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螢火蟲之墓》:帶給觀眾感動的是那份傷痛

2020-12-14 小沐小木

日本是一個很喜歡寫悲劇的國家,我看過的很多日本作品,似乎都是用悲貫穿整部作品,但是這個國家有很奇怪,它還喜歡治癒的東西,日本的藝人是真的可以給觀眾帶來歡笑,那種發自內心的感情很能感染人。

這是個很懂禮數的國家,不過大部分人的評價都是明小禮而不識大體,對這個國家偏見很深,最開始接觸的時候我也感覺很奇怪,為什麼這些出現在電視上的藝人,既不像中國藝人這樣看起來"高高在上",也不像韓國藝人那樣表現的"充滿愛意",很多時候都是在用討好觀眾的方式,做很多"拋棄面子"的事情,他們是真的很努力的在完成觀眾、電視臺的任務,即使看起來狼狽也沒關係。

電影方面是我最晚接觸的,這部電影確實很好的反應了時代,也很好地講述了戰爭之下,一對兄妹的真實生存狀態。戰爭帶給普通人民的只有傷害,只有在戰爭過去了,人們才開始思考。

其實動畫一直以來在我心中和"童話"劃等號,這種形式的藝術作品或多或少都是在實現人們心中不能在真實中實現的故事。也是用一個淺顯簡單的方式,把這個故事講述得很動人,因為它像是用孩子的口吻來講述的。

《螢火蟲之墓》傳入中國時,曾被認為是宮崎駿導演的作品,這部動畫其實是由高畑勳創作的。它將自己對戰爭的理解融入到動畫電影中,講述日本在即將戰敗時,一對兄妹是如何努力的活著的故事。

再看這部作品的時候,總會不經意的感嘆,他沒有用太煽情的臺詞,也沒有什麼動人的橋段,就像是孩子的眼睛看到的戰爭,用孩子的眼睛,看著身邊的人一個個死去,這是一種怎樣的感受?導演就解開了這個疑問,帶觀眾用這種視角去看待。

戰爭面前生命是脆弱的,尤其是婦女孩子,孩子不像大人,在很多時候都是有優勢的,可是這些根本無法照顧自己的孩子,在惡劣的環境下,究竟要經歷什麼,才能活著。《螢火蟲之墓》中有哥哥帶著妹妹逃離流彈的襲擊的場景,就在這場襲擊過後,哥哥發現母親死在了這裡,可是他沒有時間去傷心,因為戰爭是沒有喘息時間的,哥哥失去了母親,親人只剩下了妹妹和遠赴戰場的爸爸,作為這個家中最大的,哥哥必須努力的照顧好妹妹,可是他也只是個孩子。

母親死後,哥哥和妹妹去投奔了一位熟識的家庭,最開始還是接待了二人,可是沒過不久,戰爭中物資緊缺,這種嚴峻的形勢下,這個家庭已經無法維持開銷,只能縮減二人的口糧。平日裡二人在家也沒少受過白眼,哥哥終於受不了這樣的生活了,帶著妹妹在山洞裡住下。因為沒有糧食,哥哥經常去偷別人的菜,有一次被抓住,受到了一頓暴打,哥哥回到家裡發現妹妹已經餓昏了,在檢查過後發現是營養不足引起的。

哥哥一直在努力,幻想著有一天這個家還可以完整,能盼回自己的父親,三個人的家也是家。可是他聽到了日本戰敗投降的消息,這種消息傳來可以說是喜訊,人們終於不用在經受戰爭,可是父親也在戰爭中死去。

萬念俱灰之際,哥哥回到家中,卻怎麼也叫不醒自己的妹妹了,原來她也已經死去。這個本應該幸福的家庭因為戰爭,先是父親的離開,然後是母親被炸死,現在連妹妹也餓死了。這個家只剩下了一個人,他看著自己的家人一個個死在自己的面前卻無能為力,最後哥哥也死在了火車站。

這一家人的悲劇並不是他們自己造成的,是時代的錯,也是當權者的錯。可是如果換一個角度看,哥哥如果沒有選擇離開那個家庭,那麼兩個人即使受到了很多不公平的待遇,也不至於慘死,即使是喝湯,也能多存活一陣子,他們已經快要熬到戰爭結束了,在山洞也是熬,寄人籬下也是熬,為了一時之憤選擇一個不知結局的路,確實太過衝動了,而且兩個人還是孩子,沒有任何的生存能力。或許我們可以說,因為是孩子,所以沒辦法做周全的思考,可是在這個家庭中努力,比出去努力要更容易。

