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求博弈!這些大城市即將開始樓市內卷之戰?

2020-12-21 新浪財經

來源:許戈說財經

1

房地產的很多問題,實際上從最簡單道理就可以看明白。

比如,一個城市房價決定因素。

從政策,從經濟、從文化,從收入都可以解釋,然而這些都是一些間接因素,或者不可量化。

最容易量化的因素——供應和需求,我們反而容易忽視。

城市如果房價能夠長期穩定和持續的房價上漲了,最終無非兩個因素決定。

第一、需求量漲了。

第二、供應量跌了。

兩個因素必有一個發生作用,或者聯手形成。

反之亦然。

所以,請牢記:地王、政策決定了城市的一年到三年的房價。

而更加長期的供需關係則決定了城市3年到5年或者更加長期的房價。

2

最近知名媒體——第一財經搜集了全國主要城市房地產的近五年的供應數據。

看完這個表格,實際上很多對城市的疑問,就有了答案。

為什麼重慶的房價一直有點不溫不火?

這座全國唯一的山城,在人們的印象中不是一直都缺少土地嗎?

然而,當你看完上表之後,你就會發現這個西部唯一的直轄市,商品房供應實在太充足了。

重慶去年的住宅商品房銷售面積達到了5149.08萬平方米,在各大城市中遙遙領先,比第二名的鄭州多了1900多萬平方米,相當於多出了一個西安的銷售面積。

這已經是重慶連續四年住宅商品房成交面積超過5000萬平方米。當然,重慶銷售量第一與該市土地面積和人口規模有關。重慶有3000多萬人口,面積達到8.24萬平方公裡,相當於一個中等省份。

而天量的供應,則決定了重慶房價的長期穩定和短期下浮。

鄭州已經連續兩年位居第二。

在巨大的供應量下,鄭州房價也較為平穩,並在今年以來出現明顯的下降態勢。

實際上,鄭州供需的逆轉,在2016年大漲之後就已經悄悄改變。

——圖片來源於《鄭州樓市》

2016年,為了平息房價,政府出讓大批量土地,出讓畝數達到創紀錄的萬畝以上。

之後三年,2017、2018、2019,每年土地供應基本上都在萬畝以上。

所以,從2017開始,鄭州的商品房供應面積,也在直線上升。

——圖表來源:鄭州樓市

在2019年底,鄭州樓市庫存合集大約在5921萬平。

所以,2020年樓市出現銷售難,則是正常現象。

3

有趣的是,2019年,35個城市中,前5個城市的住宅商品房銷售面積超過了2000萬平方米。

這5個城市分別是重慶、鄭州、武漢、成都和長沙,均為來自中西部的強省會或直轄市。

很顯然,這些城市超大的土地供應,不是當地政府的不約而同,而是有意為之。

為什麼政府不能像上海北京一樣,控制土地而抬升房價呢?

因為,這就牽扯到城市定位和產業發展。

這幾個城市都是東部產業轉移的主要承接城市,對於這種城市最大的優勢就是成本,而成本中最大的則是人力成本,而人力成本的最大組成部分則又是居住成本。

保證較大的供應量,從而長期維持房價的穩定,從而長期的穩定人力成本,應該是這幾年乃至十年這些城市的基本策略,從而吸引東部產業的轉移。

不過,凡是都是有代價,天量商品房供應一方面促進了產業繁榮,但是一方面的確也造成了房價長期徘徊。

其中,我們需要注意的就是中國商品房供應量最強的二十個城市:

第一檔(五年2億平方米以上供應):重慶

第二檔(五年1億到2億平方米):武漢、成都、鄭州

第三檔(五年0.7億到1億平方米):長沙、西安、天津、上海、青島、杭州

第四檔(五年0.5億到0.7億平方米):廣州、昆明、南寧、南昌、合肥、南京、寧波、瀋陽、福州、濟南

4

不過,有了天量供應問題也不大,關鍵就要看能引入多少外來人口來消化這種天量供應。

米筐投資總結的中國近10年的人口變化表:

中國人口這十年發生了上千萬級別的轉移,其中人口增量的城市也可以分為幾檔:

第一檔:上海10年間增長506萬人,高居全國第一,平均每年增長50萬人。不過這兩年上海開始控制人口規模,常住人口出現下降趨勢。

第二檔:廣州增長497萬、深圳增長452萬、蘇州增長441萬分列二三四位,而可怕的是,這三年廣州、深圳依然保持著這個速度,2019年廣州新增40萬、深圳新增41萬,依然位居全國前三,廣深的魅力無可阻擋。

第三檔:北京、成都、天津、合肥4個城市的人口增長都超過了300萬,北京自不必說,成都、合肥的快速增長,則代表著中西部城市的崛起。

第四檔:還有寧波、鄭州、重慶、杭州、濟南、佛山、東莞、武漢等8個城市的人口增長超過了200萬,位居第四檔。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杭州,這幾年在網際網路經濟的助攻之下,2019年杭州人口甚至超過了廣深,名列第一。

5

上海、廣州、深圳、蘇州,可以並稱為中國人口吸引力的四強。

然而,這四強中沒有一個五年新房供應量中達到一億平方米,所以不管是從供應和需求,這四個城市長期以來房價是最穩的,也是最有潛力的。

北京、成都、天津、合肥這四個城市,北京自不必說,只要是市場放開,妥妥再來一次2017年搶房潮,可能性極大。

天津也還行,人口吸引力第三檔,房地產供應也是第三檔,而且政治定位很高,長期來看也是沒有問題的,房價現在跌成狗,主要是受短暫經濟增速和人們信心的拖累。

成都人口吸引力第三檔,商品房供應第二檔,從供需關係判斷,主城是沒有問題的,但是長期來看,遠郊風險性較大。

合肥人口吸引力第三檔,商品房供應第四檔,從供需來看,主城也沒有問題,但是最關鍵的是城市的保持這種吸引力。

在人口吸引力第四檔的城市中,首先杭州是沒有問題的。杭州人口吸引力從十年來看排到了第四檔,但是從五年乃至三年來看,一定是二檔之上。

而杭州的供應處於第三檔,所以,長期來看主城沒有任何問題,近郊能通地鐵的區位問題也不大。

鄭州,人口吸引力在第四檔,而商品房供應在第二檔,受北方整體經濟的拖累,所以主要壓力還是在供應量太大,三環內主城應該沒有問題,但是出了四環的近郊最好是別碰。

武漢和鄭州的情況類似,從我們上個月實地調研情況來看,也是如此。

重慶問題比較大,人口吸引力在第四檔,但是土地供應在第一檔,所以還是建議在重慶買房一定要聚焦主城,甚至要聚焦有地鐵的主城,否則在山城,同質化的項目極可能內卷。

相關焦點

  • 北京樓市,買房的內捲化越來越嚴重
    作者: 樓市茶話會1樓市的內捲化內卷,這個詞,今年很流行。什麼意思呢?簡單的說,就是增量變小,存量博弈,存量競爭變的更加激烈。樓市,也存在所謂的「內捲化」嗎?答案是存在,並且愈演愈烈。上周末,見了一個外地粉絲。這名粉絲從外地趕到北京,計劃給自己的孩子買套房,因此四處看房。聊了一會,才知道,原來她十月份就已經來北京看過一次房,當時看了南三環附近的某新房,還在銷售的忽悠下交了定金。
  • 中美博弈背後的深層邏輯:停滯、內卷的世界裡,誰才是未來
    在中美博弈日漸白熱化的今天,我們似乎越來越清晰地看到那一度令人望而生畏的西方強國的內中敗絮。經濟停滯、就業內卷、創新保守……種種事實都在質問:如今的美國是否已經失去了探索生存邊界的初心?那麼當下的中國,是否又能成為新的未來?這是一場中美博弈背後的深層邏輯思考。
  • 一線城市樓市年終翹尾!「大城市住房問題」何解?
    杭州樓市,9.4新政雖然結束了「萬人搖」時代,但年末仍有紅盤不斷冒出。濱江翠語華庭公布的認籌數高達5446組,創下9.4新政以來的最高紀錄;餘杭區未來科技城板塊,萬科未來天空之城系列三期將加推1014套,最快12月底就會推出,搖號資格限制為「無房家庭」。
  • 解決好大城市住房問題 中國釋放明年樓市三大信號
