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戰役2,「卡西諾戰役」德國一傘兵師的奇蹟,綠色惡魔

2021-01-19 軍武小視窗
1944年 2月15日 二戰義大利戰役,進入的第二階段,安奇奧海灘盟軍第6軍團被德軍第14集團軍大部包圍,正在血戰。盟軍希望通過突破德軍的古斯塔夫防線,的卡西諾山頭陣地,讓德國在安奇奧海灘的14集團軍處於被動局面,從而讓德國C集團軍群,首尾不能顧。

當時盟軍通過,英國人獲取的德軍的情報,知道當時德國在卡西諾山頭陣地的防禦兵力最為薄弱。確實當時的卡西諾山頭陣地是由德國第90裝甲擲彈兵師防禦,但顯然在盟軍之前的一次進攻讓德國第90裝甲擲彈兵師損失了大量的步兵力量,當時德國第90裝甲擲彈兵師,只有幾輛虎式坦克,和14輛四號坦克和3號突擊炮,加上少量的裝甲車,勉強在炮兵的掩護下站住腳跟,急需步兵的支援。

1944年 2月15日,英國人對此次進攻行動可謂信心十足,鬥志滿滿。看到這裡大家此時就納悶了,為什麼英國人總能在關鍵時刻獲得小道消息,

得知德國軍隊防線情況呢,因為英國人早1941年就破譯的德軍電文,並且英國人當時情報部門在盟軍中是屬於最精銳的,所以英國人情報大多是可信的。

但1944年2月15日的進攻行動,美軍並沒有參加,因為英國人每次有這種情報上軍事行動基本都是坑,這次美國人打死也不肯出兵進攻,安奇奧海灘,美軍還有4萬多人部隊還在坑裡血戰爬不出來。英國人說你們不出兵,我大英帝國也有辦法,當時英國人的盟友不止美國一個,還有紐西蘭,和印度。 英國人決定讓紐西蘭第2師作為主力進攻部隊,而這時英屬的印度啊三的獨立步兵旅也求戰心切,認為此戰定會撿漏。就這樣英國人忽悠來忽悠去,集結當時實力最弱的兩支部隊前去突破。

當時英國人截獲消息是德國第90裝甲擲彈兵師,拜德中將發出的電文:「我部急需步兵部隊增援,敵人近日動作頻繁,防線有被突破的危險。」 當時德軍凱塞林元帥,接到消息後馬上派出,當時德國C集團群的最後備步兵力量,德國傘兵第一師,但當時情況比較緊急,臨時能夠馬上集結的,只有第一傘兵團和第三傘兵團的2個營預計2000多人由舒爾茨上校指揮,立刻趕赴卡西諾山頭陣地增援。

當天的進攻打得十分順利,紐西蘭第2師,和印度的獨立步兵旅一路衝殺,佔領了卡西諾山頭陣地下的一個火車站,眼看就要突破了,印度的步兵旅認為此戰定能眼眉吐氣打一個大勝戰,衝在最前頭都到山腳下了,當時如果該進攻戰役成功的話,確實印度啊三可是立頭功啊,亞洲人把德國人打敗了。

當天下午,由德國舒爾茨上校率領了傘兵戰鬥群2000多人到達,卡西諾防線,德軍第90裝甲擲彈兵師,在拜德中將指揮下也集結完畢,當時情況比較緊急,臨時制定的方案,是由舒爾茨上校率領了傘兵戰鬥群2000多人進入防線阻擊印度獨立旅的進攻,第90裝甲擲彈兵師擊中所有裝甲力量向山下火力站突擊。

印度獨立旅的進攻猛然變成了一場屠殺,德國第一傘兵師,當時裝備精良大多數都是老兵組成,身穿綠色的迷彩服,屬於正規的一級野戰師,並且第一傘兵團的士兵曾經在1940年就執行過特種作戰的任務,可謂是當時C集團軍群不可多得步兵野戰精銳。啊三徹底被打蒙了,剛準備要撤退,逃命。德國第90裝甲擲彈兵師的坦克裝甲在第傘兵和炮火掩護下,衝下山去,印度步兵旅被忽視了,坦克在啊三的頭頂和旁邊駛過,直奔火車站的紐西蘭步兵第2師,顯然當時這種情況,這種場面,紐西蘭步兵第2師徹底慌了,他們以為印度的獨立步兵旅已經被全殲了,急忙撤退。

