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氏代齊溯源:陳無宇起關鍵作用,但根源在管仲改革後的重大弊端

2020-12-09 欲雲談史論今

公元前672年,陳宣公的寵妾又為他生下了一個兒子。誰都沒想到,這位兒子的誕生,竟然在近三百年後改變了一個東方大國的國運。

小兒子一出生,陳宣公立馬就要改立太子,為此他還不惜殺了前太子禦寇!

與太子禦寇來往密切的陳宣公堂兄弟媯完深感不妙,果斷地逃到了齊國。此時,齊桓公正試圖稱霸東周,四處搜羅人才。一到齊國,齊桓公就面試了一番。結果齊桓公相當滿意,當場就想命媯完為卿!

齊國卿士,分為上卿和下卿。上卿是天子任命,在齊國是由高、國二氏世襲。下卿由齊國國君任命,相當於宰相。此時,齊桓公的宰相正是「仲父」管仲。齊桓公想命媯完為卿,也就意味著他將與管仲並肩!

旁人都求之不得的富貴,媯完卻惶恐不已,堅決推辭了:「下臣是客居異鄉之人,僥倖得到您的寬恕,讓我免除罪過,已是莫大恩惠。怎麼敢玷汙高位,招來官員的指責呢?謹以死告!」如此再三,齊桓公只能改命媯完為工正,位在大司田之下。

大司田主農工,是齊國的經濟主管部門。管仲時代,齊國正處於大改革時期,經濟領域的改革尤為突出,分別實行了「相地而衰(cuī)徵」和「官山海」改革,這對後世齊國影響深遠。「相地而衰徵」改革,是將土地私有化,解散了舊有的藉田「公社」;「官山海」,是將山海資源國有壟斷經營,藉此獲得壟斷利潤。這兩項改革,在短期內促進了齊國經濟實力的快速提升,為齊桓公稱霸打下了堅實的經濟基礎。

媯完被任命為工正,自然也深入地參與到齊國這場大變革之中。對媯完後人來說,這對整個家族在齊國的發展,起到了意想不到的影響。

雖然媯完地位不高,可仍然得到了齊桓公的寵愛。

一次請齊桓公飲酒,結果到了傍晚齊桓公還不盡興,要求點上蠟燭繼續喝。可媯完卻十分清醒,主動辭謝道:「下臣只占卜了白天陪君王飲酒,沒有佔卜晚上,恕臣不敢奉命!」

先拒絕了高位,得到國君寵幸時又不恃寵為亂,媯完為人之謹慎,由此可見。從此,媯完就在齊國定居下來,號稱陳氏。

此後一百多年,陳氏都顯得默默無聞。

在這段時期內,齊桓公五個兒子爭位,讓齊國處於長期動蕩之中,實力大大下降。直到齊惠公執政後,齊國政局才稍微穩定下來。到齊頃公時,齊國國力有所恢復。不過,齊頃公在鞍(今山東濟南市西北)之戰的大敗,讓齊國再次被晉國壓制。

齊頃公去世後,兒子齊靈公繼位。

之後不久,齊國就再次發生了大動蕩。齊頃公夫人聲孟子頻繁與大臣私通,被高、國二卿發覺,兩人就出面將聲孟子情夫訓誡了一番。聲孟子惱羞成怒,轉而向兒子齊靈公誣告高、國二氏謀反。聽信母親誣告的齊靈公不分青紅皂白,對高、國二氏大肆殺戮,讓兩大上卿家族地位陡降。此後,齊靈公重用兩位公族大夫崔杼與慶封,齊國政壇新勢力因此而崛起。

公元前554年5月,齊靈公去世,生前改立公子牙為太子。可掌控大權的崔杼卻暗中將前太子光接入臨淄,齊靈公一死,就立刻擁立他為國君,是為齊莊公。這之後,崔杼的權勢就更加如日中天。可萬萬沒,齊莊公居然背地裡與崔杼夫人棠姜勾搭成奸。憤恨不已的崔杼於公元前548年5月在家中設下陷阱,誘殺了齊莊公!之後,崔杼又將齊莊公親信誅殺乾淨,改立齊景公為國君,獨攬齊國國政。

