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的都對行了吧」:孩子跟你對著幹,叛逆期可不背鍋

2021-02-09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自從她幼兒園放寒假後,奶奶就來看她。老人帶孩子,自然有寵愛驕縱的成分。

女兒本來自理能力很好,可奶奶來了就有點「恃寵而驕」,喝水要奶奶喂,衣服要奶奶穿,出門要奶奶抱。

那天她拿著自己的水瓶讓奶奶餵她,我走過去告訴她,自己事情自己做,她一聽就有點「耍賴」了,偏不自己喝就要奶奶喂。

我輕輕接過瓶子,又跟她講了一遍,你自理能力很強的,不要依賴別人。她撅著小嘴說,我自己不會喝水,我拿不動。

幾個回合之後,我終於沒有了耐心,一把搶過水瓶,讓她自己喝。這時她的眼淚就在眼睛含著,瞪著我說了一聲「不」!把水瓶搶走,放到奶奶手裡。

我看她這麼「氣人」,又一把搶過來,告訴她要麼別喝了,要麼自己喝。

這下好了,她直接趴跪在地上,瘋狂打地板,開始嚎啕大哭。我站在她旁邊,還是堅定地告訴她必須自己喝。

又翻來覆去折騰了差不多半個小時,她終於一邊抽泣著,一邊自己去喝水,然後整整一晚上都沒有理我。

後來幾天,她也總是跟我對著幹,我讓她快點她偏偏洗個手都要10分鐘,我讓她穿這件衣服,她偏要穿那件,我說多吃蔬菜她就只吃肉。

我一開始覺得自己屬於「堅定而友善」,可是後來仔細回想整個過程,我到底在爭論些什麼?為什麼我越「堅定」孩子越要「氣我」?

1.

你越生氣,孩子越不聽你的

這件事表面上是我在讓她練習自理能力,其實我完全有更好的方式解決,本質是一場權力鬥爭,是我和孩子都被輸贏所控制。

我在想:你憑什麼不聽我的,我是你媽!

她可能在想:你憑什麼不聽我的,咱倆權力對等。

當父母覺得孩子不聽話,與自己對著幹的時候,他們其實不是在吵架,而是在進行一場較量。

父母是想通過一件件小事,獲得對孩子的掌控權,從而驅散自己的無力感。孩子則是對自己的權力抱有期待,他們認為自己與父母的權力是對等的。

尤其是當父母用暴力的方式對待孩子的時候,就是在給孩子傳遞一個信號:我有權力,而你卻沒有。

孩子受到挫敗之後,首先會儘量爭取,他們爭取的方式或者是撒潑打滾,或者是冷暴力反抗。

就像我的女兒,趴在地上哭著逼我就範,想要爭奪屬於自己的領土。

但是孩子的力量畢竟是小的,失敗後的挫敗感會觸發他們的憤怒、怨氣,以及不被愛的感覺。

在孩子眼裡,父母不是一個可以敞開心扉的對象,父母不值得他們信任。與此同時,他們依然渴望權力對等,渴望擁有自由與選擇權。

我們從孩子的行為看起來,會覺得這孩子叛逆,這孩子故意跟我對著幹。

有趣的地方就在這裡,當我們覺得孩子總是跟我們對著幹的時候,孩子也會在想「我媽為什麼非要跟我對著幹」。

你覺得孩子叛逆,孩子覺得你不盡人意。

2.

你在教育孩子,還是打敗孩子

我們總覺得父母在原則問題上讓孩子承認錯誤這無可厚非,但是戰火開啟後我們早就忘了爭吵的目的,只想爭個輸贏。

在網上看到過一個視頻,小女孩撕心裂肺地和母親吵架,以第三視角去看別人吵架,就會發現父母到底有多在乎自己的對錯與權力。

媽媽問女孩,為什麼要關門,女孩說,我想自己靜一靜,又怎麼了?

