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薑、洋姜、薑黃,原來這麼不一樣!

2021-02-07 田雪老師

但說到那些用於調味的植物,名字相似的有很多,不熟悉的話會帶來不少困惑。

姜姜家族就是這樣,生薑、薑黃、洋姜,名字聽起來都差不多,每一種也都挺有名氣的。

為了滿足大家的好奇心,我們就來梳理下這三款「姜」都有什麼不一樣。

生薑、薑黃、洋姜中,生薑和薑黃有親戚關係,而洋姜跟生薑關係比較遠,反倒跟向日葵關係更近一些。

按照生物界的分類列一下,大家可以更直觀的看到它們之間的關係。

生薑、薑黃、洋姜的外形乍一看有點神似,但細看也有著明顯的區別。

大家最熟悉的是生薑,就不多說了,薑黃形狀類似生薑但枝叉更細,截面顏色明顯更偏橙桔色。

而洋姜的塊莖大多為不規則的多球形或紡錘形,也沒有明顯氣味,不像生薑那麼辛辣。

生薑在日常生活中做調味品使用,帶來辛辣味道的物質,主要是姜辣素。

「姜辣素」作為一種植物化學物,抗氧化能力最為突出,同時還可以抑制大腸桿菌、枯草芽孢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有害菌滋生,有利於食物保鮮。

烹飪時使用生薑可以去腥提味,夏季還能做到一定的抑菌效果,減少胃腸道疾病發生的可能。

同時,生薑當中的姜烯酚和姜酚有抑制嘔吐中樞的作用,能緩解嘔吐。

這一點可以用於改善孕吐和暈車暈船,連續幾天吃一些生薑能感受到效果。

腐爛的生薑會產生一種叫做黃樟素的毒素,容易引起肝癌和食道癌。

即便是把姜爛掉的部位切掉,剩下的部分也往往已經被毒素汙染,最好整個丟掉。

薑黃在中醫藥領域常被用到,在醫學科研角度表現也不俗。

「薑黃素」是薑黃中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也是使其顯現橙黃色的物質薑黃素屬於多酚類物質,也是有益於健康的植物化學物,提取物常作為天然色素廣泛運用於食品、醫療、紡染行業。

以薑黃素為主要成分的治療腫瘤的藥物(柚格利)已經進入SFDA新藥的申報相關流程,與糖尿病相關的醫學研究領域也有不少進展。

但作為藥物的劑量和純度,與日常飲食生活中吃吃薑黃還是有很大差距的,並不能將前沿科學研究成果直接對等到生活裡噢。

日常食物中接觸比較多的是薑黃粉,以及含有薑黃粉的咖喱。

但這些調味品需要油脂來激發香味,往往需要油炒,或者直接被製作成高脂肪的調味料塊。

洋姜也叫菊芋、菊姜,一般會當作蔬菜直接吃,或者作為醃製鹹菜的原料。

「菊糖」是洋姜當中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它不能被人體吸收但可以被腸道菌群所利用,具有類似膳食纖維的健康作用。

從這個角度來說,洋姜是一款對健康十分有益的食材。如果當地可以買到,做涼拌菜很適合。

想要獲得洋姜的健康益處,建議涼拌或者炒菜吃,儘量不吃醃製鹹菜,減少鹽和亞硝酸鹽的攝入。

每多認識一種食材,都可以沿著它去尋找美味又健康的食譜。

提到姜,我總會想起一款以姜為原料的粵式甜品「姜撞奶」。

薑汁中的姜蛋白酶與牛奶中的酪蛋白相遇,蛋白質變性而凝固,便成就了布丁一樣的質感。

❶ 姜用研磨工具磨成薑蓉,放紗布中擠出汁。(或直接剁碎擠出汁水)

❷ 糖和牛奶放入鍋中加熱,並用溫度計測溫,當溫度接近80℃時停止。(沒有溫度計的話,可以加熱至鍋邊冒小泡時停止,放一邊冷卻1分鐘後使用)