英國人馬上開炮掩護,可憐我啊三還在山腳下,一陣猛烈的炮擊,坦克沒打到,印度步兵旅卻遭了殃被炸死無數啊,連忙呼叫英國人停止開炮。顯然當時德軍高層就算計好,這樣的行動可謂天衣無縫,失去炮火掩護的紐西蘭步兵第2師,怎麼能不敗退,而德國部隊的炮擊可是一次比一次準確。

就這樣卡西諾戰役第2階段的進攻行動在一次失敗了,印度的獨立旅,被人徹底遺忘,他們就在山腳下,整天挖洞找掩護,當時情況別提多尷尬了,整整一個月,盟軍炮擊,和德軍炮擊都落到他們身上,可憐我啊三壯志未酬身先死。

大多數陣亡了,但還少數挖坑挖洞成功的,倖免於難,直到盟軍第三次進攻他們才得以獲救。進攻於2月19日被迫取消,倖存的印度和廓爾喀士兵躲進卡西諾山地四周的掩體。當時盟軍部隊實在沒有多餘的進攻力量,只能拿戰鬥力較低的軍團前去進攻,義大利戰役是盟軍打得最艱苦的戰役之一。


相關焦點

  • 義大利戰役第三階段卡西諾戰役德國第一傘兵師山林的綠色惡魔
    1944年2月19日,盟軍的第2階段的進攻卡西諾防線的戰役宣告失敗後,盟軍不得不重視德軍新增援而來的德國第一傘兵師。1944年三月當時德國第一傘兵師的全部人員都已經就位,替換下德國第90裝甲擲彈兵師的卡西諾山頭防線。
  • 德軍這個兵種被稱「綠色惡魔」,在挪威戰役中一戰成名,開創歷史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空降獵兵是德國傘兵規模最大的一支部隊,其實空降獵兵早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就成立了,並且是由希特勒的空軍一級上將一手建立,這種傘兵部隊的數量達到了數個師之多,可見規模之大,並且它的戰鬥力突出,以至於後來空降獵兵成為了希特勒作戰的一股特殊力量
  • 德軍中的「綠色魔鬼」:一場戰役傷亡20000人
    二戰,卡西諾山地之戰,參加卡西諾山地戰的德國第3傘兵團2營連長舒斯特中尉回憶:飛機引擎的嗡嗡聲和爆炸的轟鳴聲交織在一起,發出的回聲在山谷中迴蕩。這是一種難以形容令人發瘋的聲音,就像是地獄的召喚。整個大地都在顫動撞擊、搖晃著。
  • 二戰1944年德軍的LG系列無坐力火炮德軍傘兵師的鋼鐵之矛
    德軍於1940年開始裝備在德軍傘兵部隊和山地師部隊中,但由於造價昂貴,德軍不可能進行大批量列裝於常規部隊中,高加索戰役是德軍75毫米的LG40型傘兵炮第一次參加遠程穿插作戰,第三山地師在於蘇聯高加索守軍的激戰中,基本不落任何下風,根據預計德軍75毫米LG40型無座力炮,可以在500米內擊穿當時蘇軍前線量產所有型號的坦克,但打蘇軍的T34坦克還是比較吃力,需要一定距離的和角度。
  • 二戰阿登戰役德軍的悲壯空降作戰,綠魔鬼的絕唱
    二戰初期,德國傘兵從天而降,出其不意地發動了多次奇襲:在丹麥和挪威譜寫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空降作戰的篇章;空降攻佔所有荷蘭機場,為德軍迅速佔領荷蘭提供保證;突襲比利時埃本·埃馬耳要塞創下二戰中最大膽空降行動的紀錄;克裡特島戰役被算作二戰中唯一一次以傘兵部隊為主實施的攻堅戰。這些空降作戰為德軍「閃電戰」的勝利提供了重要保障。營救墨索裡尼的橡樹行動,卡西諾戰役,德軍傘兵戰績赫赫,贏得了「綠魔」的綽號。
  • 二戰1939年崑崙關戰役義大利的菲亞特CV33輕型坦克立了頭功