「你今天的事情是對是錯?」

「錯的又怎麼樣!」

「錯了改不改?」

「改啊,又怎麼樣?」

「該不該被教訓?」

「該啊,又怎麼樣!」

接著媽媽又訓了女孩一會兒,圍繞的主題就是「你錯了嗎」,女孩邊哭邊喊:「我知道錯了,我只想靜一靜!」

這時,媽媽還在乘勝追擊,讓女兒安靜完了之後寫檢討,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

女孩堅持不寫,她惡狠狠一字一頓地說出「對、不、起」,媽媽才沒有繼續追問,並且囑咐她靜一靜可以,但是不能關門。

整個視頻持續了五分鐘,我們不知道女孩做錯了什麼事情的前因,可能她們自己都忘了為什麼而爭辯。

和孩子吵架的時候,我們經常掉入這個「陷阱」。看起來在教育孩子,實際上在逼孩子認輸。

當我們感覺到被孩子「脅迫」時,本能地調動防禦機制。甚至身體也開始反應強烈,我們身體顫抖,嗓門變大,呼吸不勻,明顯要一決勝負的架勢。

我們被自己的情緒操控,把自己降低到和孩子同一情感水平,內心越是無力,也就越想要控制孩子,讓孩子乖乖就範。

孩子認為父母就是為了讓自己不開心,他們自然會用同樣的方式讓父母不開心。很多時候,他們知道父母是愛自己的,可是他們卻感受不到愛。

當一個孩子只能感受到父母有條件的愛時,他們很可能用叛逆把自己封鎖起來,用乖張的行為證明自己的受挫。

3.

權力鬥爭,不可避免吧!

那麼問題來了,很多家長會覺得,有些必須堅持立場的時刻,必須給孩子設定界限。比如什麼時候睡覺,什麼時候寫作業,什麼時候玩電腦,天冷了穿什麼衣服,和什麼樣的人交朋友……

沒錯,設定規則沒有錯,可是一旦這些問題陷入了權力鬥爭,那麼父母和孩子就會開戰,父母覺得孩子不明是非,孩子覺得父母不可理喻。

《叛逆不是孩子的錯》中有一個小故事,12歲的婭婭早上非要穿一條髒牛仔褲上學,可是那條褲子真的很髒了,媽媽建議她換條乾淨的。

媽媽越講道理,越不建議她穿,她越是更加硬氣的態度,嫌媽媽管得多。僵持了40分鐘後,婭婭抬高了聲音說「我根本沒想過不穿,你休想阻止我!」

那天,婭婭穿上了那條髒牛仔褲,媽媽卻暴躁不堪,覺得女兒故意氣自己。

像這樣的情況,我們也可能經歷過,如果戰鬥失敗,我們會覺得後果不堪設想,甚至開始質疑孩子的品行與性格。

問題真的沒有那麼嚴重,只是我們被自己的失控感迷失了頭腦。

婭婭的牛仔褲事件在一個月後又發生了一次,媽媽這次沒有大怒,而是告訴她:你堅持要穿我也沒有辦法,但是我想告訴你,這樣只會讓別人注意不到你吸引人的地方了。

婭婭愣了一會,回到自己的房間默默抽泣,她告訴媽媽,她覺得自己又醜又胖,只有穿條褲子才不是那樣。

原來,媽媽以為的孩子跟她對著幹,實際上是孩子有話沒有說出來,而且爭鬥並非不可避免,只是不小心陷入權力陷阱。

孩子放下防備之後,媽媽和孩子誰也不想對著幹,才有了平和而有效的溝通。

那些我們覺得不可避免的事情,也都是一樣的。只要我們不掉入陷阱,不堅持爭論對錯,不用說服孩子他錯了,孩子反而不會跟父母對著幹。

跟你對著幹的孩子,要的不是你控制他,而是你理解他。沒有任何一個孩子,會因為父母太理解他,而變得叛逆。

4.

成年人,別像孩子一樣

教育的目的是支持孩子,而不是反對孩子。

孩子在叛逆的時候,要麼就是爭奪主權,要麼就是故意挑起戰爭,讓自己獲得支撐感。這是一個情緒難以控制,不成熟的孩子的想法。

當你覺得孩子跟你對著幹的時候,不妨問自己三個問題,再給自己三個提醒,深呼吸一下,不要被孩子「引入戰場」。

問自己三個問題:

如果放棄控制孩子,我在害怕什麼?

