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蒙古人歧視和虐待漢族,明朝卻承認元代,為什麼?

2021-01-09 黃鸝鳴翠柳表裡雙清湯

我認為原因有以下幾點:

1.大仇得報,遺產繼承:漢人趕跑了蒙古人,元皇帝在大漠裡被追的到處逃竄,蒙古的皇孫貴族、公主妃嬪,被明軍抓了無數。且在以後的幾十年裡,漢人皇帝還時不時的帶著幾十萬人去找他們玩躲貓貓。就算天大的仇,那也已經報了。

還有一點,元朝的所有遺產,相當於洪武帝北伐的戰利品,接受它不是接受異族的恩賜,也不是數典忘祖、認賊作父,而是接受我們自己親手奪回來的勝利果實,絲毫不丟人,不接受它,反而才是對漢民族自宋朝以來幾百年反抗努力的漠視,對嶽飛、文天祥直到明洪武、徐達、常遇春這些民族英雄們付出的背棄。很多人一天到晚把什麼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掛在嘴邊,成天一副悽慘的受害者怨婦形象,這不僅是瞧不起自己,也是瞧不起我們偉大的祖先。元朝的遺產是明朝的,清朝的遺產是民國更是現在的共和國的,我們是最後的勝利者,我們是強者,強者是不需要靠嘴上的報復來贏得自尊的,相反更可能在嘴上還會留情,但是手上不會。

2.客觀事實:元朝畢竟存在了近百年,它的存在本身是客觀事實,不能被否定,在當時也還是有很多人認可元朝的統治的。像中國這樣忠君思想根深蒂固的國家,為了政權儘可能快的平穩過渡,不要一棒子打死才是政治家應該做的事。另外承認了元的正統,也就承認了明朝推翻元朝並繼承元朝的正統性。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歷史是一脈相承的,明朝的統治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而是有理有據的,有脈絡可循的。中國歷代就重視這個,湯武革命要說夏殷失德,始皇帝掃滅六國也要下詔說是六國有罪,秦則滅之。每個朝代要建立,都要談一番前朝為什麼滅亡,我朝為什麼興起,總之就是為了證明我朝的統治是正當的。宋以天命付元,元以天命付明,如此而已。

3.為了明朝對於宋朝之外的由元朝帶來的新領土的合法佔有。宋朝的統治,連燕雲都沒有切實控制,如果否認元朝的正統性,那麼明朝就沒有對於雲南、東北、西藏、河西甚至燕雲的合法統治權。名不正,言不順。現在叫合法性,在古代就是出師有名。元如果不是正統,明朝對這些土地就沒有征伐的權力,周邊的少數民族會說你就收復你們漢人原來的土地就好了,為什麼還要來打我?而如果承認元朝的統治,明朝照單全收元朝的領土,一切就只是中央政權換人之後,重新接收地方而已,這個理由,不局限於任何狹隘的民族,正大光明,無懈可擊。就好比國共內戰後,解放軍進入西藏,不是入侵,而是中央接管地方,若是共產黨否認國民政府的正統,那它就相當於也同時否認了自己對西藏的統治合法性。雖然合法性這個東西很虛,在古代和現代,本質上都還是實力說話,但是我們幾千年禮儀之邦,任何事情,在檯面上還是要講道理的。其實還是流氓本色,不過我們是有文化的流氓。明朝如果不是繼承的元朝,那麼他的軍隊在打下中原後就沒必要再前進了。一個國家的追求在哪裡,就要看它以誰為追求目標,所以中國人的眼睛始終是盯著美國看。明朝要是自認為是宋朝的繼承者,那就算他有實力前進,他也沒有前進的動力了。北宋的皇帝,能把燕雲打下來他們就已經覺得自己是立了萬世不朽之功了,看看明朝的版圖,就該知道,他們絕不滿足於宋的統治地域。雲南在唐朝就開始獨立了,河西從唐中期開始就已經淪喪了,更不必提對青藏和東北的統治(雖然統治力度很弱),在中原王朝是從來沒有過的事,就連燕雲,從五代石敬瑭開始,那也是淪喪了幾百年。漢朝唐朝,那不知道是多少年前的事了,明朝如果說自己是來收復漢唐故土,你就不怕周邊少數民族跟契丹對宋朝人一樣呵呵你一臉?燕雲這地方從五代開始已經是北方胡人的故土幾百年了,你拿著幾百年前的土地契約來要房子,現在的主人會鳥你麼?總結一句,明王朝開國時候的雄心,不論是嘴上還是實際上,就是衝著繼承元朝去的,明朝開國的軍事目標,就是要接收除了控制不了的蒙古本部之外所有的元朝領土,明朝開國的皇帝要當的也是元朝那樣君臨四夷的皇帝,而不是宋朝那樣只固守中原的皇帝。明朝也不是一定非要繼承元朝不可,你真把自己當蠻夷,就認拳頭大的硬道理,其實也沒問題,但是談一個繼承接收,面對的阻力會小很多。

