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有機更新」為何令園區企業焦慮不安——來自浙江義烏荷葉塘...

2020-12-12 新華網客戶端

義烏市福田街道有機更新指揮部。 記者劉荒攝

  義烏是一座以小見大的城市。它有兩個名字,一個叫義烏,一個叫小商品市場。在這個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場背後,當地成千上萬家中小企業,以貿促工、工貿聯動,形成義烏市場獨特的業態優勢。

  今年6月,距義烏小商品市場4公裡的荷葉塘工業功能區(以下簡稱荷葉塘園區),傳出被列為城市有機更新區塊的消息,當地眾多中小企業主焦慮不安,擔心土地和廠房被徵遷……

  「現在是摸底調查,市裡還沒決定拆不拆,企業不用太緊張,該買設備買設備、該生產生產。」荷葉塘園區所屬的福田街道黨工委書記盛慶生說,最近3個月他一直這樣安撫他們。

  與基層官員的從容淡定不同,更多宗地企業主則憂心忡忡。園區徵遷的決策是否科學?企業主的籲求是否合法有理?800多家園區中小企業將何去何從……記者為此展開調查。徵遷消息讓眾多企業主慌了神

  「已經兩個月沒睡上安穩覺了。」義烏市南吉針織有限公司總經理吳勤說,6月21日,突然傳出荷葉塘園區徵遷的消息,大家一下子慌了神,無心生產了。

  緊接著,街道幹部兩次上門,詢問是否願意搬遷。有著20多年企業管理經驗的吳勤,一時間束手無策。他不無懊惱地說,「去年我買第二塊地時,政府還說不會徵用呢……」

  今年5月,浙江小龍人襪業有限公司出資4300萬元,從法院競拍獲得毗鄰的10畝工業用地,又訂購了2000多萬元的機器設備。

  「新設備還沒安裝,工廠就要搬遷,真好比是晴天霹靂!」公司總經理方有成苦笑著說,「現在睡前醒後想的全是這個事,搞得最近連員工每天都得看過老闆臉色才安心」。

  一心想把事業做大的福建人陳鈺,在義烏打拼了16年,做夢都想有自己的廠房。今年6月17日,這位外貿公司負責人終於如願以償——在荷葉塘園區投資2300萬元,購買了4.9畝土地和4400平方米廠房。

  4天後,聽說園區拆遷的消息,一臉驚愕的陳鈺仍半信半疑。直到7月8日,社區幹部登門動員徵遷,他才開始恐慌起來——把剛買來的機器設備,一股腦地運往深圳廠區……

  義烏毛紡廠老闆鄭定來的「有機更新」經歷,回憶起來更加曲折。去年8月,他在新涼亭工業區的7畝土地和1.2萬平方米廠房,剛被後宅街道「有機更新」徵收拆掉了。

  「好不容易在荷葉塘安了『新家』,誰知剛生產兩三個月,又要搞有機更新。我都不知道還往哪裡搬,現在哪個地方都有可能被有機更新。」63歲的鄭定來向記者訴苦,由於接二連三攤上這種事兒,老伴竟患上抑鬱症,現在每天要吃20多粒藥。

  7月16日,荷葉塘園區100多名宗地企業主,來到福田街道有機更新指揮部,以按紅手印等方式表達反對徵遷的訴求,籲請政府保留這個小商品市場的重要貨源地。

  據盛慶生介紹,荷葉塘園區佔地1166畝,共有工業宗地152宗,涉及企業836家,員工1.8萬人;除152家宗地中小企業外,承租企業684家,2019年規上工業總產值9.81億元。

  義烏市主管工業的副市長賈文紅告訴記者,近年來,隨著義烏小商品市場的品質提升,很多產品都在金華、溫州、寧波及廣東等地生產,但義烏製造仍佔小商品市場的四分之一。 「街道沒有能力安置徵遷企業」

  7月5日,《義烏市城市大提升行動方案》出臺,明確提出「加快主城區15個區塊有機更新」,要求「福田荷葉塘工業功能區區塊12月底前完成收購」。

  義烏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中心主任吳璀正證實,國貿大道西側的荷葉塘園區已納入全市第二輪有機更新範疇,但摸底調查、徵收評估等具體工作,由福田街道負責組織實施。

