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出孩子的「情緒地雷」,父母做好情緒管理,這些行為需注意

2020-12-26 朗朗育兒課堂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對孩子影響最深的人。在一定程度上,父母的性格與特點都會體現在孩子身上,孩子的做事風格與家長也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因此一些家長情緒不好,自認為只是自己的問題,不會影響孩子,殊不知在潛移默化中,孩子也變成了易怒體質。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家長的情緒管理就顯得尤為重要。

張愛玲在《天才夢》裡寫過這樣一句話"生命像一襲華美的袍,上面爬滿了蝨子"。

由於童年受到父親的冷暴力,導致她性格孤僻。尤其是在成長的後期,她的繼母經常打罵她,這在她心裡成為了一根扎了根又拔不出來的刺,使她融入不盡所有的群體中,最後孤獨終老。

其實在我們的身邊,也有一些父母肆意地向孩子展示自己的負面情緒,給孩子留下了一顆「情緒地雷」。

他們後悔不已,想要挽回對孩子造成的傷害,那麼在幫助孩子排除情緒地雷前,首先我們得了解一下什麼是情緒地雷。

一、什麼是「情緒地雷」?

「情緒地雷」是指當人碰到生活或工作中的消極情緒時,沒有將它們解決或釋放,那麼這些情緒就像地雷一樣埋藏於心中並隱藏起來。一旦有什麼東西觸發了情感地雷,它就會爆炸,並產生驚人的破壞力。

對於孩子來說,他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家庭中度過的,父母是孩子最親密的人,因此父母的言行舉止,情緒的表達,情感的釋放等等,就像是種子一樣,埋在孩子的心裡,並漸漸生根發芽,影響孩子的成長。

能進行正確的情緒表達的父母可以教會孩子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情緒;而無法控制住情緒的父母,則會讓孩子感到恐懼,甚至給孩子留下一個「情感地雷」,影響孩子的成長。

二、家長哪些行為容易成為孩子的「情緒地雷」

對孩子發脾氣

孩子的安全感大部分都是父母提供的。父母對著孩子發脾氣,會給孩子帶來糟糕的情緒體驗。

同時,父母的易怒會影響孩子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這也就是為什麼易怒的父母通常會培養一個情緒不穩定的孩子的原因。

製造不良家庭氛圍

父母在孩子面前爭吵的畫面將會深深烙印在孩子的腦海中。如果父母經常在家裡吵架,孩子會害怕呆在家裡。

因為在孩子的潛意識裡,呆在家裡體驗到不好的情緒,所以孩子會抗拒呆在家中,以避免體驗到這樣的情緒。

根據研究表明,雖然普通的記憶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但情緒記憶卻可以在大腦中停留很長時間,並且糟糕的情緒體驗比積極的情緒體驗持續的時間更長。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在孩子面前控制自己的脾氣,不要給孩子帶來錯的示範。同時,夫妻之間應該保持良好的關係。

和諧的家庭關係是孩子穩定情緒的基礎。父母應該互相尊重,互相尊重,互相愛護,這樣才能有一個和諧的家庭。

三、挖出孩子的「情緒地雷」,家長做好「情緒控制」

學會冷靜

媽媽在家庭中的角色是照顧孩子關心孩子的知心朋友。但許多母親在面對自己孩子的錯誤時,容易一時衝動,傷害到孩子的身體與精神。

家長要知道,所以無論孩子做什麼錯事,我們都需要在第一時間冷靜下來,對自己進行情緒疏導,可以試著把自己關進一個安靜的房間裡,讓憤怒的情緒慢慢消散,以免因為衝動而傷害到孩子。

引導孩子表達

父母需要幫助他們的孩子學會描述他們的感覺和表達他們真正的需要。例如,當一個孩子處於十分憤怒的狀態時,父母可以引導孩子表達他的感受。

有的孩子會說我覺得很煩,希望世界毀滅,有的孩子會說我很想摔碎一切我能看到的東西。這其實並不是壞事,當孩子能夠積極地用語言描述自己的想法時,就代表著他們開始具備情緒管理的能力了。

自我檢討

愛發脾氣的父母,往往也會把孩子教育成一個愛發脾氣的人。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如果父母的脾氣不好,孩子的性格也不會太溫和。

被容易情緒化且經常生氣的父母撫養長大的孩子會出現更多情緒方面的問題。

當然,家長也不要以為孩子發脾氣全是壞處,最壞的情況其實是孩子們為了讓父母開心,忽視了自己情緒的表達,出現精神方面的問題。

總結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科勒斯涅克曾說過:「任何人都沒有完美的心理健康,任何人也不可能完全沒有個人、社會的或情緒的問題」。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情緒,生活中的壓力或者人際交往上的問題都會影響到我們的情緒,但情緒始終不是金子,不能長時間的大量堆積。

