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推薦給我《螢火蟲之墓》這部電影,囑我一定要看,剛剛看完,很想分享一些東西。
影片是倒敘形式,開頭主人公已經死了,死在了車站裡,朦朧之中與早已死去的妹妹節子相見了。
戰爭年代,爸爸是海軍軍官,在外打仗,哥哥家裡遭遇空難,房子被燒毀了,媽媽躲在防空洞,他背著節子從另一條路與媽媽匯合。找到媽媽時,她已經被炸得奄奄一息,醫院已經被炸毀,媽媽兇多吉少。但為了照顧妹妹,他強忍悲傷,騙妹妹說媽媽在醫院治療。
媽媽去世後,哥哥帶著節子和一些空難之前藏的食物住進阿姨家。阿姨用母親的遺物換了一些米,兄妹倆吃上了住在阿姨家以來的唯一一頓飽飯。阿姨嫌棄節子年幼愛鬧,嫌棄兩個孩子是累贅,哥哥於是帶著妹妹住進了野外防空洞。沒有燈,節子怕黑,哥哥捉了很多螢火蟲放在蚊帳裡。第二天,螢火蟲死了,節子埋葬這些螢火蟲的時候問哥哥,媽媽是不是也住在墳墓裡。原來阿姨早就告訴節子媽媽死了。哥哥佯裝的堅強終於再也維持不住,卻也只敢默默流淚,因為他還要做節子的大樹。自此,他唯一的希望就是杳無音訊的父親。
糧食越來越少,兩個孩子不得不面對最原始的生存危機。哥哥去地裡偷東西被逮住打,在空襲時冒著生命危險去找吃的。哥哥去取錢時發現父親的軍隊早已戰敗殉國,而節子因為營養不良逐漸虛弱。節子沒有熬到那個冬天就去世了,哥哥用剛分的木炭火化了妹妹,將她的骨灰裝進她最愛吃的水果糖盒子裡,影片結束。
有人說阿姨太可惡了,她拿走了哥哥藏的食物,吃著男主媽媽遺物所換的糧食,卻不肯給兄妹倆吃飽飯。但在戰爭年代,這就是真實啊。或許在和平年代,阿姨只是個貪圖小利的小人物,但在戰爭時期,人人食不果腹,還要應付不知什麼時候會出現的空襲,阿姨的性格缺陷也被無限放大。誰願意在青黃不接的時候還能善待兩個不是自己的孩子呢,這就是真實的人性啊。
也有人說哥哥太沒用了,不去求阿姨,也不去工作,最後養死了妹妹。哥哥也只是個十二三歲的孩子,還要照顧年僅四歲的節子。要不是學校被炸毀了,也是在上學的年紀,父親是個海軍軍官,要不是空襲,家裡也該是衣食無憂的,這樣的孩子,還不懂得如何經營生活。
一個剛剛知事又不懂生存的孩子,帶著一個更加年幼的妹妹,寄人籬下,生活的艱辛可想而知。孩子心思單純,將藏起來的食物全給了阿姨,希望可以得到庇護,而孩子也最為敏感,他可以輕鬆察覺別人的惡意,阿姨不耐煩的態度,蔑視的話語,以及刻薄的行為讓哥哥感到難過,孩子的自尊心終於在阿姨不知有心還是無意的一句「還不如去防空洞住算了」之後爆發了,帶著節子住進了野外的防空洞。
哥哥在躲避空難時會對妹妹說「別怕,有哥哥在」;在媽媽去世後一個人默默承受失去母親的痛苦,帶著笑哄妹妹入睡;在發現妹妹已經得知真相後壓抑著自己的情緒,默默掉眼淚;會帶著妹妹去海邊玩耍;妹妹生病了,偷甘蔗給妹妹吃,被發現後跪著求一根甘蔗;知道父親遇難後崩潰的大叫。我想,假如不是要照顧妹妹,他應該也會嚎啕大哭吧。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那個年代的中國,死於戰爭的人也是不計其數。戰爭,是個跨越國界的劇毒,受苦的,都是那些平頭百姓。他們最關心的,只是自己以及後輩能安穩的生活。親情的淡漠,生活的艱辛,最悲傷的,莫過於看著親愛的人在自己眼前慢慢凋零而自己卻無能為力。戰爭年代,有多少個節子失去生命。這就是真實的人性和戰爭的冷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