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窮人吃鹽有多難?他們買不起鹽又該吃什麼?

2020-12-23 子皓新說V

《唐磚》是一部製作精良的小眾古裝劇,劇裡的男主角雲燁在跟隨團隊考古的時候,不小心穿越到了唐朝。一穿越就碰到了一場腥風血雨,男扮女裝的李安瀾救了他,並順走了他的玉簪用來固定頭髮。

雲燁為了拿回雲簪冥思苦想,他用學過的化學知識來製鹽,先是粗鹽塊溶解、沉澱、蒸發之後再提純,最後成功提煉出細鹽,撒在烤好的羊肉串上,成功換回了自己的玉簪。

然而,私制細鹽的事情突然傳了出去,掀起了唐朝與外敵的一場血戰,雙方將領都在搶奪製作細鹽的秘方。難道唐朝的製鹽工藝果真如此差嗎老百姓吃鹽真的很難嗎如果窮人買不起鹽,他們又該怎麼辦呢

圖片:製鹽劇照

一、鹽在古代的重要性

如今的鹽是生活中十分不起眼的調料,它的價錢格外便宜,不過人人都離不了它,如果人的身體長期沒有攝入食鹽,就會變得浮腫,甚至出現頭暈眼花的狀況。

在古代,鹽的存在感遠比現在來得要高,它甚至可以決定一個國家的生死存亡和富強。古代的鹽相當於現代的冰箱,鹽可以用來保存肉類、菜類和魚類,這些食物不像穀物一樣容易儲存,它們沒放幾天就會腐爛。

可如果用鹽將其醃成鹽菜、鹹魚或者火腿,就可以保存幾個月甚至幾年,古代的老百姓常常用穀物糧食去換鹽,再用鹽來醃製食品。

不僅如此,商人也可以通過鹽來保鮮,實現遠距離的運輸,這個相當於現代的冷凍食品物流,中國自古以來就是農業社會,農民大都可以通過耕種來實現自給自足,然而,鹽卻無法由自己供給,只能依靠商人供應。

圖片:鹽菜劇照

而商人擁有內部信息,他們可以通過不同地區鹽的價格差異實現套利,增加自己的收益,內陸地區的人無法吃到新鮮的海魚,商人就用鹽醃製鹹魚運往內陸,南方地區的人同樣吃不到奶製品,商人就用鹽來製成奶酪運往南方。

總之,鹽在無形中成了我國古代不同地區之間貿易的紐帶,促進了商業的繁榮,古代的鹽相當於第二大宗商品,盛產鹽相當於盛產現代的石油,凡是盛產鹽的地區,工商業一定非常發達,經濟也比一般的農業地區發展地好。

據說,周武王在平定商紂之後,就將營丘封給了姜子牙,營丘乃是鹽鹼之地,不適宜農作物的生長,因此在此地生活的人口並不多。

姜子牙到達齊國以後,大力發展紡織和魚鹽業,很快就使齊國的商品暢銷於全國各地,如此開明的環境吸引了一大批商賈前往齊國經商,而齊國也藉助魚鹽之力建立起了大型的貿易體系,人口也因此迅速增長。

圖片:商賈前往齊國經商劇照

此外,官府還可以通過販鹽來徵收鹽稅,鹽稅隱藏在很多商品的背後,哪怕是一條不起眼的鹹魚,裡面也包含著鹽稅。

公元前685年,管仲將鹽鐵私有轉變為國有,並實行了鹽鐵專賣制度,又獲得一項財政來源,同時,齊國商人在各諸侯國都建立了貿易網,實現了天下人向齊國交稅的局面。

春秋時期,齊國成為了第一個經濟轉型成功的大國,擁有充足財政收入的齊桓公斥巨資擴充軍需儲備,修建了齊長城,並大量對外用兵,因此成了春秋第一大國。

看到齊國的成功案例,其他各國也紛紛效仿齊國,靠鹽來致富,官府也因為掌控了鹽,才有足夠的財力來維持一個龐大的政權體系,而國家也正因為擁有了鹽稅,哪怕沒有關稅收入,也可以正常運行下去,由此可見,鹽乃強國之本。

圖片:鹹魚劇照

二、官鹽的替代品

在回到最初的問題,古代的鹽被國家壟斷了,在這種情況下,鹽的價格就沒有低過,高額的鹽稅導致老百姓買鹽的成本也提高了。這種局勢,導致販賣私鹽的商販越來越多,私鹽的數量也逐步增長,不過後來,國家對販賣私鹽的量刑加重了許多,導致私鹽販賣的現象減少了很多。