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們站在了主角這面,所以會對這個家庭諸多不滿,可是換位思考的話,這個家庭也沒做錯什麼,在戰爭中收留兩個人本來就是好心了,兩個孩子不能主動地為這個家庭分擔一些事情,總是在家中呆著,這也不是個辦法,如果兩個孩子可以和他們一起做努力,多溝通,其實也不會到這個地步。

戰爭結束,倖存的人都慶幸自己終於成功的存活,可以和家人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在幸福的家庭背後,是千千萬萬個破碎的家,他們隱藏在這場戰爭的陰暗處,承受著這場悲劇,在戰亂中化為屍體。

《螢火蟲之墓》可以帶觀眾看到日本戰爭下,那些無辜的家庭,無辜的孩子的生存狀態,也能看到很多人是這場戰爭的犧牲品,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人世間的悲歡,確實是一個很好的角度,當孩子還不能很好的理解每種情緒,那些單純的悲傷更顯悲傷。

可是哥哥和妹妹的結局,更多都是自己造成的,兩個孩子即使遭遇了這樣的事情,也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哥哥看不清處境,太過情緒化,覺得自己可以照顧妹妹,能夠生存下去,就貿然帶著妹妹離開。其實哥哥也從來沒有考慮過,自己是否有問題,總是怪那一家人對自己兄妹的刻薄。

這部電影是日本人民帶著日本意識對戰爭的不全面的反思,在我看來還是很有意義的,不過單就這部作品來說,還是片面地展現了日本戰爭、戰敗時,平民在戰爭中受到的苦難,沒有反思這場悲劇產生的真正原因,其實如果把這部動畫電影看作是電影的話,那麼我們會發現這部電影能夠帶給觀眾的思考實在過少。

戰爭是殘酷的,可是日本經受的災難,確實日本政府一手造成的,這是自食苦果,這部作品刻意減少了一些歷史,其實如果這一點來看的話,這部電影是失敗的,因為它是不敢直面真相的代表。不過如果從反戰的角度來看,這部電影無疑是成功的,觀眾可以在一部動畫作品中看到戰爭之下,人民的傷痛,可以說是一部的很好的反戰作品。

