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讓人很痛心,當時南京大屠殺,30多萬中國人為什麼不反抗?

2021-01-07 砂糖的小呼呼

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遇難者國家公祭日,81年前的這一天,南京淪陷,日本侵略者進入南京城,在華中派遣軍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師長谷壽夫的指揮下,開始了長達6周的血腥屠殺,30多萬中國軍民被殺害。 為什麼30多萬中國軍民被殺,日本人很厲害嗎? 還是中國軍民沒有抵抗? 如果沒有抵抗,到底是什麼原因?

全面抗戰爆發後,日本迅速增兵中國內,迅速突進,佔領了中國的廣大領土。 中國軍隊奮起抵抗,但由於日軍在單兵作戰能力、武器裝備、後方補給方面遠遠超過了國軍,所以中國軍隊在現實中只能一步一步後退,無法組織有力的反擊。 日軍很強,這一點無可厚非。 但是,從人的角度分析,雙拳敵不過四手,打架30萬PK6萬人以上,勝負也難說。 但事實上,日軍進入南京市後,通常日軍帶著10名中國人去槍斃,抵抗很少。 不得不問為什麼被護送的10名中國人沒有襲擊帶他們的日本兵,而得到了求生的可能性。

關於這個問題,很多人歸結為中國人的奴隸制性方面,中國人跪下,被統治,習慣了被奴役的生活,對日軍,中國人這只是榨取人民膏血的軍閥,金錢被帶走了,總之 是嗎? 否則,抗戰結束僅僅5、6年後,同一個中國人死於暴行日軍的美軍和戰場,美國人也要知道,嚇了一跳。 2000年的奴隸性消失得這麼快嗎? 為什麼沒有向日軍抵抗呢? 首先,必須說明當時並不是完全沒有抵抗,不是有抵抗,而是抵抗的力量微弱,最後幾乎免不了。 這些被鎮壓的事例在手無寸鐵的軍人面前成為了另一邊,產生了僥倖心理。

僥倖心理可以說是中國軍民放棄繼續激烈抵抗的開始。 回顧歷史,從鴉片戰爭到盧溝橋事件,中國人民幾乎處於戰爭之中,戰爭大多放下武器馬上投降,生命無憂。 特別是太平天國運動結束後,江南地區經濟復甦,越來越富裕,即使民國軍閥混戰,也不會太波及,多給錢就行了。 所以,當時日本人來的時候,很多中國人也有能保護生命最失去的錢的想法。 不得不說當時很多中國人確實看錯了日本人。 他們不是人,是惡魔。

其次,當人們真正看到成群結隊的中國人被組織帶走時,他們不知道會發生什麼。 即使看到日軍已經殺人,他們也可能認為,此時的逃跑已經晚了,逃跑已經死了,被抓住也已經死了,抵抗一定死了,放棄抵抗,服從天命。 有人認為,如果被帶走可能是苦役,可能會向死者繳納屍體,最後留下生命。 被提升到屠殺地點後,機槍響起,刺刀飛出來時,很多當地人都想不到。

除了這些僥倖心理,沒有強大的抵抗組織也是悲劇的一大原因。 以抗美援朝戰爭為例,當時的中美差距比民國時期的中日差距大,武器裝備落後,沒有制空權,但最終韓戰以我方勝利美方的停戰告終。 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是我們黨領導的部隊,上下一心,全體人民支持參戰。 南京大屠殺中的中國軍民多,有放下武器的中國軍人,有一部分沒有撤退,沒有有效的組織力量,有的英雄主義也很少,即使一個人再強,也絕對不能拉狂瀾,但有的組織會翻天覆地。 失去組織的領導人是散沙,更何況是僥倖心理作祟,對方又是滅絕人性的惡魔,南京城的悲劇是不可避免的。

最後,說到勇氣,我們總是說在狹路上遇到勇者勝。 勇氣對一個人來說真的很重要。 面對困難,缺乏勇氣的支持失去了自信,失去了克服困難的希望。 同樣,當時南京市籠罩的是絕望的感覺,集體恐懼感像瘟疫一樣擴散,而且速度非常快。 這種恐懼抑制了人的一切勇氣,成為了活著、活著、唯一的目的。 被嚇破膽的軍隊雖然沒有戰鬥力,但是對於大眾,被嚇破膽的大眾與人數無關,只要雙手舉起來,對面就可以只有兩個日本人...