不過,那時的鹽的價格特別高,高得絕大多數人都吃不起,據史料記載,鹽的價格在高的時候,一斤鹽可以換取一百多斤糧食,即便在最低的時候,一斤鹽也可以換取二十多斤糧食,正所謂鹽比千金毫不誇張。

然而,鹽是身體的必需品,人不能不吃鹽,那些貧苦的老百姓究竟該拿什麼東西來替代鹽呢

圖片:老百姓買鹽劇照

很顯然還是依靠私鹽,古代早期的製鹽技術還不太發達,人們都是通過用火熬製海水來生產鹽,其中的諸多步驟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不過,到了清朝乾隆年間,人們已經研發出曬鹽法,用此技術代替原始的鍋蒸製鹽法,使得私鹽的成本大大降低,質量也得到了大幅提升。清朝剛入關之時,在明朝的鹽法制度的基礎上,創辦了新型的「認票賣鹽」的制度鹽商們在朝廷的允許下可以領票到鹽井處買鹽,接著再運往全國各地售賣。

當時,沒有票就買不到鹽,清廷想以此來控制私鹽的泛濫,不過,這項制度也存在著很大的弊端,鹽商為了獲取更大的利潤,會私自將價格抬高,費盡心思壓榨百姓,導致老百姓苦不堪言,同時也導致了私鹽泛濫成災。

例如,雲南有一批製鹽的灶戶,平時在製鹽的時候就會額外多制出一些鹽,並將其運輸出去,以低於官府的價格賣給百姓們。後來,官營製鹽又改成了民營製鹽,販賣私鹽的灶戶更多了,雖然官府對此整頓了多次,可還是無法徹底杜絕私鹽的存在,此外,許多官員利用職務之便與灶戶勾結,以謀取高額的利潤。

圖片:販賣私鹽的灶戶劇照

除了私鹽之外,人們還找了許多鹽的替代品,例如辣椒,許多窮苦的老百姓吃不起鹽,就會用辣椒來代替鹽調味,至少能讓飯下咽。

不過長期不食用鹽對人體的傷害極大,因此百姓還想出利用泡菜和鹹菜來代替食用鹽的做法。

總之,鹽在古代並不是稀缺之物,卻是價值高昂的「奢侈品」,窮人離不開它,但也無力消費它,只能鋌而走險購買私鹽,這也是無奈之舉。

文章作者:子皓君

整篇圖文由子皓影視製作工作室原創製作!