孩子反駁的時候,我為什麼無法平靜?

這些小事,真的值得我不依不饒嗎?

給自己第三個提醒:

你正在受到權力鬥爭的吸引,身體的顫抖,嗓門變大都是正常的反應,不要進入戰局。

這個問題會困擾你們的時間不會很久的,三年後這件事將不再重要。

學了10年心理學,我「更難」走出原生家庭了(點擊)

放棄越多的「權力」,就能贏得孩子越多的愛。

孩子真的值得信任,那些他們「不聽話」的時刻,也許有自己的小想法。之所以一定要讓孩子服從,只是我們害怕失控。

當我們覺得孩子跟我們對著幹的時候,實際上是一種強者視角,認為孩子理應聽大人的話。可如果孩子和大人是平等的,大人也在跟孩子對著幹。

不妨想一想,我為什麼非要跟孩子對著幹呢?

相關焦點

  • 孩子的2歲叛逆期,究竟有多難搞?教你幾招,輕鬆搞定熊孩子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叛逆期個不可避免的階段。這個階段的孩子不喜歡乖乖聽父母的話,還總喜歡和父母對著幹。很多家長都覺得這是孩子還小,不懂得怎麼表達和溝通導致的,而這些不就是叛逆期的根本原因所在?不少家長都知道叛逆期的存在,但他們認為青春期時候的叛逆才是孩子的叛逆期。其實不然,因為在你發現「小天使」變成了「小惡魔」,怎麼講道理都不聽,還分分鐘就能把你氣到「原地爆炸」的時候,那就恭喜你,你家孩子已經進入了出生後的第一個叛逆期——難搞的2歲!
  • 男孩的叛逆期很可怕!但聰明父母從不跟叛逆期男孩講道理
    相信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很多父母都遇到各種各樣棘手的問題。特別是男孩子,要是再遇上叛逆期,孩子不聽話,做什麼事情都要跟父母作對,真的無比頭疼,搞不好從此彼此的親子關係還會出現嫌隙。不過,孩子叛逆是他正在成長的表現,如果父母能夠明白孩子們叛逆背後的需求,問題就沒有那麼可怕了。
  • 孩子叛逆期的教育不容忽視
    對於這樣的行為,父母可不能再一味的溺愛孩子了,不然就很有可能會讓他變本加厲,直到走上違法犯罪的不歸路。每個人都要經歷青春期,叛逆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都不能超出法律與道德,家長要加強與孩子的溝通和引導,讓他們有一個健康有意義的青春期。通常情況下,12~16周歲的青少年都處於叛逆期;只是有的叛逆期更晚、叛逆的變現形式有所不同;而且女孩子會比男孩子表現的更為不明顯。
  • 張彩虹:你的孩子跟你對著幹,怎麼破?
    她的英語課外班,要求每天都要讀英語,但是孩子讀的特別抗拒,最近經常跟我說她不想讀英語了。你看這種情況我應該怎麼處理?這位家長的情況,跟大多數的特別負責任的家長一樣,都是因為過度管控孩子的作業,引起孩子劇烈抗爭的一種表現。
  • 孩子叛逆期如何教育:教養不是套路,而是父母的修行
    孩子現在好幾天不出門了,今天我回家跟他說:「孩子啊,你咋不出門呢?你這幾天玩手機時間太久了,媽媽現在很擔心你的身體健康啊!」然後孩子就直接懟回來:「別說了!再玩三天我就跳樓去,不給你們添麻煩了,不再拖累你們了!」。我應該怎麼回答他?我現在不知道怎麼辦好?請教練麻煩指點,謝謝!
  • 《陪孩子走過每個叛逆期》:叛逆期,是孩子成長的好機會
    文:紅紅醬首發百家號:霍霍的小世界前段時間,我有個朋友跟我抱怨,說自家孩子最近有些叛逆,總是莫名其妙地發脾氣,她特別頭疼,不知道怎麼辦才好。然後特別感嘆地說了一句:「怪不得都說可怕的2歲!真的太恐怖了!」