可惜,崔杼並沒能得意多久。

公元前546年9月,崔杼原配兒子不滿棠姜之子被立為嗣,在慶封慫恿下作亂,殺死了棠姜之兄東郭偃以及棠姜與前夫的兒子棠無咎。在崔杼還沒反應過來時,慶父就趁亂攻入崔家,將崔氏族人殺了個乾乾淨淨!回家後的崔杼見此悽慘場景,絕望地上吊自盡了。

就這樣,慶封又竊取了崔氏之政。

可慶封獨攬大權後,卻整日只顧與親信花天酒地,全然不理政事。這讓齊國諸多大夫都痛恨不已,慢慢地形成了一股反對慶氏的力量。

就在推翻慶氏的過程中,陳氏家族的機會來了。

慶封亂政,激怒了眾人。在齊惠公之孫子雅、子尾二人主導下,鮑氏、陳氏以及齊莊公親信盧蒲癸、王何等人結成了倒慶氏同盟。

自媯完定居齊國後,陳氏已傳到他的四世孫陳須無手中。眼見時局將大變,陳須無問兒子陳無宇:「大禍將起,我們家族能得到什麼?」陳無宇答道:「在莊街上得到慶氏的木材一百車!」陳須無聽了,滿意地說:「一定要謹慎地保住它啊!」

莊街,是齊都臨淄的一條大街,也是齊國的政治活動中心。陳無宇說在此得「慶氏木材一百車」,就是暗喻要奪得慶氏的人和權力。有這麼大的好處,陳須無哪能不滿足?

公元前545年11月,趁著慶封在外田獵,子雅、子尾、鮑國、陳無宇四人突然發難,在秋祭之時殺死了慶封之子慶舍。隨後,四大家族又聯手抵禦住了慶封的強勢反擊,迫使慶封獨自逃亡到了國外。

在趕走慶封后,齊國政壇格局又一次大變。參與倒慶氏的欒氏(子雅之族)、高氏(子尾之族)、鮑氏(鮑國之族)、陳氏迅速崛起,成為齊國新的「四大家族」。四大家族中,欒、高二氏原本就是齊國公族,鮑氏則是齊桓公鮑叔牙之後,唯有陳氏是外來氏族。

作為外來氏族,陳氏能在複雜而尖銳的政治鬥爭中脫穎而出,無疑令人矚目。可這並不見得是好事:齊國是西周初就已分封的東方大國,數百年來不知誕生了多少公族氏族。如今外來陳氏居然坐到了他們頭頂上,怎麼能不招人嫉恨?

在參與氏前,陳須無就說過,「一定要謹慎地」保住來自不易的權力與地位;可根基天然就不深厚的陳氏,又怎麼能在異國他鄉屹立不倒呢?

可最大的意外卻不期而至。

公元前539年,齊國賢人晏嬰訪問晉國,在與晉平公太傅叔向聊天時,竟然說出了這番話:「齊國現在已是末世,我不知道還會有什麼其它結果。齊國恐怕要歸陳氏了吧!」

躋身四大家族僅六、七年的陳氏,怎麼會有這麼大能量?!

之所以會出現這麼大的變化,就在於陳氏善於收買人心。

齊國底層賦稅負擔沉重,百姓三分之二的產出要貢獻給公室,自己只能留下三分之一。可陳氏卻別出心裁。齊國的官制量具,是四升為一豆,四豆為一區,四區為一釜,十釜為一鍾。陳氏卻私制了一套量具:五升為一豆,五豆為一區,五區為一釜,十釜為一鍾。如此一來,陳氏一鍾要遠大於官制一鍾。每年春天,陳氏用私家量具給農民發放糧食;到秋天時,卻改用官制量具收農民交的租。比別人多,收租卻與別人一樣——這樣的好地主誰不喜歡?