相關焦點

  • 古代窮人吃鹽有多困難?他們買不起鹽又該吃什麼代替呢?
    為了取回雲簪,雲燁用他所學的化學知識做鹽,先把粗鹽塊溶解,沉澱,蒸發後提純,最後把細鹽成功提取出來,撒在烤羊肉串上,成功地換回了自己的玉簪。可是,私制細鹽的事突然傳開了,引發了唐朝與外敵的一場血戰,雙方將領正在爭相搶制細鹽的秘方。唐代製鹽工藝難道不是很糟糕嗎?一般人吃鹽真的那麼難嗎?要是窮人買不起鹽,他們又會怎樣?
  • 鹽在古代是非常金貴的,窮困老百姓要吃鹽,他們有什麼辦法?
    引言現如今說起飲食,人們都知道要吃得清淡一點,如果吃得太油膩,高血壓、就離你更近了一步,如果吃得太鹹,心臟病也會離你越來越近。總的來說,就是不利於身體健康。現在老百姓是不缺鹽,古代可就不一樣了,鹽非常珍貴,窮苦百姓要吃鹽很困難。那麼問題來了,他們如果吃鹽有什麼辦法呢?
  • 古代的鹽極其珍貴,若買不起燒菜用什麼替代?真相會顛覆你的認知
    就拿食鹽為例,首先古代的製鹽業肯定沒有現在這麼發達,窮人普遍買不起食鹽,燒菜一般都是用大顆粒的粗鹽代替,而大顆粒的粗鹽裡面的有毒物質含量是很高的,即便如此,這些粗鹽也不是想買就能買到的。那人看到這裡估計就會問了,難道我們古代的時候鹽產量很匱乏嗎?
  • 中國古代窮人都吃什麼?菜譜會顛覆你的認知,看著就難以下咽
    都說民以食為天,所以吃什麼是平民百姓特別重視的問題,也是國家的基礎問題之一。在現在這個社會,基本上大家都不會愁吃什麼這個問題,便利蜂的美食選擇特別多,大家所思考的應該都是吃什麼營養?吃什麼好吃?那在古代,他們的飲食習慣又是怎樣的呢?
  • 古代窮人每天都吃什麼?沒有古裝劇那麼豐盛,你或許一天都撐不了
    年輕人覺得吃東西健康第一,那些剩飯剩菜、各種醃製食物、重油重鹽食物,早就不該經常吃了,但老一輩就覺得浪費食物可恥,不管人怎麼勸,都要把東西吃完心裡才舒服。相信大家多少經歷過這種矛盾,最嚴重的情況莫過於有的老人還會把垃圾堆裡的食物撿回家。所以很多年輕人會覺得,老人家簡直不可理喻,揀了芝麻,丟了西瓜,健康才是第一要緊的啊。
  • 我們為什麼不吃鹽?不吃鹽可以嗎?
    一般內陸的鹹水湖是由於長時間的鹽分積累,流動性小,鹽分不容易流失;鹹水湖聚集在西北地區,牛羊聚集地,畜牧動物每天要有一定量的鹽攝入,所以羊說:我吃土是窮嗎,不,是身體需要! 家裡有鹽礦,吃飯不缺鹽! 礦鹽通過沉澱,在地下成千上萬年,加上鹽本身穩定的化學性質,能保持較好的純度。一般開採出來,能直接粉碎,通過篩分得到成品鹽。某些含雜質較多的,就需要先將礦鹽溶解成滷水,再通過熬煮等工藝淨化,過程要複雜得多。
  • 這種果就是寶,過去是百姓的「救命鹽」,還是治病良藥,你認識嗎
    我相信在農村長大的朋友都知道在農村的田野或森林裡有許多野生動植物,它們的形狀也很奇怪。我不得不佩服大自然的魔力。然而,大多數植物看起來像雜草,毫無價值。它們生長在農田附近,影響農作物的生長。他們總是令人討厭。農民的朋友會盡一切可能擺脫它。然而,凡事都有兩面性。
  • 古代窮人平時都吃什麼?菜品曝光後,你可能一天都堅持不下去
    那麼進入有史料記載,有文字出現的時期,窮人們的飲食是否就有改變了呢?在古代人分為三六九等,講究詩、書、禮、樂,同時在服飾、祭祀、出行……上面都有專門的文化,當然,吃也不例外,並不是什麼東西百姓都可以吃的,更何況窮人了。
  • 古代海邊生活的農村人會用海水曬鹽麼?古代人造鹽用什麼方法?
    自古以來,鹽都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生活物質,人們對於鹽的需求從來沒有減少,所以在古代的時候,對鹽的控制力度一直都非常大。早在周朝時,就已經有了專門管鹽的官職。那有人就會好奇,海邊的人不能直接用海水曬鹽嗎?如果能,鹽也就沒有那麼金貴了。道理是這樣的,但是這個製鹽是需要工序的,也是需要技術的。那麼,古代究竟有沒有人曬鹽?海鹽在古代如何取得?咱們先弄明白古代人的鹽怎麼來的,然後再說一下古代人的製鹽法。
  • 農村這種樹叫鹽膚子樹,果子長滿鹽,很是神奇,小時候經常摘來吃
    長滿鹽的鹽膚子鹽膚子又名酸桶、酢桶、鹽麩樹、膚子、子鹽、天鹽、鹽膚子子、鹽霜柏、枯鹽萁、夫煙樹、濱鹽膚子、五倍子樹、泡子樹、山杜仲、飛天蜈蚣、破涼傘、報子樹、鋪林鹽、猴鹽柴、鹽白子、鹽桶甏、鹽子樹、蓮蓬柴、鹽樹苗、烏煙桃、麩楊樹、芙蓮樹、鹽酸樹、五倍柴,是漆樹科鹽膚木屬的一種。
  • 尼泊爾山區窮人的生活,只炒一個青菜,大人吃玉米糊小孩吃大米飯