  • 從學生離家出走,說說對「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怎麼教育
    我很驚訝,如果不是她媽媽親自跟我說,我都不會相信這個女生會離家出走。因為這個女生是我的課代表,長得白淨,高挑,很開朗,一頭長長的黑髮,在別人眼裡就是個乖乖女,做課代表也很負責,我對她很滿意。我耐心地聽她母親說了事情的經過,原來她父母離異了,她父親又找了一個,她媽媽去外地打工,就把她寄養在外婆家。
  • 孩子叛逆期,家長做對這幾點,一治一個準!
    孩子們的情緒反映到實際裡,就會變本加厲的跟你對著幹。02不要過度打罵一旦小壞蛋們的行為升級,家長氣到頭上,也會升級打罵行為。蛋蛋媽之前也寫過很多文章,不要去過度打罵孩子。在叛逆期,就像一塊石頭,他們會非常的倔。此時你再去打罵孩子,也只是父母自身情緒的發洩,而不能讓孩子真正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哪裡出了問題。硬碰硬的做法,只會讓叛逆期的孩子失去對父母的信服。
  • 乖寶寶變身「小惡魔」,對付敏感期、叛逆期的孩子,家長該怎麼辦
    導語:孩子在上幼兒園的階段,也正是敏感期、叛逆期發揮的極致的階段,如果不好好的調教,可能會助長他的脾氣,但是說他又不聽,家長該怎麼辦呢?其實了解了孩子的成長規律後,你就知道他並不是有意的和家長對著幹,因為他有了獨立的意識,想自己拿主意,想自己做事情,不想被家長控制,但是因為還是小,有些事情並做不好,導致了家長嫌孩子叛逆,孩子卻反抗的局面。針對孩子的敏感、叛逆,家長要注意下面五點。
  • 孩子人生中第一個「叛逆期」,父母應該怎麼管?
    第一種:一言不合就哭鬧這是2歲叛逆期的孩子最常見的一種行為。孩子在和父母溝通的過程中,總是會和父母產生一些摩擦。第三種:愛和父母頂嘴2歲叛逆期的孩子總是愛和父母頂嘴,在他們的世界裡沒有對與錯之分,只有我說的,和你說的。所以在面對父母對他的教導時,他們總是不當回事,甚至還會和父母頂嘴,用傷人的話語傷害父母。
  • 張萌談2歲女兒叛逆期,面對孩子第一個叛逆期,這樣做比打罵管用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很多父母以為孩子只有到了青春期才會出現叛逆期,但是孩子一生當中都會經歷很多個叛逆期,其中最早的是孩子在2歲。張萌在參加某一檔綜藝節目的時候就透露到自己2歲的女兒迎來了叛逆期。張萌表示自己的女兒才兩歲,就變得很叛逆了,每天都在看手機,越不讓她幹什麼,她就越喜歡幹什麼。女兒也經常說出一些"雷言",比如在幼兒園女兒會哭鬧著要見媽媽,在老師詢問原因的時候,她會說:"我太想媽媽了,她離世了"。
  • 孩子的人生的三個叛逆期,不要以為孩子的叛逆期的時候長大後才有
    孩子在長大成人這段時間,會經過三個叛逆期,這些叛逆期在哪個年齡段產生,會有怎樣的表現形式,家長們如何提前做好準備並應對?大人的限制太多,你有沒有發現當孩子上了兩歲、三歲了以後,家長會越來越多說這些話,「這個不可以」,「那個很危險」,「這個不行」。當你越說越多的不的時候,他也在學這個不,它就會從家長身上模仿到。第三個原因,他們不想要被控制,其實人都是一樣的,他不想要被控制,他們從小就有freestyle,這是正常的。
  • 十幾歲孩子進入「叛逆期」,會有這幾種表現,看家長如何淡定應對
    「叛逆期」是每個孩子都會走過的人生階段,在這個時期內的孩子往往性格暴戾,喜歡和父母對著幹等,這年頭想要當一個合格的家長是非常難地,特別是在孩子「叛逆期」時,管教顯得尤為困難。家長在這個時候如果沒有做好孩子的情緒疏導工作,很可能讓孩子走上一條不歸路。