❸ 將溫好的牛奶從一定高度倒入薑汁中,與薑汁進行衝撞(大約20cm高處倒下即可),蓋上保鮮膜靜置15分鐘。

哪怕每天多認識一種食物,也可以逐漸讓我們的食譜變得越來越豐富,也讓健康飲食變得更加有樂趣。

希望你能學到這篇推文背後的思路和方法,把相似的食材放在一起做比較和研究,能更迅速掌握更多食物信息噢。

[1]李偉鋒,蔣建蘭.薑黃素藥理作用的研究現狀[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誌,2017,33(10):957-960.

[2].吳嘉斕,王笑園,王坤立,龐思成,何政宇,倪元穎.生薑營養價值及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食品工業,2019,40(02):237-240.

[3].烏日娜,朱鐵霞,於永奇,高凱.菊芋的研究現狀及開發潛力[J].草業科學,2013,30(08):1295-1300.

[4]. 趙文竹,張瑞雪,於志鵬,王欣珂,勵建榮,劉靜波.生薑的化學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進展[J].食品工業科技,2016,37(11):383-389.

[5]. 魯煊.生薑的食療價值及在烹調中的運用[J].江蘇調味副食品,2020(04):4-7.

[6]. 趙琳靜,燕方龍,宋小平.菊芋菊糖的研究進展[J].食品研究與開發,2008(04):186-189.

