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們對異性戀仍舊不是很了解

2021-12-21 利維坦

利維坦按:「異性戀」這個定義是怎麼來的?因為「性正常的方式根本沒有統一意見。現在仍然還有很多對於『異性戀』的定義,但是他們分歧很大,選擇其中一個作為定義根本不可能。」

文/Chloe Angyal

譯/Fiona_uer

在幾世紀以前,同性睡一張床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睡在一起既取暖又省錢,還能最大程度上地享受朋友之間的歡樂時光。他們只是睡在一起,但是他們並沒有,用現在的話來說,「睡了彼此」。但是漢尼·布萊克在她的新書《異性戀:令人嘆為觀止的短暫異性戀史》中指出,「有些人可能會在心裡想,一些愚蠢的歷史學家說的話根本無所謂,這些敏感多情的紳士睡在彼此的臂彎裡明顯是同性戀。」

《異性戀:令人嘆為觀止的短暫異性戀史》

異性戀到底意味著什麼?這麼問可能很傻:因為你知道異性戀是怎麼回事,並且所有人都知道。如此的顯而易見以至於根本不需要認同。年輕人到了年紀就會被認作異性戀。但是在這本書中,布萊克寫了兩百來頁來對我們解釋什麼是真正的異性戀。「儘管我們之中很多人很肯定的甚至會很漫不經心的用這個詞,」她寫道,「但是其實異性戀這個定義到底怎麼來的我們一無所知。」

德國的一位支持同性戀權益的積極分子卡爾·柯畢尼在1968年在定義上邁出了第一步。他強烈反對罪惡化的定義「違反自然倫常的男性通姦」,他創出新詞「同性戀」和「異性戀」,前者意味著男人和男人做愛,後者意味著普遍的異性方式。二十年後,理察·馮·埃賓博士寫了一本性交異常概要,在那本概要裡,他反覆提到「同性性愛」和「普通性愛」。從這本書開始,同性性愛代表著離經叛道,危險和不受歡迎的性行為。

卡爾·柯畢尼

但是幾乎所有的性別專欄作家都會告訴你,性正常的方式根本沒有統一意見。現在仍然還有很多對於「異性戀」的定義,但是他們分歧很大,選擇其中一個作為定義根本不可能。異性戀作為一種常識對我們了解這個社會很重要,但是沒人真正理解它代表著什麼。但是我們卻很自信我們很了解現在談及的一切。

Homosexual,「同性戀」一詞最早出現在卡爾·柯畢尼的一篇文章中

要開始了解什麼是異性戀,我們首先要了解「套語」的概念,人類學家用這個來表示「所有人都知道的事情」,也就是外行人說的「常識」,套語是我們從本土文化了解的一切,我們用它來感知整個世界。布萊克寫道,「幾乎所有我們了解到的關於性別和異性戀的事情——或者我們以為自己了解的——都是因為套語。」布萊克解釋說,是套語讓我們確信那些幾世紀以前同性睡在一起有的忙活——因為所有人都知道「睡在一起」是什麼意思。

關鍵詞是「期望的」。研究者希望能夠得到對同性戀和異性戀所期望的科學解釋,並且他們態度堅決。即使在神經系統科學,微生物學和DNA測序輪番上陣還未解決問題之後,研究還在繼續。

就在所有人都自以為很了解異性戀的時候,研究者和專家卻對此知之甚少。在調查了歷史和目前的科學調查異性戀現狀以後,布萊克認為異性戀的研究還很匱乏,因為科學家一直都在花時間精力去調查性偏離也就是同性戀,他們卻沒有調查這種偏離所基於的前提。就像布萊克寫的那樣,「在科學裡,從技術上來講在你沒有證實規則存在以前,根本不可能甚至不用去想是否有例外情況。」

理察·馮·埃賓博士寫了一本性交異常概要,在那本概要裡,他反覆提到「同性性愛」和「普通性愛」。

科學家曾經嘗試去解釋同性戀和異性戀的由來,但是他們失敗了。「一旦身體的一部分或者說是生理功能的一部分不能提供證據,科學家就會在別處尋找,」布萊克寫道,「當外表體徵和聲音特質都不能提供期望的證據時,他們就會像以往一樣,開始關注精神層面。」