相關焦點

  • 吉卜力《龍貓》《螢火蟲之墓》藍光化
    吉卜力工作室最近陸續推出舊作的Blu-ray Disc,現在終於決定在今年夏季推出《龍貓》和《螢火蟲之墓》這兩部作品的BD碟了。這兩部作品現在依然可以在電視上經常看到,不過這次的BD化一定會帶給觀眾不一樣的享受。《龍貓》和《螢火蟲之墓》這兩部作品都是1988年同時上映的,這次將兩部作品同時BD化,仿佛重現了當年的歷史一樣。雖然離上映時間已經過去了二十多年,不過作品帶給我們的感動卻絲毫沒有褪色。不僅如此,這兩部作品都是很多粉絲心目中吉卜力的代表作,至今依舊可以在很多排行榜和調查問卷中看到它們名列前茅。
  • 《螢火蟲之墓》真的值得你流淚嗎?
    高道生最著名的作品是《螢火蟲之墓》,豆瓣得分高達8.7!男人不值得流淚《螢火蟲之墓》一直是稀飯飯想看的電影,但他的影評都是感情用事,催人淚下,我不敢看他的情感。這次,我終於鼓起勇氣看了這部「催淚瓦斯式」的高分巨作,結果,在整個過程中沒有太多想哭的衝動,反而更多的是沮喪和不理解。
  • 透過《螢火蟲之墓》看人心,比戰爭還殘酷的是人心
    大家好,今天為大家帶來一部日本動畫電影《螢火蟲之墓》。《螢火蟲之墓》由高畑勳導演執導,整部電影充斥著憂傷的旋律,也不乏溫馨的場景。這部電影也被美國知名影評人羅傑埃伯特評為「最具情緒渲染力,令人反思的電影之一」。
  • 《螢火蟲之墓》與那些真實歷史影像重疊,以為是糖,結果是刀
    「昭和二十年,9月21日夜晚,我死了」這是電影《螢火蟲之墓》的開場白。電影《螢火蟲之墓》是吉卜力工作室在1988年創作的一部日本動畫,整部影片以倒敘的手法講述,圍繞二戰時期通過回憶的敘事方式展開。要說吉卜力當中,有哪一部作品受到最多的爭議,那非高畑勳執導的《再見螢火蟲》莫屬。這部電影雖然感動了不少人,也讓很多人不爽,感動是因為對影片情節的理解,對主人公的同情,而不爽則大多數來源於自己的歷史觀。不過一部作品就算是口碑再好,也會有人批評。
  • 爭議聲中,《螢火蟲之墓》是如何獲得成功的?
    超越了91%的動畫片和93%的戰爭片,位列豆瓣電影Top250排行榜的第157位;《螢火蟲之墓》在IMDB有21萬網頁評分,也得到了8.5的高分。但就這樣成功的電影,時至今日的三十多年後還存在著各種爭議,本文就試圖通過三個方面的解釋,來一窺《螢火蟲之墓》雖飽受爭議,卻能獲得成功的原因:主題之爭:到底是不是成功的反戰片?
  • 《螢火蟲之墓》是日本動畫片的翹楚,把我看哭了!
    《螢火蟲之墓》是日本當代動畫的佼佼者,甚至可以說是一部反戰類型片,是少有的能夠在世界級別的類型片中佔有一席之地的動畫類型。僅這一部作品,其主題涵蓋面之廣、意義挖掘之深、情感表達之健全和飽滿,宮崎駿所有作品疊加起來,都無法超越它。
  • 《螢火蟲之墓》除了飽受爭議的「反戰思想」,人性的刻畫才是亮點
    這是吉卜力工作室最具爭議的一部動畫作品《螢火蟲之墓》裡面的一句話,該部作品的導演是高畑勳,老爺子兩年前去世之後,他的動畫生涯也隨之結束。而這部為他帶來諸多爭論的作品,讓我們看到了他對戰爭的一些思考和表達。
  • 螢火蟲之墓——哥哥是如何養死自己妹妹的?
    今天帶大家賞析一下日本的反戰動畫電影《螢火蟲之墓》。《螢火蟲之墓》作為日本動畫電影的經典作品,一直以來都褒貶不一。故事整體看下來還是讓人很感動的,妹妹非常的可愛,中間的螢火蟲場景也非常美,哥哥雖然不會養妹妹,但也一直在用心地給妹妹安定和幸福。對於一個不太聰明還倍有主意的孩子來說,似乎已經做的不錯了。
  • 「螢火蟲之墓」一部存在質疑和爭議的作品
    一直以為《螢火蟲之墓》是宮崎駿的作品。真是誤會大了,雖然也是吉卜力工作室出品,但《螢火蟲之墓》是而高畑勳執導而成的,改編自小說家野坂昭如帶有半自傳色彩、發生在二戰時期的小說。聽聞《螢火蟲之墓》已久,聽到的評語不外乎是:可憐,難過,又或者是傷心之類的話。網上外殼的包裝,寫著「兩兄妹用脆弱的生命努力發出微光…」,第一感覺這是一個悲情的故事。所以一開始我一直是不太敢看《螢火蟲之墓》。
  • 戰爭中的螢火蟲《螢火蟲之墓》觀後感
    朋友推薦給我《螢火蟲之墓》這部電影,囑我一定要看,剛剛看完,很想分享一些東西。影片是倒敘形式,開頭主人公已經死了,死在了車站裡,朦朧之中與早已死去的妹妹節子相見了。沒有燈,節子怕黑,哥哥捉了很多螢火蟲放在蚊帳裡。第二天,螢火蟲死了,節子埋葬這些螢火蟲的時候問哥哥,媽媽是不是也住在墳墓裡。原來阿姨早就告訴節子媽媽死了。哥哥佯裝的堅強終於再也維持不住,卻也只敢默默流淚,因為他還要做節子的大樹。自此,他唯一的希望就是杳無音訊的父親。糧食越來越少,兩個孩子不得不面對最原始的生存危機。
  • 《螢火蟲之墓》:眼淚背後,願每個孩子被溫柔以待
