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0年來中國瘟疫災害時空變化:有880個「疫災之年」

2020-12-21 澎湃新聞

瘟疫災害(簡稱疫災)是指由病毒、細菌、寄生蟲等引起的急性、烈性傳染病大規模流行所導致的生物災害,是人類面臨的所有自然災害中最頂級的災害。導致疫災的病原體始終存在於自然界中,認識疫災的時間演化和空間分布對人類社會防治疫災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我國有汗牛充棟的疫災史料

早在殷商時期,甲骨文中就有了「疫」字,我國現存最早的自然地理著作《山海經》就有疫災與動物關係的記錄。中國古人一方面不斷遭受著瘟疫侵襲的痛苦,另一方面也不斷記錄著這些痛苦以警示後人。正史、方志、實錄、檔案、文集、醫案、報刊等歷史文獻都保存有豐富的疫災史料。華中師範大學龔勝生教授及其團隊對中國歷史疫災資料進行了系統集成,於2019年底完成了《中國三千年疫災史料彙編》系列叢書的編纂工作,該書收錄疫災史料34056條,建立了長達2720年(770BC-1949AD)的世界上最長的疫災序列(圖1)。

華中師範大學龔勝生(第一作者)和中科院青藏高原所陳發虎(通訊作者)等人基於《中國三千年疫災史料彙編》資料,使用「疫災指數」(連續10年間發生疫災的年數)和「疫災年數」(某縣域累積發生疫災的年數),討論了我國秦代以來近2200年的疫災時空變化特徵及其可能機制。

圖1 《中國三千年疫災史料彙編》

中國歷史疫災的時間變化特徵

220BC-1949AD間,我國共有880個「疫災之年」。從十年疫災指數看,過去2200年來,我國疫災流行有越來越頻繁的趨勢:兩漢時期疫災約20年一流行,魏晉南北朝約5年一流行,北宋時期3年一流行,民國時期無年不流行。整個歷史時期可分為三個階段(圖2):

第一階段(220BC-1000AD):疫災指數在5以下,平均1.46,漢、唐盛世疫災指數最低,東漢晚期和魏晉南北朝疫災指數較高,成為2200年來第一個疫災高峰期。

第二階段(1000-1450AD):疫災指數顯著升高,平均4.64,鋸齒狀波動升高,僅1240-1280AD和1430-1440AD期間疫災較少。

第三階段(1450-1949AD):2200年來疫災最頻繁的階段,疫災指數平均高達9.44,幾乎年年都有疫災發生。

除了上述三大階段總的上升趨勢外,前兩個階段都顯示出,疫災還存在百年尺度周期的鋸齒狀變化,即疫災指數先逐步升高,然後快速下降,這在平滑數據中顯示更為清晰(圖2)。

圖2 中國2200年來疫災指數變化圖

此外,疫災的發生還存在季節性的差異,如天花、鼠疫、肺炎疫多流行於冬春季節,霍亂、痢疾、瘧疾多流行於夏秋季節。在過去2200年裡(220BC-1949AD),疫災主要發生在夏、秋、春三季。宋代以後,每次疫災流行的範圍可以分辨到縣,在過去1000年裡(960-1949AD),仍然是夏、秋、春三季疫災嚴重。並且,在不同的歷史階段,疫災發生的季節偏向性並不完全一樣,比如有的階段疫災只有1-2個季節發生,有的階段則有2-3個季節發生,還有的階段則有3-4個季節發生;有的階段疫災主要發生在夏季,有的階段疫災主要發生在秋季,有的階段主要發生在夏秋季,有的階段疫災主要發生在冬春季。晚清民國時期,不僅年年都有疫災流行,而且一年四季都有疫災流行,疫災的季節性特徵趨於淡化。

中國歷史疫災的空間分布變遷特徵

疫災不同於其他自然災害,疫災具有人口密度依賴性,人口密度較高的地區疫災相對多發;疫災也具有空間蔓延性,人口流動性較強的交通樞紐和交通沿線,疫災相對多發。中國歷史疫災分布的空間異質性明顯,在省域尺度上,過去2200年來(220BC-AD1949),我國各省區疫災年數的分布具有明顯的東、中、西梯度差異,東南部最多、中部其次、西北部最少,疫災空間格局與人口空間格局基本一致(圖3)。

隨著不同歷史階段人口空間格局的演變,我國疫災流行的區域也隨之變化。2200年來,我國疫災分布變化的總體趨勢是疫災重心由北向南遷移。先秦兩漢時期,我國疫災重災區位於黃河中下遊地區,隨後便逐步從北向南遷移,漢晉時期向南擴展到長江及其重要支流沿線地區,唐宋以後擴展到整個長江流域和閩浙地區,元代以後進一步擴展到兩廣、雲南;明代海南開始有了疫災流行,清代臺灣、東北、新疆等邊疆地區也成了疫災流行區。

