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下英子在《斷舍離》一書中寫道:
「放手一件無用之物,就騰出一點空間。處理一件多餘之物,就減少一份負擔。 減少一份浪費,就恢復一份精氣神。 然後,翻開人生新篇章。」
在21世紀的今天,很多人都在倡導極簡的生活方式,想要拋掉內心的執念和物慾,獲得最本真的愉悅;但也有人把斷舍離當成是一種新穎的潮流,不知其內在,盲目跟風。用斷舍離的生活方式作為藉口,亂買東西,然後亂丟東西,形成一種惡性循環的不正之風。
湖北武漢的林女士,今年33歲,也是倡導極簡生活方式的一員。在沒有接觸過斷舍離這個概率時,她的消費觀是十分超前的,每到換季的時候,總感覺衣櫃裡少一件衣服和包包。
隨著二孩的出生,家庭的經濟壓力也逐漸加大,林女士不得已開始控制自己的消費水平,強迫自己不去衝動消費。
但是在這種心理下,她對物慾的想法卻是越來越高,每次看見商場漂亮的衣服和包包總會流連忘返,內心想要購買的心情就越發迫切。以至於長時間的克制自己的思想,導致了林女士內心出現了焦慮和抑鬱的狀態。
在和朋友一次偶然的相遇中,她第一次接觸到了「斷舍離」這個概念,就開始慢慢了解它。
林女士在生活中也開始慢慢改變自己心態,在消費時更多地考慮到實用的價值,而不再是單純的為了追求時髦和好看。林女士把家中的舊棄的物品、過期的藥品、化妝品都開始進行收納和整理。
原本被各種衣物、盒子填滿的沙發、衣櫃和冰箱,捨棄舊事物之後,變得十分的寬敞,這讓林女士的心裡也變得更加的明亮和放鬆了。
想要學會斷舍離,不僅是簡單地丟棄物品,而是要轉變自己的心態和思想,改變自己對於物質的執念。
當然,改變自身的行為習慣和思維方式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林女士從開始學習到現在已經堅持了3年的時間,慢慢的她從山下英子的《斷舍離》裡面,明白了一個道理:扔掉的是看得見的物品,改變的確是看不見的世界。
林女士說:一直以來,我都是在給生活做加法,一直在追求光鮮亮麗的生活,這讓我自己的生活變得很有壓力,時刻都被家庭、生活和自己的欲望壓得喘不過氣來;而現在我更多地是在給生活做減法,讓自己的內心變得平靜和柔和。
人的一生,很多人都在不斷追求生活的富足和欲望,這無可厚非。但是當你經歷過生活的是是非非後,你就會明白生活本身的意義。與其用物質包裹住自己,活在別人的眼光裡,不如學會取悅自己,找到內心最本身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