4.蒙古人的實力還很強大,國內的蒙古人和色目人,繁衍也已百年,數目還是可觀的,不可能都殺了。何況我們民族向來是文化認同高於血統認同,夫子著春秋: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中國入夷狄則夷狄之。而明太祖北伐的檄文也說「如蒙古色目,雖非華夏族類,然同生天地之間,有能知禮義,願為臣民者,與中夏之民撫養無異。」可見只要跟我們是一個文明,就都是中國人,歷來如此。也因此,後來明朝軍隊中同樣也有很多蒙古將領,他們的忠心,有時候反而超過很多漢族將領,有名的如明朝後期的將領滿桂。

附一:這是宋朝的統治區域

這是元朝的統治區域

這是明朝的統治區域

如果元朝不是正統,那你告訴我,你對多出來的那一大片土地的統治合法性從何而來?

附二:朱元璋北伐檄文——好像是宋濂寫的,但意思應該是朱的意思,為了政權儘可能的平穩過渡,也為了明朝對於宋朝之外的由元朝帶來的新領土的合法佔有,朱承認了元的正統,以後還多處維護元朝, 沒有刻意強調民族矛盾,沒有大規模的報復蒙古人和色目人,但也指出了明朝推翻元朝繼承元朝的正統性。不僅氣勢恢宏,也十分智慧。

自古帝王臨御天下,中國居內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國,未聞以夷狄居中國治天下者也。自宋祚傾移,元以北狄入主中國,四海內外,罔不臣服,此豈人力,實乃天授。彼時君明臣良,足以綱維天下,然達人志士,尚有冠履倒置之嘆。自是之後,元之臣子,不遵祖訓,廢壞網常,有如大德廢長立幼,泰定以臣弒君,天曆以弟鴆兄,至於弟收兄妻,子蒸父妾,上下相習,恬不為怪,其於父子君臣夫婦長幼之倫,瀆亂甚矣。夫人君者斯民之宗主,朝廷者天下之根本,禮義者御世之大防,其所為如彼,豈可為訓於天下後世哉!及其後嗣沈荒,失君臣之道,又加以宰相專權,憲臺報怨,有司毒虐,於是人心離叛,天下兵起,使我中國之民,死者肝腦塗地,生者骨肉不相保,雖因人事所致,實天厭其 德而棄之之時也。古雲「胡虜無百年之運」,驗之今日,信乎不謬。  當此之時,天運循環,中原氣盛,億兆之中,當降生聖人,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今一紀於茲,未聞有濟世安民者,徒使爾等戰戰兢兢於朝秦暮楚之地 ,誠可矜憫。  方今河洛關陝,雖有數雄,乃忘中國祖宗之姓,反就胡虜禽獸之名,以為美稱。假元號以濟私,恃有眾以要君,憑陵跋扈,遙制朝權,此河洛之徒也。或眾少力微,阻兵據險 ,賄誘名爵,志在養力,以俟釁隙,此關陝之人也。二者其始皆以捕妖人為名,乃得兵權。及妖人已滅,兵權已得,志驕氣盈,無復尊主庇民之意,互相吞噬,反為生民之巨害, 皆非華夏之主也。  予本淮右布衣,因天下之亂,為眾所推,率師渡江,居金陵形勢之地,得長江天塹之險,今十有三年。西抵巴蜀,東連滄海,南控閩越,湖湘漢沔,兩淮徐邱,皆入版固,奄及南方,盡為我有。民稍安,食稍足,兵稍精,控弦執矢,目視我中原之民,久無所主, 深用疚心。予恭天成命,罔敢自安,方欲遣兵北逐群虜,拯生民於塗炭,復漢官之威儀,慮人民未知,反為我讎,挈家北走,陷溺猶深,故先諭告。兵至,民人勿避,予號令嚴肅,無秋毫之犯,歸我者永安於中華,背我者自竄於塞外。蓋我中國之民,天必命中國之人 以安之,夷狄何得而治哉!予恐中土久汙腥羶,生民擾攘,故率群雄奮力廓清,志在逐胡虜,除暴亂,使民皆得其所,雪中國之恥,爾民其體之。如蒙古色目,雖非華夏族類,然同生天地之間,有能知禮義,願為臣民者,與中夏之民撫養無異。故茲告諭,想宜知悉。

