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火蟲之墓》是我在15歲的夏天看的,當時沒有看懂開頭脫離實際的表達形式,以為只是一種想像畫面就沒在意。到結束後才發現,一開始就是整個影片的結局。影片帶給我的衝擊是我15歲所不能承受的,本來我是帶著輕鬆愉快的心情點開了一部在我看來只是「動畫片」的電影,但影片題材之沉重,使得我懵懵懂懂地緩和了好幾天。只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離,直接地感受「死亡」。影片具體細緻地圍繞兄妹二人在戰爭中經歷的一切,其中百般滋味透過屏幕直擊心靈。至今仍無法忘卻它給我留下的恐懼感。
該影片講述了14歲的哥哥清太和4歲的妹妹節子在空襲後成為孤兒,寄住親戚家卻因越來越少的白米飯和越來越多的白眼而不得不離開,二人躲在洞穴裡,在戰爭夾縫中尋找活路,最終因孤立無援接連死去的悲慘故事。
影片一開頭,男主清太的靈魂站在自己的屍體邊講述:「昭和二十年,九月二十一日的夜晚,我死了。」車站工作人員過來清理流浪者的屍體,發現了清太隨身攜帶的糖果罐,當成垃圾丟了出去。這裡面裝的是清太妹妹節子的骨灰。螢火蟲瞬間點亮了周遭,音樂響起,妹妹從草叢中現身。一時間悲涼與溫暖這種複雜的心情交織在心間。妹妹的靈魂看到了倒在地上的哥哥,正想跑過去,卻被哥哥的靈魂從背後攔住了。兄妹相視一笑,終於他們再次重聚。儘管此次重聚是一個悲劇的結束。哥哥撿起糖果罐,兄妹倆仿佛回到了戰爭前無憂無慮的生活狀態。
觀影過程中,我有很多不理解的地方。儘管這部影片對某些情景的表現毫不避諱,十分直白。但人物個性與情節發展似乎多了許多彆扭的東西。比如:空襲一開始,母親就與兄妹倆分開避難,讓人費解;14歲清太面對全身燒傷的母親沒有流露出任何恐懼的神情;當身上長蛆的母親屍體被抬出去時,都沒有留下一滴眼淚;清太身無分文不去幹活反而是去偷東西;直到妹妹瀕臨死亡才去取爸爸留給他們的錢……觀影過程既難受又氣憤,給我的第一直覺就是:這一慘劇就是男主一系列的騷操作造成的。男主在這部影片中背負了太多東西。是一個讓人摸不著頭腦的角色。
為什麼男主表現出與自身角色不符的行為呢?
男主異常堅強是因為他父親是一名海軍軍官,清太極其崇拜他的父親,從心底裡堅信父親會擺平這一切磨難,會擊潰破壞他們家園的「壞人」。只要父親回來,這一切都會結束。
儘管該影片從百姓的視角表現了戰爭的殘酷,一定程度上具有反戰意味。但是在更深層次裡,缺少了對戰爭最根本原因的反思。這無疑是最失敗的。
男主根本不明白這場戰爭誰才是罪魁禍首,只知道自己受到「迫害」,並且自己信仰的父親也已戰敗犧牲,信仰倒塌。這時男主才終於崩潰痛哭!
影片傳遞的是一種不甘心的心情,如同倔強的男主將擁有的一切賭注全部壓在「無敵」的父親大人身上,才會失去母親、失去親戚之間的親情、失去誠信、失去最愛的節子、最後失去生命。
賭是沒有用的!這種傲慢的心態最終會失去所擁有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