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窩從古至今就是滋養聖品,在食療養生中佔重要地位,而中國人食用燕窩已有五百年多年的歷史,燕窩起源於明朝時期,在當時燕窩就被稱為珍饈之物,只有皇室貴族才能享用。隨著時代的變遷,燕窩的發展已經將近五百多年的歷史。
隨著燕窩的演變,食用燕窩成為普通大眾珍愛的一種滋補品。而吃燕窩也慢慢變得有講究,吃燕窩要放石蜂糖才算得上有品位。那為什麼吃燕窩,大家都喜歡放石蜂糖呢?
約在18世紀初期,馬來西亞當地貴族發現在食用燕窩時,燕窩有一股腥味,影響口感,於是馬來西亞人往裡面加入了自然的蜂蜜調味,甜度不夠就加一些蔗糖。再後來,因為馬來西亞氣候炎熱,吃燕窩的貴族都是為了美容養顏和滋補的,而氣候比較熱,吃燕窩時喜歡配上清熱和去火的菊花和羅漢果泡的水燉煮,這樣不僅可以養顏美容,同事還可以清熱去火氣。這種吃法當時極為流行,以致貴族家中專門為吃燕窩設置四個小罐:分別裝有蔗糖、蜂蜜、菊花、羅漢果,簡稱燕窩四小罐。
這種使用方法一直流傳於馬來西亞,後來隨著人們追求簡單快捷的方法,1878年當地的馬來西亞人將蔗糖炸成汁,然後加入蜂蜜、菊花粉、羅漢果粉經過熬煮和發酵最終形成了黃糖塊(石蜂糖雛形),很受當地人喜歡,自此這種糖成為了燕窩的標配糖,當地人稱之為「燕窩伴侶」。
在1976年左右,方塊糖進入馬來西亞,這種糖融化速度較快,搶佔了黃糖塊40%左右的市場,後面馬來當地又將「燕窩伴侶」進行升級,加入蘇打水使其產生較大的蜂窩狀氣孔,再度將市場搶回。因為其獨特的蜂窩狀,急快的融化速度,後改名為石蜂糖。
隨著中國對燕窩進口的需求量越來越大,石蜂糖也開始伴隨燕窩進入到中國市場,石蜂糖多受廣東、香港、福建等地的人喜愛,慢慢的石蜂糖成為了吃燕窩比不可少的調味糖。
石蜂糖的馬來西亞原配方:由甘蔗榨汁,然後混合蜂蜜、菊花、羅漢果,等具有清熱潤肺、清潤養生的功效。
石蜂糖源於甘蔗,味甘、性平,歸脾、肺經;有潤肺生津、止咳、和中益肺、舒緩肝氣、滋陰、調味、除口臭、解鹽滷毒之功效。
蜂蜜具有淨化血液、護肝潤腸、美容養顏的功效;
菊花具有散風清熱、清肝明目和解毒消炎等作用;
羅漢果具有生津止咳、滑腸排毒、嫩膚益顏、潤肺化痰等功效。
石蜂糖與普通的蔗糖差別就在於其不僅可以調味燕窩,還可以增加清潤養生的功效。而普通食糖只能起到調味的作用。
石蜂糖有著獨特的蜂窩狀,外觀珍奇,憑藉中空的特點,一分鐘泡水即可完全融化,融化速度是黃冰糖的倍以上。燉煮燕窩融化的較快快,入味也較深。不會像冰糖一樣,燕窩吃完還未融化的現象。
石蜂糖由甘蔗榨汁後,混合了蜂蜜、菊花、羅漢果,其不是100%的蔗糖,所以其口感較為清甜,燉煮燕窩不會很甜膩。
國內市場上熱銷的石蜂糖就是馬來西亞原配方(含蜂蜜、菊花、羅漢果)生產的這款,而市場上還有些比較劣質的石蜂糖,比如加焦糖色素的、或者配料單一的石蜂糖,這一類石蜂糖都是仿冒原配方的劣質石蜂糖,一般這種糖是不適合搭配燕窩的,其一是:無任何有價值的配料,其二是:色素勾兌,無營養價值。
所以燉煮燕窩,能選用的就是含有蜂蜜、菊花、羅漢果的石蜂糖,這樣的糖才是經典正宗的「燕窩伴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