    「我在給螢火蟲造墓呀。」節子低垂著頭,又說道,「媽媽也在墳墓裡邊吧?」清太正不知道該如何作答,她接著說下去,「我聽阿姨說的,媽媽已經死了,埋在墳墓裡邊。」清太這才第一次淚水盈眶……這是日本作家野坂昭和根據自身經歷攥寫的小說《螢火蟲之墓》中的一個場景。作為日本第58屆直木獎獲獎傑作,《螢火蟲之墓》從出版至今,翻印過無數次,由其改編的同名動畫、電視單元劇版及真人電影也廣受好評。
  • 那部震撼心靈的動畫片《螢火蟲之墓》
    由日本著名動畫製作人高畑勳進行之作,代表作有《風之谷》《天空之城》《魔女宅急便》《百變狸貓》等,有著自己獨特製作風格。《螢火蟲之墓》可以理解為是一部反戰影片,對於百姓而言戰爭沒有勝利者,只有無盡的傷害。
  • 《螢火蟲之墓》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我們終究會再次相遇
    ——《螢火蟲之墓》「昭和20年9月21日晚,我死了。」這是動畫電影《螢火蟲之墓》的第一句臺詞。短短一句話,讓人感到無盡的悲傷和難過。《螢火蟲之墓》這部電影,當時在日本上映後,評論是兩極分化,有的人覺得感動而悲傷,有點人覺得憤怒和誇大其詞。感動者基於對影片中主人公的同情,憤怒者覺得整個影片扭曲了他們認知中的歷史。高畑勳導演的這部影片,它以平民為基礎,反映了戰爭之下,生活在水生火熱中的人們,也突出了很多人面對生死,人性中的薄涼和現實。
  • 螢火蟲之墓:每當我記起我的妹妹,我的眼淚就止不住
    #大家應該都會記得這一部動漫電影——《螢火蟲之墓》,還記得影片開頭的第一句話,「昭和20年9月21日,我死了」就這樣,這個悲慘的故事就開始了。螢火蟲之墓故事發生在二戰中的日本,因為戰爭一個原本美好的家庭就那樣變得支離破碎只剩下十四歲的青太和妹妹。
  • 螢火蟲之墓:因為設定緣故被人不喜,但劇情本身確實引人深思
    #文|阿倫《螢火蟲之墓》是由高畑勳執導,辰巳努、白石綾乃等配音的日本動畫電影。但是這種手法註定不會被大眾所喜歡,我本人就是不喜歡《螢火蟲之墓》的人之一。在《螢火蟲之墓》的劇情中,飽受苦難的日本民眾渴望著那場侵略戰爭獲勝,而主角清太更是以身為軍人的父親為榮,類似於這種設定在動畫中有著不止一處。所以這部動畫我們在看到之後,反響並不是很好。
  • 《螢火蟲之墓》戰爭之下沒有贏家
    《螢火蟲之墓》是我在15歲的夏天看的,當時沒有看懂開頭脫離實際的表達形式,以為只是一種想像畫面就沒在意。到結束後才發現,一開始就是整個影片的結局。影片帶給我的衝擊是我15歲所不能承受的,本來我是帶著輕鬆愉快的心情點開了一部在我看來只是「動畫片」的電影,但影片題材之沉重,使得我懵懵懂懂地緩和了好幾天。只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離,直接地感受「死亡」。影片具體細緻地圍繞兄妹二人在戰爭中經歷的一切,其中百般滋味透過屏幕直擊心靈。至今仍無法忘卻它給我留下的恐懼感。
  • 《螢火蟲之墓》中你不知道的事情
    本篇為大家帶來的是一部異常傷感的動漫電影《螢火蟲之墓》中你不知道的事情。哥哥把妹妹火葬,最後的畫面是一大片的螢火蟲升起,恍然中,妹妹好像又回到了哥哥身邊。1.卡其實原本是想把這部影片做成有讓社會認清歷史,承擔責任的內涵,但最後的結果是變成現在差評眾多的樣子2.
  • 「螢火蟲之墓」戰爭的殘酷,人性的缺陷
    動畫電影《螢火蟲之墓》於1988年日本首映,高田勳執導,講述的是一對兄妹在二戰期間日本宣布戰敗前後活活餓死的故事。我大約在2015年同朋友一起觀看,當時看了過後無力應付這部片子強大的情感力量。其實沒有人應該為自己是否為一部作品受感動而承擔別人的羞辱和責難,也不應該把自己的反應強加給別人。我很理解有的人還是對「日本」和「軍國主義」有類似的關鍵字審核機制一樣的敏感度,但是這不利於我們理解這部影片。這種羈絆不在於影片本身,而是因為我們對自己的感覺不誠實,我們也不敢做誠實的表達——這種情況在我們總是要顧及個人觀點是否符合國家敘事時尤甚。
  • 宮崎駿佳作《螢火蟲之墓》,淚點太低,不敢看第二遍
    今天七七和大家一起回顧一部看了不敢看第2遍的電影《螢火蟲之墓》。青太和節子住的防空洞每到夜晚,這個防空洞到處都是螢火蟲在飛舞,宛如繁星在他們身邊翩翩起舞,讓人忘記生活,帶給他們的苦難和折磨,兄妹倆在這裡開心的生活了一段時間。
  • 《晝顏》影評:沒有對錯,只有立場
    森林約會、螢火蟲之戀還有星空下之吻這些場景都給人塑造了美好純愛故事的感覺。讓我們深深地關注著紗和與北野老師的愛情。劇情故事的背景是這樣的,紗和出軌了有婦之夫北野,因此和丈夫離婚,最後還籤訂一份協議,紗和和北野永不得見面永不得交流,北野和妻子繼續在東京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