圖3 中國歷史疫災的空間分異圖

(a) 2200年來按省域統計;(b) 300年來按縣域統計

中國歷史疫災發生的誘因

(1)自然因素。中國過去2200年來的疫災指數與溫度、降水呈顯著性負相關,表明寒冷時期疫災頻發,溫暖時期疫災稀少,前者如魏晉南北朝寒冷期、明清小冰期疫災,後者如秦漢暖期、隋唐暖期(圖4)。據陳發虎院士研究,由於中國特殊的自然地理環境,歷史上的溫暖期為東亞夏季風的強盛時期,東亞夏季風的強盛會帶給我國尤其是北方地區降水增加,從而促進雨養農業發展,形成社會穩定、國家統一的「治世」時代,疫災相對稀少;相反,歷史上的寒冷期為東亞夏季風的衰退時期,東亞夏季風的衰退導致我國降水普遍減少,旱災頻發,農業歉收,戰亂連綿,形成社會動蕩、國家分裂的「亂世」時代,疫災相對頻繁。以上事實表明,氣候變化是影響我國疫災長期變化的重要因子。

(2)非自然因素。雖然氣候和環境變化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影響疫災發生的頻率,但是佔主導地位的還是人類活動。據陳發虎院士對我國北方沙塵暴變化的研究,近2000年來,人類活動已經超過自然因素成為了引發環境變化的主導因素。在溫暖溼潤時期(如漢代、唐代、中世紀暖期),自然條件下本應沙塵暴少發,但由於人類對半乾旱半溼潤地區土地的過度墾殖,加劇了植被破壞,導致沙塵暴頻發(圖4)。影響疫災長期變化最重要的非自然因素是人口變化。2200年來,特別是在五代十國以後近1000年裡,我國人口逐步增加的趨勢與疫災指數逐步升高的趨勢基本一致(圖4c),說明人口越多越密集時,疫災越易流行。其次是社會狀態,一般而言,「亂世」疫災多,「治世」疫災少。如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動亂,戰爭多發,疫災也高發,成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疫災高峰期;而漢唐盛世,社會穩定,戰亂稀少,疫災也少發(圖4b)。

圖4 我國近2200年來疫災頻度變化(a)及其與我國戰爭頻率(b)、人口數量(c)、華北沙塵暴(d)、東亞季風區降水(e)、北半球(f)和我國(g)溫度變化的對比。圖上方標出了我國的主要朝代。圖1a中的粗線為50年滑動平均。圖1b中戰爭頻率為每連續10年間在我國範圍內發生的戰爭總次數,統計自《中國歷代戰爭年表》

中國歷史疫災的現代啟示

(1)疫災與人類相始終。病原體與人類同進化,致病微生物是人類始終面臨的重大威脅。我國南方溫暖溼潤氣候和生物繁茂的自然環境,以及由此帶來的人口聚集的生活環境和工作環境,均有利於瘟疫的發生和擴散,其作為主要疫災流行區的空間格局將長期穩定。

(2)疫災關係國家安全。人類幹擾自然的程度越來越深刻,人類面臨的疫病風險也越來越多。濫食「野味」的陋習,使得原本僅存於野生動物身上的致病微生物被帶到人間,從而導致新的傳染病發生。禁止濫食野生動物,是保障生命安全和國家安全的重要舉措。

(3)歷史是現實的鏡子。歷史使人明智,鑑古可以知今。揭示我國歷史疫災的時空變化規律,總結我國歷史疫災應對的經驗教訓,對於當今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的防控和應急管理具有重要借鑑作用。