    (經濟觀察)解決好大城市住房問題 中國釋放明年樓市三大信號  中新社北京12月18日電 題:解決好大城市住房問題 中國釋放明年樓市三大信號  中新社記者 龐無忌  18日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大篇幅談及房子相關問題,並且首次明確提及「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
  • 鄭州樓市:房價跌回兩年前 開發商苦盼調控放鬆
    2019年這個春天,中國樓市註定既敏感又混沌——供求之間在博弈,土地市場在博弈,利率政策在博弈,各城小幅鬆綁樓市舉措,也是在與上級強調的「房地產調控城市主體責任」博弈。  《稜鏡》編輯部相信,此時樓市報導最核心的價值,在於實地調查和趨勢判斷。因此,我們分赴一二三線城市,希望給諸位看官提供第一手的信息。  是為「踏春中國樓市」第二篇,關於二線龍頭鄭州。
  • 韓國高考,內卷大戰即將開始
    而你是否能獲得這些有利信息,取決於你家庭的社會階級。高考檢測的不光是學生的實力,更是在考驗學生背後的家庭的社會階級。那感覺就像是一款養成遊戲,眼看著要通關了,可就在最後關頭,系統提示您天賦點、出生地選錯了,無法順利通關一樣。即使你中途努力了這麼久,也沒有人會告訴你,那些努力可能會因為你的出身不夠好而白費。
  • 我國樓市為啥會出現這種情況?
    因為房子不僅是剛需品,隨著樓市的繁榮,房子儼然已經成為了金融理財工具,成了眾人眼中的奢侈品。高房價已經成為年輕人心頭的痛,同時高房價也被稱為最好的避孕藥。何時房價能夠下跌?這是大家最想解決的問題。正常來說,飽受高房價壓力剛需人群應該期盼房價下跌才對,但樓市中卻出現了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低價房賣不動,鑽石價不夠賣!
  • 2019年上半年長沙樓市關鍵詞新鮮出爐
    2019年上半年已經成為過去,縱觀上半年的長沙樓市,仍然是以「穩」為主,嚴控捂盤惜售以及限購政策,使得長沙樓市這半年來表現得更為平穩。鳳凰網房產總結幾大關鍵詞,帶大家回顧一下上半年樓市!房企博弈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最近,甚是懷疑房企們都是《三國演義》的忠實粉絲,因為一到拿證開盤的時候,大家你爭我搶的架勢,廝殺的那叫一個慘烈!
  • 內卷、加速、鄉愁與現代性
    這種個體之間激烈的「內卷(化)」競爭從幼年時期便已開始,且伴隨年齡的增長、社會化的深入而日趨激烈——人們不是越來越相互認同和理解,反而如社會汪洋中的孤島一般,陷入各自為戰的孤苦境地。儘管大家都希望能得到他人的理解,渴望別人去觸碰自己孤獨的內心,然而在理性博弈的社會現實面前,情感上撫慰心靈的言語化作默默無聲的獨自忍耐,留存在內心深處的傷痕之間……「內卷(化)」的競爭意味著對高效的追求,它需要人們對資源進行合理的配置,並在理性觀念的指引下作出符合個體利益的決定和行動,而這會引發另一個社會現象的出現,即「加速」——「加速
  • 一家公司開始「內卷」的跡象
    內捲化陷阱「內卷」這個詞最近非常火,今年很多企業陷入「內捲化陷阱」,導致付出大量努力,卻增長緩慢。什麼是內卷呢?其實就是一種無畏的過度消耗和惡性競爭。公司裡的內卷,往往體現在加班上,很多人也感同身受。但其實呢,很多人開始在上班時間「摸魚」,本應該早早完成的工作,卻非要等到加班來做。企業不僅多付了成本,更影響了業績,導致競爭力變差。當然,當下社會普遍的「內捲化」,主要是各行各業的劇烈競爭,導致的焦慮。就像前段時間很火的一家培訓機構的宣傳語:「您來,我們培養您的孩子;您不來,我們培養您孩子的對手。」
  • 大城市的住房,到底是什麼問題?
    那麼,大城市的住房問題,到底是什麼問題?該怎麼解決?住房問題重點聚焦「大城市」,最大的背景就是,近年來各地都在舉全省之力打造中心城市、做強省會城市,構建圍繞省會或中心城市的都市圈。於是,規劃和政策紅利、人口和資源等,都開始向這些城市傾斜,也就是所謂的提高「首位度」。
  • 丁祖昱:中央定調2021樓市走向 解決大城市住房問題是核心