  9月7日,在福田街道辦事處三樓。盛慶生指著辦公室牆上的街道區域規劃圖說:「荷葉塘園區和周邊的7個村,這次規劃要一起改掉。更新後引進什麼產業,目前還沒有定論。」

  按照當地官方的說法,選擇這裡搞有機更新,一是園區企業規模小,畝產效益低;二是廠房出租率高,工業用地不姓「工」現象突出;還有所謂環境髒亂差問題,主要針對國貿大道東側的農村居住區。

  記者在荷葉塘園區走訪看到,除個別施工路段外,園區馬路寬敞、綠道成蔭,沿街的廠房規整,生產秩序井然。當地人回憶,這些工廠多興建於2005年前後,設施設備還比較新。

  賈文紅向記者透露,荷葉塘區塊有機更新方案尚待論證,除引進北京中關村科技型企業外,前期招商還有智慧倉儲等方案。「園區好企業還要想辦法安置。」這位女市長快人快語。

  儘管對園區徵遷與否的追問,當地官員多含糊其詞,但悄然推進的徵遷準備工作,足以令這些中小企業主提心弔膽。

  義烏市水晶之戀針織服飾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海龍反映,由於園區路燈不亮,有人撥打「12345」市民熱線投訴,市政部門卻答覆:荷葉塘園區納入徵遷範圍,路燈不予維修。

  事實上,福田街道同樣被園區徵遷的消息打了一悶棍。2019年12月底,這個街道投資1597萬元的園區市政設施改造工程分段開標,目前工程已全部停工。據施工方透露,工程進度剛好過半,建設方提出按實際工作量結算。

  「街道先投入37萬元,恢復路燈照明。」盛慶生解釋說,今年整個園區市政工程預算8000多萬元,已完成2000萬元;6月份接到徵遷消息後,立即要求這些項目全部停工。

  這個「不可能前腳修馬路後腳再拆園區」的疑團,足以解開企業主的誤解:如果應當預見或具有支配可能性,人為造成逾千萬元損失的「爛尾工程」,是要追究法律責任的。

  宗地企業的信息更不對稱。「有的企業主心裡沒底,要求安置後才同意拆。」盛慶生坦承,「街道沒有能力安置他們」。同意徵遷的企業都怎麼說?

  「我們土地和廠房還有30多年使用期限,不能說沒就沒了吧?」義烏市青橙子服飾有限公司總經理顧海華說,來企業走訪的街道幹部只問拆遷意願,卻不提徵遷方案和安置措施。

  然而,在《2020年福田街道荷葉塘工業功能區有機更新工作方案》中,「12月底前有機更新籤約全部完成」「明年3月底前所有房屋騰空」等「攻堅計劃」赫然在列。

  「目前,街道三分之一的人都在做徵遷工作。我們提醒企業不要有僥倖心理,政府一旦下決心就必須拆,不可能再建工業區了。」街道一名參與園區徵遷工作的官員說。

  一些宗地企業主反映,為推進徵遷工作,由街道、公安、稅務、安監等部門組成工作組,對土地產權和社會關係進行全面調查,這給他們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

  「希望政府部門信息明確,別老吊著我們,搞突然襲擊。」他們對所謂「先放風施壓,後放水分流」的「策略」非常反感。

  對於「街道經過三輪調查,有40%企業不同意徵遷」的說法,這些宗地企業主並不認可:「上次光按紅手印反對的都超過65%!」有「知情人」爆料,反對拆遷的宗地企業共123戶。

  9月23日,記者再度向盛慶生求證同意拆遷的企業數量時,他不置可否地說:「拆遷決策和徵收價格都沒出來,企業可能還會變,現在我也不敢說了。」

  據當地官方初步調查,目前園區宗地企業自用的26家,部分用於出租的78家;完全用於出租的48家,租金合計約1.94億元。他們認為最大的阻力來自出租廠房的宗地企業。

  記者輾轉找到一位「同意徵遷」的宗地企業主,在承諾不透露其身份情況下,他才澄清自己是被迫同意的。

  「荷葉塘不少宗地企業雖然廠房出租,但絕大部分出租企業都從事工業生產,只有極個別為方便工人生活,將工業用地做商超、餐飲等。」他說自己同意的前提,是補償價格要合理。

  在福田街道陳協斌副主任等人帶領下,記者又走訪了兩家「同意徵遷」的宗地企業。今年63歲的龔輝潮,從16歲開始雞毛換糖擺地攤,創辦了義烏市順輝拉鏈織造有限公司。近十來年,他在荷葉塘的廠房全部出租,一年租金收入200萬元。