附三:朱元璋即位詔書有一句:自宋運告終,帝命真人於沙漠入中國為天下主,其君父子及孫百有餘年,今運亦終。可見明朝官方就已經表明了,元繼承宋,明繼承元的態度。《明太祖實錄》卷二十九,1368年農曆正月初四,明太祖朱元璋即位詔書全文如下:

祝曰:「惟我中國人民之君,自宋運告終,帝命真人於沙漠入中國為天下主,其君父子及孫百有餘年,今運亦終,其天下土地、人民,豪傑分爭。惟臣帝賜英賢為臣之輔,遂戡定採石水寨蠻子海牙、方山陸寨陳野先、袁州歐普祥、江州陳友諒、潭州王忠信、新淦鄧克明、龍泉彭時中、荊州姜珏、濠州孫德崖、廬州左君弼、安豐劉福通、贛州熊天瑞、永新周安、萍鄉易華、平江王世明、沅州李勝、蘇州張士誠、慶元方國珍、沂州王宣、益都老保等,偃兵息民于田裡。今地幅員二萬餘裡,諸臣下皆曰:『生民無主,必欲推尊帝號。』臣不敢辭,是用以今年正月四日於鐘山之陽,設壇備儀,昭告上帝皇祗,定有天下之號曰『大明』,建元『洪武』,簡在帝心,尚享。」