  • 如果你的孩子在叛逆期建議你讀這3本書
    在當今家庭中,大多父母都有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待孩子不要過於強勢也不要過於寵溺,對孩子做到不軟不硬,剛剛好,不管你的孩子是什麼類型,只要家長做到少說多做,就可以把孩子教育好,尤其是處在叛逆期的孩子,身為家長首先我們要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環境決定成長,一個好的環境對孩子的將來有非常大的幫助
  • 孩子人生的3次叛逆期,這樣做,比你吼一千句管用
    兩歲左右——寶寶叛逆期兩歲左右是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英語中有個專門的詞——Terrible Two,中文叫做可怕的兩歲。不管是餵飯、穿衣還是洗臉刷牙,孩子都鬼哭狼嚎,稍有不滿意就摔東西,撒潑打滾。幾乎所有的媽媽都能在孩子2、3歲時,感受到這樣的煩惱。
  • 孩子才兩三歲,被父母說處於叛逆期,是不是有點冤啊
    關注兒童教育問題久了,就會發現孩子從2歲到18歲,都有父母說自己的孩子處於叛逆期。為啥2歲之前沒有人說呢?我想這是因為孩子此時不會流利的說話和走路,否則出現這樣的問題就不足為奇了:孩子一出生,就處於叛逆期,怎麼辦呢?
  • 叛逆期的孩子有多沙雕?網友的評論讓人笑到窒息!哈哈哈哈
    俗話說得好,孩子三天不打,上房揭瓦!雖然現在已經沒有瓦了,但是一點都不妨礙孩子調皮搗蛋的心,特別是叛逆期來的時候,做的蠢事更是沒眼看。她就很叛逆的蓋被子閉眼睛五秒入睡了如果孩子說自己不吃飯,那也可以這樣說:「那你不要吃飯!不要吃零食!不要喝飲料!」,以此類推,孩子不想寫作業的時候,你也可以用這個方法。
  • 克裡斯多福‧孟|怎樣與叛逆期的孩子相處?
    很多時候本來一件很開心的事情就可能在我和我孩子之間瞬間爆發一個很不開心的過程。我現在很想把家庭經營好,親子關係怎麼樣處理才好?我怎麼和她相處呢? 答:我的體驗是父母親通常不喜歡聽到我的答案。一般我被問到的問題是:我跟我的小孩有一些麻煩,教教我怎麼樣控制他們吧!對我來說,我們做父母都想要給到孩子們最好的親子教育,那就要從這個位置(本質)上給,在這裡我們能夠帶著智慧和理解引導他們。
  • 18歲之前,孩子通常有三個叛逆期,父母應該懂得的應對方法
    隨著孩子的不斷長大,家長發現已經無法「管住」孩子。孩子會變得越來越叛逆難管,事事和家長作對。面對叛逆期的孩子,家長會感受到束手無策,無法理解孩子的心理。如果說富養孩子長大,是一場艱巨的過程,那麼孩子的叛逆無疑就是橫越在過程中的高山。處於叛逆期的孩子,是聽不進家長的勸告,會產生高傲的心裡。家長的正確應對顯得至關重要。
  • 孩子越管越叛逆,父母不妨試試「魚缸法則」,比你吼一千句管用
    在育兒道路上,好多父母都想讓自己的孩子服從乖順,可是隨著孩子年齡增加,卻發現孩子難以管教,經常跟自己對著幹,總是做出反抗行為,這讓許多父母感到頭疼,甚至還因此打罵孩子,影響親子關係。要知道撫養孩子長大成人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個旅途中父母肯定會遇到很多的難題和障礙,而在這些障礙中,孩子的叛逆期是讓父母最頭痛的了,如果處理不好,可能會影響孩子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