  「如果能引進更好的企業,評估價格高一點,我們願意為義烏髮展做奉獻」。龔輝潮向記者坦言,自己在稠江街道還有50畝土地和廠房,現在一半生產拉鏈,一半仍在出租。

  幾年前,從玩具生產轉行做建築垃圾回收的王聖來,將玩具廠以130萬元/年價格出租,在遠郊租用70畝土地生產水泥磚。「徵收價格隨大流,相信政府不會虧待我。」他說。

  對於工業用地要姓「工」,王聖來淡然回應一句,「我玩具不做了,廠房空著也不現實」,便再無下話,只顧低頭泡茶了。

  據福田街道辦事處辦公室主任方國棟統計,荷葉塘園區共有生產類企業458家、倉儲類企業198家、電商類企業180家,多數企業仍以工業為主,並在小商品市場設有攤位。 「不是搬不搬,實在是無處可去」

  「他們再晚來一刻鐘,900萬元設備合同就籤了!」7月8日,約好上海設備廠商籤合同的王海龍,卻迎來街道徵遷動員工作組。

  王海龍不同意拆遷,但也不敢採購設備了。他提出搬遷至少需要2年時間,對方稱,明年3月底前全部拆完,勸他早點外出找廠房。他忍不住回應一句:「這不是殺雞取卵嗎?」

  「街道幹部警告我不要亂講話,說市領導站得高看得遠,叫我們早做準備。」王海龍回憶道。

  據了解,由於義烏市目前多個鎮街工業區都在徵遷,且採取貨幣安置為主,大批中小企業面臨搬遷,土地急劇升值、廠房租金一漲再漲。方有成舉例說,最近一宗10畝工業用地7600萬元成交,加上各種稅費,價格比他四個月前競拍同等面積土地高出一倍還多。

  雖然心裡極不情願,最近仍在四處找廠房的王海龍,感覺越找越灰心——「以前每平方米月租才八九塊錢的廠房,現在價格翻了兩三倍,可還找不到過渡的廠房。」

  最近兩個月,吳勤幾次跑出去找地,卻沒有找到合適的。這家年產值1.5億元的外貿企業,重新建廠需要按海外客戶標準裝修,客戶還要進行驗廠,這些都需要充裕的過渡時間。

  「今年疫情再做這種事,很多企業就更困難了」吳勤深有感觸地說。

  浙江雪芙蓉化妝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昆盛擔心,化妝品企業異地建廠,重新審查至少一年時間,客戶、訂單和員工都會流失。「現在已經不是搬不搬的問題,實在是無處可去!」他說。

  除了找地難、房租貴,貨幣化安置形成的稅收負擔,也讓他們感覺「啞巴吃黃連」。去年9月,鄭定來投資3800萬元,購得10畝土地和8000平方米廠房,現在連一半面積都買不到。

  「即使現在完全按市場價格徵收,增值部分需要補交25%的企業所得稅和25%的增值稅,再買地時這個窟窿誰給補?」親歷過拆遷的鄭定來認為,與同比例土地安置相比,這筆徵遷損失帳誰都會算。

  一些中小企業主呼籲,中小企業是義烏髮展的根本,小商品市場之所以複製不了,恰恰在於幾十年積累而成的產業生態。也有人質疑,招商引資不應以犧牲中小企業為代價:如果義烏中關村能搞成,搞個義烏華爾街豈不更好?

