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商王永慶:買100平方公裡地送給廈門,還要修建1萬所希望小學

2020-12-26 稜鏡觀察

在東南亞,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因為發達國家自身的產業需要升級,將製造業轉移到海外而得到劇變。臺灣地區因為有廉價的勞動力,接收大量的製造業,從而使臺灣地區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四小龍實際上都是因為同樣的模式發展起來的,今天台灣地區已經被納入發達地區。

所以臺灣地區的製造業巨頭很多,富豪更是扎堆,其中最為代表的是富士康掌門人郭臺銘。不管你用不用蘋果手機,你都要認識這個一天工作16個小時的超級富豪,對比與郭臺銘,我們更應該記住的是臺灣地區真正的經營之王,臺塑集團的創始人王永慶。

王永慶是何許人?前臺灣地區首富,在華人圈裡和李嘉誠一個級別,個人資產近七百億人民幣,據說海外還有三倍以上的資產被家人藏起來,手裡的臺塑集團年營業額佔臺灣地區GDP的5.5%。

王永慶出生於1917年的臺灣,祖籍是福建泉州安溪。小時候的王永慶算是家道中落,父親王長庚以種茶為生,身體常年抱恙,王永慶15歲就帶著兩百元闖天下,開了10年的米行後在臺北買了50畝地。這時候王永慶才25歲。

日軍戰敗後,臺灣木材市場火爆,這讓王永慶賺到了5000萬元。50年代期間,王永慶成立福懋塑料公司,生產PVC,也就是聚氯乙烯塑料。無獨有偶,李嘉誠也是賣塑料起家,之後才瞄準香港房地產。管材、門窗、電線皮、玩具、鞋底都需要用到PVC,市場前景有多大不言而喻。

當然作為創業階段,福懋塑料的PVC很快就賣不出去了,這時候王永慶的經營天賦再次爆發,別人滯銷是縮小產能降低虧損,王永慶則認為自己的塑料是因為太貴賣不出去,此時要做的就是擴大產能,降低成本。

便宜自然就有人買,果不其然,福懋塑料扭虧為盈,改名為臺灣塑料,並且成立了南亞塑料公司作為臺塑的下遊加工商。到了1978年, 臺塑的營收業績創下10億美元的紀錄,兩年後王永慶到美國德州買下一家石化公司,解決了臺塑的原料問題。

2000年開始在臺灣地區提供成品油,頻繁蓋廠建立石化工業區,一度成為臺灣地區首富。2008年10月,王永慶在美國新澤西州逝世,享壽92歲。

關於王永慶這個人,在東亞地區尤其是內地有著極佳的口碑,平時節衣縮食,堅持晨練,沒有忘記閩南精神。王永慶還是個慈善大家,在廈門海滄建有廈門長庚醫院,北京建有清華長庚醫院。長庚是王永慶父親的名字,因為王永慶年幼時期見到了父親臥病在床,為了不想拖累家庭而自尋短見未遂,所以在臺灣或者大陸設立的醫院都叫長庚醫院。

王永慶還向內地捐贈人工耳蝸780多套,2008年汶川發生地震後三天,王永慶和弟弟王永捐款一億元,是當時最大的一筆捐款。還有個關於王永慶偉人的小故事。早年王永慶計劃在廈門海滄投資石化項目,需要用地100平方公裡,在王永慶眼裡,這讓家鄉人少了100平方公裡土地,得補回來,就在美國買了100平方公裡的土地送給廈門,讓中國人能在美國種地,糧食運回來。

想法很誇張,但是這已經表明王永慶要投資廈門的誠心。這塊地確實是買了,後來因為石化項目沒辦法實現,地契被還到王永慶手裡,但是這個事件之後,推動了臺商投資熱。

王永慶生前還有一個宏大的慈善計劃,要捐建一萬所希望小學。這不是紙上談兵,雖然王永慶已經逝世,但是這個計劃依然在進行中,已經完成大半個目標,都叫做明德小學,而不是永慶小學。

王永慶生前計劃的慈善項目或者公益基金,目前都在平穩運行,因為其獨特的家族管理觀念,讓臺塑集團這家臺灣地區最大的家族企業,在自己逝世後依然沒有分崩離析。王永慶有三位太太,子女眾多,弟弟王永在也是臺塑創始人,一樣子女眾多。

