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遇難者國家公祭日,81年前的這一天,南京淪陷,日本侵略者進入南京城,在華中派遣軍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師長谷壽夫的指揮下,開始了長達6周的血腥屠殺,30多萬中國軍民被殺害。 為什麼30多萬中國軍民被殺,日本人很厲害嗎? 還是中國軍民沒有抵抗? 如果沒有抵抗,到底是什麼原因?
全面抗戰爆發後,日本迅速增兵中國內,迅速突進,佔領了中國的廣大領土。 中國軍隊奮起抵抗,但由於日軍在單兵作戰能力、武器裝備、後方補給方面遠遠超過了國軍,所以中國軍隊在現實中只能一步一步後退,無法組織有力的反擊。 日軍很強,這一點無可厚非。 但是,從人的角度分析,雙拳敵不過四手,打架30萬PK6萬人以上,勝負也難說。 但事實上,日軍進入南京市後,通常日軍帶著10名中國人去槍斃,抵抗很少。 不得不問為什麼被護送的10名中國人沒有襲擊帶他們的日本兵,而得到了求生的可能性。
關於這個問題,很多人歸結為中國人的奴隸制性方面,中國人跪下,被統治,習慣了被奴役的生活,對日軍,中國人這只是榨取人民膏血的軍閥,金錢被帶走了,總之 是嗎? 否則,抗戰結束僅僅5、6年後,同一個中國人死於暴行日軍的美軍和戰場,美國人也要知道,嚇了一跳。 2000年的奴隸性消失得這麼快嗎? 為什麼沒有向日軍抵抗呢? 首先,必須說明當時並不是完全沒有抵抗,不是有抵抗,而是抵抗的力量微弱,最後幾乎免不了。 這些被鎮壓的事例在手無寸鐵的軍人面前成為了另一邊,產生了僥倖心理。
僥倖心理可以說是中國軍民放棄繼續激烈抵抗的開始。 回顧歷史,從鴉片戰爭到盧溝橋事件,中國人民幾乎處於戰爭之中,戰爭大多放下武器馬上投降,生命無憂。 特別是太平天國運動結束後,江南地區經濟復甦,越來越富裕,即使民國軍閥混戰,也不會太波及,多給錢就行了。 所以,當時日本人來的時候,很多中國人也有能保護生命最失去的錢的想法。 不得不說當時很多中國人確實看錯了日本人。 他們不是人,是惡魔。
其次,當人們真正看到成群結隊的中國人被組織帶走時,他們不知道會發生什麼。 即使看到日軍已經殺人,他們也可能認為,此時的逃跑已經晚了,逃跑已經死了,被抓住也已經死了,抵抗一定死了,放棄抵抗,服從天命。 有人認為,如果被帶走可能是苦役,可能會向死者繳納屍體,最後留下生命。 被提升到屠殺地點後,機槍響起,刺刀飛出來時,很多當地人都想不到。
除了這些僥倖心理,沒有強大的抵抗組織也是悲劇的一大原因。 以抗美援朝戰爭為例,當時的中美差距比民國時期的中日差距大,武器裝備落後,沒有制空權,但最終韓戰以我方勝利美方的停戰告終。 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是我們黨領導的部隊,上下一心,全體人民支持參戰。 南京大屠殺中的中國軍民多,有放下武器的中國軍人,有一部分沒有撤退,沒有有效的組織力量,有的英雄主義也很少,即使一個人再強,也絕對不能拉狂瀾,但有的組織會翻天覆地。 失去組織的領導人是散沙,更何況是僥倖心理作祟,對方又是滅絕人性的惡魔,南京城的悲劇是不可避免的。
最後,說到勇氣,我們總是說在狹路上遇到勇者勝。 勇氣對一個人來說真的很重要。 面對困難,缺乏勇氣的支持失去了自信,失去了克服困難的希望。 同樣,當時南京市籠罩的是絕望的感覺,集體恐懼感像瘟疫一樣擴散,而且速度非常快。 這種恐懼抑制了人的一切勇氣,成為了活著、活著、唯一的目的。 被嚇破膽的軍隊雖然沒有戰鬥力,但是對於大眾,被嚇破膽的大眾與人數無關,只要雙手舉起來,對面就可以只有兩個日本人...
1937年12月13日至今有81年的景象。 南京市的悲劇深深地印在所有中華兒童的心中。 忘記歷史意味著背叛。 祝悲劇不再上演。 祝我們偉大的祖國繁榮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