自管仲時起,齊國就推行了「官山海」改革,山海資源都由國家壟斷經營,以壟斷利潤。因此,齊國很多山海資源都賣得特別貴。但在陳氏封邑中,山海資源都不另行加價,市場價格與產地價格基本相同。這樣一來,陳氏封邑中的商品價格都十分便宜,吸引很多百姓前來陳氏封邑中定居。

此外,自管仲改革後,齊國就放棄了公社性質的藉田制,反對不勞而獲。這以後,齊國百姓福利就每況愈下,往往公室積聚的財物都腐爛生蟲了,可那些勞動能力低下的老人們卻只能挨餓受凍。管仲提倡執法必嚴,齊人犯法動輒砍腳,導致齊國大街上假腿比鞋賣得還貴。陳氏深知百姓疾苦,對他們百般撫慰;一旦百姓有了病痛,陳氏都會有所饋贈,待他們如同父母一樣。

所以,晏嬰見到此種情形,也不得不感嘆「齊國將歸陳氏了」!

能針對齊國之弊相應地作出變革,無疑與陳氏長期擔任工正密切相關。長久以來,陳氏族人熟知管仲改革的種種弊病,所以才能對症下藥,藉此收買人心、穩固自身地位。

雖然陳氏地位已經穩固,但在四大家族中的地位還是最低。更可怕的是,此時齊國公室對四大家族的防範也愈發明顯了。

公元前539年和前534年,欒、高二氏家主子雅、子尾先後去世,子雅兒子和子尾兒子子良得以走上前臺。因為子良年幼,子旗就自作主張,替高氏管理家務:先殺死了高氏家宰梁嬰,還把其家臣子成、子工、子車等人驅逐到魯國去了。

子旗如此強硬插手高氏事務,引發了高氏家臣的高度不滿。在眾人慫恿下,年幼的子良向家臣們分發武器,準備前往攻打欒氏。

陳無宇與子旗交情甚好,收到消息後馬上向家臣分發武器,準備助子旗一臂之力。這時,子旗也感到大事不妙,在去高氏的半路上臨時改道,來到陳氏家中。陳無宇見到了子旗,馬上警告他趕緊武裝家丁,一起去攻打高氏。可子旗卻不急不躁地解釋道,自己之所以插手高氏事務,是害怕年幼的子良不成器,並非對高氏有覬覦之心。說完,他又拜託陳無宇前往調解兩家人矛盾。陳無宇被子旗的善心感動了,便主動出面調解,消除了一場迫在眉睫的血腥殺戮。

這次危機雖然結束,但在這過程中不斷有人替陳無宇、子旗和子良通風報信,恨不得三大家族早點展開廝殺——這些人都是些什麼人?

還沒等四大家族反應過來,奇怪事情又發生了。

公元前532年夏,突然有人上門警告陳、鮑二氏:子旗與子良將要來攻打!陳氏、鮑氏聞訊而動,立刻武裝起來,準備攜手去攻打欒、高二氏。可在半路上,陳無宇碰上了正喝得醉醺醺的子良在大街駕車狂奔;隨後又去查看子旗,發現他也正在家裡飲酒作樂。很明顯,這是有人在刻意製造混亂,以挑起四大家族內鬥。

雖然已知上當,但陳無宇和鮑國二人已經沒有退路了:事後欒氏、高氏得知他們想去攻打,必定會驅逐陳氏與鮑氏;與其被人驅逐,還不如先發制人!所以,陳氏、鮑氏搶先發起了進攻。最終,因為欒、高二氏想劫持齊景公,成為齊國公敵,被齊人聯手擊敗,被迫逃到了魯國。

這之後,陳無宇和鮑國也趁機搶佔了高、欒二氏的家產,將其平分了。

將高、欒二氏財產佔為己有,陳氏、鮑氏實力大大膨脹,已處在齊國政壇的巔峰之上。

可陳無宇還沒高興幾天,一位神秘人物就突然上門來了。這位神秘人物不是別人,正是齊國上大夫晏嬰。見到陳無宇後,晏嬰開門見山地說:「一定要上交國君!利益不可強行搶奪,心有道義才能克服爭奪之心,一味積累財富只會滋生禍害,萬萬不要讓禍害累積了。只有這樣,您的家族才會長盛不衰!」