只有當作為家長的我們控制好了自己的情緒,才能幫助孩子排出「情緒地雷」,讓他們健康快樂的成長。做情緒的主人,從我做起。

(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這裡是朗朗育兒課堂,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父母的「情緒地雷」太可怕?對孩子,父母要及時拆除「情緒地雷」
    「情緒地雷」,是指生活或工作的負面情緒(例如:無法接受被批評、自卑、焦慮、憤怒、對公平合理的期望與需求)等等,這些沒有得到排解或釋放,積壓在心裡,隱藏了起來,就像埋了顆地雷,一旦某件事,觸發了情緒地雷,就會爆炸,發揮出驚人的破壞力。在生活中,負面情緒隨時都可以光顧每個人。
  • 孩子經常亂發脾氣?父母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才能讓孩子掌控情緒
    情緒不穩定的父母,對孩子來說就是一場災難,家長們要了解。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時常會面臨孩子亂發脾氣的現象。很多時候只是稍稍說了孩子幾句,沒想到孩子就開始發脾氣,甚至還會亂扔東西來表達憤怒。如果我們仔細觀察,不難發現,這些喜歡發脾氣,有些情緒化的孩子背後,往往有著一對情緒不太穩定的父母。
  • 面對總是大吼大叫的孩子,做情緒管理型父母,培養高情商的孩子
    二、父母如何對待孩子大吼大叫戈特曼博士將父母情緒表達分為兩種類型:情緒抹殺型和情緒管理訓練型。情緒抹殺型父母無法容忍自己孩子身上表現出來的種種負面情緒,孩子沒做錯什麼只是莫名其妙煩躁或發火,他們也會懲罰孩子,他們認為生活中應該強調正面的東西,包括情緒。
  • 情緒管理繪本《生氣王子》:孩子的壞情緒裡,藏著父母的影子
    為了更好的讓父母理解自己的情緒和管理自己的情緒,我用過很多方法,也給媽媽們推薦過很多情緒管理的書,我覺得既可以對父母有效,又對孩子非常有效的是賴馬的《生氣王子》。看到這些大家會有什麼感覺呢?是不是仿佛突然能理解孩子那些憤怒了?想要控制情緒,首先我們就需要知道孩子在什麼情況下,容易產生什麼情緒。
  • 解析繪本《野獸國》:當孩子遇見情緒野獸,該如何做好情緒管理
    有時候被父母說了一下就很明顯發脾氣了,就不和爸爸媽媽說話了,有時候父母們也感覺到很無奈。關於孩子的情緒問題,父母總是有操不完的心,孩子的情緒管理問題也是父母需要做到的一門功課,並且也是一項必需的任務。最近接觸到一本關於孩子情緒管理的兒童繪本,叫做《野獸國》,它很好的描繪了孩子的情緒波動過程。
  • 30「積極情緒」減少消極:如何識別和拆除消極情緒地雷?
    這些被不斷植入我們大腦的信念,就如狡猾的新冠狀病毒繞開了我們身體的防禦機制,讓我們信以為真,最終啟動我們快速而又無意識的行為。如果你簡單相信了老一輩說的「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個信念,你會發現,明明你有很多獲得成功的路徑,你就會非要去選擇最困難的一條。
  • 孩子一犯錯,父母就發火?4招趕走「炸彈」,變身情緒管理高手
    很多時候,這些「災難性的想法」限制著我們的潛能、行動以及目標的達成。當為人父母者被「思維的監獄」所束縛,就會長期處於不良的情緒狀態中,進而引發不適當的行為反應,造成夫妻關係緊張、親子矛盾激化等一系列的家庭問題。
  • 鏡中自我|父母情緒管理
    上一課中,我們提到孩子行為的由來跟鑼聲有關,鑼聲跟我們的情緒、態度和評價有關,為什麼我們對孩子的評價和反饋會成為鑼聲,影響他態度的轉變呢?美國早期著名社會學家和社會心理學家庫利以「鏡中自我」(looking-glass self, 1902)來形容自我是與別人面對面互動的產物。別人好像一面鏡子。
  • 孩子如何學會情緒管理?試試這3點,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情緒教練
    這些是由於孩子沒有時間觀念,沒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引起的,和無法控制情緒一樣,都是情商低的表現。想要孩子情商高,在社會中更容易立足,自然就要幫助他們學會控制情緒和控制自己,這些能力不是天生的,都需要從小培養,這樣做,可以助他們一臂之力。試試這3點,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情緒教練!
  • 第四課:學會做情緒管理:好情緒是資本,壞情緒是成本
    那麼回頭我們再想想我們的孩子,我們家長每天都是怎麼對待孩子的。如果我們每天都是好的情緒給到孩子,孩子的內心也會是陽光燦爛。如果我們每天都是很糟糕的情緒去對待孩子,那孩子每天的心情就是烏雲密布。二、父母的情緒,孩子的未來。
