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修地水火風空,要修心

2021-02-07 法海喇嘛

世上的一切法,天地、日月、星辰、大海、春夏秋冬……

所有顏色、聲音、氣味、味道和觸覺,都不離地水火風空五種能量的舞蹈。

從現象上看,是宇宙萬有,森羅萬象。

歸納起來,就是地水火風空五種元素在恆時運轉不息……

大圓滿的最高見地是任運自成,

就是任其生生不息地運轉,自然成就本來如是的面貌。



地水火風在空大中隨緣組合、遷變、流轉,稱之為五大。

大地青山巍峨,綠水奔流,日月橫跨天宇,颶風席捲大地,這一切無不是在虛空中,這就是空大。

為什麼用藍色代表空大?因為虛空是天藍色的,不是天黃色。人們會仰天大叫:「蒼天!蒼天!」蒼,就是青色。不會向天而呼:「黃天!黃天!」

畫師畫唐卡,無論是畫清淨剎土還是文武本尊,都是先把一塊白布鋪好,在雪白的底色上,先塗滿長天之色——蔚藍色,在蔚藍的底色上,才開始描繪佛菩薩和天女的形象。

空大有空大的事業,又稱作業,業氣。空大成辦何種事業?空大可以包羅宇宙萬有。

空有白虛空和黑虛空,白天太陽東升,虛空白晃晃地刺眼,稱白虛空;夜晚黑暗降臨,虛空漆黑一片,稱黑虛空。

大圓滿修空大的時候,修的是「啊」字觀,所觀的「啊」字就是藍色。「啊」字就是心,能觀之心和所觀的「啊」字,二者能所一體,滅盡了二元分別。

心無形無色,以「啊」字為形象;

心沒有身體,以「啊」字為身體;

心沒有顏色,用「啊」字的天空之色為顏色。

為什麼稱其「大」呢?因為遍十方一切世界都在虛空中。虛空究竟有多大?無人能夠測量,算術比喻所不能及。

東方虛空可思量否?否也。南方虛空可思量否?否也。如是西方、北方、上方、下方,十方一切世界的虛空都不可思量。





地球有東半球、西半球、南半球、北半球,為什麼稱地為「大」?

因為大地浩瀚無垠,廣闊無邊,難以窮盡邊際。




是什麼使地球懸浮於太宇?環繞並支撐著地球,不令其墮入的力量是什麼?《華嚴經》稱其為風,就是風大。

風從什麼地方來?住於何處?又去向何方?是誰創造了風?令我們居住的藍色星球不至於沉淪?令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及銀河系百千萬億顆繁星不會墜入?

風的力量是何其廣大,何其不可思議,任何人都無法測量!

為什麼用綠色表示風大呢?

冬天樹木凋零、枯黃,一派蕭瑟的景象。當春風吹動,山河大地重又欣欣向榮,生氣蓬勃。所謂的「生氣」,就是碧綠之色。綠油油的生氣從哪裡來呢?是春風吹來的。綠色是生命之色,所以風的體性是綠色。