晏嬰雖然地位不高,卻是齊國有名的賢人,又是齊景公最為信任的大臣。上門來說這番話,背後受誰指使不言而喻。聯想到這場四大家族內鬥不明不白的,陳無宇立刻清醒了過來。他一刻也不敢耽誤,把搶來的欒、高二氏家產都獻給了齊景公。隨後,陳無宇還把欒、高二氏驅逐的齊國公子統統召回,將封邑返還給他們,增加了他們的俸祿;齊國公族中沒有俸祿之人,陳無宇也私分城邑給他們。

陳無宇這一系列動作,終於贏得了公室高度信任,讓陳氏安然度過了這次政治危機。齊景公母親穆孟姬對陳無宇讚賞不已,竟然主動為他申請高唐作為封邑(今山東禹城西南四十裡)。

經歷了這次內亂之後,陳氏地位愈發穩固了。

四大家族只剩下了兩大家族,這讓齊國公室心安了許多。之後,齊景公一生都沒有再刁難過陳氏與鮑氏,陳、鮑二氏也不敢胡作非為。

可惜,齊景公去世後,這樣的局面就再也無法維持了。

公元前490年,齊景公去世。此時,陳無宇也已逝去,長子陳開也不幸早亡,陳氏家主之位落入了陳開之弟陳乞手中。

齊景公生前,命孺子荼作太子。可陳乞卻突發奇想,要另立國君。為此,他不惜造謠生事,煽動齊人驅逐了齊景公的託孤大臣高、國二氏,然後從魯國接回了公子陽生,準備立他為國君。

就在陳乞改立國君時,陳氏最後一位競爭對手也倒了大黴。

公元前489年10月,陳乞盛情邀請齊國大夫來家中赴宴。然後,陳乞將公子陽生裝入一布袋,放置在客廳中央。當客人到齊後,陳乞讓人當眾打開布袋,陽生頓時突然現身!

陳乞趁勢喊道:「這就是齊國國君啊!」

齊國大夫雖然驚愕,但誰也不敢有異議,紛紛下拜。

可這時醉醺醺的鮑牧卻突然提道:「你忘了當年景公為孺子荼做牛做馬,甚至還折斷了牙齒之事嗎?現在卻要背叛他?」孺子荼是齊景公指定的接班人,另立國君,就是背叛他!

一時間,場面尷尬了起來。

這時,公子陽生站出來,對著鮑牧行起了稽首大禮:「您是道義君子!如果我作國君,必定不會殺害任何一位大夫;如果我不能做國君,也請不要殺害任何一位先君的兒子。符合道義就進,不符道義就退,怎敢不唯您是從?無論興廢,我都不希望發生流血衝突!」

公子陽生如此冷靜,反倒讓鮑牧不敢再堅持,口氣軟了下來:「立誰還不是景公之子?」最終,眾人立陽生為國君,是為齊悼公。

齊悼公坐穩君位後,馬上就翻臉不認人。他先殺死孺子荼,兩年後又殺死了鮑牧,滅了鮑氏之族,替陳氏消除了最後一位競爭對手。

此後,陳氏成為碩果僅存的大家族,壟斷了齊國國政。

公元前485年,趁著吳王夫差伐齊,陳氏家族又殺死了齊悼公,改立公子壬為國君,是為齊簡公。就在殺死齊悼公這年,陳乞也去世了,他的兒子陳恆繼位——也就是後人熟悉的「田常」。

公元前481年,陳恆再次發動政變,殺死了齊簡公及其親信,改立其弟齊平公為君。之後,陳恆將齊國公族徹底清除,並把齊國自安平(今山東淄博東北)以東直到琅邪(今山東臨沂西)的土地都劃歸己有。此時,陳氏封邑的土地甚至大過了齊國公室!