相關焦點

  • 元代的「色目人」到底是什麼族群,和「回回」有什麼關係?
    元代戶籍制度的特點是「諸色戶計」,分類方式可以依照職業:例如民戶、儒戶、軍戶、站戶、匠戶、僧、道等;也可以依照民族:如蒙古戶、畏吾兒戶、回回戶等。「色目人」中哪個族群比較多呢?主要是回回,接著是突厥人,波斯人。
  • 為什麼清代宮廷劇多,而元代古裝劇沒人拍?導演:想拍卻沒法拍
    歷史還不是一門科學,僅僅靠偽造和刪節才會被弄得像門科學似的。然而,眾多古裝劇中,沒有一部與元代有關。他們也是古代封建王朝。《元代》為何如此不受影視工作者待見?其實是有原因的。首先,元朝作為中國古代統一中原的大封建王朝,存在的時間很短。自1271年忽必烈消滅南宋建立元朝以來,1368年元末爆發農民起義,元朝被老百姓推翻。
  • 元代青花瓷拍賣價格,市場行情分析,元代青花瓷值多少錢?
    基於政治需要,朱元璋在明朝立國之初,曾將氣度非凡而又精美絕倫的元青花瓷器,包括元樞府釉瓷、元龍泉窯瓷,或當作妖魔鬼怪,或視作蒙元文化載體,加以圍剿扼殺,致使元青花消失近600年。
  • 為什麼稱中國人和東亞人為蒙古人種,而不是漢族人種?漲知識了
    為什麼稱中國人和東亞人為蒙古人種,而不是漢族人種?漲知識了說到咱們中國人,在人種上來說我們被人類學家稱為蒙古人種。為什麼我們中國人卻被稱為蒙古人種呢?蒙古族的民族名為什麼卻成為了一個人種的名稱呢?由於那時候人類對於整個地球的認識還不夠,因此根據貿易和傳聞,這位人類學家就將全世界的人類分為兩種,一種是白色人種,另外一種就是黃色人種。在他的學說理論中,白種人就是高加索人種,而黃種人,本來他想用中國人來命名,畢竟中國人影響力大,而且也是最早通過絲綢之路等商貿與歐洲進行溝通交流的國家。
  • 陝北首次發掘元代壁畫墓 墓主身著蒙古服飾(圖)
    壁畫中繪製的墓主人是蒙古人,夫婦6人並坐宴飲。  首次發掘的陝北元代墓葬  沒有墓誌有題記  這座壁畫墓是在榆林市橫山縣高鎮羅圪臺村發現的。它規模較小,是一座石砌單室壁畫墓,全長6.1米。墓室底部平面呈八邊形,除墓門外的其餘七邊均由兩塊條石疊砌而成。
  • 從伊朗國家博物館藏元青花看元代與伊爾汗國的聯繫
    公元1282年阿八哈去世,其弟帖古迭兒繼立,但沒有獲得元朝政府承認,公元1286年元世祖忽必烈命阿八哈之子阿魯渾繼承汗位。公元1291年阿魯渾去世,其弟海合都和堂弟拜都相繼即位,但都沒有獲得元朝政府承認,公元1295年元成宗鐵穆耳命阿魯渾之子合贊繼承汗位,並賜予「王府定國理民之寶」的王印[5]。公元1304年合贊去世,其弟完者都繼立,得到元成宗鐵穆耳的承認。
  • 明朝衣冠制度全面繼承了宋朝?漢家衣冠到底是什麼意思?
    前言明朝剛剛建立的時候,統治者朱元璋就和大臣們在討論這個事情。那就怎麼樣恢復"漢家衣冠"。他們得眼中,如果想要快一點鞏固起義,以及戰爭後帶來的成果,那要不要趕緊做的一件事情那就是從文化上表現出元朝統治不合理性。
  • 山西發現元代土雕仿木墓葬 出土元代黑釉瓷罐
    出土的元代土瓷枕。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提供 中新網太原5月1日電 (記者 胡健)記者1日從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獲悉,考古人員在山西榆次地區發現元代土雕仿木結構墓葬,這一形制在全國較為罕見。此外,出土的元代黑釉瓷罐及瓷枕等器物也頗為珍貴。 在配合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羊毫街棚戶區改造工程的考古勘探中,當地考古人員先後發現多座古墓葬。
  • 青海新發現的元代金虎符及其歷史意義
    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構建中華民族歷史、中華文明瑰寶的重要工作。今年在青海南部發現的元代金虎符向世人展示了歷史上中央政府在藏族地區實行有效軍政管理的事實,也反映了歷史上各族人民共同開發和建設邊疆地區的歷史。  2020年夏,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縣,位於該州和果洛藏族自治州交界處的瑪卿雪山東北、黃河東岸的秀麻鄉德格村公博雪加地方發現了一面牌符,今存同德縣文旅局。
  • 黃華廟、千八港與元代海運
    由前文碑記可見,黃華廟因山為名,元代至正年間曾重修,此廟或為元代之前即已存在。還因元代海上漕糧運輸之故,南北船客商旅途經至此,多有祭拜祈福之舉,此廟也曾因此一度香火旺盛。 元代漕運的產生和發展是一段曲折的歷程,環境與技術是影響元代漕運選擇方式的重要因素之一。元初,多種漕運方式同時試行,在歷經河運、海運、海陸聯運等多種嘗試後,最終選擇了「河海並行、海運為主」的運輸方式。
  • 海內外收藏的元代卷草紋公式耳金杯
