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刻意的商業宣傳,還是無心的環境渲染,反正一到公曆年的年末歲尾,總有一種濃之又濃的節日氣息如約而至。
「Jingle bells , jingle bells , jingle all the way,……」伴隨著商場裡循環播放的歡快旋律,我們的心裡好像也如《貓和老鼠》中的那隻黃色小鳥Twenty,不自覺地奮力扇起了翅膀。
聖誕節是百分之百從西方「拿來」的節日,因此走在聖誕樹站崗、彩球高懸、彩帶飄飛的街頭,我不免時時地感到好奇,在外國,人們究竟是如何度過聖誕節的?
不會缺席的史多倫 / 大塊頭也有大智慧 /
「史多倫」是英文單詞Stollen的音譯,它是一款歷史悠久的德國傳統麵包。
如果按照中國烹飪體系所講究的「色香味」標準來評判,史多倫麵包實在是太上不得臺面了。說樸素都算是高看它了,國內的烤饢好歹還會在表面上扎出漂亮勻淨的餅花呢,然而史多倫麵包可是絲毫不理會這些……凹凸不平的棕褐色表皮上,不均勻地嵌滿了黑黑、紅紅、黃黃的糖漬果乾,白白的糖霜底下罩住的是絲毫都不蓬鬆的麵餅。
聖誕要吃的史多倫丨wikipedia / Gürgi
通常來說,史多倫麵包只會在聖誕節期間的家庭餐桌上出現。雖然以酵母製作而成,然而它的口感卻介於麵包和蛋糕之間。李娟曾在她的散文集《我的阿勒泰》中講到,牧民扎克拜一家通常會把新烤的饢保存起來,然後先吃舊饢,於是新烤的饢永遠只用來聞和憧憬,吃到嘴裡的饢卻永遠是舊的,又幹又硬,仿佛能撬動地球。其實史多倫麵包也一樣,冬天天氣寒冷,新烤出來的麵包需要先保存一段時間再吃。水分隨著時間不斷蒸發,因此麵包也由最初的「實成」,變得越來越硬。不過據說隨著保存時間的推移,麵包的風味也會逐漸發生細微的變化,不知因此培養出了多少挑剔的舌頭。
剛做好的史多倫丨Flickr / Alexandre Duret-Lutz
別看史多倫麵包平平無奇,它的製作其實頗為講究。原料中的葡萄乾、橙皮和蔓越莓乾等需要事先以朗姆酒浸泡入味,麵團中則要加入肉桂粉、豆蔻、丁香等各式香料,新出爐的麵包還要再趁熱沾裹上熔化了的黃油,最後再以糖粉為麵包「加冕」。放置2-3天後,當所有的濃鬱果香、酒香與淡淡的香料得以完全釋放並且相得益彰,當誘人的香氣終於內斂沉澱到對得上那些翹首期待時,才是最佳的品嘗時機。
也有長得好看的史多倫丨圖蟲創意
名字叫「麵包」的麵包 / 妙手偶得的美味 /
無獨有偶,在距離德國不遠的義大利,當地人也吃一款與史多倫有幾分神似的麵包——潘妮託妮Panettone,在義大利語裡,它的名字叫做「大麵包」。這款大麵包呈圓柱形,遠看很像一個加大號的杯子蛋糕,它的高度在12cm-15cm之間,只要把它往餐桌的正中間那麼一放,必然集萬眾矚目於一身。
潘妮託妮丨wikipedia / N i c o l a
潘妮託妮的製作環節頗有幾分妙手天成的意味,人們把奶油、蛋黃、葡萄乾、橙子皮等美好的食材混合著沁滿麥香的麵粉和水放在一起攪拌均勻,再另外加入天然的酵母,置於低溫環境中長時間發酵(有的甚至要放置12小時),直至果香與奶香俱美,蛋香與面香共色。總之,巧妙地融合使得原本普通的麵糊搖身一變,異彩紛呈,再經爐火的點化,新出爐的潘妮託妮香氣四溢,讓人聞之垂涎。
製作潘妮託妮的麵團丨圖蟲創意
室溫、季節、攪拌時間,各種機緣的巧妙配合最終成就了潘納託尼的美味,而且每一個都是孤本,齊聚在桌前的一家人們,又怎麼不且吃且珍惜呢?
隨著歷史的腳步,潘妮託妮的美味越走越遠。如今在南美洲,尤其是在阿根廷、烏拉圭、玻利維亞、巴西、智利和秘魯,潘妮託妮也已經成為聖誕晚餐的主食。
圖丨圖蟲創意
可愛的薑餅人 / 顏值大於美味 /
薑餅小人,顧名思義,是一款用薑餅製成的人形餅乾,它恐怕是存在感超強、上鏡率極高的聖誕代表美食了。
醜萌醜萌的薑餅人丨圖蟲創意
不過別看薑餅小人長得好看,它的味道對於國內的普遍大眾口味來說,實在是有幾分古怪。簡單來說,薑餅小人是一種麵團用生薑、丁香、肉豆蔻、肉桂調味,再加入蜂蜜或砂糖,並在表面擠上糖霜作為裝飾的硬餅乾。至於味道嘛,我總覺得像國內的紅糖薑茶。
不過作為一款長期流行的節日美食,薑餅小人可並不是以味道取勝的。最妙的在於它豐富多彩的外觀,形狀各異的餅乾模子讓所有的廚房幻想都有了走進現實的可能,彩色的糖霜讓原本平整的餅乾表面成為了天然的畫布,於是俏皮的小人、可愛的鈴鐺、挺拔的松樹、靈動的雪花,都變得豐富而立體,活靈活現了起來。
薑餅人丨圖蟲創意
同時,製作薑餅的過程也成了一項妙趣橫生的家庭活動,甭管是薑餅小人還是薑餅小屋,只要家人齊聚,凜冽寒風也可以變得可親、可愛了起來。
必不可少的熱紅酒 / 喝呀,快活呀~ /
紅、綠、白是天然的聖誕配色,而漫天的大雪、溫熱的爐火和微醺的熱紅酒更配哦!
在歐洲,各國對熱紅酒的叫法不同,但是大致的做法基本類似。必備的材料包括紅酒、水果、香料和方糖,而紅酒的品牌和水果的種類則具有充分的自主空間。
一杯暖呼呼的熱紅酒丨圖蟲創意
一般來說,口感偏酸甜的水果,比如蘋果、橙子、檸檬比較適合,也有人秉持著中西結合的理念,把山楂、紅棗和桂圓也毅然決然地丟進了酒鍋。至於香料嘛,丁香、肉桂、肉豆蔻、香葉、八角則是必須的。總之,簡單的食材搭配簡單的熬煮方式,只消半個小時,一鍋混合著水果酸甜的熱紅酒就可以出鍋了。
其實想想看,烤聖誕麵包、烘薑餅小人、熬製熱紅酒,又跟國內的蒸年饃、炸米果、煮醪糟有多少實質上的區別呢?所有的節日無非都在教會我們感恩和珍惜,而生活的儀式感,也就在這些幸福的小事中,一點點的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