  「園區徵遷要有一個滾動的辦法,比如柳青工業園區,兩年前我們就把好的企業安置了。」賈文紅坦言,企業搬遷不同於個人搬家,往往都涉及設備、倉庫等問題,政府要建標準廠房給企業過渡。宗地企業壓力就像考試一樣大

  事實上,這種以「土地提效、產業提質、城市提能」為名的工業用地有機更新,遠不止於荷葉塘園區。近兩年來,義亭、蘇溪、北苑和後宅等鎮街的多個工業園區,都已納入有機更新範疇。

  2018年5月,義烏市率先在浙江省推行工業企業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以完善工業企業「畝均論英雄」綜合評價體系,促進低效工業用地的再利用或二次開發。

  他們在企業已分為ABCD四類,實行差別化管理和要素配給的基礎上,對新增工業用地畝均稅收未達到約定標準50%的、連續兩年被評為D類或連續三年被評為C類企業的,均有權解除土地出讓合同。

  「現在宗地企業壓力大,就像孩子考成績一樣。」義烏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局長曹耿介紹,今年全市畝均稅標準已由去年的1萬元/畝提高到3萬元/畝,遠高於過去每年10%至15%的增長速度。

  按照規劃,義烏市將利用3年時間,完成2萬畝以上低效工業用地清理整治,佔全市工業用地總面積的一半,意味著還將有大批中小企業面臨有機更新等「生死大考」。

  以荷葉塘園區為例,2019年,宗地企業A類3家、B1類16家、B2類61家,C類和D類各35家和19家,納稅總額1.09億元;園區3畝以上宗地的畝均稅收10.34萬元,略低於全市10.6萬元/畝的標準。

  然而,即使像畝均稅收超過72萬元/畝的納稅大戶——南吉針織,依然缺乏安全感。公司總經理吳勤坦言,產業環境離不開配套企業,這幾年最大的困擾就是有機更新,增加了企業的不確定性。

  據國土資源部門統計,荷葉塘園區自闢建以來,共發生62宗土地交易,僅近三年來宗地交易就有21宗,表明土地市場更新速度加快。

  按照義烏「用地15畝以上的規下企業,不得列入B類以上等級」的規定,佔地面積近20畝的義烏市葉之茂食品有限公司,今年5月被直接從B類企業降為C類,後者明確為不予安排新增工業用地的企業類別。

  前不久,這家公司創始人葉南東向來調研的市領導請求,徵遷時給5畝用地指標也行。「按照我去年交稅160萬元計算,馬上就能變回B類企業了。」他愁容滿面地說。

  小龍人襪業去年也被從A類企業降為B1類。總經理方有成說:「我們1個億的銷售額,研發投入220萬元,沒達到2.7%的比例,雖然納稅700萬元,只能下降一等。」

  對於「畝均論英雄」評價機制中出現的「一刀切」現象,義烏市江蘇商會會長季子林有自己的看法:「企業經營有好有壞,行業利潤有高有低,而每年按10%至15%增加畝均稅收依據何在?對企業生產要素行政化幹預是否合法?」

  記者在園區走訪時感到,這些歷經商海沉浮的中小企業主,既有對園區拆遷自身利益的關切,也充滿對義烏未來發展的擔憂。他們認為,有機更新是一種生態多元的更新,不是非此即彼的更新。

  義烏市委書記林毅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荷葉塘園區有機更新還沒有啟動,調研中會更多聽取群眾意見,義烏要當改革的模範生,但依法行政是底線,觸動既得利益的改革,還要敢於擔當進取。

  園區到底拆不拆?記者離開義烏時,仍沒有確切的答案,但荷葉塘園區企業微信群裡,以後日子怎麼過、義烏的未來在哪裡的討論依舊。一些企業主聲稱要通過法律途徑抗爭到底,也有的企業主考慮去浦江、東陽等地……(記者劉荒、李平)

  相關新聞:

  同樣都是徵遷,為何「東邊日出西邊雨」

相關焦點

  • 媒體調查:義烏荷葉塘工業園區徵遷為何令園區企業焦慮不安
    今年6月,距義烏小商品市場4公裡的荷葉塘工業功能區(以下簡稱荷葉塘園區),傳出被列為城市有機更新區塊的消息,當地眾多中小企業主焦慮不安,擔心土地和廠房被徵遷……「現在是摸底調查,市裡還沒決定拆不拆,企業不用太緊張,該買設備買設備、該生產生產。」荷葉塘園區所屬的福田街道黨工委書記盛慶生說,最近3個月他一直這樣安撫他們。
  • 同樣都是徵遷,為何「東邊日出西邊雨」
    記者在義烏市福田街道採訪城市有機更新時,遇到一個有趣的現象:一條南北走向的國貿大道將荷葉塘地區一分為二,東側1000多戶村民家家盼著徵遷,西側100多家宗地企業主則集體反對徵遷。  這項旨在「完善功能提升品質、保障權益讓利於民」的有機更新政策,為何出現「東邊日出西邊雨」的反差,不能不引起人們深思。
  • 助力企業復工復產|義烏女性用工需求發布(二)
    連日來,各級婦聯按照三服務辦「防疫復工、我們在行動」的精神,多渠道、多途徑收集用工崗位信息,現通過「義烏女性」公眾號予以發布,最大限度促進人崗供需匹配,實現精準對接,以幫助解決疫情期間企業招工難的問題。
  • 誰才是浙江義烏最悲情老闆?「義烏首富」到底經歷了什麼?你想不到
    義烏是中國首個也是唯一一個在縣級市國家級綜合改革試點,先後被授予中國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和浙江省文明示範市等榮譽稱號。2018年8月,全國首個營商環境百強區縣榜單出爐,義烏市排第6名。
  • 義烏:助推農村有機更新「問政面對面」活動舉行 
    市領導林毅、王健帶領相關部門負責人,與人大代表面對面,把焦點投向農村有機更新。通過互動交流方式,查找農村有機更新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原因,找出癥結,研究對策,全力推進新時代美麗鄉村建設,更好地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為義烏「十四五」發展增添美麗鄉村色彩,為搶當「重要窗口」模範生貢獻人大力量。市人大常委會主任丁政主持會議。
  • 義烏實現房地產開發配套設施「一件事」辦理
    記者從義烏市建設局了解到,目前,義烏已實現房地產開發配套設施「一件事」聯辦 ,企業辦理時只需通過浙江政務服務網進行申請,在網上按要求填寫完整的基本信息,並上傳相關資料進行上報,即可順利完成申請。據市建設局相關科室負責人介紹,原先,企業在進行房地產開發時,後續配套設施中涉及城市建築垃圾處置、用水、用電、用氣、有線電視、通信基礎設施及城鎮汙水排入排水管網等,需向綜合行政執法局、自來水公司、天然氣公司、國家電網等多部門進行申請,涉及汙水排入排水管工程還需要向建設局申請辦理汙水排入排水管網審批事項。
  • 瞭望|探索城市有機更新
    生態、生產、生活、生意「四生合一」的更新路徑是什麼?……圍繞城市有機更新中的熱點焦點,南京市副市長邢正軍、南京市城鄉建設委員會主任黃輝、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局長葉斌、南京市住房保障和房產局局長蔣冰進行了深入討論。
  • 浙江義烏「三師」精準護航 助力小微企業「乘風破浪」
    義烏宣傳部供圖中新網義烏1月6日電 (記者 奚金燕)「多虧了園區稅務師的提醒和幫助,我們公司修復了企業納稅信用等級,發票領用也不再受份數限制。」近日,在浙江省義烏市廿三裡飾品創業園內經營的趙老闆通過駐園稅務師岑璐寒的指導,修復了企業納稅信用,並藉助電子稅務局「網申郵送」服務一次性申領了50份增值稅專用發票。稅務師岑寒璐指導小微企業在線提交企業信用修復申請。
  • 義烏榮獲「全國文明城市」稱號!
    在義烏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出臺了文明城市創建三年規劃(2018-2020年),義烏人民同心協力,砥礪奮進,緊緊圍繞加快建設「兩個樣板」城市、搶當「重要窗口」模範生的目標,按照「一年抓提升、兩年強鞏固、三年創成功」總體思路,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在商城義烏這片沃土上蓬勃開展、強力推進,以勢如破竹的氣勢詮釋著義烏人的精神追求和美好嚮往。
  • 義烏首個農村有機更新示範項目樣板房來了!
    (11月17日)上午記者在城西街道五一村看到作為義烏首個農村有機更新示範項目的6棟樣板房已經結頂五一村作為《義烏市農村有機更新政策實施辦法》施行後的首個試點村,已於去年12月底完成了整村有機更新籤約工作,3月份完成整村拆遷工作,4月份進行房屋報批工作,5月份啟動投標選位工作,9月份完成土石方招標工作。截至目前,進度快的三棟新房房頂已經鋪上了青瓦,工人們正進行二次結構施工和外立麵粉刷工作,內部裝修也在同步進行中。
