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1月17日,在河北石家莊郭氏鐵板浮雕藝術館裡,來自孟加拉國的非瑞、臺敏、阿路和阿圖4位留學生兩兩一組,正忙得熱火朝天:一人扶好鐵板,一人拿著鏨在鐵板上反覆錘打。他們是河北一所高校的大三留學生。臨近春節,他們穿上了傳統服飾,與師傅郭海博一起,「敲敲打打」地準備迎接新年。去年,喜歡中國文化的他們,陸續拜在河北省非遺項目「郭氏鐵板浮雕藝術」傳承人郭海博門下,成了「洋學徒」。
【同期】
孟加拉國留學生 臺敏:我們國家沒有這樣的藝術,所以我一看到就很喜歡,我被吸引住了,我想學習(這門藝術)。
孟加拉國留學生 阿圖:我從小就喜歡畫畫,我來到中國以後看到鐵板浮雕藝術,然後我覺得特別喜歡,這個藝術在鐵板上表現出來,我覺得特別不可思議。
【解說】創作一幅鐵板浮雕作品,要經過繪畫、拓印、背面錘鍛起凸、打磨、火燒等十幾道工序。為了讓他的「洋徒弟」在短暫的留學時間裡,掌握鐵板浮雕的全部技法,郭海博還讓女兒、郭氏鐵板浮雕石家莊市傳承人郭墨函,手把手地教這些「洋徒弟」基礎技法和知識。
【同期】
郭氏鐵板浮雕石家莊市傳承人 郭墨函:他們是非常努力,一有時間就會過來,我們也會把自己所會的傳統藝術教給他們,他們也是非常感興趣。
【解說】非瑞是4個人中最早拜師學藝的。他說來到中國第一次接觸鐵板浮雕就喜歡上了這門藝術,後來就大膽地拜師學藝。經過一年多的學習,如今他已經熟練掌握了錘鍛、鏨刻等技法,能夠獨立完成一件簡單的作品。
【同期】
孟加拉國留學生 非瑞:做一件作品我感覺挺難的,就這樣,完成一件作品需要上萬錘,如果力度很大,容易砸裂。
【解說】臺敏是4人裡唯一的女生,去年11月份,她用時一個月完成的鐵板浮雕作品《變形牛頭》,獲得中國一項藝術設計賽事的一等獎。臺敏說牛在孟加拉國象徵著勤勞勇敢,她喜歡牛吃苦耐勞的精神。
【同期】
郭氏鐵板浮雕藝術傳承人 郭海博:我為什麼願意收他們,他們也願意學,我也想通過鐵板浮雕藝術館和工作室這個平臺,讓中國的傳統文化和鐵板浮雕藝術能走出國門。
【解說】今年夏天,4名「洋學徒」在河北的學業將要結束,今年是他們與師傅在一起過的最後一個春節。為了表達內心的感激之情。阿路與3個夥伴一起發揮所學,在鐵板上敲出了「我愛中國」4個大字。
【同期】
孟加拉國留學生 阿路:我想把它們帶回我們國家,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文化),也讓更多的人感受中國非遺的魅力。
邢璐 河北石家莊報導
責任編輯:【盧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