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食同源」起源於唐代!唐代的《黃帝內經太素》一書寫道:「空腹食之為食物,患者食之為藥物」,反映了古代醫學的理論食同源。中藥和食物的來源是一樣的,許多食物既是食物又是藥物,這些食物含有藥物的性質、味道和功效,不僅可以治療疾病,還可以作為食物使用。---摘自智虎
簡而言之,一頓好飯意味著少生病。這一理論在勞動人民的智慧中得到了充分體現,例如,奇怪的民間公式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看似無關緊要的東西,匹配會產生意想不到效果。如白蘿蔔紅棗生薑湯能驅寒流涕;冰糖銀耳雪梨蒸可止咳;山藥奶膏湯對慢性胃炎有很大幫助。以上幾種口味都是我多年來經常使用的保健食品,比我看不懂的藥安全多了!
說到山藥,這是一個很好的東西,在我家鄉叫淮山,我不認為他們是相同的東西沒有看到真實的對象。市面上常見的有兩種:一種是比擀麵杖粗的脆皮山藥,通常用於油炸;另一種是鐵棒山藥,直徑約2釐米左右,形狀細長,根脆而根密,表面有鏽狀痕跡,故稱為鐵棒山藥,適合蒸、煮、煎、燉。
鐵棒山藥質地緻密,質地細膩,他的粘液比脆山藥少,蒸或煮後,需要咬一口粉。有《神農本草經》和「健中補虛,補中益氣,久服耳聰目明」的記錄。《本草綱目》認為yam可以充當「益腎氣,健脾胃,潤皮毛」。現代研究發現山藥含有膽鹼和柔軟的磷脂,有助於提高免疫力和記憶力,常吃能強身健體,延緩衰老。很好東西~
流行期間,囤積了一捆鐵棍山藥,一半吃了,剩下不少。我買了扇貝,我想嘗嘗,質量怎麼樣?想到山藥和芋頭都是土豆食品,原本想做剁椒芋頭,突然想試試剁椒山藥的味道?所以,泡一些扇貝,剁椒乾貝和蒸山藥一起分享吧
乾貝蒸山藥
兩片山藥,十多個扇貝,兩勺料酒,剁椒兩勺,大蒜小勺,醬油小勺,還有色拉油。
第一步:把扇貝泡在料酒裡,用蒸籠蒸半小時。
第二步:山藥洗淨去皮,切成小塊放入碗中備用。
第三步:加入兩茶匙剁椒,一大勺色拉油,一勺小勺醬油和大蒜粉,攪拌均勻。
第四步:將拌好的剁椒扇貝均勻地鋪在山藥表面。
第五步,鋪好剁椒扇貝,放入鍋內,加熱熱水,分離水蒸半小時,蒸至山藥很容易用筷子插進去。
生產經驗分享:
1、這道扇貝需要料酒泡發,我買的扇貝是半乾鮮的,所以直接在鍋裡蒸。
2、剁椒和乾貝都含鹽量高,而且都很鹹,因此蒸菜不需要加鹽來防止過鹹。
山藥是一種包羅萬象的食物,他沒有味道,你加了什麼,味道就跟他一樣,所以,開始你的想像力,有一個創造性的山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