到了這種地步,陳氏代齊的趨勢已不可逆轉。

公元前386年,陳恆曾孫陳和被列為諸侯;公元前379年,姜齊最後一位國君齊康公去世,呂氏絕祀。自此,陳氏代齊的大業徹底完成。

回顧陳氏代齊的過程中,陳無宇無疑起到了關鍵性作用:不但讓陳氏躋身四大家族行列,還充分針對管仲改革所引發的種種弊端進行改革,以爭取百姓人心、穩固自身地位。常人都說,是齊國苛政給了陳氏收買人心的機會。

可更為關鍵的因素,也許還不在於此。

管仲的「相地而衰徵」改革,核心是將勞役租改為實物租,放棄了藉田制。不管改革後的農業生產模式是否改變,但從此土地被私有化,土地上生活的民眾也歸入私人門下。這意味著,與晉國等推行了土地私有化改革的諸侯國一樣,因為對分封制改革不徹底,國家經濟、政治、與軍事命脈都落入了私門。齊靈公之後,崔氏、慶氏、高氏、欒氏、陳氏、鮑氏等等氏族此起彼伏,成尾大不掉之勢,核心就在於這些大家族不但能左右齊國經濟,還擁有強大的私人武裝。可這些氏族崛起的根源,就是源於管仲改革。

在晏嬰輔佐下,齊景公暗暗挑唆四大家族自相殘殺,這一定程度上壯大了公室、遏制了私人家族的惡性膨脹。可齊國公室並沒能從根本上改革分封制,只是收回陳氏搶佔的部分土地,當然無法根除陳氏再次強大的根基。後來齊國公室又將高唐等地分封給陳氏,就是明證。

正因齊國沒有徹底變革分封制,陳無宇及其後人才能公然在自家封邑中發起針對性的改革,推出各種惠民政策來收買齊國百姓人心。

對姜齊政權而言,陳氏這是在處心積慮地挖社稷牆腳。可對齊國百姓而言,只要生活能過得更好,齊國究竟是姜氏還是陳氏又有什麼關係?