相關焦點

  • 生薑的近親-薑黃 薑黃提取物
    薑黃,又名片薑黃,為姜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薑黃的根莖。呈不規則卵圓形、圓柱形或紡錘形,常彎曲,有的具短叉狀分枝,長2-5cm,直徑1~3cm。
  • 生薑和薑黃,傻傻分不清?
    乍一看這兩者確實差不多,甚至從藥效角度來看薑黃的作用效果比生薑更強,但是普通人千千萬萬不要拿薑黃代替生薑。非普通人就是指薑黃對應症的人群,將薑黃偶爾當生薑來吃是可以的,但食用薑黃的量需要有控制,以免藥效過強,引起機體的不良反應。 說完了生薑與薑黃的區別,相信大家對生薑與薑黃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接下來就要好好介紹一下「薑黃」這味藥材。
  • 洋姜可以這樣吃:只要不做成醬菜,其他都好說
    它的口感實在是太怪異了,軟中有脆,脆中回著無盡的甜,無論加多麼鹹辣的佐料也掩不住它自身那股超越一切的甜味,而那甜味又是一路往水果甜的方向奔去的路數,但它又長得那麼像生薑,實在不能把它當成水果來吃。要是它能稍微帶點生薑家族的辣味的話,我倒也不至於如此嫌棄,不會覺得這麼奇怪。但是,洋姜就是這樣自信的忠於自我,該怎麼甜照樣怎麼甜。
  • 洋姜、沙姜、木姜子,到底和姜是什麼關係?
    薑黃和姜同科不同屬,莖葉和姜有點相似,但如果把地下莖切開,就能看出明顯的區別,因為它是鮮豔的橙黃色。薑黃的使用部分就是這地下莖,一般不生吃,而是乾燥後磨成粉,也就是薑黃粉。薑黃和薑黃粉,有時也會用同屬的鬱金來製作丨en.wikipedia.org / SimonA.Eugster如果你聞過薑黃粉,一定會說:「這不就是咖喱嗎?」
  • 家庭版醃洋姜的做法,千萬不要直接加清水,多加一步,洋姜清脆入味,還不爛
    醃洋姜洋姜算是我們的家常菜,把它醃製起來,口感特清脆,有很多朋友把洋姜和生薑容易搞混了,我們先來說一下生薑,生薑是一年四季家常必備的食物
  • 生薑、薑黃、薑黃粉是一回事麼?
    生薑是常見的料理佐料,具有防寒、助陽、防風溼,促進身體新陳代謝、改善手腳冰冷的作用,關鍵營養素來自姜辣素。薑黃,外觀與姜非常相似,但與姜是完全兩種不同的東東。薑黃,被譽為「田野裡的黃金」,起源於印度,有5000多年的歷史,是古代醫藥書籍中提到的250種藥用植物之一,主要關鍵成分是薑黃素。
  • 薑黃、生薑你還傻傻分不清楚嗎?
    很多人都有聽說過薑黃,但是卻常常將其與生薑混為一談,以為薑黃就是生薑經過加工的一種產物,但你知道嗎,薑黃和生薑其實是兩種不同的植物哦!   也許會有很多人對薑黃感到十分陌生,但是我猜你肯定已經在不知不覺中吃過它了。因為薑黃是咖喱中的核心食材,黃澄澄的咖喱就是拜薑黃的顏色所賜。
  • 盆植的薑黃原來長得這麼好看,能看能吃真實用,超棒
    盆植的薑黃原來長得這麼好看,能看能吃真實用,超棒以香料的身份被種在花盆中,其實也不再少數,而長得好看又好用的似乎就比較少了。今天小花倒是想到一款,它的名字叫薑黃,在菜餚中的用到的次數還真不少,甚至對人體的健康也有著很大的幫助,你可能想不知道,名字聽起來如何普通的香料,竟然長得這麼好看。它的生長其實與生薑差不了多少,你只要有一塊薑黃的塊莖,也能讓它不斷繁殖的,這一點與其他的香草植株就很不同了。
  • 醃洋姜
    同樣的菜天天吃誰也會煩的,所以這醃蘿蔔有時就換成醃洋姜。洋姜是媽媽在溝畔荒地挖來的,據說是野生的,每年都會在那些地方自生自長。其長相與我們平時吃的生薑很像,但沒有生薑的那種辛辣味,不管是樣貌還是味道都是平平淡淡、土裡土氣。媽媽把挖來的洋姜洗乾淨晾乾水分之後,把淡醋加一些調料在鍋裡燒開,晾涼之後就把洋姜泡在陶瓷缸裡,過上三五天,入味之後就可以吃了。
  • 薑黃搭配生薑、胡蘿蔔一起吃會有什麼反應?