(原題為《2200年來我國瘟疫災害的時空變化及其與生存環境的關係》)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地球環境所揭示中國北方季風區過去2200年氣候變化
    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孢粉與熱帶氣候變化研究團隊李建勇、John Dodson、晏宏及其他合作者,根據孢粉數據和氣候模型集成重建、模擬了中國北方季風區過去2200的降水、溫度變化歷史,並收集了17個定量的歷史文獻記錄,利用統計方法分別定量評估了降水、溫度變化對歷史朝代興衰更替的影響。
  • 2020年五運六氣和瘟疫之謎
    少陰君火司天,主上半年的變化,在氣候上表現為最低溫度會比平常高,植物發芽較往常早。所以在春季要嚴防心腦血管疾病。下半年陽明燥金在泉,在金運太過的基礎上再加上燥金之氣,2020年肺系疾病將明顯多發,且引發大量肺心疾病。金克木,肝氣生發受阻,所以下半年抑鬱症或者可能增多。
  • 1931年中國有記錄最大的一次洪水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今年6月以來,全國大範圍反常的降水量給多個省市帶來洪澇災害,其中江西、湖南、安徽等多地發出險情通報,多個水庫超歷史極限水位,江西鄱陽湖水域多個鄉鎮被淹沒,水位一度淹沒兩層小樓,長江流域的水位也是屢次突破記錄,目前多個江心洲居民都已安全轉移,目前天氣情況不容樂觀,
  • 劉衛英|清代瘟疫、夜遊神民俗敘事的倫理意蘊|論文
    傳說為前朝秀士,來省中應鄉試。寓中夜聞鬼言:『下瘟藥於井中。』思有以救萬民,即以身投井。次日,人見之,撈起,渾身青紫,因知受毒。由是封神。五月十八誕辰,十六出會,名曰『收瘟』,由來久矣。其井即在其東牌樓神座下,廟名旌德觀。」書生能「聞鬼言而以身試 瘟」,行為簡單愚執些,卻挽救了當地百姓,獲封「瘟神」。與第三類相比較,書生瘟神屬於「收瘟」消疫之神,而非施放病疫的,頗可愛可親。
  • 藝術時代|「 建安七子 」竟有5人亡於疫!看中國古代如何「 戰疫 」?
    清朝鹹豐五年(1855年)六月,清水大疫。六年五月,鹹寧大疫。十一年春,即墨大疫。六月,黃縣大疫。(《清史稿·災異志》)俞樾的《曲園筆記》記載,「同治之初,滇中大亂,賊所到之處,殺人如麻,白骨飛野;通都大邑,悉成丘墟。亂定之後,孓遺之民,稍稍復集,掃除胔骼;經營苫蓋。
  • 黃熱病:1878年密西西比河流域大瘟疫
    黃熱病通過埃及伊蚊傳播,只要滋生蚊蟲的因素一一具備,蚊蟲肆虐之日即是黃熱病瘟疫來襲之時。病來如山倒:乘船而來的「黃杰克」初露崢嶸儘管地理上美國中西部廣闊的腹地與古巴隔著千山萬水,但從流行病傳播的角度看,美國與黃熱病毒之間只隔了一艘商船的距離。
  • 【青年思考】一部與瘟疫抗爭的中國史
    抗「疫」還在繼續,我們可以一起回顧下在中國歷史上的抗「疫」歷史之路。讓我們一起踏上時間隧道,去探索這部瘟疫抗爭的中國史。先秦時期:瘟疫在古籍中早有的記載疾病的歷史和人類的歷史一樣久遠,中國自古就有瘟疫。殷墟甲骨文已有「蟲」「蠱」「瘧疾」「疾年」等文字的記載。「癘」字可見於《尚書》《山海經》和《左傳》。
  • 戰「疫」每日觀察丨瘟疫常改寫人類歷史 但並非隨心所欲
    中國抗擊疫情已走出最困難的階段。這並非新冠病毒對中國人網開一面——而是因為中國的抗疫鬥爭舉國動員,上下同心,堅定執行了一整套事實證明符合中國實際、符合科學規律的抗疫舉措。新冠肺炎疫情這場大疫情,將深刻改變今日世界,並以沉重的方式寫入人類歷史。它有橫衝直撞之勢,但在恰當、有力、堅韌的應對面前,也會暫時式微、退卻。
  • 古人如何對付帶來瘟疫的鼠類宿主動物?
    2003年的「非典」後,中科院武漢病毒所石正麗追蹤SARS來源,結果發現蝙蝠和SARS的源頭有強關聯。蝙蝠在民間稱為:天鼠、飛鼠。因為它很像一隻會飛的鼠。人類和鼠類帶來的疫災打了幾千年交道。不論是農耕的破壞還是疾病的傳播,鼠類一直是人類的心患。
  • 海賊王中擁有腕龍能力的奎因,外號為什麼是「疫災」?因為造毒!
    在《海賊王》中,惡魔果實是一個很有特色的設定,也是海迷們十分喜愛也樂於去討論的一個技能,在百獸海賊團中有許多實力很強勁的能力者。迄今為止是龍龍果實古代種的能力者有5人,包括無齒翼龍形態的燼、異特龍形態的德雷克、棘背龍的佩吉萬、腫頭龍形態的潤媞,以及奎因。
  • 肖一之讀《瘟疫年紀事》|瘟疫中的遊蕩者
