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謝逸楓
重生,是形容2020年中國經濟、房地產最好的詞。經過一年的努力,經濟、房地產終於度過了最危險、最艱難的一年。經濟、房地產2020年一季度冰封、二季度重啟、三季度修復、四季度回暖。可謂是先抑後揚,先低後高的逆轉。毫無疑問,2020年中國房地產市場的銷售(約17億平方米)、金額(17萬億元)創造新的紀錄。
2020年,值得銘記的一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中國經濟發展、房地產調控的節奏。2016年下半開始,調控收緊,到2019年,樓市因人才、戶籍政策放鬆,一直溫火平穩上行。過去一年,如果不是疫情,對人民生命、經濟、金融、債務、財政產生重大的威脅、衝擊,是不可能會出現貨幣與財政放水、房地產救市的。
回顧過去一年,房地產與中國經濟終於在上半年寒冷、蕭條,下半年逐漸走困境、反彈。目前通往復甦、回暖之路,各項指標紛紛轉正。不知道是疫情,拯救了房地產,還是房地產,拯救了中國經濟。總之,最可怕、最危機時刻已經過去了。這就是所謂的房地產經濟學,唯一正增長的世界主要經濟體國家,只有在中國才能實現如此好的成績。
當前,疫情依然存在。我們不能放鬆,必須時刻警惕疫情再度爆發。疫情,正在肆無忌憚的無情摧殘人類的身體、健康、思想,讓世界各國經濟、金融、債務、企業、人民身陷死亡危機,強診、死亡人數每日都在上升。2021年,在疫情沒有完全消滅之時,對於經濟、房地產的影響,依然是存在的,不管是世界各國,還是在中國,也是如此的。
中國是抗疫,最成功的國家。所以,GDP是世界主要經濟體唯一正增長的國家。這是一場史上前所未有的重大浩劫,正在威脅人類的生命安全。面對史上最大的疫情危機,各國人民團結一致、同心同力、同舟共濟的共同抗疫。
言歸正傳。最能夠代表2020年中國房地產十大關鍵詞的,究竟有哪些?上周,很多人問,怎麼要十個關鍵詞,總結過去一年的變化。回望2020年,中國房地產呈現出了鮮明的經濟、政策、市場季度效應,與疫情的控制有直接的關係。
按照季度看,一季度,疫情突發,全國樓市按下暫停鍵。二季度,樓市重啟,復工復產,加速回暖。三季度,調控趨嚴,各地新政頻出落地。四季度,去槓桿,降負債,以加快銷售回款,收緊融資渠道成主線,是企業營銷促增的關鍵節點。
以下十大關鍵詞,基本上看懂了2020年樓市。下面就來個2020年中國房地產十大關鍵詞盤點,通過關鍵詞,看看過去一年的變化與回顧。由於熱點詞多,不過,代表關鍵詞的不多。因此,按照政策、市場、房企來進行選擇,比較具有針對性。除了下面十大關鍵詞外,另外是購租並舉、租賃住房、共有產權房、長租公寓、LPR、賣地金額刷新歷史紀錄。
關鍵詞一:房住不炒,因城施策
國家層面,是房住不炒、長效機制、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約談與點名、三穩、推進房地產稅,地方層面是人才新政、人才落戶、租房落戶、因城施策、分類指導、一城一策。因此,房住不炒,因城施策是2020年樓市調控政策的主題,2021年亦是,因為政策保持穩定性、連續性。
2020年是井噴式的調控政策一年。城市的房地產調控政策明顯增加,11月單月房地產調控次數就達到了33次, 1~10月份房地產調控的次數共計高達458次。從7月份以來,全國已經累計有杭州、東莞、寧波、內蒙古、鄭州、深圳、南京、長春、海口、西安、寧波等32個城市出臺了收緊性政策,政策的目的主要是為樓市降溫。
關鍵詞二:三道紅線(345融資新規)
影響2020年全年年與未來三年到五年房地產市場、融資、土地市場最深的政策,直接關係到資金的使用、項目的運營、土地項目的取得、房企的規模擴張、房企金融槓桿的使用、債務到期還債困難等。所以,這個三道紅線(345融資新規)非常具有代表性,2021年繼續執行345新規。