相關焦點

  • 2021年中考歷史知識點:中外重大改革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歷史知識點:中外重大改革,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一、地主階級領導的改革   洋務運動:從某種意義上講,是清朝地主統治階級為挽救封建統治而進行的一次改革,是地主階級開展的自救運動。
  • 山西高考作文,齊桓公和管仲、鮑叔牙的歷史故事
    今年山西(全國1卷)的高考作文是:閱讀「齊桓公和管仲」的歷史故事,結合個人感受和思考寫一篇發言稿。老貓今天帶大家回顧一下歷史上齊桓公和管仲的故事。歷史上春秋戰國時期,齊國的齊僖公有三個兒子,太子諸兒、公子糾和公子小白。齊僖公死後,太子諸兒即位,是為齊襄公。
  • 推進「放管服」改革:內涵、作用和走向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著力解決市場體系不完善、政府干預過多和監管不到位問題,這就在理論上明確了政府與市場關係的科學定位,指明了改革的方向。深化「放管服」改革的核心要義,就是要在處理好政府與市場關係上做文章,下功夫。
  • 【名人百科】品性貪婪卻譽滿天下的「春秋第一相」——管仲
    管仲思想中有不少可貴的地方,如他主張尊重民意,「順民心為本」、「政之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等,這些思想對後世影響很大。 【名言名句】 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管子·牧民》 【賞析】管仲當上齊相後,研究分析當時的形勢,對齊國進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
  • 【東周列國志】第六十八回 賀西祁師曠辨新聲 散家財陳氏買齊國
    昔者黃帝合鬼神於泰山,駕象車而御蛟龍,畢方並轄,蚩尤居前,風伯清塵,雨師灑道,虎狼前驅,鬼神後隨,螣蛇伏地,鳳凰覆上,大合鬼神,作為《清角》。自後君德日薄,不足以服鬼神,神人隔絕,若奏此聲,鬼神畢集,有禍無福。」平公曰:「寡人老矣。誠一聽《清角》,雖死不恨。」師曠固辭,平公起立,迫之再三。師曠不得已,復援琴而鼓。一奏之,有玄雲從西方而起;再奏之,狂風驟發,裂簾幕,摧俎豆,屋瓦亂飛,廊柱俱拔。
  • 兩千多年前的貿易戰:齊國管仲的不戰而屈人之兵
    他就是主導齊國改革的—管仲齊國的管仲改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經濟改革,在這次改革中,管仲提出了很多超前的舉措,我們一起看看管仲幹了什麼事情,又是怎麼通過商戰的手段,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管仲本來是齊桓公對手的心腹,但是在齊桓公元年(公元前685年),得到鮑叔牙推薦,擔任國相,並被尊稱為「仲父」。
  • 產權是改革巨輪的「壓艙物」
    政治不是理想主義者的真空實驗室,任何政治改革面前都鋪著一張所有人的利益收支平衡表  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蕭瀚縱覽中外歷史,梳理中國近3000年來改革失敗的根本原因:狂熱的德政理想和對產權的不尊重。在他看來,任何改革都是鋪在所有人面前的利益收支平衡表。當改革的航船進入深水區後,能避免被狂風巨浪摧毀的主要保障就是保護產權的法治這一千鈞鐵錨,別無他物。
  • 桓公大度,任用管仲(管仲故事之五)
    齊桓公便提出條件,要求魯國要除掉公子糾,要把輔助他的召忽和管仲送回齊國,接受嚴懲。魯國只好殺死了公子糾,召忽見主公已死,便自殺了。管仲沒有自殺,他被魯軍押送回齊國,等待他的將是嚴厲的懲罰。小白當上國君,鮑叔牙是功不可沒的,所以小白對鮑叔牙的輔助非常感激,他繼位後不久,就要任命鮑叔牙為宰相。鮑叔牙推辭說:「我只是你的一個很平庸的臣子。
  • 管仲得遇鍾子期,此生值得
    世人皆知管仲窮困潦倒,貪財怯懦,是不成功的商人,不合格的士兵,不稱職的官員,不忠義的臣僚,唯有鮑叔牙知道,管仲志存高遠,有治世之能。 這個信任從哪裡來,或者是很多個夜晚,明月下,小舟上,二人同酌,談及對於未來的設想,對政治的思索。讓鮑叔牙對管仲深深的了解,並且欣賞又推崇。管仲的言語裡有鮑叔牙的理想,他們的志向是一致的。
  • 姓氏奇談:生死不同姓6—仁義陳氏,知恩林氏,擦出的火花!
    他的開派始祖是陳朝皇室陳後主陳叔寶的弟弟嶽陽王陳叔慎五世孫陳旺,陳朝滅亡後到唐朝開元年間這支陳氏由潁川汝南遷往江州。731年陳旺建莊於潯陽縣蒲塘場太平鄉永清村(今德安縣車橋鎮義門村)。到884年該支陳氏已經是數代同居一百五十多年,唐僖宗御筆親贈「義門世家」匾額,並賜一聯「九重天上旌書貴,千古人間義字香」以示讚譽。890年,唐昭宗又御筆親題「旌表義門陳氏」,由此即定名為「義門陳」。