    1939年10月就是日軍直接在大亞灣登陸就佔領整個廣州,廣東的南部的失守在於無險可守,兵力不足等因素,屬於主動放棄的非戰略要地,而廣西不一樣,廣西的當時中國最後的戰略大動脈,百分之八十的物資要從廣西運進前線,所以南寧戰役和崑崙關戰役得失關係到中國的危急存亡,再加上廣西地區要中國精銳機械化第5軍在鎮守,所以南寧戰役成為一場必須決一死戰的戰役。
  • 二戰1944年諾曼第戰役的法國坦克擋住了盟軍三天三夜
    1944年6月6日的諾曼第戰役率先抵達前線德軍裝甲部隊,並不是德國第21裝甲師,而是第716步兵師和352步兵師中坦克殲擊營部隊,這些法國坦克之前隸屬於德軍第21裝甲師,後來第21裝甲師組建之後,就轉化為了二線裝備,被隆美爾將軍編入到前線的步兵師中到坦克殲擊營裡面充數,其中也表現出了當時隆美爾的
  • 德國骷髏師成名之戰——德米揚斯克戰役
    成立于波蘭戰役後,成員無一不是最為狂熱的納粹分子。 骷髏師最開始只是作為德國後備軍事力量作戰,長時間不受國防軍待見,直到在德米揚斯克戰役中骷髏師一戰成名,成為德國的絕對主力,蘇軍眼中的「地獄之師」。
  •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對德國的戰役思想發展的一次苦澀考驗
    格羅斯譯:孫希琨(上圖)路德維希三世(1845—1921年)是巴伐利亞王國最後一任國王,圖為他在1917年,一次檢閱軍隊時所拍的照片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對德國的戰役思想發展的一次苦澀考驗。如果套用總參謀部為戰役思想設立的嚴格標準,可以說它已經失敗了。戰役思想沒能通過考驗。
  • 諾曼第登陸戰役的勝利,給我們提供了哪些經驗和啟示?
    為了徹底消滅德國法西斯,美英聯軍為諾曼第登陸戰役的勝利,整整策劃和準備了兩年之久。44年的德軍,雖然遭受到蘇聯紅軍的嚴厲反抗和打擊。德軍在義大利和北非戰場也遭受到了巨大損失。但是西線德軍仍有百萬軍隊據守在英國的「大西洋壁壘」。這堵壁壘是由系列相互支援的堅固支撐點連綴而成。加之英吉利海峽是世界上最變化無常的水道之一,即使海上出現中等風浪,也會影響登陸的成敗。
  • 世界史上著名的十大戰役,中國兩大戰役上榜,第一實至名歸
    奧斯卡裡斯村(Oskaritz village)是捷克的一個普通的小村莊,但在1805年12月2日之後就不再普通了。因為法國皇帝拿破崙、俄羅斯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弗朗茨二世再次打了一場空前規模的決定性戰役。歷史稱之為「黃三戰役」。它隨著法國皇帝拿破崙的勝利而結束。這場戰役是世界大戰歷史上著名的戰役。
  • 巴斯託涅戰役,《兄弟連》的背景戰役,巴頓解救第101空降師
    1944年下半年,法國,荷蘭,比利時已相繼解放,盟軍的戰線已推進到北起荷蘭奈梅亨南到瑞士一帶,對德國的合圍之勢已形成,二戰勝利在望。 戰役於12月16日凌晨,以德軍2000門大炮同時開火突然打響。德軍共投入23個師,27萬人,大部分是機械化部隊,裝備精良。當時正值冬季,阿登山區雨雪連綿濃霧不斷,異常寒冷。盟軍在此只有美軍的4個師,裝備奇差,士兵穿的是周末度假的便裝,根本不防寒。
  • 柏林戰役:第三帝國的終結之戰
