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窮人一般都吃什麼?別再被古裝劇忽悠了,換我一天堅持不下去
"民以食為天"這句話,貫穿了中國的大部分歷史。生於當代的我們,對於"民以食為天"這句話的感受並不深刻。溫飽問題早已不是民生最緊急的問題,大多數人已經過上了頓頓能吃肉的生活。但古代人的飲食卻是一個巨大的問題,
天子食太牢,牛羊豕三牲俱全,諸侯食牛,卿食羊,大夫食豕,士食魚炙,庶人食菜——《國語·楚語下》。
古裝電視劇中,經常會看到一條小吃街,此起彼伏的吆喝聲,還有各種酒樓,燒鴨、烤雞、牛肉等這些食材都少不了,看上去讓人垂涎三尺,但是這些美食窮人是吃不起的,並不是他們不懂美食。百姓的生活非常疾苦,即使是在盛世,能有一碗白米飯飽腹那其實就已經很好了,
古代時期,人們對於穀物的脫殼技術掌握得還並不是十分熟練。所以在秦漢時期,人們雖然已經有了這些穀物,在素食主義的漢時,會吃一些野地裡挖來的野菜,會吃一些豆腐,水稻,豆子等等。
當時的平民百姓辛辛苦苦種地一年,收穫的糧食自己還沒清點清楚,幾乎就要被當時的官府所剝削得剩不下一口。一旦再碰上什麼自然災害如旱災蝗災等,那一年的收入也就幾乎沒了,但是交給官府的稅收還是絲毫不能少
至於肉,老百姓過年只能吃豬肉,窮人基本不願想。有意思的是,古代達官貴人基本不吃豬肉。在他們看來,吃豬肉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一般吃牛羊肉。因為牛也有犁耕的功能,除了自然老死的時候,絕不會主動宰殺。
中國人真正開始吃飽飯是從雜交水稻被發明出來之後開始的,老一輩那個年代,食物緊缺,那時候的紅薯產量相對較高,澱粉含量也比較高,所以紅薯差點成了的主食,因為紅薯這個東西產量巨大,一下子可以說解決了很多窮人的溫飽問題。
很難想像古人是如何生存下來的。現代人如果穿越回來,估計一日三餐都堅持不住了。
參考文獻:
《國語·楚語下》
圖片部分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歡迎評論分享轉發關注,您的支持是對我最大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