    然而重疊凌亂的虛構歷史敘述卻密密織就了一幅瘟疫之下的人間圖景,讓我們這樣的後來者得以體察在瘟疫中求生之人的惶恐、焦慮和矛盾,讓我們都有機會成為扉頁上署名的那位「在瘟疫期間一直居留在倫敦的公民」。「那是在1664年9月初的時候,我和其他的鄰居們一道在日常聊天裡聽說瘟疫又回到了荷蘭。」《瘟疫年紀事》一開篇就立即把讀者拉進一位十七世紀倫敦人的日常之中。
  • 遭遇大災之年,購買一個年輕的女人,到底需要花多少錢?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經常出現各種類型的災害,例如旱災、水災、蝗災、潮災、地震等等。一旦出現大片的災區,自然是普通百姓受苦。因為普通百姓的家底單薄,根本無力抵禦大災大難。為了生活,每逢災荒之年,就會出現賣兒賣女的情況。那麼,在災荒之年,如果購買一個年輕的女性,到底需要多少錢呢?
  • 「瘟疫」,你知道這個詞的千年發展史嗎?
    壹 · 「瘟疫」之「源」下面,就先讓我們來看看孫玉文老師在《說「瘟疫」中「瘟」的語源》一文中,關於漢語史中「瘟疫」一詞的論述。1「瘟」孫老師注意到,早在先秦就有關於瘟疫的記載,當時叫「疫、癘」等。《說文解字》疒部中有:「疫,民皆疾也。
  • 看圖防疫——瘟疫下復興的日本民俗文化
    在新冠病毒肆虐日本時,有個神獸名氣大增。傳說這個叫「阿麻比耶」的神獸通體發光,日本弘化3年(公元1846年)出現在肥後國(今熊本縣)海上。據傳,它對官員說:「我是住在海裡的阿麻比耶,從今往後的6年將會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但6年後,將瘟疫橫行,所以請描繪我的畫像給世人看吧。」說完即離去。如今在京都大學的圖書館內仍保留有當年畫著阿麻比耶的報紙。
  • 簡單說說八字有災之年的看法和紅繩的妙用
    那麼,羊刃逢衝,身旺有刃逢流年衝刃,特別是天克地衝時難免會有兇災或生命之危發生的。身弱有災不大!流年與四柱中年月日時分別有衝剋時。通常衝年柱為父母長輩有災,本人也有不順。衝月柱為同胞有災,也會影響到本人。衝日柱為自己或妻子有災,衝時柱是兒女有災或本人不順。歲運並臨(還要看當時能量的大小)而定。此情況分五種:1、流年與大運相同。
  • 中國扶貧基金會人道救援網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總結暨2019—2020年...
    中國扶貧基金會人道救援網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總結暨2019—2020年人道救援網絡工作會人道救援網絡成立於2014年4月7日,是由中國扶貧基金會發起,國內20多家公益組織共同組建的防災、減災、救災合作平臺,主要通過防災、減災、備災、災害救援行動的實踐,提升成員機構災害項目管理水平以及機構治理等能力,提升人道救援網絡在國內外災害管理領域影響力
  • 新冠全球大流行,看中國古代是如何防瘟疫的?
    近年來SARS、甲流、伊波拉等,包括此次的新冠肺炎都屬於瘟疫範疇。據史料記載,中國歷史上經常是十年一大疫,三年一小疫。雖然每次瘟疫都會奪走無數人的生命,但這並沒有給中華民族帶來毀滅性的災難,也沒有阻擋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那麼,在中國古代,沒有現代醫學知識,沒有消毒液,沒有高大上的設備,沒有防護服,甚至沒有口罩的情況下,古人是如何預防瘟疫的呢?
  • 2020年中考語文之時空變化類的詩詞考點習題練習
    2020年中考語文之時空變化類的詩詞考點習題練習這次課程我們結合時空變化在詩詞中的考點來講一下時空變化類的詩詞該如何鑑賞。1 歌詞中的時空變化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叫著夏 天 ; 操場邊的鞦韆上,還有蝴蝶停在 上面 。 黑板上老師的粉筆還在嘰嘰喳喳寫個不停。」
  • 有那麼一群人|鄭日勝:地災防治「急先鋒」 哪裡有難衝哪裡
    >「這是埋釘法,在裂縫兩邊釘好釘子,每天按時測量兩個釘子的距離,一有新變化就要馬上組織鄉親們轉移並上報。」2016年,張家界、湘西州兩個地質災害防治技術指導中心分別在張家界、吉首兩地掛牌,省地勘局405隊成為主要技術支撐單位,有過多年地質勘查經驗的鄭日勝也成為這支技術隊伍的主心骨。無論白天黑夜,無論天晴下雨,他總是衝鋒在前,5年時間,他的足跡幾乎遍布湘西、張家界的每一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