    1945年4月16日至1945年5月2日,蘇聯紅軍進攻德國柏林,在這場戰役終結前,阿道夫·希特勒自殺。納粹德國在這場戰役結束後,5月8日,籤署無條件投降協議,宣示納粹德國正式覆亡,正式宣告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歐洲戰事的結束。 那麼,柏林戰役的背景是什麼?
  • 最後的戰役柏林戰役
    荷蘭、挪威和義大利仍有部分領土在德軍控制下。不過,支撐德軍士氣的唯一因素只有柏林了。如果柏林失守,那麼德軍的士氣將轉眼間土崩瓦解,同時也意味著戰爭的結束。深知德國軍心民心殘存希望所在的盟軍和蘇軍,從東西兩面逐步往柏林壓進,最後大決戰即將到來。 或許是阿道夫·希特勒也看到了柏林是維繫「抗戰」的最後一絲希望,因此他力主包括自己在內死守柏林。
  • 《金剛川》戰役結局是什麼 是一場怎樣的戰役
    在整個金城戰役中,整個志願軍消滅了53,000多名敵軍,成功擊潰了南韓軍的4個師,奪回了160平方公裡的陣地,有效地與停戰談判進行了合作。此後,韓國和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也宣布停戰」。1953年7月27日,中美籤署了停戰協定,雙方承諾以「38號線」為邊界,抗美援朝也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 上甘嶺戰役中的「喀秋莎」
    在負一層武器展廳裡,一輛綠色的吉斯151運載車靜靜矗立著,車頂架設的滑軌上掛載著數枚火箭彈。通過下面的說明牌可以得知,這就是曾經名揚天下的BM-13型火箭炮,俗稱「喀秋莎」火箭炮,曾用於抗美援朝戰爭中的上甘嶺戰役。  「喀秋莎」火箭炮到底是怎樣的一種火炮?它是怎麼出現在抗美援朝的戰場上?當時它發揮了怎樣的作用?本期,讓我們一起走近它。
  • 《鷹從天降》二戰德國傘兵戰史(15)
    在1942年初一個傘兵戰鬥群被派到北非戰區之前,德國非洲軍團編制內沒有一個空降兵單位。至於為什麼德國會捲入非洲的戰爭,並非本書的重點,但可以提供一個大致的輪廓。當法國於1940年6月投降後,一向慣於趁火打劫的義大利向英國宣戰,企圖利用英國失去法國這一強援的機會,奪取她在北非的殖民地。義大利軍隊於1940年夏末進入了埃及,但在12月,數量佔優勢但缺乏訓練的意軍就被阿奇博爾德·韋維爾(Archibald Wavell)將軍率領的英軍打了回來。
  • 第二次世界大戰莫斯科戰役在嚴冬和增援的幫助下,蘇聯擊退了德國
    莫斯科戰役於1941年10月2日至1942年1月7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39-1945年)。經過幾個月的攻擊和反擊,德國軍隊試圖攻佔莫斯科,蘇聯的增援和俄羅斯嚴冬對德國軍隊造成了傷害,幫助挫敗了德國的計劃,使德國軍隊疲憊不堪,士氣低落。
  • 二戰1943年東線奧廖爾戰役正式爆發德國第78突擊師最後反擊作戰
    蘇聯紅軍趁著德軍攻勢消退,開始從戰略防禦轉入了全面進攻,奧廖爾戰役是庫爾斯克的高潮部分,是蘇聯紅軍把握住戰場主動權後一次有計劃的大規模進攻目的是擊潰德國突進庫爾斯克市附近第2裝甲集團軍,間接包圍殲滅莫德爾的第9集團軍為企圖。該作戰計劃早庫爾斯克戰役爆發前兩個月就出現在了史達林辦公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