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進入了近代時期伴隨著老牌帝國的衰弱,例如奧斯曼帝國,哈布斯堡王朝,同時也伴隨著小國的強勢崛起——英國,法國,沙皇俄國。
沙皇俄國在奧地利的東部崛起,英法在奧地利西部虎視眈眈,土耳其在奧地利南部衰落不堪,奧地利勢必成為這幾個大國交鋒緩衝地帶,事實也正是如此。
哈布斯堡王朝的王徽是一個神聖的雙頭鷹,幾乎象徵著此刻的奧地利的左顧右盼,東張西望,哈布斯堡王朝不比當年,幾乎只能在夾縫中生存。
俄國如果想稱霸,必定要在帝國西部謀取利益,帝國東部的西伯利亞意為寧靜無人之地,在那裡謀求發展稱霸歐洲,難度太大。
於是在1853年藉口保護奧斯曼帝國統治下的東正教民眾,涉足巴爾幹半島,染指哈布斯堡的領地,準備拿日暮黃昏的奧斯曼開刀。
這讓英國不能忍受,他不能眼睜睜的看著法國拿破崙倒下了,又站起來了沙俄。
大力支持奧斯曼對抗沙俄,同樣法國也不能容忍沙俄染指巴爾幹。
此時的奧地利就是他們爭取的對象,奧地利皇帝弗朗茲力排眾議決定加入英法陣營,共同對抗俄國,並且同時私下表示:不會與俄國開戰。
這種做法雖然讓奧地利取得了一定成果,奧地利在多瑙河駐防,只駐防,不開戰,沙俄被迫使戰爭方向由巴爾幹移到了克裡米亞,遠離了哈布斯堡的勢力範圍。
可是他的左顧右盼讓英法俄都很厭惡,同時也暴露了奧地利自身的脆弱,這讓哈布斯堡在義大利的勢力範圍很受打擊,奧地利帝國元帥拉德茨基在義大利的統治遭受了到了英法的明面反對與暗地破壞,拉德茨基已經年近九十,不能再忍受這樣的壓力,在內憂外患之下,與世長辭。
他的死對於奧地利是莫大的損失,即使他在北義大利的統治有些許不妥與粗魯,高壓的統治不僅讓義大利人感到反感,也讓奧地利人感覺不適。
1859年,拿破崙三世認為時機到了,他也想如同拿破崙一樣統治著義大利,拿破崙三世幫助義大利的一個小王國,把奧地利人趕了出去,英國也希望義大利能取得獨立,沙俄也想看著奧地利出醜,奧地利大批軍隊還苦苦掙扎在匈牙利戰場,科蘇特作為匈牙利的民族英雄,隨時可以捲土重來,此時奧地利真的陷入了深淵。
作為奧地利一國之君的弗朗茲·約瑟夫不得不做出決定了,事實上奧地利只能硬著頭皮與法國開戰,弗朗茲御駕親徵,離開維也納,前往義大利戰場,弗朗茲在戰爭期間不停的與茜茜寫信,一方面讓皇后不要擔心,更重要的是排解戰爭的悽涼與苦悶。
法奧戰爭中奧地利打地非常艱難,在這個戰場戰爭非常殘酷,18世紀中葉的戰場,早已經不用刀槍劍弩,各種先進武器被製造出來。
不論是拿破崙三世還是皇帝弗朗茲都被這殘酷的戰場所驚呆了,他們都認為這樣打下去對自己沒有任何好處,最終雙方在自由鎮舉行會議,奧地利的結局非常悽冷,哈布斯堡丟失了義大利大部分土地。
東張西望的奧地利,在此刻遭到了徹底的失敗,在歐洲的地位受到了挑戰,動搖了哈布斯堡在德意志諸邦的老大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