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動作因姿勢像「橋」而被叫做「橋式運動」。也就是選擇性髖伸展運動,它可以增強患者腰部,臀部還有大腿肌肉力量。
患者仰臥位,屈髖屈膝,雙足底平踏在床面上,用力使臀部抬離床面;輔助者用一隻手掌放於患側膝關節的稍上方,在向下按壓膝部的同時向足前方牽拉大腿;另一隻手幫助臀部抬起。
隨著患者的進步,助者可在逐漸減少幫助的同時,要求患者學會自己控制活動,不向側方傾倒,臀橋還以發展為單橋,動態橋、多點支撐等進階形態。
中風病人在急於長期臥床不能坐起,或者盲目追求力量訓練導致肌張力增高,異常模式增強時,往往會陷入惡性循環。橋式運動正是因為其有效的軀幹控制以及對核心力量激活的良好反饋深受治療師所青睞。
指導偏癱患者抬臀時,通過選擇性伸髖激活「橋」下的肌肉,橋弓的維持抵抗重力使得患者軀幹控制能力增強,從而廣泛應用到偏癱患者身上。我們可以發現經過專業指導,堅持做臀橋的偏癱患者還可以抑制下肢伸肌痙攣模式,提高骨盆對下肢的控制和協調能力,這對他們的站立與行走都有明顯的幫助,運動始於某種姿勢結束於某種姿勢,每個病人從早期開始就應該重視姿勢控制以及軀幹控制能力。
早期病人在臥位下做臀橋訓練可以為坐起、行走時所需的各種肌肉活動和姿勢變換做準備,發病中後期的病人通過橋式運動增強軀幹控制,將會使今後的步態模式更接近正常,康復效果和生活質量更上一個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