王家有族人百餘人,但是至今只有長子認為遺產分配不均的訴訟波瀾再無其他矛盾,可見經營之神的口號不是浪得虛名。

相關焦點

  • 富商王永慶:當年買美國15萬畝地送給中國,如今那塊地怎樣了
    王永慶時代1942年,他結束了經營十年的米店生意,利用自己的積蓄在家鄉買了50畝地。抗日戰爭勝利後,本想從此安穩度日的王永慶敏銳地發現了臺灣經濟正在快速發展,他毅然抓住時機投入到木材生意當中。思慮再三之後,他決定在廈門投資70億美元,建立一個石油化工產業以幫助當地發展經濟。可惜當時的環境下這筆數額巨大的投資想要真正落地還是有很多阻礙。為了使這個項目成功建成,王永慶做出了一個舉世皆驚的舉動,他直接在美國買下了整整15萬畝的土地,並打算將這些土地無償送給廈門的農民們發展農業。
  • 臺灣真正的商界大佬,為大陸捐4200所小學,還買美國15畝地送中國
    王永慶是臺塑集團的創始人,他為中國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是一位真正的愛國商人。有趣的是,王永慶去世後,郭臺銘還參加了他的葬禮,他非常尊敬王永慶。但遺憾的是郭臺銘並沒有王永慶的眼界和品行。王永慶祖籍福建,幾代人以種茶為生,生活條件比較艱苦。王永慶的父親只能守著自己經營的茶園,靠微薄的收入養家餬口。
  • 臺灣富商王永慶,曾買下美國15萬畝地送給中國,後來那塊地怎樣了
    心懷愧疚的他,從美國購買了15萬畝土地送給了家鄉,不過,因土地實際經營困難的緣故,家鄉又將地契還給了他。他又拿出一千萬美元來補償家鄉。毫無疑問,王永慶的行為舉動,體現了兩岸同胞之間的手足情。 一、「經營之神」王永慶的崛起 1917年1月18日,王永慶在臺北縣新店出生,祖籍福建安溪的他,一家在生活上頗為艱辛。
  • 一周要聞:50億旅遊項目落戶泉州臺商區 海投24.1億拿下角美地王
    在此形勢之下,茲定於2016年7月6日,『海峽會』第八期以「文旅地產開發熱潮下的冷思考」為主題,誠邀本土文旅地產開發、招商、運營負責人及各業態優質品牌商家,一起探討在全國開發熱潮下,當前福建文旅地產所面臨的問題,在開發過程中應該如何正確定位「文、旅、商」三者關係?
  • 金寨縣希望小學30歲了,希望工程和大眼睛女孩的故事還要講30年
    1990年5月19日,由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希望工程和安徽省、金寨縣、南溪鎮配套資金援建而成的中國第一所希望小學,金寨縣希望小學正式建成。平方公裡; 金寨縣由於深居大別山腹地,平均海拔約500米,但平均坡降達到21%,因為山多地少、收成不穩、交通不便,金寨縣農民百姓歷來生活貧窮落後。
  • 臺塑王永慶:一勤天下無難事
    1917年1月18日,臺北縣新店的一個貧苦農家喜添新丁,這就是後來被尊為「經營之神」的王永慶。  祖籍在福建省安溪縣的王家當時過著十分艱難的生活,幾代人都以種茶為生,只能勉強餬口。王永慶的父親王長庚整日照看茶園,而王永慶9歲那年,王長庚不幸患病只得臥床休養。15歲那年王永慶小學畢業,先到茶園做雜工,後到臺灣南部嘉義縣的一家小米店當了一年學徒。
  • 廈門高雄兩地企業採購籤約 貨值3000萬美元 高雄臺商連連比贊
    廈門與高雄兩地企業舉行農漁產品採購籤約儀式籤約儀式現場(央廣網記者 張希達 攝)央廣網廈門3月26日消息(記者郭婕妤 張希達)26日下午,廈門與高雄兩地企業舉行農漁產品採購籤約儀式,雙方希望能攜手精誠合作,繼續把貿易做大,互利共贏。
  • 常德的三所「王炸」小學,號稱「三劍客」,贏在「起跑線」的小學
    今天,給大家講解的就是位於常德的三所「王炸」小學,號稱「三劍客」,學生如果可以進入這三個中學讀書,就相當於贏在了「起跑線」上。01常德東升小學它的建校時間在1903年,在100多年的發展中,形成了獨特的教育模式。
  • 一個低調的華人首富,給內地投資千億,在美國買下土地送給國人
    1942年,在外打拼的王永慶結束了賣米的生意,在新店老家直接購買了50畝土地。後來他又開始做起了木材生意,賺了5000萬元舊臺幣。儘管如此,經營木材的人越來越多,競爭也是越來越激烈,於是王永慶決心不在做木材生意,轉向其它方向發展。王永慶不知道因為什麼原因,打算進軍塑料工業,但是當時這個行業普遍不被人們看好,認為臺灣的塑膠產品遠不如日本,所以這樣的行業也就沒有人會願意拿錢投資。
  • 華人首富王永慶,曾買下美國15萬畝地送給祖國,為何卻被政府拒收