    鋬耳金杯的造型,在馬可波羅的《東方見聞錄》中,提到元代皇帝宴飲時用酒具盛葡萄酒共飲的事,其酒具「形如金杯而有柄」,就是指這類帶柄的金杯,為皇親國戚所擁有。馬可波羅還說,元皇帝每年要舉行13次這種大宴,叫做「質孫宴」或「炸馬宴」,一喝就是三天,謂之「喝盞」。前文提到的這三件元代鋬耳金杯,就是「喝盞」時所使用的酒具。 元代「喝盞」也是一種封賞制。
  • 元代樞府瓷(卵白釉)
    這就清楚地表明景德鎮在元代燒造一種印花小足器,其中以器內印有「樞府」字樣的為最好。見有「樞府窯」條目,後人又往往把那種印花白釉瓷器稱為「樞府窯」。從景德鎮湖田窯元代遺物堆積來看,它並不是一個專門生產樞府器的窯場。除白釉印花品種外,尚有青花等產品。因此,我們認為把元代白釉印花瓷器稱作「樞府器」或府窯」器樞府器是元代官府機構(樞密院)在景德鎮定燒的瓷器。
  • 佛教:元代佛教的西天梵像,歷史文物價值極高,實屬罕見
    分布於額爾古納河的蒙古人在成吉思汗的率領下,統一大漠南北,於公元1206年建立蒙古汗國。公元1260年,忽必烈在開平即帝位,公元1271年定都大都,國號大元。另外,元代江南地區白蓮教盛行。白蓮教雖源自佛教淨土宗,但在元代發生變異,逐漸演化為民間秘密教團,並成為鼓動和組織農民反抗統治者的手段,直接導致了元末的農民大起義。由於皇室對藏傳佛教的尊崇,元代佛教造像藝術風格發生很大變化,政府大張旗鼓推廣的多是以密宗金剛界和胎藏界兩部曼茶羅聖像為範本的法像,即「梵式」法像。
  • 元代社會的「孝」被賦予更深的涵義,是忠孝仁義為一體的孝道觀
    種種原因致使元代盛行孝親敬老之風,孝子人數增多,《元史·孝友傳》中有言:「元以孝義聞者,蓋不乏焉。」 對待忠孝關係問題上,元代基本承襲宋代,他們言孝必言忠,且都把忠置於孝前。《元史·列傳第五十二》中記載了管如德的事跡:如德被敵軍俘虜之際,萬分思念父親,於是趁著敵軍放鬆警惕之時,打死敵軍數十人,突破敵軍包圍逃走了,後來經過長途跋涉終於見到了思念已久的父親。
  • 【運城國寶檔案】臨晉縣衙:元代縣衙遺存
    位於臨猗縣城西北20公裡的臨晉鎮,為元代時臨晉縣衙所在地。該縣衙創建於元大德間,明清兩代及民國年間均有修葺,是目前中國現存唯一元代建築風格的縣衙。現存主體建築大堂為元代遺蹟,是山西省現存三座元代大堂之一。元代建築風格臨晉縣衙又稱廨署,是古代官員的辦公場所,明清兩代及民國年間均有修葺。
  • [光明日報]烏雲畢力格:青海新發現的元代金虎符及其歷史意義
    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構建中華民族歷史、中華文明瑰寶的重要工作。今年在青海南部發現的元代金虎符向世人展示了歷史上中央政府在藏族地區實行有效軍政管理的事實,也反映了歷史上各族人民共同開發和建設邊疆地區的歷史。2020年夏,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縣,位於該州和果洛藏族自治州交界處的瑪卿雪山東北、黃河東岸的秀麻鄉德格村公博雪加地方發現了一面牌符,今存同德縣文旅局。
  • 能玩元代瓷器的,絕對是高手中的高手!
    釉色白中透青灰,介於青白釉和卵白釉之間。壺兩面均刻龍紋、靈芝形雲紋、火珠紋、如意雲頭紋和折枝花紋,花紋以外釉裡紅填地。此壺的造型別致,帶有北方遊牧民族的特徵。工藝方面則體現出元代釉裡紅瓷器初創時期的製作水平和藝術風格。
  • 實物賞析:元代官窯瓷——藍地戧金五色花雲龍紋花口瓶
    這個時代的開啟者,就是這件元代藍地戧金五色花雲龍紋花口瓶,它是一類極為珍稀的元代釉上彩瓷樣本!今天就元代的「內府「款藍地戧金五色花雲龍紋花口瓶跟大家一起探討元代瓷器的魅力!在寶石藍地上繪有五彩雲龍紋,有紫紅、嬌黃、純白、熟綠等彩釉和戧金線條,手撫有凸出感,側光可見明顯彩虹光,頸部戧金瀝粉楷書「內府」銘;底部露胎,胎質堅緻潔白,有少許褐色雜點和亮青釉斑。此瓶色鮮明奪目,藍釉和琺瑯彩龍紋顏色對比強烈,釉色用料有濃淡!器形規正大氣,包漿渾厚,為元代彩釉瓷器珍品,極具研究、藝術、收藏價值。
  • 元代大開元寺
    元代,是邢州大開元寺最興盛,最輝煌的時期。導致開元寺空前發展的原因有以下三點:一是邢州為忽必烈的封地,劉秉忠曾奏請元世祖為「大功德主」;二是劉秉忠等人為邢州人,三是邢州出現一個以萬安、萬松、虛照為首高僧團體,其代表人物有萬松、萬安、虛照、至溫、慶吉祥、益吉祥等人。全一至溫禪師協助總領管理佛教,使邢州的佛教發展受到極大的護持。
  • 橫山現元代壁畫墓 繪有「5位夫人伴夫君」
    發現 一場大雨衝出元代古墓  該墓的發現頗為偶然,因為該墓所處地勢比較低,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邢福來告訴華商報記者,去年年初的一場大雨將墓頂衝了出來,隨後,考古人員對其進行了搶救性發掘。  據介紹,該墓位於橫山縣高鎮羅圪臺村西,是石砌單室壁畫墓,由墓道、封門石、甬道、墓門和墓室組成,全長6.1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