  • 義烏推行小區分質供水 百餘戶居民衝廁用上中水
    12月2日,義烏市民李大躍正式入住市中心卿悅府小區,這是浙江首個實現分質供水的小區。自今年6月首戶居民入住以來,該小區使用中水的居民已達52戶。 義烏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僅為433噸,不足全省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自2014年以來,義烏市投資6.7億元,在主城區鋪設了20多公裡中水管網,連通供水動脈,率先推進全域一體化、規模化分質供水。
  • 推進城市有機更新 讓老城實現「華麗轉身」
    為改善老城居民的生活條件,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近年來,溮河區持續改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挖掘城市發展潛力,大力開展「城市有機更新」,讓「髒亂差」成為過去式,「淨靚美」成為新代言,一個老城區即將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
  • 浙江義烏限電:街道一片漆黑,店鋪關門,行人稀少!
    近日,浙江金華,街道上烏漆嘛黑一片,看不清有多少人走在路上,路面的店鋪基本沒有開門的,這是怎麼了,整個城市一片荒涼的感覺。原來這個有世界工廠之稱的義烏之城,為了響應節能減排政策,城區主幹道以及小區裡的路燈都關閉,街上的招牌景觀燈也要關閉,部分企業的開工時間也有限制,據了解會持續到年底,工廠一般都是上2天休息2天的狀態。對此,義務有關部門回應:這是響應節能減排,該措施會持續到年底。
  • 義烏屬於幾線城市?為什麼這麼出名?
    說到義烏,大家都知道是浙江的,但具體是哪裡的,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義烏其實是金華市下面的一個縣級市,得益於義烏小商品業發達,其知名度遠遠超過了金華,以至於很多人不知道金華,卻知道義烏,義烏位於浙江省中部,截至2019年末,義烏市常住人口131.86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
  • 信陽市溮河區:推進城市有機更新 讓老城實現「華麗轉身」
    為改善老城居民的生活條件,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近年來,溮河區持續改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挖掘城市發展潛力,大力開展「城市有機更新」,讓「髒亂差」成為過去,「淨靚美」成為新代言,一個老城區即將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
  • 城市有機更新 拓展成都人的「幸福地圖」
    慢下腳步,細細留意,一處處綠草如茵的小遊園遍布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每一步都有鳥語花香;一座座風貌特色建築承載著城市的記憶,城市有機更新帶給我們不一樣的感官體驗,伴隨著城市有機更新,成都人的「幸福地圖」在不斷拓展中。
  • 義烏傳奇——義烏小商品市場改革發展紀事
    深夜,在異國風情街,來自非洲的客商品嘗著地道的阿拉伯美食,談天說地。在遠離故鄉萬裡之外的東方小城,他們找到了自己的生活,參與到城市管理和服務中去,成為「新義烏人」。步履匆匆的客商、各種創新創業的會議,有人說,這裡的空氣裡都漂浮著商機。作為一個縣級市,義烏的開放包容度讓人印象深刻。這裡有各類涉外機構6800多家,其中外商投資合夥企業2500多家,約佔全國的75%。
  • 設立園區中央景觀、兒童主題樂園...義烏這裡又有大動作了
    Part.1SUNNY PARK取法BVLGARI 演繹東方熱帶風情 當「國際商都」闊步行進在輕軌時代的旅途上,作為濱江、金地雙千億房企共同打造的約53萬方主城TOD大盤,濱江金地·萬家風華憑藉獨特的產品質感和國際先行的生活理念,成為超1300+義烏當代城市精英的置業首選
  • 義烏絲路新區小宗地塊掛牌
    義烏絲路新區小宗地塊掛牌 2020-07-17 13:37 來源:浙江在線-住在杭州網 / 記者:俞東輝 / 編輯:吳洵非   浙江在線-住在杭州網
  • 浙江十大工業強縣:樂清第6,諸暨第9,義烏出局前十!
    這份排名中,義烏作為一個商貿強縣,居然排到了浙江省內工業強縣第5位,這似乎讓義烏人自己都難以置信。根據浙江各地縣市的公開數據,我們以規上工業總產值來排列一下浙江的十大工業強縣。不少學者基本也較為認可規上工業總產值這個數據,那麼浙江的工業強縣又是一個什麼形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