2020年,對房企衝擊最大的兩大事件,一是疫情的突發,二是融資的「三道紅線」。8月20日,推出的針對重點房企的資金監管和融資管理規則,其中「三道紅線」的指標是業界關注的焦點,成為房企融資的轉折點。10月14日,央行講,將會同住建部和其他相關部門,穩步擴大適用範圍。
關鍵詞三:樓市「黑天鵝」(疫情)
應該講,對樓市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讓房地產市場各項指標負增長,地價首次下降,供求兩端的市場進入負增長的水平。不少中小房企死掉、有千億房企死掉,或者是債務違約、股權轉變、賣項目,併購增多、長租平臺爆雷,都是與「黑天鵝」(疫情)、三道紅線有直接關係。2021年,因「黑天鵝」(疫情)逐漸遠離房地產,市場利好。
關鍵詞四:物業分拆上市潮
這是應對345新規的常規動作,也是未來的大趨勢。截止11月,全國上市物企已達到34家,其中2020年上市數量已至10家,已遞交招股書尚未上市交易的物企有10家,包括恆大、建發、華潤萬象生活等。2020年將成為物企上市「大年」,上市數量將創歷年新高,物管行業的資本窗口期將繼續開放,物企業績保持雙位數增長。
關鍵詞五:雲賣房(網上賣房、直播賣房)+全民營銷
為了應對「黑天鵝」(疫情),房企紛紛出大招推銷房子。雲賣房(網上賣房、直播賣房)+全民營銷的花式營銷模式,引起市場強烈發反響。其中代表著房企最新的營銷、銷售渠道的創新企業,可謂是發揮的淋漓盡致。特別是恆大,收穫滿滿,還有其他的千億房企。
關鍵詞六:房企轉型
實質上是經營、業務模式的多元化,代建、物業上市、與政府合作(軌道物業)、投資物業、商業地產、旅遊地產、物流地產、養豬等。不過,這個不是轉型。所謂的轉型住宅轉向商業,賣轉向租,或者是退出房地產,去幹別的行業。目前看,房企更多的是業務、經營方面的調整,即使是萬達,還是重資產的開發。
關鍵詞七:一二手房倒掛
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二線城市,都爆發過一二手房倒掛現象。其中深圳等城市出現樓盤大量的打新,「代持」購房。打新其實就相當於打新股,買到新房就能賺錢對很多購房者來說,是放大了市場需求。或者是搶房大戰,或者是深夜排隊買房,或者是天價的喝茶費、資格轉名費,或者是日光碟。其背後的原因是限價、限籤、搖號賣房的政策,導致一手房比二手房便宜,很多人紛紛搶房。
關鍵詞八:城市分化
最能代表城市的變化之一,就是城市分化。背後的原因是調控收緊、人口流動、供需關係不同,形成所謂的房價、供需、土地市場的分化。分城市看,量價方面,一線房價總體先抑後穩。二線城市漲跌並存,沒有出現大起大落可能性不大。三四線城市總體下降多。土地市場方面,一二線城市最火熱,三四線城市比較溫和。
關鍵詞九:城市更新(存量改造)
這是2019年與2020年,房地產市場供應端最大的變化,存量物業收購和城市改造,成為房企最集中拿地的典型。城市更新,是2020年全國各地方城建的重點工作,嚴把棚改的範圍和標準,將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納入了專項債券的支持範圍。從2016年到2020年8月,全國開工改造各類棚戶區2300多萬套,超額完成「十三五」棚改目標任務。
關鍵詞十:業主維權
2020年全國各地樓盤的業主維權案例、人數、涉及到的房企數量達到新高,涉及到萬科等千億以上房企。每次進入到調控收緊周期,都會發生業主維權的現象。業主維權的內容,集中於逾期交房、爛尾樓、房屋質量、物業過高、虛假宣傳、空白合同、偷工減料、教育配套無法落實、房價下跌過多要求退房、精裝修房出問題等。因此,今年與2018年一樣,一樣是業主維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