1937年12月13日至今有81年的景象。 南京市的悲劇深深地印在所有中華兒童的心中。 忘記歷史意味著背叛。 祝悲劇不再上演。 祝我們偉大的祖國繁榮昌盛。

相關焦點

  • 南京大屠殺,中國人真的不反抗嗎?侮辱婦女的鬼子被釘耙打死!
    在很多人的印象裡,大量的戰俘,和被驅趕集中的難民,就被幾個日本兵押送,也沒有人反抗,就像綿羊那樣順從地被屠宰,令人痛心疾首——戰俘加難民,人數肯定比日本兵多,一擁而上,就算踩也把日本兵踩死了,為什麼不反抗?! 於是,便有了這樣的認識——中國人懦弱麻木,沒有反抗精神,難怪被屠殺! 真的是這樣嗎?
  • 南京大屠殺,中國人真的不反抗嗎?戰俘奪槍暴動,侮辱婦女的鬼子被...
    去年,這張圖刷了屏,哪怕右邊的數字變成3037,中國人也不能忘記1937年的南京! 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國家公祭日。 每年的這一天,南京城上空都會響起防空警報,行人停步,汽車停駛,萬人垂首,默默哀悼這個慘痛的日子。
  • 南京大屠殺被俘虜的士兵為啥不反抗?40年後,一老兵給出答案
    在抗日戰爭中,最讓人悲痛的,應該就是南京大屠殺,在這次歷史事件中,日本侵略者以非常野蠻的行為方式,殘忍的殺害了幾十萬中國百姓,有不少人對此事非常的痛心,每次提起都會恨得咬牙切齒。
  • 國家公祭日|12.13緬懷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
    又因確定不了是誰先達到殺100人之數,決定這次比賽不分勝負,重新比賽誰殺滿150名中國人。這些暴行都一直在報紙上圖文並茂連載,被稱為"皇軍的英雄"。日本投降後,這兩個戰犯終以在作戰期間,共同連續屠殺俘虜及非戰中人員"實為人類蟊賊,文明公敵"的罪名在南京執行槍決。
  • 南京大屠殺時,中國士兵為何不反抗?40年後親歷者說出實情
    導語:南京大屠殺時,中國士兵為何不反抗?40年後親歷者說出實情我們知道,在1937年12月13日這一天,甚至之後的六周時間裡,是人們永遠無法忘記的歷史。當時日軍攻佔南京,在這裡進行了長達六周的殘酷大屠殺,南京城內三十多萬軍民失去了寶貴的生命,慘死在了殘暴的日軍刀下,一時間血流滿城。也許有人覺得疑惑,在日軍進行屠殺的時候,為什麼中國士兵不反抗?40年後,這場災難的親歷者,同時也是老兵的唐光譜說出了實情。當時,唐光譜在國軍第三營部當勤務兵。在日軍攻陷南京前一個月,唐光譜隨部隊來到南京。
  • 萬年曆 | 南京大屠殺83年,不能忘卻的歷史!
    除出庭作證者的證言外,還有眾多證人的宣誓證詞,以及來自"難民區"的資料、法院屍檢報告、慈善團體埋葬記錄、猶太教拉比的書狀等,證據充分。謊言二"南京大屠殺當時就沒人知道,中國國內和世界輿論當時也沒什麼反應,都是後來編出來的。"其實,當時在南京的外國記者目睹日軍暴行後立刻撰寫了報導。屠殺開始後幾天,就出現了相關報導。
  • 98歲日本老兵,患癌後病床上吐露南京大屠殺真言
    「當時我覺得非常吃驚,沒想到是這個景象。」12月18日,他在艦上站崗時,突然聽到機關槍的聲音,循聲望去,原來是中山碼頭岸邊,日本軍人正拿著機關槍,對中國人掃射。不過,三谷翔說出南京大屠殺的真相,不是派閥之爭,而是出於晚年良心的譴責,讓他難以忍受。「因為戰爭,我沒有完成學業,老家愛媛縣也遭到轟炸,失去了家園,我開始討厭戰爭。」
  • 特別關注|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 40多天滅絕人性的大屠殺, 30萬生靈慘遭殺戮!每一位南京大屠殺的倖存者,都是這段歷史的活證人,他們是歷史真相的捍衛者,更是和平與正義的守護者。
  • 史論|南京大屠殺為什麼會被長久掩蓋?
    這本相集記錄了1937年7月13日至1938年3月30日期間,伊藤兼男參與侵華戰爭的所見所聞,成為那段血淋淋歷史的見證。《伊藤兼男照片集》收集了日軍侵佔北京、南京、蘇州、上海等地的190多幅歷史照片,其中關於南京大屠殺及之後幾個月的照片就多達144幅。伊藤兼男還在每幅照片旁標註拍攝時間、地點,並作簡要說明。面對南京城內黑壓壓的遇難者屍體,或許這位日本兵也看不下去了,在一些照片上標註了「慘」字。
  • 一名南京大屠殺中,拯救了20萬中國人的納粹黨人(中英雙語)
    1937年,侵華日軍侵佔南京,製造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當時在中國工作的德國人約翰·拉貝,將自己的辦公室貢獻出來作為南京安全區收容難民,與其他善良的國際友人們協同,在其負責的不足4平方公裡安全區內,拯救了總數20多萬中國人的生命。
  • 日本小說《血染金陵》表述,「南京大屠殺」是中國人自己造成的?