  • 兒童情緒管理的方法
    管理情緒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第一是能夠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情緒,不壓制情緒。第二是要善於克制自己的情緒,要善於把握表達情緒的分寸。  覺察情緒、表達情緒,以至於利用情緒被認為是情緒管理的要素。情緒是指感覺及伴隨感覺而來的想法、生理狀態以及心理狀態,同時它也蘊藏著表現某些行為的傾向。幼小的兒童已經是個情緒的個體,能表現出恐懼、憤怒、歡愉、驚訝等情緒,三至六歲的兒童對情緒已大致了解。
  • 孩子特別愛發脾氣,父母該怎麼辦?巧用「冷靜角」幫孩子管理情緒
    最近鄰居小林遇到了一個問題,發現自己的孩子情緒管理能力非常差勁,只要沒有滿足孩子的需求,孩子就會在地上撒潑打滾,哭著鬧著,不管自己怎麼跟孩子講道理,孩子都不願意聽。平時在家這樣也就算了,忍忍也就過去了,但是孩子越來越變本加厲了,現在是越是人多,就越要鬧。
  • 孩子時不時就情緒低落?情緒ABC理論:需及時轉變「認知B」
    說到這個問題,其他朋友也有同感,認為孩子有時候很容易情緒低落,不僅僅是在家裡,有時候在學校也是這樣。相信很多父母都會有這樣的經歷,孩子有時候會很容易發脾氣,或者很容易就感覺到不開心,但是引起孩子情緒低落的事情其實很小,比如被父母輕輕說了一句、和同學之間鬧了一些小矛盾或者有人不願意和自己玩,這些事情或許都可以讓孩子情緒低落好久了。
  • 孩子情緒低落、暴躁易怒,父母怎麼辦?教育孩子不應該帶著壞情緒
    父母在和孩子進行共同成長的過程中,情感的交流也是無法忽視的,因此在有壞情緒存在的情況下,教會孩子進行情緒管理,幫助孩子認識、了解和控制自己的行為和感情,也是尤為重要的一環。
  • 孩子情緒暴躁不受控制?他們的情緒管理,需要父母的正確引導
    事實確實如此,經常能看到小朋友為了得到心愛的玩具,而躺在地上又哭又鬧;也能看到小朋友因為父母的一句訓斥而離家出走;甚至是因為自己想做的事情遭到父母的拒絕而動手動腳。或許在家長的眼中,小朋友還小,等到他們長大之後情況自然會發生好轉,等到他們真正長大之後,或許就變成上文提到的那兩個孩子。
  • 【情緒管理】收到成績表忍不住發火 控制情緒技巧
    會有意外之喜也會有期待落空,當孩子學業成績未如理想,家長們的心情及情緒難免受到影響。臨近派卷時期,心理學家鄧詩琪博士分享了一些實用的家長情緒管理技巧,助你踢走負面情緒。避免比較打擊孩子自信鄧博士指出不少家長有「望子成龍」的心態,非常重視子女的學業表現,無意中與其他孩子作出比較。
  • 行為功能評估,解開孩子的行為與情緒密碼
    這樣記錄美美行為的方式,也就是行為功能評估,透過行為功能評估可以知道孩子為什麼會產生情緒、行為問題。今天我們就要與各位家長們分享什麼是行為功能評估呢?又該如何記錄呢?父母可以如何運用行為功能評估行為功能評估可以知道孩子為什麼會產生某個行為問題,那麼,也許有些爸爸媽媽們心裡會有些疑問:如果孩子的問題行為發生在家裡,家中又不像是在機構有老師幫忙輔助,父母又可以怎麼做呢?
  • 孩子愛發脾氣?父母需要對情緒多些了解了
    如果這些情況頻繁出現,需要引起父母的注意了,長期以往,會破壞親子關係,降低親子質量。情緒是什麼?我們每個人的基本的情緒就是恐懼、憤怒、哀傷、快樂、好奇等等。每個人每時每刻都在某種情緒中,情緒無時不在,也無處不在。所有人,都是在擴展自己的心理世界中學習和成長的,當內在世界和外在世界會出現失衡時,各種各樣的情緒就會產生:像恐懼、憤怒、哀傷、傷心。
  • 心理學大師約翰戈特曼:培養高情商的孩子,情緒管理能力排第一
    而約翰·戈特曼博士所提出並推崇的情緒管理訓練型父母,就是教育綜合素質較高的父母。情緒管理訓練型父母從某種程度上講,情緒管理訓練型父母和放任型父母的區別並不大。這兩類父母看起來都無條件包容孩子的感受,都不會忽略或否定孩子的感受,更不會因為孩子表達情緒而輕視或嘲弄他們。然而,這兩類父母也存在著很大的不同——情緒管理訓練型父母還擔當起孩子情緒世界導師的角色。他們不只接納孩子的情緒,更會對不當行為劃定界限,教孩子如何調整情緒,找到合適的表達方式,指導他們解決問題。
  • 認識情緒 | 情緒管理七步法之一
    有所不同的是每個人對於情緒的表發方式都不同,有的可以控制情緒,有的則被情緒控制。長期處於被情緒控制的生活,將會給我們帶來不健康的生活狀態,而情緒管理也是為人父母成長中的最重要一課。「心驛站」家長沙龍的朋友們,從今天開始,讓我們一起跟著彭放老師,學習在家庭教育中的情緒管理七步法,今天開始讓我們一起學習「認識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