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能刪除記憶也能讓他人言聽計從? 別被誤導

2021-01-10 中國日報網

中新網記者 李泊靜 攝">

資料圖:催眠師在催眠。中新網記者 李泊靜 攝

別給催眠「加戲」

它既不能刪除記憶,也不能讓他人言聽計從

提起催眠,你會想到什麼?是在眼前晃來晃去的小懷表,還是口中念念有詞的催眠師?在公眾的眼中,催眠總是蒙著一層神秘的面紗。

最近,新華社的一則消息,讓催眠再次引起人們的關注。報導稱,為了避免追劇時,被別人透露的劇情掃興,韓國一家電視機製造商聯合催眠師推出催眠服務,只要經過23分鐘的「洗腦」,劇情就能從記憶中「刪除」。這對於常被劇透敗興的劇迷來說,無疑是個好消息,然而催眠真的可以做到「刪除」記憶這麼神奇嗎?

並非傳說 人人都可被淺度催眠,深度催眠需易感性強

在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心理諮詢中心專職心理諮詢師、應用心理學博士生鄭秋強看來,催眠既不是魔術,也不僅僅是催人睡眠,實際上,催眠真真切切存在於生活中,但它並不神秘。作為一種臨床心理治療技術,在催眠師的暗示下,催眠通過一套預先設計的流程來幫助被催眠者放鬆併集中注意力。從通俗的意義來理解,催眠無處不在,只要是專注的狀態就是催眠,人們在看電影、看小說和繪畫等過程中,都會有不同程度的被催眠現象。

央視《走進科學》欄目曾展示過一段名為「人橋」的催眠秀,主角是京城著名催眠師、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治療心理學博士李濤。

「你是一個非常結實、非常僵硬的鋼板,你的身體充滿了力量……」只見李濤一邊催眠,一邊左右晃動著一個外國小夥的身體。經過催眠後,外國小夥閉著雙眼,身體僵硬,雙手緊緊貼著大腿,然後被直挺挺騰空架在兩張椅子之上,甚至一個壯實的男子整個人踩上他的肚子,他也毫無察覺……

在貴州海之源心理教育機構,科技日報記者也實地體驗了一下貴州心理教育專家陳昌海的催眠。

安靜的房間裡,燈光很柔和。坐在沙發上,閉著眼睛,記者全身放鬆,在陳昌海的暗示下,慢慢把注意力轉移到自己的呼吸上。呼——吸——呼——吸,幾次反覆,耳邊飄來陳昌海輕柔的聲音:「想像著將煩心的事裝進一個個文件夾裡,寫上名字,逐一封存。」此時,記者的意識很清醒,卻願意聽從引導。隨著這些文件夾被想像著放到離自己5米、10米、5千米、10千米……甚至更遠的地方,記者感到周圍似乎一下子變得寂靜起來。

陳昌海說,像記者體驗的這種淺度催眠,只要和催眠師建立起基本的信任關係,人人都能進入狀態。但如果要進入更深的催眠狀態,比如「人橋」,就要精心挑選出那些易感性強的人配合表演。因為一般情況下,易感性強的人比起個性偏執者來說,更容易接受深度催眠。當然,也不是人人都適合接受催眠,有精神障礙和嚴重抑鬱症的人就不行。

目前,國際上較為普遍的是以六級理論對催眠狀態作區分。其中,第一、二級是淺度催眠,在這種催眠狀態下,被催眠者能感覺到自己的意識完全清醒,會出現眼皮睜不開和手臂僵直的現象;第三、四級是中度催眠,被催眠者無法站立和走路,意識活動消失,會遺忘數字和自己的名字;第五、六級是深度催眠,被催眠者開始有夢遊現象產生,出現幻覺。

別被誤導 催眠不能刪除記憶,也不能完全操控他人

長期以來,影視作品的演繹,讓人們對催眠產生了種種誤解。

電影《催眠大師》中,催眠師徐瑞寧喝酒之後開車發生車禍,導致愛人和最好的朋友過世,他自責至極,無法原諒自己,最後將自己催眠,忘卻這段過去……

雖然電影和新聞裡都提到了催眠可以「刪除」記憶,但鄭秋強解釋,催眠確實可以達到「記憶遮蔽」的效果,讓人在一定時間內忘掉相應的情境或事物,但這並非真的刪除記憶,有可能在一定情境的刺激下,記憶又恢復了。因此,企圖以催眠來遺忘不快並不可取,因為這本身就是一種逃避行為。至於用催眠「刪除」記憶中電視劇裡的劇情,有可能也只是一場商業鬧劇。