風有春夏秋冬,有微風、和風、秋風和寒風,四季之風都是從春天吹來的。春生夏長,秋收冬藏,萬事萬物都隨著風而變化。

風在人的身上,又稱作氣。氣就是風,風就是氣。地水火風四種能量構成的微細色法,是心王的所依,在靈魂入胎時,與心王一起投入母胎。

風大之氣在人的身上主導語言,氣沿著七萬二千條脈的道路周遍全身,經由意念引導,可將氣導入不同的脈中。

修語金剛馬頭明王心咒的時候,有呼嚕呼嚕的咒音。北方的高頭大馬仰天長嘶的時候,就發出呼嚕呼嚕之聲。這呼嚕二字能搖撼三界,令魔王的宮殿天旋地轉,化為糜粉。

魔王最怕馬頭明王,馬頭明王讓他們坐立不寧,東奔西顛,心煩意亂,最後,只能在上師三寶的座下皈依。

風大象徵三界九地的一切煩惱。欲界的五毒煩惱、色界的四禪八定、無色界的四無色定,都隸屬於風大的煩惱。

風大的業氣若是清淨了,會爆發出無與倫比的威力和神通,能一舉摧毀無色界的空,色界的光明,欲界粗重的煩惱也全部消滅殆盡。





有地球就有水,大洋浩淼蒼茫,無邊無際。天涯海角,無處不是水。

石頭沒有水就不成其為石頭,土地沒有水就不會凝結,林木沒有水就不會生長,人沒有水則如同乾屍。

無論是動物、生物、植物、礦物,無不含有水分,即使是空氣,也蘊含著豐富的水分。所以,只要有虛空存在,就有水存在,故而稱為「水大」。



火的體性是暖熱。

大地冬暖夏涼,不僅地裡有暖熱之氣,水裡有暖熱之氣,風裡也有暖熱之氣。

任何一種生命都離不開火,火在這個世界上無邊無際,任何人都無法窮盡。



地水火風之廣大,即使是算術家也無法測量!但是,虛空能包容地水火風,宇宙中形形色色的事物,都在虛空中包羅萬象。所以,空是最大的。

那麼,空又從哪裡而來?由誰創造?《華嚴經》說:「若人慾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欲界、色界、無色界都是心創造,全然覺醒的佛陀與煩惱妄想的凡夫眾生也是心幻化的。心才是最遼闊廣大,無邊無際的。

《楞嚴經》云:「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發。」

從寂靜、詳和的心性大海中,虛空就好像大海泛起的泡沫。十方一切虛空世界都在你浩瀚無垠的心裡,你的心有多大?唯佛與佛才能究竟通達。

大圓滿修的就是心。所謂明心見性,見性成佛,要明了的就是你的心。通過修心,可以圓滿一切修行法門。

虛空是無生的,不一不異,不增不減。不僅虛空是無生的,地也是無生的,水也是無生的,火也是無生的,風也是無生的。既然無生,也就不滅。

我們的心更是無有生滅。心無色、無聲、無香、無味、無觸,也沒有眼睛、耳朵、鼻子、舌頭和身體,心以無生相為諸相,如能明心見性,就能即身成佛。

明心見性之後,還要繼續在修道位上修行。如何修呢?就是藉由修持地水火風空五大,令智慧現前。

五大變幻出宇宙萬有的種種現象。地千變萬化,有億萬種形象和面貌。地能高聳雲天,成為須彌山王,能夷為平地,伸入到地下幾千米。

須彌山是眾山之王,須彌峰由四寶所成。金銀、琉璃、珊瑚、赤珠、瑪瑙,都是經過億萬年的滋養和風化才形成的。喜馬拉雅山擁有金礦、銀礦、銅礦、水銀礦等,只有蘊含各種豐富珍稀的礦藏,才能稱它為山王。

