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陵喜迎瓷博盛會,1915塊彩繪瓷板拼出《清明上河圖》

2021-01-21 湖南頻道

紅網時刻9月27日訊(醴陵站記者 段木佳 王晉)日前,由1915塊彩繪瓷板拼出來的《清明上河圖》亮相,它的長度超過10米,繪工精細,令人嘆為觀止。

這款全新的陶瓷文創產品由醴陵淥江集團和新世紀藝術館聯合推出,瓷博會期間亮相1915國際陶瓷文化特色街區。

《清明上河圖》原作寬24.8釐米、長528.7釐米,此次推出的瓷板拼圖寬49.6釐米、長1057.4釐米,整體放大一倍。

該項目的負責人說:「我們琢磨著『1915』這個數字對於醴陵來說會更有意義,因為醴陵陶瓷在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得了金獎,從此揚名世界。」

小小瓷板飽含汗水。為了完美詮釋該作品,新世紀藝術館專門成立了工作小組,邀請了多位陶瓷界精英藝術指導。經過反覆攻關試驗,最終採用高鋁陶瓷鋼模成型,一舉突破了畫面統一、色調一致等工藝難題。大家沒有料到的是:高鋁陶瓷與高溫透明釉的充分結合,使其同時具有了硬度、白度和潤澤度。

項目經理黃文介紹:這幅《清明上河圖》經過了四次才燒製成功,最高的燒成溫度達到1700℃。具有超強的耐磨性、耐腐蝕性,而且精度達到了0.01毫米。瓷板畫生動再現了宋代的城市繁榮和百姓安康景象,具有獨創性,藝術價值高。