    本文介紹的三種食物已經遠遠不能用單純的「營養」來評判其價值,這就是生薑、薑黃和胡蘿蔔。您可能對胡蘿蔔的入選感到驚詫不已,下文將總結它們的所有特性,以及它們可以為您帶來的強大益處,解開您的疑問。經常食用生薑、薑黃和胡蘿蔔,尤其是同時食用這三種食物,不僅可以降低心臟病、癌症和糖尿病的風險,還可降低其他「輕微」但同樣令人虛弱的其他健康問題(如疼痛和炎症)的風險。生薑和薑黃都屬於姜科植物,這一點不足為奇。數千年來,兩種食物一直都被用於烹飪,並作為各種小病的治療方法。
  • 對抗感冒的最佳藥方 - 薑黃生薑飲 Turmeric Ginger Shots
    薑黃對於從神經到關節到大腦的任何身體炎症和疼痛都非常有幫助,是炎症和疼痛的終極解藥。在去除炎症的同時,薑黃包含的強效化合物能夠增強需要加強血液循環的身體部位的血液供應,因此對於患有慢性組胺反應(chronic histamine reaction)、或由於肝臟功能不佳導致血液毒性、或血液循環不佳的人特別有幫助。
  • 洋姜怎麼醃才最好吃?70歲外婆:我年年都這麼醃,放上1年也不壞
    洋姜的醃法很多,但最好吃的還是我外婆醃的,既有洋姜的爽脆入味,又有大蒜、辣椒的香辣,口感層次豐富。那麼,洋姜怎麼醃才最好吃?為此,我特意請教了我70歲的外婆:醃洋姜20多年了,按照我的方法來,肯定難吃不了!我年年都這麼醃,哪個吃完不說香,味道這麼好,就算放上1年也不會壞的。那麼,外婆到底是怎麼醃的呢?
  • 感冒肆虐的冬季 維生素C,生薑,檸檬蜂蜜水,薑黃... 靠譜還是騙人?
    紐西蘭的冬季最難熬溫度不低 但是冷溫度不低 但是潮去趟公共場合 身邊此起彼伏的擤鼻涕和咳嗽 心理防線首先潰敗了...孩子屢次遭幼兒園退貨 熬得是家長的耐心和財力...冬天 自保最重要我們的口號是 「不當受害者,不當傳染源」常見的保健方法,到底哪些靠譜,哪些騙人?
  • 一杯薑黃——暖暖的,很貼心!
    「我發現了,你的愛好總是如此獨特,就像你們小時候很喜歡喝生薑大蔥水一樣,感覺美味極了。」「因為真的很好喝啊,媽媽,這個薑黃和生薑是一樣的嗎?」「不一樣哦,薑黃是生薑的親戚,它們無論顏色、外觀,還是用途都很像,但又有自己的特色。媽媽給你看一張圖片,你看看哪個是生薑,哪個是薑黃?」「媽媽,我認識生薑的,我們學過ginger man,你忘記了嗎?
  • 深秋的第一杯薑黃——暖暖的,很貼心!
    哪成想這丫頭居然還上癮了,不僅很快接受薑黃飲的小眾口味,還對薑黃這種植物產生了濃濃的興趣。「媽媽,我好喜歡這個薑黃飲的味道。」「我發現了,你的愛好總是如此獨特,就像你們小時候很喜歡喝生薑大蔥水一樣,感覺美味極了。」「因為真的很好喝啊,媽媽,這個薑黃和生薑是一樣的嗎?」
  • 洋姜的醃製方法
    洋姜是一種營養價值非常高的食物,醃製的洋姜吃起來非常的好吃,下面就給大家分享一下洋姜的具體的醃製的方法。
  • 薑黃的價值和片薑黃之異同
    薑黃薑黃為姜科植物薑黃(黃姜)的乾燥根莖。
  • 生薑家族,原來開花這麼美,一個都沒見過!
    生薑大家都吃過,那你見過生薑開花嗎?生薑是姜科植物裡顏值最低的一種,畢竟人家也不靠外表吃飯,根莖才是關鍵。我們吃的生薑都不怎麼開花,偶爾會開黃色小花,也還蠻有特點的。但是自從若干年前無意看到了野薑花,就立馬陷進去不能自拔!
  • 苤藍和洋姜
    過去我們村兒不種苤藍,秋天隊裡分的是白蘿蔔、青蘿蔔、紅黃蘿蔔、辣辣換、芥菜疙瘩和賊不偷,鹹菜缸裡的大塊兒苤藍是稀罕貨,得上市場去買。這兩個字可能不對,但讀音絕對是對的。過去買醬油醋算是一筆大開銷,所以普通人家是很少捨得做避瘟菜的。做這個菜還得有耐性。比如把削好的苤藍中間掏個適當的坑兒,坑兒裡要放花椒大料,要放醬油和一小勺鹽,然後挨個放到雨淋不著的窗臺上,剩下的,就交給太陽和時間了。
  • 【往事回眸】父親的醬洋姜
    ,想到父親的醬洋姜。在當時,讓一家人不餓肚子,是父親最大的追求。所以,他在做搬運工之餘,常常帶領我們或開荒種地、或採菱挖藕、或捕魚撈蝦、或砍草拾柴。父親的醬洋姜,就是他親手種的、親手醬的。我家是商品糧戶口,不像農民有自留地,父親種洋姜都是選的宅旁、路邊、河坡之類的空閒旱地。好在洋姜生命力極強,種在哪裡都能蓬勃生長,而且一年種後,只要沒有人為破壞,往後年年都會有不錯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