    ▲王永慶舊照王永慶七歲的時候,家裡將他送到一個米店當學徒。一年後,王永慶找自己的父親借了兩百塊,開了一家屬於自己的米店。所以,王永慶花費了大量的精力和金錢在各種公益活動上。上個世紀80年代,王永慶準備在廈門以70億美元的巨額投資建立石油化工廠,這個項目得到了當時政府的支持。當時王永慶還準備捐贈給祖國兩間擁有3000張病床的醫院,但是令人遺憾的是,由於種種原因最終這個項目並未能實行。
  • 廈門臺商向島內徵才 今年將提供2200個職位
    新華社廈門2月7日電(記者付敏)福建廈門是諸多臺灣青年到大陸就業創業的首選地之一。廈門臺商協會會長吳家瑩近日介紹,協會今年將組織廈門臺企繼續到臺灣徵才,計劃提供2200個職位,涵蓋製造業、服務業、餐飲業、IT業、文創企業等,囊括從百萬年薪技術專才到基層操作職員的各層次人才。
  • 女臺商林姵蓁的愛心事業:沒有企圖心和目的性
    在廈門臺商圈裡,林姵蓁個性爽朗,不只是臺商的聯誼會、臺企的稅法講座,甚至是兩岸宗親聯誼,都能看到她的身影。熱心如她,稱自己是「早期的臺灣創業青年」,眼下正積極奔走在廈門的各個兩岸青年創業基地,給新來的臺灣青年傳經送寶。
  • 角美中心城區向南拓展 融入廈門半小時經濟生活圈
    社會事業  厚植優質教育資源  提升醫療衛生服務水平  近年來,漳州臺商投資區厚植優質教育資源,不斷謀劃生成更多的教育項目,尤其在角美中心城區,除了廈門雙十中學漳州分校、角美中心小學等名校,去年9月,又增添了閩南師範大學漳州臺商投資區附屬小學
  • 探訪臺商精神家園:崑山慧聚寺天后宮
    9月6日電 題:探訪臺商精神家園:崑山慧聚寺天后宮  作者 吳瞳 孫瑩  「我現在在崑山定下來了,這就是我想要的感覺。  在大陸的長三角地區,有百萬臺商在此打拼創業。素有「小臺北」之稱的江蘇崑山正在此地區之中,如今平均每平方公裡就有4家臺資企業,逾10萬臺胞在這裡工作生活,日夜辛勤工作之餘常常思念海峽那頭故鄉的親人。為解思鄉之苦,臺商們把道地的臺灣美食,懷舊的臺灣老街一併搬到了崑山。而現在一座「原汁原味」的媽祖廟又矗立於此。
  • 上周廈門大事件:普通人攢7個月才夠買1㎡ 你要多久?
    福州VS廈門,兄弟城市現誇張「地王」,誰將主宰樓市頭條?蓄客觀望VS價格抗性,廈門成交連跌的真相到底如何?所有的真相,以及對廈門樓市的疑惑,即將揭曉……  「房價VS收入」  廈房價收入比創新高,攢7個月買1㎡  上周一股「洪荒之力」的旋風,從體育圈蔓延到各種圈。
  • [臺商] 投資超1200億,高鐵+學區+文旅加持,五年後將蝶變!
    未來的臺商區將以此形成3大海絲主題公園,超1.3萬畝優質城市景觀帶。今年1月13日,泉州臺商投資區官網發布首都師範大學附屬泉州學校(中、小學)項目建議書的批覆。 首都師範大學附屬泉州學校選址白沙片區,實行「公辦學校+名校品牌+委託管理」的辦學體制創新,擬於2021年招生。
  • 從百所希望學校到20萬畝沙棘基地,看這家公司所走的扶貧路
    助力教育扶貧自1997年在陝西延安捐建第一所完美希望小學起,完美公司就堅持在中國的貧困地區捐建希望學校。截至目前,完美公司向中國希望工程項目捐款總額逾1.1億元,捐建的100多所完美希望學校遍布全國各地。
  • 廈門臺商協會會長:發展契機多,幸福臺企在大陸
    中新社廈門12月10日電 (記者 楊伏山)廈門臺商協會會長吳家瑩9日在廈門出席2020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時對中新社記者表示,大陸發展帶給臺商臺企更多新的發展契機,「我一直講,幸福臺企在大陸」。當天,2020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以視頻連線方式在廈門、臺北兩地同步舉辦。吳家瑩作為廈門地區為數不多的臺商代表之一出席。他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說,兩岸企業家峰會是兩岸最有影響的企業家交流合作平臺,成為繼今年海峽論壇召開後又一重要兩岸民間交流會議活動。
  • 定廈門了!國家重大公布!! |廈門房地產聯合網(xmhouse.com)
    ▼義務教育近期建設規劃  至2023年,全市小學近期規劃項目102項,可新增小學學位13.12萬個;初中近期規劃項目51項,可新增初中學位7.29萬個。  ▼普通高中近期建設規劃  全市普通高中現狀在建項目4項,可新增學位1.02萬個;近期規劃項目7項,可新增學位2.04萬個;規劃預留項目6項,新增學位1.11萬個,根據實際需求適時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