在香港電影《雙雄》中,警員蘇文健被催眠後,竟乖乖將自己護送的南非寶鑽奉上……看到這一幕,相信很多人都會懷疑催眠是不是能讓人失去自我控制、任人擺布?對此,鄭秋強強調,催眠主要起到放鬆減壓、改善睡眠質量、治療身心疾病等作用。人在催眠狀態下,潛意識的自我保護能力是非常強的,一旦被要求做違背個人意願的事情,人很快就能從催眠狀態下甦醒過來。

雖然催眠沒有影視作品中演繹的那麼神奇,但是催眠的治療效果卻是真實存在的。

近10年的催眠實踐,讓李濤篤信催眠的治療效果。幾年前,一位剛剛升職的公司高管,因為經常整晚睡不著覺,對生活和工作幾乎喪失了信心。在和他交流的過程中,李濤發現他屬於那種很容易受到暗示的人。不到5分鐘,李濤就讓他進入很深的催眠狀態,直至沉沉入睡,醒來後,這位公司高管如釋重負,重新找回了先前的自信。

李濤一個患肝癌的朋友,癌症晚期疼得受不了,李濤和他聊了一會兒,讓他進入較深的催眠狀態。一個小時後,病人的痛覺消失,並且在此後的24小時內,沒有依靠任何止痛藥也不再感覺疼痛難忍。

值得一提的是,催眠治療固然靠譜,但也沒有100%的成功率,即便是治癒後也可能出現反覆。李濤表示,這是很正常的現象,從他的臨床實踐看,成功率在90%以上。

沒那麼神 催眠治病只是對話潛意識,激發人體本身自愈力

事實上,自從人類誕生的那一刻開始,催眠就已經存在。只不過,在相當漫長的一段時間內,由於受當時科學技術水平的限制,催眠為神職人員所應用,作為一種「法術」或「法道」來呼神祛魔。

直到100多年前,心理學家佛洛伊德的潛意識理論出現後,催眠的理論基礎才慢慢形成。

佛洛伊德將人類整個意識比喻成一座冰山,在他的觀念裡,冰山浮出水面的部分屬於顯意識,約佔意識的5%,冰山隱藏在水面下的95%就屬於潛意識了。人的言行舉止,只有少部分由顯意識控制,其他大部分都由潛意識主宰,只是我們沒有覺察到而已。

辯證唯物主義中的基本原理是: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物質對意識起決定作用,意識對物質起反作用。這個反作用,以往我們注意的只是意識中顯意識的能動作用,卻沒有注意到意識中潛意識的消極負面作用。可以說,潛意識是潛藏在我們內心世界深處的一股神秘力量,它在形成後,反作用於人的身體,從而影響了我們的思維和健康。

催眠是催眠師與被催眠者潛意識取得溝通的渠道,它藉由催眠師直接或間接的暗示,讓被催眠者進入一個設定的情境中,引發被催眠者原有但不被察覺的潛能,將被催眠者原本的悲傷情緒轉換或釋放,進而激發被催眠者本身的情緒癒合能力,最終達到催眠治療的目的。

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貴州省第二人醫醫院心理諮詢治療中心主任劉鷹一再強調,真正在催眠治療中起關鍵作用的,還是個人的自我治癒能力,這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能力。