    窮人買不起食用油。用少量的水放在盤中把切好的菜洗一下,在尼泊爾農村他們都是先把菜切好,再去洗的。放點黃色的咖喱粉末,用個小塑膠袋裝著的,看起來好珍貴一樣。的確,在尼泊爾咖喱粉可能比鹽還要重要些。但論起手錶來,估計他們可以幾天不吃飯,也要為自己配個手錶。
  • 現代人每天豐衣足食,古代窮人都吃什麼?我們可能一天都堅持不了
    那麼問題出現了,古代生產力水平低下,老百姓又靠吃什麼來度日呢?想要了解古代中國百姓吃什麼,不妨讓我們先來了解他們平均每天吃幾頓。現在我們國人的習慣大概都是一日三餐,可是古代老百姓可不比現代社會的發達,他們基本上是吃了上頓沒有下一頓,一日三餐簡直是太奢侈了。
  • 時光倒流系列——看看他們吃什麼(2)
    (書接上周五內容:時光倒流系列——看看他們吃什麼1)不管皇后麵包多麼的美味,還是那些混合了木屑與碎石的中世紀黑麵包有多麼的嗑牙和傷喉嚨
  • 鹽吃多了,對身體會有什麼壞處?多鹽飲食吃出這4種疾病
    鹽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調味品之一。鹽對於幾乎所有油炸的食物都是必不可少的。當廚師選擇配料和調味品時,首先要考慮的是是否有鹽。然而,吃太多的鹽對身體有害,特別是對中老年人,他們長期以來口味重,容易患各種疾病。
  • 古代食鹽昂貴,若買不起燒菜用什麼替代?可能會顛覆你的傳統認知
    現今幾乎沒有誰買不起鹽,通常做菜時也會放鹽,有味道,而在古時,鹽販能靠著販賣私鹽過上榮華富貴的生活,據50年代福建出土的煎鹽器具,可以了解到在仰韶時期(公元前5000年~前3000年),我國就有已經發現了食鹽,但古代食鹽昂貴,若買不起燒菜用什麼替代?可能會顛覆你的傳統認知。
  • 坐月子吃鹽多了孩子會怎麼樣 坐月子吃鹽對寶寶有什麼影響
    坐月子吃鹽多了孩子會怎麼樣產婦在生完寶寶後,要特別注意自己飲食的點點滴滴,小到每種調料。那麼,有人就說月子喝的湯不能放鹽,產婦能少量吃鹽,但是不能太多,那麼產後吃的鹽多會怎麼樣呢?下面小編就來講講相關的孕婦飲食小知識,一起來看看,產後吃鹽多了會怎麼樣?
  • 日本、韓國、朝鮮和臺灣怎樣吃鹽?
    我們的鄰邦日本,韓國、朝鮮與我們有相似的基因,相似的環境,他們也有碘缺乏病流行地區,他們怎麼吃鹽呢?下面簡單介紹如下:一、日本怎樣吃鹽?二、韓國怎樣吃鹽?(2)「坐月子吃海帶」因為中國絕大多數地區不缺碘,因此中國女人「坐月子」是吃小米紅糖、雞蛋。韓國的女性生孩子前一個月和生孩子後幾個月都要吃海帶,因為 他們的祖先知道韓國缺碘,也知道人在胎兒和幼兒的時候不能缺碘,因此韓國女人也「坐月子」,但坐月子吃的是紅糖海帶。海帶是含碘量很高的食物。
  • 此果全身是寶,過去是百姓的「救命鹽」,還是治病良藥,你認識嗎
    但是凡事都有兩面性,這種野生植物也一樣,看似普通的雜草樹木,其實都有一定的價值作用。不知道大家有沒見過一種樹木一次就結幾千個果子,也許朋友們可能還不相信。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下。綠葉層層下,果兒串串掛。其實這種植物的名字叫做「鹽膚木」,別名,五倍子樹、鹽霜柏、鹽酸木、敷煙樹、蒲連鹽、老公擔鹽、鹽桑柏、膚香樹等諸多別稱。各地區叫法不同,在我們家鄉叫鹽霜柏。
  • 「鹽」多必失!少吃鹽,吃好鹽!這兩種天然優質的礦物鹽,打開健康美味的大門!
    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缺的調味品,也是我們人體內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質成分。我們每天都在跟鹽「打交道」,但是,你真的會選鹽、吃鹽嗎?如何選鹽?該吃什麼鹽?是一門學問。吃鹽就要吃「天然鹽」,避免吃「精鹽」。什麼是精鹽?精鹽就是一般所稱的「Refined Salt」,也就是把海水純化而成,除去一切雜質,只剩下「氯化鈉」。
  • 歐美人民怎麼吃鹽?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慕盛學,ID:mu030426】如果您看完了本人發表的《香港人怎麼吃鹽?》的文章,其實全世界發達人們吃鹽的情況與香港人怎麼吃鹽十分相似,因此本文就不逐個國家詳細介紹了。本文簡單介紹歐美國家怎麼吃鹽?一、歐洲曾經是全世界碘缺乏病較嚴重的地區歐洲的碘缺乏病流行地區主要是阿爾卑斯山,庇里牛斯山、亞平寧山和斯塔的納維亞山區。在未採取食鹽加碘補碘措施前,所有國家都有不同程度的碘缺乏病流行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