來源:紅網

作者: 段木佳 王晉

編輯:謝羽

本文為紅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連結和本聲明。

本文連結:https://hn.rednet.cn/content/2019/09/27/6075221.html

相關焦點

  • 到湖南醴陵 感受釉下五彩瓷大美
    小鎮裡,「1915醴陵國際陶瓷文化特色街區」,是了解醴陵最負盛名的釉下五彩瓷藝術的一個窗口。在這條2017年交付使用的街區裡,30位國家級、省級陶瓷工藝大師設立創作和展示空間。街區盡頭一座黛瓦白牆的瓷坊,則是技藝傳承、師徒相續等重要儀式的舉辦地。 經過瓷坊階前一對墨綠的瓷獅,繞過由數百枚瓷製活字拼成的照壁,進入正廳。
  • ...百年三絕技 瓷界泰鬥王錫良歷史巨獻《清明上河圖·宮廷福筒》
    而今,在紫禁城六百年之際,已到期頤之年的王錫良仍然創作不止,他以精湛的瓷雕技藝,老練的中國畫功底,豐富的制瓷經驗,為我們展現了一幅瓷雕藝術作品《清明上河圖·宮廷福筒》。從這件作品上所展示的王氏落地粉彩,混合疊雕,瓷內書畫三門王氏絕技,即可看到王錫良七十年以來所練就的精絕技藝,他所具備的勇於探索、精益求精、追求,品質的匠心精神,均在一器之上,體現。
  • 西府「守」藝人——瓷刻伉儷十七年刻畫《清明上河圖》
    原標題:瓷刻伉儷17年刻畫《清明上河圖》12月初,根據陝西省寶雞市群眾藝術館提供的線索,記者來到寶雞市區一對六旬夫妻的工作室。室內的瓷刻作品《清明上河圖》令人眼前一亮,20個瓷盤上,細緻生動地刻畫了《清明上河圖》,屋頂的瓦片、老人的鬍鬚、波光粼粼的水面,被刻畫得栩栩如生。
  • 醴陵瓷器聞名天下,有獲得吉尼斯之最的美稱嗎?答案:有
    20世紀五六十年代又研製出90、97、98號長石釉、釉下彩繪透明釉、釉下彩薄胎瓷,醴陵瓷獲「白如玉、薄如紙、明如鏡、聲如謦」之美譽,推出一批瓷器精品。釉下五彩瓷器瓷質細膩,畫工精美,清新雅麗,別具一格,釉層下五彩繽紛,呈現出栩栩如生的畫面,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使用價值。它的問世,立即得到業內人士和國內外輿論的極大關注和好評。宣統元年(1909年)到宣統三年(1911年),醴陵釉下五彩瓷分別參展武漢勸業會、南洋勸業會和義大利都朗國際賽會,連續獲得金牌獎,醴陵瓷器開始名揚華夏,走向世界。
  • 五彩醴陵「陶花」盛放——解讀2020 湖南(醴陵)國際陶瓷產業博覽會...
    五彩醴陵「陶花」盛放——解讀2020 湖南(醴陵)國際陶瓷產業博覽會(之一)2020湖南(醴陵)國際陶瓷產業博覽會。宋丹 攝瓷博會開幕式上,醴陵煙花盛放。而這一盛放註定迎來本屆瓷博會的大豐收。在為期6天的瓷博會上,展覽展銷持續火爆,在國慶期間迎來採購高峰,部分參展產品甚至出現供不應求的銷售場面。據不完全統計,展會現場成交及合同採購金額達24.5億元,超過32萬人次參與其中。湘贛門戶,山水洲城。醴陵,這座位於湘東邊陲的江南小城,如何用一場瓷博會來博得眾人青睞?
  • 大師話醴瓷丨黃小玲:薄施淡染,瓷上「繡花」,讓釉下五彩雅俗共賞
    目前,她正在抓緊創作2020年瓷博會的參展作品。湖南省瓷茶產業融合發展大會上,黃小玲與中國制茶大師肖益平聯袂推出「大師茶瓷」作品《繁花似錦》。儘管十分忙碌,在得知醴陵市委市政府正在舉辦「典藏醴陵瓷」全球徵集活動,作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醴陵釉下五彩瓷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黃小玲第一時間提交了《晨曦》瓷瓶的報名資料。「自然是藝術的靈感的源泉。
  • 「會動」的《清明上河圖》將在新加坡展出
    新華網新加坡8月31日電(記者 陳濟朋)新加坡一家公司8月31日宣布,被譽為上海世博會中國館「鎮館之寶」的電子動態版《清明上河圖電子動態版《清明上河圖》以北宋畫家張擇端所繪《清明上河圖》為藍本,由水晶石數字科技公司耗時兩年完成,將原作放大30倍,投影在高6米、長約110米的巨幅屏幕上。畫面日夜交替,人物多達千人,從農人、轎夫、河工到商人、僧侶和說書人,生動展現了北宋京城開封的繁華盛景。這部作品也是上海世博會最具人氣的展出項目,吸引了觀眾900多萬人次。
  • 用《清明上河圖》的書籍,帶孩子跨越時空,一覽大宋風華
    而清明上河圖有非常豐富的內容, 其中會有十分細緻入微的生活觀察,刻劃每一位人物、道具。每個人各有身份,各有神態,各有情節。房屋、橋梁等建築結構嚴謹,描繪一筆不苟。所以,它真的可以作為我們與孩子一起看名畫的首選。
  • 《清明上河圖》「清明」二字究竟是什麼意思?
    《清明上河圖》是我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為北宋張擇端所畫,描繪了當時都城東京的自然風光和繁華景象,這幅畫寬24.8釐米、長528.7釐米,畫中人物至少超過500人,還有房屋樓閣三十多棟,牲畜六十多匹,木船二十多隻,車轎有二十多件,內容極其豐富。
  • 32米清明上河圖,美術老師用8塊黑板歷時3個月,粉筆末清理了5碗
    近日,山西繁峙縣一小學美術老師耗時3個月,用粉筆在黑板上畫了一幅《清明上河圖》,網友們大呼佩服。32米清明上河圖,美術老師用8塊黑板歷時3個月,粉筆末清理了5碗。老師說因為學生對《清明上河圖》很感興趣,自己就索性畫了出來,用了8塊黑板,全長32米,落下的粉筆末都有5碗。