  • 史上最全陳氏字輩! 權威發布!陳家人轉起!
    廣東揭陽新亨:英才昭茂德,詩禮振家聲,和順基道美,雲礽繼先澤廣東清遠,英德市的,據老人傳說老祖崇的根源來於福建朱機巷的。新派:國、運、開、宏、業,忠、孝、慶、前、光,積、德、貽、謀、遠,後、代、永、流、芳。註:《陳氏續修族譜》卷首,陳國幟等修,民國年,穎川常,冊。臨川暨徽州上字輩舊譜字輩:隆、壽、福、高、德、文、仲、季、仁、義、禮、智、誠、允、恭、克、讓。
  • 不動一兵一卒攻城掠地,管仲的這條毒計,近代的美國運用爐火純青
    無獨有偶,當我們翻閱我國古代典籍時,也可以發現當年管仲在齊楚兩個春秋大國之間就已經運用了堪稱藝術的經濟戰爭,迫使軍事力量強大的楚國低頭接受齊國的霸主地位。對比齊楚和美蘇之間的爭霸過程,不禁讓人驚呼美國的經濟戰爭思想是否受到了管仲的影響,甚至運用得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稱得上是爐火純青。
  • 湖南2020高考作文題中的齊桓公、管仲、鮑叔是誰?
    在齊僖公長子齊襄公和僖公侄子公孫無知相繼死於齊國內亂後 ,公子小白與公子糾爭位,成功後即國君位 。   齊桓公任管仲為相,推行改革,實行軍政合一和兵民合一的制度,使齊國逐漸強盛。齊桓公於前681年在北杏同宋、陳、蔡、邾四國諸侯會見,是為平定宋國的動亂。後宋國違背盟約,齊桓公便以周天子的名義率幾國諸侯伐宋,迫使宋國求和,此即為「九合諸侯」的第一次。
  • 【孔子家語】子路對管仲的評價
    【原文】    子路問於孔子曰:「管仲(注1)之為人何如?」子曰:「仁也(注2)。」子路曰:「昔管仲說襄公,公不受,是不辯也(注3);欲立公子糾而不能,是不智也(注4);家殘於齊而無憂色,是不慈也(注5);桎梏而居檻車,無慚心,是無醜也(注6);事所射之君,是不貞也(注7);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是不忠也。仁人之道,固若是乎?」
  • 安溪陳氏族譜源流
    昭穆名行,原25字,後增編25字,具體為:  懋宣玉樹中,遠謀昭正大,衍派景偕融,毓起連標選,芳徽紹永昌。  嘉鍾經世臣,東壁圖書府,西園翰墨林,誦詩聞國政,講易見天心。  14《湖頭前山陳氏族譜》始修年代不詳。
  • 新時代公共治理改革的諸多議題
    【摘要】學界一致認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相對於過去需求側管理提出的經濟治理新思路,是經濟發展思維的重大轉變。供給和需求是經濟運行的一體兩面,強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並不意味著對需求側管理的全盤否定,不能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需求側管理對立起來。
  • 安徽一個170萬人口大縣,「華夏第一相」管仲出生於此
    隨後不久,公子糾被原本護送自己的魯國殺死,管仲則被囚禁之後送到了齊國,齊桓公打算殺了管仲報仇。 齊桓公聽從了鮑叔牙的勸說,於是任命管仲為國相,此後四十年間君臣兩人勵精圖治,對內大興改革富國強兵,對外尊王攘夷九合諸侯,齊國成為了天下最強大的諸侯國,齊桓公也成為了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
  • 新高考改革下的3大弊端,你如何看?
    今年,山東省新高考改革第一輪全部結束,志願也已經報完,對於這一輪新高考改革是這幾年網絡和家長們關注的熱門話題,尤其是高中學生的家長,很多人對選科不理解,有選物化生的,物化政的,大家初次接觸,像無頭蒼蠅一樣無所適從。
  • 吃青豌豆的益處與弊端 青豌豆的營養價值及作用
    吃青豌豆的益處與弊端吃青豌豆的益處大家吃青豌豆對人體有眾多益處,它能讓身體消化吸收豐富多彩的大豆蛋白,還能消化吸收一些少年兒童茶素和碳水化合物及其多種多樣營養元素,這種化學物質對保持人體正常新陳代謝有巨大的益處,此外大家吃青豌豆後還能消除人體內的氧自由基,提高身體本身抗氧化性延緩衰老和抑菌工作能力。
  • 齊桓公管仲鮑叔牙故事介紹 全國一卷作文題齊桓公鮑叔牙管仲的啟示
    在齊僖公長子齊襄公和僖公侄子公孫無知相繼死於齊國內亂後 ,公子小白與公子糾爭位,成功後即國君位 。  齊桓公任管仲為相,推行改革,實行軍政合一和兵民合一的制度,使齊國逐漸強盛。齊桓公於前681年在北杏同宋、陳、蔡、邾四國諸侯會見,是為平定宋國的動亂。後宋國違背盟約,齊桓公便以周天子的名義率幾國諸侯伐宋,迫使宋國求和,此即為「九合諸侯」的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