關鍵詞是「期望的」。研究者希望能夠得到對同性戀和異性戀所期望的科學解釋,並且他們態度堅決。即使在神經系統科學,微生物學和DNA測序輪番上陣還未解決問題之後,研究還在繼續。我們也可以看出文化套語對異性戀的影響之深以至於科學家堅持不懈的要尋找一個解釋。

布萊克認為如果這種證據和解釋真的存在,物理學家不一定有儀器能找到。這項任務還是交給社會科學比較妥當,因為性不僅僅是一項生理行為,同樣也是一種社會行為。心理學家,人類學家,社會學家,哲學家都堅持不懈的研究這個議題。布萊克也承認如果把對異性戀的研究交給社會科學,這對於一個套語裡宣揚自然科學代表真正權威的文化來說會很困難。「然而這一舉措也可能被證實不僅是理論上能通過同樣也符合科學原理。」

很久以前,我們創造出了文化範疇上的異性戀,然後又概述了一個對立面非異性戀。現在,我們重新回到起點試圖理解這些範疇定義意味著什麼。我們試圖解釋我們的套語是精確和可信的,而不是僅僅一句本來就是如此。

表面上來說,這本書是一本關於性史的書,但是事實上這是一場學識的盛宴。一旦提及非常具有影響力的性別這個話題,我們必須知道我們會了解到自以為很了解的東西。儘管這偶爾會很不愉快,但是我們畢竟了解到我們不清楚的還有多少。米歇爾·福柯和其他人曾經做過先例,但是布萊克的這本深刻有趣的書首次把這些看似已知的未知帶給大眾。

米歇爾·福柯

只有我們把對異性戀的批判帶出研究室和學術精英的範疇,我們才會看到性別正常真正的文化轉向。很久以前,我們創造出了文化範疇上的異性戀,然後又概述了一個對立面非異性戀。現在,我們重新回到起點試圖理解這些範疇定義意味著什麼。我們試圖解釋我們的套語是精確和可信的,而不是僅僅一句本來就是如此。

布萊克總結到,異性戀其實是一隻膽怯的小老鼠,一種現代藝術偽裝成永恆真理然後披上傳統的外衣,是一種同化的公判力。這種概念雖然凌亂,但是我們尤甚之。「我們用自己的想像力創造出了異性戀和同性戀這兩種體制,」布萊克寫道,「到最後,也是我們自己想要掙脫體制的束縛。」

「利維坦」(微信號liweitan2014),也就是我本人吳淼(寫詩的時候叫「二十月」)的訂閱號,純粹個人興趣——神經基礎研究、腦科學、詩歌、小說、哲學……亂七八糟的什麼都有。反清新,反心靈雞湯,反一般二逼文藝,反基礎,反本質,不以商業化為目的,也不追求所謂用戶數量,喜歡就來看看,沒準兒能給你些啟示,不喜歡就麻煩你手一哆嗦取消對我的關注。