    小說原題為《時間》,然而,陳英諦的日記從1937年12月11日直跳到1938年5月10日,恰恰跳過了「南京大屠殺」的時間段。關於殺戮只有寥寥數語,簡單說及殺了多少人,以及日後回敘時作為零星事件被提起。其次,小說包含這樣一個表意邏輯:南京大屠殺是中國人咎由自取。
  • 南京大屠殺,和我們有什麼關係?
    南京大屠殺,和我們有什麼關係?當她翻閱一篇篇文獻 報告 日記 記錄稿她心中又是何等的悲憤何等的震撼我為什麼這麼說呢請看書中原段「在他的前面兩排俘虜中,有一位孕婦開始為自己的生命抗爭,她拼命的抓打那個試圖將她拖出去強姦的士兵,拼命反抗。
  • 30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有了自己素描畫像(組圖)
    本報訊 昨日,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畫像展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開幕,30位倖存者的畫像躍然牆上,每張畫像右邊是紀念館館長朱成山的20行小詩,再現了每位倖存者的血淚經歷。  倖存者畫像是南京藝術學院畫家張玉彪教授創作的。
  • 犯下南京大屠殺的畜牲都什麼下場?捉回南京,一槍爆頭
    鬼子的獰笑,兒童的哭喊,傷者的呻吟,婦女的哀嚎……30萬同胞,在遭受了難以想像的痛苦後死去。 為什麼鬼子會如此殘暴?中國人並不需要知道答案,只需要一個結果——報仇! 其實,就在南京大屠殺期間,中國人並未坐以等斃,而是進行了力所能及的反抗,關於這方面的內容,請閱讀往期文章《南京大屠殺,中國人真的不反抗嗎?
  • 永誌不忘!81年前的南京,是每個人心頭的刺青……
    中新網12月13日電(何路曼 魏巍 李弘宇) 「南京馬路上屍首累累。有時要先移動屍體,汽車才能通行」——這是1937年12月18日,美國記者德丁在《紐約時報》上記錄下的,當時南京的景象。如今,戰火早已遠去,但那時的滿目瘡痍,卻早已刻在每個人心頭,成為了抹不去的刺青。有一些人,他們一直在為傳播歷史真相不斷奔走。
  • 面對屠殺南京人民曾猛烈反抗
    一個國家和他的人民唯有在內心深處放不下那些沉重的記憶,前進的腳步才不會那麼輕佻。毫不意外,這依舊是「自由」的雙標,關於南京大屠殺,到底是誰製造了這場血腥?西方國家宣揚的所謂新聞自由,一旦涉及真正突破人類文明底線的滔天罪惡,反倒閉口不言,這就充分暴露了他們的本質。
  • 抗戰國民政府向世界揭露南京大屠殺史記
    年12月13日,南京淪陷;日軍開始了長達六周的大屠殺,遇難同胞三十萬人以上;震驚世界。特別是對外揭露南京大屠殺真相,不僅保存了大量大屠殺第一手資料和證據;還讓世界首次看到了南京大屠殺日軍暴行,並產生了較大影響,為中國抗戰贏得了世界各國人民高度的同情和支援。 本文將依據權威史料,講解抗戰期間後勝利後;國民政府向世界揭露南京大屠殺歷史。 歡迎轉載!
  • 日本第一部以中國人的視角,講述南京大屠殺的長篇小說
    、獲得了芥川文學獎不久的堀田善衛竟然埋首數載,在一九五五年推出了第一部(好像也是最後一部)揭露日軍南京大屠殺的長篇小說《時間》。對於大屠殺中的死亡人數,日本的主流社會一般都不認可三十萬這一數字,以《日中戰爭史》奠定了自己在史學界地位的秦鬱彥,根據日方的史料撰寫的《南京事件——屠殺的構造》一書中認定被屠殺的犧牲者約為四萬左右,但他覺得這並不改變屠殺的殘暴性,他在該書的《後記》中寫道:「日本自滿洲事變以來對中國進行了十幾年的侵略,包括南京事件在內對中國國民造成了很大的痛苦和損害,這是鐵定的歷史事實。
  • 【話語中國行】歷史記憶與話語主權:構建南京大屠殺史實對外傳播...
    南京大屠殺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受屈辱的至暗時刻,這也是一段充滿國殤家恨的歷史,不僅每一個中國人應該銘記,世界亦不能遺忘。近年來,隨著我國不斷加強南京大屠殺史實真相的國際化宣傳力度,國際社會關於南京大屠殺史實的認知也不斷得到加強。
  • 奧斯卡獎得主羅思:我為什麼要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的故事
    不但是我,絕大多數西方人也都如此……這也正是我為什麼要拍這部影片的重要原因。」美國女導演瓦妮薩·羅思日前向新華社記者談起她執導的新片《女孩與影像》時滿懷感慨。羅思曾在2008年作為紀錄短片《扣押幸福》的製片人獲得奧斯卡獎。她近年來執導的多部紀錄片,如《天命之女》等也廣受好評,其很多作品都展現了在逆境中抗爭的小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