 水也無時無刻不在變化,大海變為高山,滄海變成桑田。

 風也恆時都在變異和律動中。風代表語言,每一個人,每一種思想,發出千萬種不同的音聲,所以,風的變化無窮無盡。

 虛空是否會變化呢?虛空沒有形象,哪裡有山,山轟然倒塌之時,哪裡就會出現虛空。

 心有沒有變化呢?心的變化更加不可思議。萬法唯心,三界六道輪迴都是唯識所現,佛陀、菩薩、阿羅漢也都是唯心所變。

 所以,不要修地,不要修水,不要修火,不要修風,不要修空。

如果你修空,任你八萬劫,終究落空亡。

要修,就要修這顆心。




相關焦點

  • 人要自律,要好好修.修心要忍耐.
    第三,修心、修佛也要忍耐。任何時候成功都不晚,只要好好修。你們坐在這兒是不是在聽啊?難過嗎?想站起來動一動,不能動,這叫不叫忍耐?坐的時間長了,想不想喝水?有時聽師父講一句話時自己憋不住了,是不是自己也想講一講?師父講徒弟講錯的也有啊,你看徒弟會不會生氣。就算師父講錯了,你這麼一拜,心中就算沒有這件事情也要想到:「是的,我要當心啊。」這才叫有修啊。
  • 【七重因果與修心七義】十八條修心三昧耶
    (六)修心三昧耶修心三昧耶共有十八條:(1)至(3)為常學三總義三總義是指:(1)修心與持戒不相違:不可以修心為藉口而輕視毗奈耶等下級戒。(2)修心不流於怪誕:不應藉口修心,貌似無愛執而無所顧忌地去觸怒人與非人,如作斬樹妖等狂行。
  • 地水火風空識與人體的關係
    所謂地水火風空識界等和合故。」內在的緣相應法,也即六界的和合。此處的六界和合,與前面介紹的外緣起緣相應法不一樣,前面介紹的地水火風等等,都是大自然的水火地風,與我們的精神和身體都沒有關係。此處講的地水火風,卻是指人的肉體上的地水火風,與外界沒有關係。而且,外緣的六界中最後一界,是時間;此處的最後一界,是識界,也即意識。
  • 修心與覺察
    要修心,內觀。我學道、研究道學文化近三十年,還得回頭做築基功夫,從最基本的修心、內觀開始,這是無論如何都繞不過去的。佛家的觀心、洗心之術非常重要。希望修道者能內觀,徹底打破幻象,就能覺悟,這時煩惱就是菩提,修行上會邁進一大步,修行人一定要發菩提心。
  • 人離世時,身上的地水火風能量會全部融入中脈【阿旺上師】
    人是什麼樣的組合呢,首先大家要明白人就是地水火風與靈魂的組合。我們身上的肉是大地,血是水,熱量是火,呼吸是風,這是地水火風。地水火風再加靈魂才能是眾生。我們的地水火風從哪裡來呢,我們的肉體從哪裡來的。其他都沒涼,其他都是熱熱的,頭頂是涼的;風的能量在融的時候,呼吸不了,呼不暢,吸不了,就這樣慢慢這樣,風融入,風融了就斷了氣。地水火風全部融到中脈裡面,融到中脈裡面之後,還要融到靈魂裡面去,需要一個過程。融到靈魂去的這個過程比較漫長,通常一個正常的人來說是三天,快的可能是幾個小時。
  • 心為身主,身為心用,故言修佛必修心,修心為為本萬教一,萬教歸一全修心
    正修佛道之人,為什麼強調必須修心?人的心如同容器一樣,什麼都能裝,什麼都可裝,但是欲求佛道,求修佛證果,為得正果,首先必須正心。要正心,首先必須清心、淨心、覺心,只有把原來的儲存在心中的很多歪思雜念、邪念,全部清除掉,除去雜念變成空淨心,使自己的心變成了正心、淨心、空心、覺心,換上佛心,才能正修佛道。滿杯茶水不倒淨,不能再裝進清水。
  • 如來佛祖開示:所謂修心,就是要修自己的良心、善心、好心.破除自己因有的邪心、妄心、噁心、貪心、奸詐心、不忠不孝心、不仁不義心
    關鍵在於修與不修的結果。因為人被多世累劫所造的惡業,冤孽根所纏埋,故而佛性不能顯現。為了使被埋纏很深的佛性顯現出來,就必須經過認真地虔誠地修煉,徹底清除塵埋在靈性上面的垃圾雜念,徹底清除乾淨,佛性自會隨機顯現出來。故此說,在於修與不修之別。
  • 修行要斷貪嗔痴,不然白修了
    修心1.我們修行修什麼?修心。我們心清不清淨?平不平等?清淨心是戒律,平等心是禪定,正覺心是智慧,戒定慧。我們怎麼學戒定慧,你就明白了——持戒如果心不清淨,你那個戒白持了;修定沒有開智慧,那個定也白修了。2.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所以持戒是手段,不是目的,是要達到禪定,就是達到平等,平等才是定。我們清淨心果然得到,給諸位說,水災就沒有了;平等心現前,地震就沒有了。
  • 《楞嚴經》 七大者地水火風空見識
    七大者地水火風空見識七大者地水火風空見識。上五大為該括一切六塵之境者。
  • 如果不依這樣的修心口訣,修行往往功敗垂成
    只好又去尋訪其他的人誰還有這種修心法門,聽人說:「善知識霞惹瓦有這種修心法。」伽喀巴即前往善知識霞惹瓦的駐錫地——墨竹,在一年的時間裡,偷偷地聽法觀察,但在大眾法會中,除了隱隱約約有些概括性的講說外,不見詳細地宣說修心的扼要處,遂心生疑惑。他想:「我應該向善知識詢問一下,確定這裡有沒有修心教授。若有的話,我就應該請益。如果沒有,就趁早到別處參學去。」
  • 講修心,積功德,功德雙全自性佛. 誠修心,真功德,誰修誰得未來佛.真佛性,人本有,不修不得妄貪求.自修得,是正果,天佛護法證你果