相關焦點

  • 異性戀能被「掰彎」嗎?64種性取向,測測你是哪一種
    你有沒有想過,異性戀能被「掰彎」嗎?先別急著否定,我們來看看一個奇妙的愛情故事:少女劉婉婷,人如其名,長相柔順,聲音甜美。她擁有一個好閨蜜希真,並邂逅少年文棠生墮入愛河。當接觸到婉婷身體後,他意識到「她」其實真的是男生,而婉婷看到少年的不知所措也心碎了一地。婉婷心碎那一晚,借著酒勁兒和好閨蜜希真發生了關係。而少年經過一夜的輾轉反側終於想明白了自己是真的愛婉婷這個人,不論她是男是女。
  • 誤讀異性戀
    某一門課上老師推薦了Jonathan Ned Katz的The Invention of Heterosexuality(我覺得可以翻譯成《異性戀起源》),我讀完後寫過一篇東西總結了一下觀點。今天突然想起來,覺得可以發出來,算是個科普吧。異性戀是一種意識形態,其發展的歷史,可以幫助我們理解這個社會上的和我們自己心裡的成見。
  • 威爾與格蕾絲,不能美化同性戀,那就醜化異性戀
    格蕾絲的參照物是威爾,一個壓抑而政治正確的同性戀,而格蕾絲是失敗而政治錯誤的異性戀。本劇中,作為同性戀的威爾是白人律師,事業有成,為人有趣,用凱倫的話講,「你知道我從來都不崇拜威爾老媽,但是我們要面對現實,那姑娘的確知道怎麼伺候人。
  • 心理學家:100%異性戀不存在
    100%異性戀不存在根據心理學家Ritch C Savin-Williams所發表的學術論文指出,沒人是100%的異性戀,覺得自己是異性戀的人,其實只是「幾乎是異性戀」,實際上仍受同性的性吸引。結合各種測試,發現即使是直男,其實也都有隱性的雙性戀傾向。
  • 把主角從同性戀換成異性戀,這些論證根本就無法成立
    在詳細檢驗之後,或許你可以斷言「讓某人領養某小孩」不符合該小孩的最佳利益。但是你很難斷言「讓某族群擁有『向社會局申請收養小孩』的權利」不符合小孩的最佳利益。或許你質疑的是:若開放同性戀收養小孩,即便有社會局的檢驗機制,我們還是難以阻止不適任的同性戀申請者申請成功。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憑什麼有自信相信同一種檢驗機制能阻止異性戀申請者申請成功呢?
  • 八月導言:異性戀規範之外的愛與怕
    作者提出供我們反思的問題:兒童應該讀什麼?兒童可以閱讀LGBT內容的繪本嗎?誰能夠決定兒童讀什麼?香港中文大學性別研究博士宋林的文章《符號性滅絕中,酷兒如何生存?》關注酷兒的閱讀與寫作。作者倡導酷兒閱讀策略 (queer reading strategy),即「抗拒性地、顛覆地、創造性地閱讀、解讀和誤讀」。
  • 長期宣傳同性戀是愛滋高危人群,會給異性戀帶來怎樣的影響?
    朋友斬釘截鐵,還反問我:「不是只有同性戀才會感染嗎?」 從這些細節中,我分明感覺到:長期受到HIV警告、被動或主動接受了性安全教育的同性戀,反而比異性戀有敏銳的警覺,和更充足的知識儲備。繼續按照陳舊的愛滋宣傳策略走下去,我想最終受害的,恐怕不只是同性戀,還有異性戀。
  • 同性戀帶給異性戀的5個啟示
    大多數同性戀伴侶並不像異性戀伴侶一樣分老公老婆,男同性戀者阿生說:「很多人喜歡問我們倆誰是男人誰是女人,我喜歡他,因為他是男人,我們是把對方當男人來愛,而非把他假想成女人,如果我把他當女人來愛,我們就不是同性戀了。」
  • 我們不是怪物
    我不知道是不是我太前衛,作為異性戀,從初一接觸到這個詞開始,我沒有覺得噁心過。除了與社會主流相逆,我真的想不到其他恐同和反同的原因。繁殖?同性戀只是少數人群,遠遠少於異性戀。噁心?又不是跟你交往,你噁心個什麼勁。男同性戀都很娘炮女同性戀都很man?相信我,這跟性取向關係不大。
  • 你確定你是異性戀嗎?有多確定?
    沒有異性戀需要「出櫃」,因為他們天生就在柜子外面,且沒有人質疑是什麼給了他們活在柜子外面的權利,和把別人關進柜子裡的權力。 當我們看見一個女孩和一個男孩玩耍的時候,最有可能的反應是「是戀人吧」,或者「真般配」,但我們看見兩個女孩在一起玩耍的時候,通常很少會有這樣的反應(除非她們當中有一個打扮得像個男孩。看,這就是異性戀正統主義對我們的影響)。
  • TED學院 | 同性戀和異性戀
    TED簡介:2012 | 歐伊·蒂利特·萊特為2000個自認為有同性戀傾向的人拍攝了肖像並要求他們為自己同性戀(異性戀)的傾向程度按百分制打分。結果她發現,絕大多數人都認為自己不是百分百的同性戀或異性戀,而是介於兩者之間。這給歧視同性戀歧視的人出了一個現實難題:到底要歧視誰?你又如何定義?
