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 因 俊 俏 難 為 友
-正 為 風 流 始 讀 書-
xy
據說這世上,有一種「蘇」叫梅長蘇,怎的就沒有把我蘇倒叻?二刷琅琊榜,還是被沒腦子的蕭景琰迷得暈頭轉向的。他有一種特殊的心質讓人著迷,而具體是什麼,我也說不清楚。
大概可以形容為:當你想撫平一個人的眉頭時,就意味著你可能愛他。難以言說的氛圍縈繞著你,他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嘆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縱然是舉案齊眉,到底意難平。蕭景琰讓人記掛,讓人放不下,就是因為他的到底意難平。
風塵之中,必有性情中人。雖這宮牆之內,風從來就沒停過,但此風非彼風,不管是蕭景琰,還是梅長蘇,此趟都是入世之舉,安居廟堂之上,豈有性情中人。有情有義唯獨沒腦子的蕭景琰,典型的性情中人,只產於江湖,不產自皇家。
南梁皇七子,歷史上有這號人物,姓蕭名繹,也就是蕭景琰的原型。說到蕭繹,就得提提他的父親,和兩個哥哥,人稱四蕭。
背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嗎?這四百八十寺建於何時?
就是蕭景琰生活的那個年代,確切地講,是建於那個疑心重重的老頭之手。
南梁是一個沒有什麼存在感的朝代,躲在生疏了的魏晉南北朝中的「南朝」裡,一點兒也不打眼。但是此朝的文學之盛,縱觀整個中國史,怕也只有盛唐和北宋,可以拿來比一比。如果你讀文學史,繞不開兩本開天闢地的鬼神之作,劉勰的《文心雕龍》和鍾嶸的《詩品》,皆產自該時期,我的青春噩夢呀~
下必盛焉,定是上有所好。好這口的就是蕭繹他爹,歷史上的梁武帝蕭衍,一大全才也,就是不聽勸,亂建寺廟,光嚷著要當和尚就有好幾回。四蕭在政治上的成就都遠遠不及,他們的文學成就。換句話說就是,皇帝做得下三濫,一個個卻都混成了文學家,結局不是餓死,就是悶死,總之不得善終。
那原型蕭繹,到底像不像蕭景琰呢?答案顯然是否定的,不了解蕭繹的可以繼續往下看:
01/ 真 · 十項全能老人
蕭繹的才情堪稱四蕭之首,可比「十全老人」全得多。
圍棋至少九段,沒事就寫寫棋譜……
對中醫深有研究,擱在今天就是一博士學位……
在文學蔚然成風的朝代,寫了一本兵書《玉韜》……
眼瞅士大夫看不上養馬,又寫了一本《相馬經》,據內行透露,不亞於伯樂水準……
大概是史上第一個自己給自己算命的皇帝了,夜觀星象便知天下大勢……
最是詩詞:
巫山巫峽長,垂柳復垂柳。
同心且同折,故人懷故鄉。
山似蓮花豔,流如明月光。
寒夜猿聲徹,遊子淚沾裳。
02 / 半眼孤憤,全無風骨
一個能寫出如此深明大義、旖旎明亮的詩句的人,卻被孤憤耽誤了前程。蕭繹天生瞎了一隻眼睛,生理缺陷讓他的心思日漸沉重,胡亂猜忌,何談氣質與風骨。
03 / 扣著史上最大一頂綠帽子
不是說自古才子流連於鶯鶯燕燕?更別說是皇家的男兒,蕭繹偏偏不是,愛情無望,家庭破裂,不羈放縱愛自由的徐昭佩,將心向地一擲,索性每天化妝只化半邊臉,反正天子只有一隻眼睛,豈能白白浪費了胭脂水粉。傳說中的半老徐娘。
心都死了乾脆再跟別人私通一回,誰料約炮事件被曝光了,蕭繹暗下殺手,死都不解恨,把屍體撈出來寫休書。以前總覺得山似蓮花豔,流如明月光與徐昭佩吻合,大約她也有過她的單純與美好吧。
04 / 世間本無蕭景琰
蕭景琰平生最恨的就是黨爭與猜忌,蕭繹兩樣都玩得「風生水起」,將對自己構成威脅的兄弟子侄一一誅殺,這在皇位爭奪中也常見,但在他蕭繹身上發生就不正常。
一個成天讀《老子》,看起來書生氣的文人,竟是這樣的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他跟蕭景琰是完全相悖的兩個人。這也是我不願意將蕭繹拿出來,與蕭景琰比肩的最大一個原因。
月色和雪色之間,蕭景琰是第三種絕色。想像著這樣一個畫面:清晨的第一縷光照在微開的城門上,亮得人睜不開眼,整座金陵城還沒有醒過來,而一個鮮衣怒馬的少年,正穿過重重宮牆。
竹尖的雪落到地上,他的雙肩披著一層光芒,頸後有毛茸茸的碎發,讓人移不開目光。周身皚皚,惟留下的一串 梅 花印……像是暇玉上的綹紋,卻並不 長 存,待到太陽 蘇 醒冰消雪融之時,就好像什麼也沒發生過。
而遇見的那個少年,美好得就像沒有存在過,惟江湖夜雨十年燈。
圖 | 呼蔥覓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