    濁氣下沉為地。清濁二氣。一陰一陽。陽氣為天。陰氣為地。陰陽二氣和合。孕育萬物。日月星辰。山河大地。宇宙膨脹。虛空無際。無極理天真空妙理。空而不空。玄妙之極。藏性無限。多種分子。原子、粒子,大小不一。有磁、有電,各種能量。充滿無極。諸多原子。有而不見。科學探知。諸種氣體。有而不識。真空妙有。凡人不知。宇宙浩瀚。無邊無際。人居地球彈丸之地。地球成員。太陽本系。太陽星系。銀河邊際。小千世界。不足掛齒。
  • 《金剛經》:佛法講修心,這是要點
    這個問題的意思是發了菩提心之後,那個心要安住在哪裡?我們的妄想心太多了要怎樣把它伏住?佛陀回答說「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意思是不能有所住,用布施的方法就可以做到了。佛教給我們應無所住,不能有任何分別執著,把一切都統統都布施掉,心就得清淨了。佛法講什麼,這裡就說得清清楚楚了,佛法講修心。
  • 《心經》中,「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到底是什麼意思?
    對於不修行的人來說,要真正地弄明白,確實很難。因為佛經本身就是指導人們用以修行的。只有修行的人,才能在不同的環境下,不同的因緣下,明白它其中的真正涵義。前幾天,有個朋友問我,《心經》中有一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到底是什麼意思?要想明白這句話,不僅要結合整部《心經》來看,還要結合自己的修行來看。缺少其中的某一部分,都不會使你真正明白這句話。
  •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
    藏地和漢地都有這樣的人,「我是學密的,我是學大圓滿法的」,漢地一些修禪宗和修學其他法門的人,自認為不需要取捨因果,不需要斷惡行善,這是錯誤的。佛講過,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是自然規律,是不會變的。其實空性和因果是一體的,有空性無因果叫單空,不是佛講的大空性。佛講的大空性是不離因果的,因果規律其實就是空性,空性就是因果規律,一個是相,一個是體,就這點差別。
  • 生命的基礎 | 五大元素地水火風空及淨化
    水、火、風,空五大元素的形式出現。地:物質的固態,特徵是穩定性。身體中的固著組織如骨骼、軟骨、肌肉、皮膚、指甲、頭髮皆是。宇宙萬物由五大元素組成。在人體,骨骼及肌肉由土元素組成,血及其他體液由水元素組成。整個生命力(元氣)由火組成。人體的各個機能運作源自空氣(風); 最主要的內在精緻能量,即我們所說的真我,就是空元素。
  • 南懷瑾先生:夏天也要當心邪風賊風,因為「風為百病之源」
    所以佛教有句成語「四大皆空」,地、水、火、風叫「四大」,「大」的意思是這一大類、一大堆啦,所以叫做四大。實際上是五大,地、水、火、風、空,這是五大。這個「空」不是理念上的空,是有形的空。譬如我們看這個地方沒有東西擋住就叫做空,這是物理的空,空不是沒有東西。地、水、火、風、空五大,是說生命具備了這些東西,所以「風大」是一個代號。
  • 「修心使人心靈純潔,養性使人性格完美」,這就是修心養性的意思
    丹道養生講「性命雙修」。性功也就是修心養性的意思,修心使人心靈純潔,養性使人性格完美,是指修道人不斷的自我反省體察,修改錯誤的思想觀念、不良的生活習慣,使身心達到完美的境界。命功是指具體的修行方法,比如站樁、靜坐、辟穀等。
  • 這段經文是對「空」最深刻的解釋,能聽懂的都不是一般人
    不要說沒有侍者,大侍者都無量無邊,怎麼會沒有侍者、沒有隨從呢?維摩詰尊者告訴大家,這些隨從都是空,這個空的意思就是真空。要以為有這些存在,那就著相了,就沒有領悟最上乘的法意,這就是諸佛國土亦復皆空。這是真空,真正沒有這些菩薩,或者說大家要明白這些菩薩的相也是空,是這個意思。又問:「以何為空?」
  • 學佛就是修心、念佛就是念心,心外無佛、心內無塵便是佛
    口說佛,心無佛,不去修,不去做,等於瞎胡鬧,還是沒有佛。」如果一個念佛人、煩惱不減,你的內心、沒有真正的覺悟,甚至沒想改變自己的內心,六根接觸六塵,還是和原來一樣,貪嗔痴、沒有絲毫的減少,只是為念一句佛號而念,這樣念佛,就是攀緣心。什麼是覺悟的心呢?
  • 淫戒攝修心要——引《律海十門》
    你到菜場去看看掛在那裡的豬腸,有沒有什麼好興趣,對它有沒有起貪心呢?沒有。那麼人的肚子裡的腸跟豬腸又差了好多呢?——死豬腸,一看,就是一樣的。「枯骨斷肉想」,狗要吃骨頭,骨頭裡邊肉是沒有,但是還剩肉的味道,拼命地去咬,把牙齒、嘴唇、舌頭都咬破了,就是貪了這一點點味道。其實是並沒有東西,就是肉的一點氣味,一點點還粘在裡邊,結果把嘴、牙齒、舌頭都咬破,這個划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