  • 五彩瓷,綻放絕美芳華
    「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的釉下五彩瓷,更成為醴陵享譽中外的亮麗名片。在醴陵陶瓷博物館,從漢代陶俑到晉墓陶罐,從扁豆雙禽瓶、五彩鳳尾尊到人民大會堂專用瓷、國家宴會瓷、國家禮品瓷,館內陳列著歷代醴陵陶瓷精品名品,濃縮了醴陵陶瓷產業綿延千年的輝煌歷程。泥與火的淬鍊,藝術與生活的碰撞,古老與現代的交融,演繹五彩華章。
  • 2020瓷博會來啦!26件來自韓國陶瓷藝術家的作品將來到醴陵
    紅網時刻株洲9月22日訊(通訊員 彭麗娜 黃靜妮)2020湖南(醴陵)國際陶瓷產業博覽會將於9月28日至10月3日在湖南省醴陵市中國陶瓷谷國際會展中心隆重舉辦。本次瓷博會由株洲市人民政府、湖南省商務廳、中國陶瓷工業協會、中國日用雜品流通協會、湖南省工信廳、湖南省文旅廳、湖南省貿促會主辦;醴陵市人民政府、株洲市商務局、株洲市工信局、株洲市文旅廣體局、株洲市貿促會、湖南省陶瓷行業協會承辦。
  • 安徽小夥修腳30年,用萬人腳皮拼出清明上河圖,富豪欲出高價買下
    當時,魯可水看到了畫展中的畫畫,都是用鐵製作出來的,覺得創意十足,便突發靈感:既然用鐵也能做畫,那麼用收集下來的腳皮製作,也一定能夠拼出。於是,最後便有了腳皮畫的藝術作品。04作品《迎客松》、《清明上河圖》走紅,斬獲好評魯可水是安徽人,所以最初用腳皮作畫時,他選擇了黃山的《迎客松》。
  • 他們用了6年,把《清明上河圖》做成了一本立體書
    但出於文物保護的目的,《清明上河圖》的真跡幾乎每隔十年才能公開展示一次,能親眼所見真跡並近距離觀賞的機會,實在難得。不過現在有一個機會,能讓你把《清明上河圖》帶回家慢慢欣賞!故宮出版社出版的《清明上河圖》立體書,不僅高清重現了《清明上河圖》全卷,更是用立體結構重新詮釋這幅名畫,讓它以另一種方式生動呈現在我們眼前!
  • 還記得那幅《清明上河圖》嗎?當它出現在我們身邊時,徹底淪陷了
    一幅畫,一幅生動的畫,北宋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曾引起一度的轟動,描繪出了北宋東京汴梁百姓的市井生活、民俗風情、皇家園林等躍然紙上,活靈活現。他的技術也是相當的高,每一個人的刻畫,馬的刻畫,店鋪,風景,甚至於人物表情都是那麼的細緻入微……於是乎,為了還原北宋這一繁華景象,國家就專門按照以《清明上河圖》為藍本修建了如今的清明上河園。清明上河園屬於大型宋代歷史文化主題公園,坐落在八朝古都河南開封,是國家5A級景區、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
  • 醴陵「毛瓷」,一個時代的傳奇,一種價值的創造
    在當代史上,醴陵釉下彩又被稱為純血統「毛瓷」,是當代中國瓷器的巔峰之作,它高白、高透、高潤的瓷質,代表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陶瓷製作的最高水平。醴陵「毛瓷」曾是一段被塵封的往事,直到1996年12月14日,在北京的一次當代瓷器拍賣會上,68件「毛主席用瓷」首次亮相,拍賣一空。在那次拍賣會上,這批「毛主席用瓷」總成交金額達870萬人民幣,平均每件12.2萬元,其中一件「釉上水點桃花和合器」競拍到66萬元。
  • 藏在《清明上河圖》裡的200個秘密
    ……寫成新書《清明上河圖:北宋繁華記憶》。雖然《清明上河圖》只畫了汴京一隅,但從中可以窺見非常成熟的城市規劃。畫卷的開始是一片郊區的景象,你會看到大片的田野和幾個農家。這個區域,我把它稱為菜籃子區,就是農村,它負責城市的菜、肉供應。
  • 傳世名畫《清明上河圖》,是怎麼流傳到故宮博物院的?
    張擇端完成《清明上河圖》的創作後,並沒有命名,而是獻給了宋徽宗。宋徽宗本身就是一位在繪畫、書法、詩詞、收藏等領域取得極高成就的藝術家,見到這幅繪畫作品後讚不絕口,揮筆用瘦金體在畫上題寫了「清明上河圖」5個字,並且加蓋雙龍小印。由此,這幅畫就被稱為《清明上河圖》。宋徽宗是《清明上河圖》的第一個收藏者。宋徽宗對《清明上河圖》極為欣賞。
  • 精美構造的上河園以清明上河圖為藍本,大家去旅遊過嗎?
    原創 褲網雄比如清明上河園它是以畫家張擇端的寫實畫作,清明上河圖,為藍本,說到清明上河圖相信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是歷史的見證,清明上河園是按照,營造法式,為建設標準,以宋朝市井文化、民俗風情、皇家園林和古代娛樂為題材的,整體建築太精美了,比如以遊客參與體驗為特點的文化主題公園,集中再現原圖風物景觀的大型宋代民俗風情遊樂園,再現了古都汴京千年繁華的勝景等等。
  • 安徽男子修腳30年,用萬人腳皮拼《清明上河圖》,富豪出20萬買走
    《清明上河圖》作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留下了許多未解之謎,許多專家學者對「清明」有著諸多的解釋與爭論,「上河」同樣也是如此,甚至《清明上河圖》是不是張擇端的真跡也難以確定,畢竟這幅畫實在太出名了,明清兩代難免會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