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哪吒之魔童降世》涉嫌抄襲一案,鬧的是沸沸揚揚的,網上的消息也是比比皆是,相信很多小夥伴也都是了解一二的,而且作為國漫之光,《哪吒之魔童降世》也曾獲得過傲人的成績,而今年播出的《姜子牙》雖然沒有哪吒驚豔,但也算是一部精品了,然而就是這樣的一部作品,卻陷入了抄襲風波。
舞臺劇《五維記憶》說是《哪吒》抄襲了他們的作品,並且列舉出了十二處「證據」,其中最令清橙印象深刻的就是哪吒與敖丙的額間紋路,其實經常看動漫或影視劇的人都知道,這種額間紋路很是普遍,而且大多都是大同小異,所以有些相似之處也是在所難免。
而且他們一個是舞臺劇,一個是動漫作品,這兩者之間本身就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因此說《哪吒》抄襲了《五維記憶》顯然有些牽強,更何況是索賠5000萬之多,這就不免讓人想起了前段時間在網上很火的兩個詞「碰瓷」和「蹭熱度」,畢竟兩部作品的名氣擺在那,所以這麼想的人應該不在少數。
不過話說回來,這次哪吒陷入抄襲風波的事情卻讓清橙陷入了深思,其實抄襲事件無論是在哪一行業都有發生,而這一點在動漫領域更為明顯,雖然《哪吒》的抄襲事件,貌似是個烏龍,但在早些年,我國更是以抄襲「發家致富」,看到這裡是不是想有人反駁,說清橙說的不對?別急,接著往下看。
說到我國抄襲過哪些作品,雖然不能全部列舉,但幾部有名的還是知道的,比如《汽車總動員》或者《大嘴巴嘟嘟》,這些抄襲作品的出現,是國漫缺少人才?還是沒有好的素材元素?要說是第一個,還可以接受,但要說到沒有好的素材元素那就有些說不過去了。
我國可是歷史悠久的國家,神話故事更是數不勝數,就拿四大名著中的《西遊記》來說,不就曾經「遠渡重洋」出現在日漫《七龍珠》之中了嗎?《七龍珠》中的悟空,筋鬥雲等,不就是我國《西遊記》中存在的東西嗎?而《七龍珠》這部作品有多受歡迎,也是有目共睹的事情,那麼為何我國的元素可以造就他國動漫,自己卻不行呢?
其實通過近幾年的作品,我們就可以看出,少了些抄襲後的國漫作品,優秀的比比皆是,《哪吒之墨瞳降世》自是不用多說,像《一人之下》《歷師》《霧山五行》等,更是體現了我國動漫的可塑性,畢竟有著那麼多的神話故事做背景,只要仔細琢磨,絕對會有好的作品誕生。
最後還是那句話,少抄襲,多琢磨,才能擁有自己的特色與風格,而這樣的作品也會得到更多人的認可,而這份認可就是對於自身努力最大的回報,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