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久沒有嘗到純手工面的美滋美味了?或許在舌尖上的井陘,我們又能「識」面,重新找回那種記憶中的美好味道。很久很久,忘記了手的溫度,手的觸感。或許因為偏僻,或者因為蒼涼,井陘人的手,卻遺世獨立地像花一樣展開,靈巧如蛇。
每次與井陘握手問好,都能感受到那隻樸實粗糙的手掌,久違了的,充滿力量。
井陘人的麵食功夫
井陘民風淳樸,與山西省接壤,受山西麵食文化的影響,抿須、閒飯、鹹食是招待外地客人的首選。
井陘人吃麵的方法很多,煮的、炒的、蒸的、拌的……更讓人讚嘆的是面到了井陘人手中,都成了一門功夫,做面師傅不只是廚子,還像一位隱於食店的世外高人,只要聽到客人的點菜,才會顯出架勢。把麵團和成不同的質地,配合不同的手法:揉、揪、繞、拉,利落如刃、快如閃電。現場看的時候,感覺像是看著一出快鏡武俠電影,只是擂臺,換成了井陘人的廚房。
抿須兒
記者來到於家石頭村農家院,這裡的張大姐可是做麵食好手,跟著她一起去品味井陘麵食好滋味。
張大姐首先推薦的是井陘的抿須兒。抿須兒以白面為主,再摻上點兒豆面、玉米面或紅薯面。做抿須兒和面很重要,面太軟抿到鍋裡成不了型,太硬又難以抿下去。抿須兒的標準是四五公分長,且兩頭帶尖兒,像「蝌蚪」,更像「面魚兒」。做抿須兒最好是在炭火上架鐵鍋,然後把抿須兒床子放在鍋沿兒上,左手緊緊握住把柄這頭兒不要挪動,右手攥住鋤子使勁兒將「床子」上的面抿下去,水面距「床子」底部的距離一拳頭為宜。因為抿須兒面軟和,所以抿到鍋裡的抿須兒只要翻個滾兒就可以出鍋了。抿須兒的滷湯很講究,芥菜滷最對味兒,不過,西紅柿雞蛋和清汤滷也很是不錯,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調製。抿須兒滑溜細嫩,食後胃口很是舒服。
缸爐燒餅
說起石家莊的美食,缸爐燒餅絕對是市民喜聞樂見小吃之一,那熱熱的帶有芝麻香的長方形缸爐燒餅,香脆可口,街頭巷尾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井陘縣旅遊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據考證,缸爐燒餅就產生於井陘。當年周總理到井陘煤礦視察,就曾對井陘的缸爐燒餅稱讚不已。
井陘南關鎮有個李師傅,祖上三代都是打缸爐燒餅的好手。李師傅介紹,打這缸爐燒餅也是技術活兒。打缸爐燒餅都要準備一長一短的兩個特製小鐵鏟,短的用於取貼近爐口的燒餅,長的用於取爐內底部的燒餅。不管是貼生的,還是取熟的,一次都要在一分鐘左右的時間完成。
燒餅打上不多一會兒,那熱乎乎的香味就從爐膛裡衝出來,直往鼻腔裡拱,讓人垂涎欲滴。顧不上燙,伸手抓一個,「嘎巴」咬一口,整個燒餅的「芝麻皮」便脆生生地爆裂開來,酥酥落下。所以,這種缸爐燒餅需要用雙手捧著吃,要不,那香噴噴的「芝麻皮」全灑落掉那就太可惜了。
關於缸爐燒餅有三個有趣的數字,即70、15、24。70是一爐烤制70個;15是烤制一般需要15分鐘;24是一個缸爐燒餅切開來看,不多不少整24層。下次,你買時數數看吧。
【責任編輯:趙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