶眼裡,這讓家鄉人少了100平方公裡土地,得補回來,就在美國買了100平方公裡的土地送給廈門,讓中國人能在美國種地,糧食運回來。
想法很誇張,但是這已經表明王永慶要投資廈門的誠心。這塊地確實是買了,後來因為石化項目沒辦法實現,地契被還到王永慶手裡,但是這個事件之後,推動了臺商投資熱。
王永慶生前還有一個宏大的慈善計劃,要捐建一萬所希望小學。這不是紙上談兵,雖然王永慶已經逝世,但是這個計劃依然在進行中,已經完成大半個目標,都叫做明德小學,而不是永慶小學。
王永慶生前計劃的慈善項目或者公益基金,目前都在平穩運行,因為其獨特的家族管理觀念,讓臺塑集團這家臺灣地區最大的家族企業,在自己逝世後依然沒有分崩離析。王永慶有三位太太,子女眾多,弟弟王永在也是臺塑創始人,一樣子女眾多。
王家有族人百餘人,但是至今只有長子認為遺產分配不均的訴訟波瀾再無其他矛盾,可見經營之神的口號不是浪得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