相關焦點

  • 催眠真能刪除記憶也能讓他人言聽計從? 別被誤導
    別給催眠「加戲」  它既不能刪除記憶,也不能讓他人言聽計從  提起催眠,你會想到什麼?是在眼前晃來晃去的小懷表,還是口中念念有詞的催眠師?在公眾的眼中,催眠總是蒙著一層神秘的面紗。  最近,新華社的一則消息,讓催眠再次引起人們的關注。
  • 催眠,能不能刪除我們大腦中痛苦的記憶?
    聊起「催眠」,很多人會有一種衝動——既然催眠這麼神奇,那它應該能刪除我那些痛苦的記憶吧?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在這之前,我們先思考一個很重要的問題——記憶對我們人生具有什麼樣的價值和意義?
  • 催眠術真的能喚醒前世記憶嗎?
    催眠連載27 催眠術真的能喚醒前世記憶嗎?
  • 汽車方向盤能不能打死?會憋壞助力泵?要分清是非,別被他人誤導
    比如說開自動擋車等紅燈的時候,最好是掛N擋拉手剎來等待、開手動擋車要儘量控制好油門和剎車,儘可能的來減少離合器的磨損等等,但是無論是手動擋車還是自動擋車,都存在著「方向盤到底能不能打死」的爭議。那麼汽車方向盤到底能不能打死?真的會憋壞助力泵?車主要分清是非,我們從原理分析,給你答案,別被他人誤導了!
  • 量子催眠能為你帶來的改變
    但這並不意味著量子催眠是一種能承諾「包治百病」的外在力量,相反,它是一扇門,協助個案通往自己內在的意識深處,與遠遠超越傳統心理學概念的「潛意識」力量連接,去尋找根本原因和解決之道。 也有少數一些狀況是無法被療愈的,比如與業力和人生計劃有關的問題。但即便如此,它也會在意識和體驗層面幫助個案了解這些問題產生的根源和真實意義,從而擺脫精神上的困擾。
  • 揭秘催眠神技:會被潛意識控制也能自我保護(圖)
    而在由徐崢、莫文蔚主演的新片《催眠大師》中,催眠師更是被拔高為神一般的存在,催眠術也成了神乎其技的魔術。  不打針不開藥,簡單幾句話就讓病人言聽計從——催眠真有這麼神奇嗎?對此,本報記者採訪了江城催眠大師、心理學專家、刑偵專家,並與兩名大學生志願者一起親身體驗催眠過程,解開催眠四大謎團。
  • 人類為什麼能被催眠?專家:是生理也是心理現象
    臨床治療中,我們通常是通過語言的形式,根據不同的病人,把文字或符號導入其潛意識中,達到催眠的最終治療效果。  催眠不同於睡眠無法藉此控制他人  遼寧日報:在進入催眠狀態後,人好像睡著了一樣。催眠是睡眠的一種模式嗎?
  • 催眠可以讓人忘記一段記憶嗎
    沒錯,答案就是——催眠可以讓人忘記一段記憶!來來來,趙老師現在開始做廣告啦「有誰有啥記憶不想要的,限時優惠,按照遺忘時間長度計費,忘了記憶忘不了青春,還等什麼,趕緊拿起電話給趙老師打話」後來,你交了費後,只能去特殊的監獄裡探監趙老師,至於花了錢能不能讓你探監,可能都要另說啦。你可能會說,你說的這不是矛盾的,可以遺忘,然後為什麼你會坐牢呢!
  • 催眠能看自己的前世,是真的嗎?
    催眠最早源於西方,但催眠一詞其實更多人是從電影電視中獲取的,因為國內做催眠的如今都還不多,催眠能喚醒更加深層次的記憶,甚至催眠可以讓人看到自己的前世,而且不止一世...下面我們來看兩則關於催眠前世的回憶:1、美國著名的精神心理醫生瑞克·布朗博士的研究成果,他有位病人叫凱利,1953年1月19日出生,職業是推銷員,他患有一種水恐懼症,不敢坐船、不敢遊泳,甚至浴缸他都不敢下去,怕水怕到這種程度,嚴重地影響了他的生活和工作,所以他就請布朗醫生來治療。布朗醫生先引導他把心靜下來,然後引導到催眠禪定狀態。
  • 催眠是萬能的嗎?
    從科學方面運用催眠術的歷史始於18世紀後期。維也納醫生梅斯梅爾引導病人進人迷睡狀態,並用磁石接觸病人的身體,從而治癒了一些疾病。他錯誤地認為人可以以「動物磁力」的形式向他人傳遞宇宙力。梅斯梅爾的治病方法實際上就是催眠療法。
  • 催眠師每小時要價6000元 幫人刪除記憶是禁忌
    因此,我能經常面對各種各樣的心靈——不被人知的貪婪、刻意壓制的傲慢、自我鞭撻的譴責、痛苦不堪的夢魘、無法宣洩的狂暴……我的工作,就是挖掘出那些埋藏於內心深處的東西,並且用我所掌握的知識和能力來解決掉某些問題……僅此而已。——摘自《催眠師手記》短短幾分鐘就可以進入別人夢境,窺探對方的隱私,並植入新的記憶——這是好萊塢電影《盜夢空間》的情節。