    來源:丁祖昱評樓市「近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相比於過去幾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描述,今年篇幅有明顯增加,對比來看,今年「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住房問題關係民生福祉」、「租購租房在享受公共服務上具有同等權利」、「土地供應要向租賃租房建設傾斜」、「對租金水平進行合理調控」等成為最大變化。
  • 新冠之年的「內捲風」——談內卷的失速、遞歸與巴洛克
    但一夜之間,這個詞突然「出圈」,像龍捲風一樣「內卷」,從學術圈旋轉而出,所向披靡,開始成為人們談論自己勞而無功或者過度競爭卻並不能獲得與之相匹配的收益的「關鍵詞」。可當我們談論這股「內捲風」的時候,我們真的知道我們在談論什麼嗎?或者說,「內捲風」真的像龍捲風一樣無所不「卷」,只會給人們帶來災難嗎?
  • 暢所欲言|要競爭,不要內卷
    《績點為王》講述了清華、北大兩所學校的「內卷」現狀。「內卷」這個冷門學術用語,今年突然變成了網絡流行語,其含義已發生很大的變化,幾乎等同於過度競爭、無效競爭。比如這篇報導的主旨——「這些中國最聰明的年輕人正面臨普遍的困境:在極度競爭中,成功壓倒成長,同伴彼此PK,精疲力竭。」
  • 深圳和上海的房價 不存在泡沫|檀樓市
    自從深圳取消豪宅稅和受到獨特的政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照顧,疊加前期較為寬鬆的落戶政策,深圳的房價開始「一鳴驚人」。上海是第二個接棒的一線城市。從今年3月份開始,整體成交量不斷走高,現在上海樓市行情已經不是賣多少錢的問題,而是能不能買到的問題。
  • 如何破解大城市買房難?住建部給出了辦法,三個重點供買房人參考
    今年的房地產屬於低開高走,樓市的表現遠遠好於年初的預期。從房價的表現結果來看,城市間漲跌分化開始加速,但整體上以上漲為主。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房價上漲的城市數量仍遠高於房價下跌的城市數量。 如果你已經買房,搞好本職工作,努力學習爭取更多創收的機會。
  • 樓市「核武級大殺器」來了!土地增值稅即將立法!
    入法後又會給樓市帶來哪些影響?這些都是大家非常關注的。 土地增值稅,即房地產領域的暴利稅,誕生於新中國出現的第一輪房地產熱潮中。 當時海南、北海、惠州等地房地產行業的泡沫十分嚴重,政府高度重視。
  • 深圳樓市魔幻摺疊:南山寶安熱火朝天 商業辦公冰天雪地
    「從去年開始,寫字樓租賃就比較清淡,今年可以算是『寒冬』。」去年盤下3000多平方米兩層寫字樓的「二房東」謝先生說,他有個朋友在福田區的CBD有一層辦公物業,此前租金是每平方米300元,現在降到每平方米180元都很難租出去。
  • 中國樓市驚現詭異一幕
    與去年同期相比,全國房價漲幅最高的城市為深圳,廣州、北京、上海樓市均呈現復甦勢。2020年,深圳房價漲幅全國第一,二手房均價已經突破7萬,超過北京上海,位居內地之首,直追一水之隔的香港而去。然而,與房價漲幅遙遙領先相比,深圳無論是房租還是寫字樓售價、租金都出現明顯下跌,寫字樓空置率更是創下新高。
  • 阿亞之戰只是大財團經濟博弈的算計
    俗話說,無利不起,阿亞之戰背後又有什麼樣的經濟算計呢?,每場戰爭背後都是大國博弈的影子,每場戰爭的背後只有連個字「利益」我們都知道一個公開的秘密,俄羅斯這些年工業經濟都不太好,主要靠出口買石油和天然氣,而Z大消費國就是西歐那些富有的國家,特別是冬天,天然氣要哇哇的買過去,整個西歐要靠俄羅斯提供天然氣才能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