  • 性取向測試,雙性戀測試,異性戀測試,同性戀測試題,這道性傾向測試題,是超準的性向測試!
    奧斯卡最佳電影《水形物語》裡,啞女和人魚之間跨越物種的愛戀,無非也是在闡述同一個主題:不管是異性戀還是同性戀,或是其他性取向之間的愛戀,又有什麼關係呢?是「愛」本身讓我們深深著迷。但它和其他不為大眾熟悉的性取向一樣,不是病,更不是心理變態。它們和異性戀一樣,無非是一種自然而然發生的情感,正如同有人喜歡梨,有人喜歡蘋果。只不過喜歡異性的人佔據多數,才讓人誤以為喜歡除異性之外的人群很奇怪。
  • 二次元玩梗寶典 FFF團和燒死異性戀
    二次元玩梗寶典 FFF團和燒死異性戀。二次元的用戶們其實都是很有娛樂精神的人,其實大家對於各種事件也都很有關注,但是我們的關注重點有些時候確實和其他的人有那麼一點不同,也很擅長自黑。所以經常會讓一些不懂玩梗的人,或是剛剛加入的新人一臉懵逼。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二次元中流行的梗。
  • 體驗報告 | 一個異性戀玩「A Gay's Life」的模擬遊戲
    這在異性戀也有,女性在兩性關係裡不平等,所以身體焦慮單一地指向女性一方,「生孩子後,人老珠黃還不打扮自己,不減肥瘦身,活該被拋棄。」我們對這種公眾號的主題已經見怪不怪了,也模稜兩可地認同其中的邏輯。身體有時反而成牢籠了,不是嗎?對外貌主義和「一個人的穿著是在表達他自己」都需持審慎的懷疑態度。
  • 異性戀能被「掰彎」嗎?你是64種性向中的哪一種?
    愛情是這個世界尚最沒有道理的感情,我們會愛上和自己年齡差距很大的人,會愛上特別不門當戶對的人,為什麼就不能愛上同樣性別的人呢?愛情和咳嗽一樣,是藏不住的。感情的世界裡,沒有對的性別,只有對的人。02現實中的性向,其實遠遠超過你的想像在大眾的認知裡,性取向不是異性戀就是同性戀。但實際上,性取向並不止這兩種。雖然生理性別是天生無法更改的,但心理性別卻不是一定的。
  • 同性戀測試,性取向測試,測一測你有沒有同性戀傾向:你確定自己是純正的異性戀?雙性戀測試一測便知
    奧斯卡最佳電影《水形物語》裡,啞女和人魚之間跨越物種的愛戀,無非也是在闡述同一個主題:不管是異性戀還是同性戀,或是其他性取向之間的愛戀,又有什麼關係呢?是「愛」本身讓我們深深著迷。02現實中的性取向,並不只有兩種在大眾的認知裡,性取向不是異性戀就是同性戀。
  • 知乎上55個關於同性戀與異性戀的問答!(輕微編見,玻璃心不適閱讀)
    9、為什麼異性戀會覺得有權支持或反對同性戀?Omy Minor:不是異性戀贊成或反對,而是社會的大多數贊成或反對。10、同性戀在見聞到異性戀間的親暱行為時會感到不適嗎?情緒上,生理上。黃桃罐頭:身為異性戀看見異性戀親暱也會感到情緒上生理上的不適。11、同性戀中有才華的比例比異性戀高嗎?或者這是個錯覺?
  • 最新發現:同性戀、異性戀之外,確實存在"第三種性取向"!
    點上面關注我們,每日
  • 沒有同志教育、同志婚姻法,同性戀就會變回異性戀?
    好消息頻道《幸福學堂》節目上,主講大師朱惠慈老師引用了一項美國研究:「十二歲的少年中,多達26%不確定它們的性傾向,成人中卻只有2-3%認為自己是同性戀者。」護家盟張守一秘書長也在公視「有話好說」上說:嘗試同性性行為的人,一百人中有八十幾會退出,我們要很小心剩下百分之二十幾「對這些行為有耽溺的這些人」。真的是這樣嗎?真有科學研究支持「同志自動變回異性戀說」嗎?
  • 除了同性戀異性戀,還有很多你不知道的性取向
    性取向(Sexual Orientation),它是指一個人在愛情和性慾上,對男女兩性有何種型態的永久吸引我們大多都知道的同性戀和異性戀,但其實性取向多達11種至今為止各國的調查報告中,異性戀佔據的人口比例都是壓倒性的超過同性戀、雙性戀、泛性戀和無性戀的。大約佔據總人口的90%~95%左右中國在2004年首次公布了同性戀的人數:根據衛生部統計,男同性戀的人數約為500萬~1000萬。中國研究同性戀問題的著名專家張北川教授估計,女同性戀的人數也在1000萬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