  • 董卿被狐狸狗催眠:揭秘為什麼人能被催眠 什麼是催眠術
    地址:滕州市善國中路88號一提到催眠催眠術真的有那麼大的魔力嗎?近日,在央視一檔大型原創勵志挑戰節目《挑戰不可能》中,主持人撒貝寧、董卿在節目現場體驗了催眠術的神奇之處,在本周六的挑戰中,「狐狸狗催眠」讓人非常的震撼,主持人紛紛「中招」。其實催眠現象是人的一種自然適應的反應,生活中也有這樣的自然催眠現象。
  • 催眠的定義-催眠是什麼?
    催眠師王道君 催眠的定義 健康tiaoli催眠是什麼?催眠現象的神秘和複雜,催眠流派較多,所採用的技術不同,想要達到的目的也不同。從而導致了對催眠的多種定義。也就是說,各催眠專家或組織,對催眠的定義各不相同,並沒有統一的定義。下面,我們援引各催眠專家和組織為催眠下的定義或概念,供大家參考。一、首先,催眠狀態和睡眠狀態類似,但兩者之間卻有根本的區別。
  • 聞迷迭香、被催眠真能提高考成績? 看專家咋說
    (原標題:聞迷迭香、被催眠,真的能把高考成績提高百分?)高考將至家長們也早已忙活起來各種招數齊上陣近日有網絡傳言稱:多聞聞迷迭香可以增加記憶幫助考試還有消息說可以利用催眠助考這些招真的有這麼神奇嗎?
  • 廖閱鵬 | 前世催眠的本質
    相比於大多數的「虛構的」前世催眠,有些「真實的」前世催眠,由於調動了一般心智層面之外的高層心靈的力量與資料,往往成為珍貴的靈性體驗,對當事人會產生深刻的影響。前世催眠的最大的意義在於:「從前世獲得啟發,然後運用在今生今世。
  • 催眠術入門:簡單易學的催眠術
    事實上,對於催眠,人們會覺得難,是因為人們往往希望第一步催眠,就催眠他人進入深度的催眠狀態,事實上,這是不現實的想法,催眠深度:一般分為淺、中、深三個階段。1.淺度:  被催眠者處於舒適的肌肉鬆弛狀態,保持隨意運動的功能,但不願意動,沒有力氣睜開眼睛。催眠解除後能記得催眠中進行的一切。
  • 迷迷糊糊,催眠狀態,揭秘催眠術
    催眠術真的有那麼神奇嗎?接下來,將會給大家揭秘什麼是催眠術生活中對催眠術以及催眠狀態稍有了解的人不及10%。要認識催眠術,首先就得了解催眠狀態——一種特殊的精神狀態。催眠狀態生活中的人,常處於一些特殊的精神狀態,在這時他的自我控制力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因此常看到一些有趣的行為,每個人都有過這方面的經歷。
  • 對女友總能言聽計從,並且非常捨得為女友花錢的四大星座男友
    痴情的男孩子總是會為女友付出許多,甚至全部,尤其是下面這幾個星座男,對女友總能言聽計從,並且從不吝嗇,非常的捨得花錢。巨蟹男巨蟹座的男生溫柔體貼,性格很隨和,心思細膩,懂得體諒人,理解人,所以非常好相處,巨蟹男對感情也非常專一,在戀愛的時候,對女朋友總是能言聽計從,百依百順,而且巨蟹男很大方,非常捨得為女朋友花錢,女朋友想要什麼巨蟹男都會捨得買,女朋友的興趣愛好巨蟹男也總是非常支持,因此在很多女生眼裡,巨蟹男確實是人生伴侶的最佳人選之一
  • 「記憶麵包」真的存在?
    看過《盜夢空間》的同學們,一定對劇中層層遞進的夢境和造夢師的催眠術記憶頗深。當我們清醒的時候,只是我們的「小我」處在"清醒"狀態,實際上我們的潛意識中包含了諸多的信息和能量是被我們忽略的。催眠實質上是一種介於覺醒與睡眠之間的心理狀態,催眠者通過一系列引導使被催眠者的意識處於積極而活躍的狀態,使其潛意識中的大量信息被重新組合,提取並與催眠者的意識發生連通產生的反應。
  • 潛意識是如何誤導我們造成某種虛構的記憶
    有些時候,即便從未發生過的事情,也可能造成某種虛構的(fiction)記憶。在調查取證過程中,如果詢問的問題帶有隱含的誤導信息,證人的證詞就會改變。為什麼會產生虛構的記憶呢?有兩種可能的原因:第一種原因與記憶系統的性質有關,記憶系統會在新信息的基礎上不斷地改變和擴張。第二,可能是由來源遺忘(source amnesia)所致。所謂來源遺忘是指,在某些情況下,人們無法區分究竟在哪些經驗片斷中獲得了「記憶」,是真實事件,或是白日夢,抑或是誤導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