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薑的近親-薑黃 薑黃提取物

2021-03-05 斯諾特生物集團

薑黃,又名片薑黃,為姜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薑黃的根莖。呈不規則卵圓形、圓柱形或紡錘形,常彎曲,有的具短叉狀分枝,長2-5cm,直徑1~3cm。表面深黃色,粗糙,有皺縮紋理和明顯環節,並有圓形分枝痕及鬚根痕。質堅實,不易折斷,斷面棕黃色至金黃色,角質樣,有蠟樣光澤,內皮層環紋明顯,維管束呈點狀散在。氣香特異,味苦、辛。

作為生薑的近親,這種鮮活的黃橙香料在印度、東南亞和中東的烹飪中很常見,薑黃與姜屬於同一植物家族的植物。它生於亞洲南部,但薑黃在全球其他一些溫暖潮溼的氣候中生長。像生薑一樣,它是植物的塊莖(根莖),用於食品和保健品。薑黃全株植物非常美,葉子像我們熟悉的美人蕉紋路順暢雅致,花色也十分鮮豔美麗,但大多數時候人們使用的多是薑黃的根莖部分。

薑黃的營養價值很高,每份含有6.3g 蛋白質, 3.5g 礦物質, 6.94g 碳水化合物, 2.6g 纖維, 349卡路裡熱量。研究還確定,在某些方面,薑黃還可以作為營養補充劑使用。

2020年1月6日,衛健委2019第8號公告,正式給予薑黃、作為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的物質,納入藥食兩用目錄。薑黃含有稱為薑黃素的健康化合物,其中最有效的是薑黃素。薑黃素是炙手可熱的功能食品原料,在北美市場發展迅猛,已經應用於膳食補充劑、飲料、化妝品等眾多領域。

【產品名稱】:薑黃提取物
【英文名稱】:Turmeric Root Extract Powder

【原料別名】:毛薑黃

【提取來源】:薑黃的根

【有效成分】:薑黃素

【產品規格】:10:1 20:1 ,可根據客戶要求定製生產
【產品外觀】:橙黃色粉末
【目    數】:篩選過80-100目
【檢測方法】:TLC

【微生物標準】

1、總細菌量:<1000CFU/gm

2、大腸桿菌:未檢出

3、沙門氏菌:未檢出

4、黴菌和酵母菌:<100CFU/gm

【應用範圍】:食品、保健食品,化妝品等。

【儲    存】:置於陰涼乾燥、避光,避高溫處。
【包    裝】:協商或內用雙層塑膠袋,1公斤鋁箔袋,25公斤紙板桶。
【保 質 期】:2年

相關焦點

  • 生薑、洋姜、薑黃,原來這麼不一樣!
    姜姜家族就是這樣,生薑、薑黃、洋姜,名字聽起來都差不多,每一種也都挺有名氣的。為了滿足大家的好奇心,我們就來梳理下這三款「姜」都有什麼不一樣。生薑、薑黃、洋姜中,生薑和薑黃有親戚關係,而洋姜跟生薑關係比較遠,反倒跟向日葵關係更近一些。
  • 薑黃、生薑你還傻傻分不清楚嗎?
    很多人都有聽說過薑黃,但是卻常常將其與生薑混為一談,以為薑黃就是生薑經過加工的一種產物,但你知道嗎,薑黃和生薑其實是兩種不同的植物哦!   也許會有很多人對薑黃感到十分陌生,但是我猜你肯定已經在不知不覺中吃過它了。因為薑黃是咖喱中的核心食材,黃澄澄的咖喱就是拜薑黃的顏色所賜。
  • 薑黃對人體的健康益處
    薑黃能行氣破瘀,通經止痛。主治胸腹脹痛,肩臂痺痛,心痛難忍,產後血痛,瘡癬初發,月經不調,閉經,跌打損傷。又可提取黃色食用染料;所含薑黃素可作分析化學試劑。這種生薑橙黃色的生薑是姜的近親,在印度,東南亞和中東的烹飪中很常見。
  • 薑黃搭配生薑、胡蘿蔔一起吃會有什麼反應?
    經常食用生薑、薑黃和胡蘿蔔,尤其是同時食用這三種食物,不僅可以降低心臟病、癌症和糖尿病的風險,還可降低其他「輕微」但同樣令人虛弱的其他健康問題(如疼痛和炎症)的風險。生薑和薑黃都屬於姜科植物,這一點不足為奇。數千年來,兩種食物一直都被用於烹飪,並作為各種小病的治療方法。
  • IFF新薑黃提取物來襲,生物利用度更高!
    美國國際香精香料(IFF)旗下的IFF健康與營養食品公司DolCas Biotech,就新一代全天然薑黃提取物的銷售和推廣達成合作。該薑黃提取物的品牌名為Curcugen,適用於膳食補充劑和食品飲料工業。
  • 被譽為「超級食品」的薑黃,到底有多「香」?
    提起「薑黃」,很多人會誤以為是咱們平常吃的「生薑」。雖然它們名字類似,但是屬類有別。生薑為姜科「姜屬」,薑黃則是姜科「薑黃屬」它們的營養成分及其功效都有很大分別。生薑,是常見的料理佐料,具有促進身體新陳代謝,改善手腳冰涼的作用,主要營養素來自「姜辣素」。
  • 感冒肆虐的冬季 維生素C,生薑,檸檬蜂蜜水,薑黃... 靠譜還是騙人?
    生薑有一定的消炎效果,喝生薑水想必會殺死那些感冒細菌吧!然鵝,生薑水裡有多少消炎有效成分,值得商榷。煮生薑就是沸水提取,是提取效率比較低的方法。能提出多少,提出後在沸煮的過程中會損失多少,還沒有數據(科學家們都研究高效率的生薑提取,往營養品、中藥藥劑方向。)晨起一杯熱熱的生薑水,很多時候對帶給你溫暖的感覺,精神上會好很多。
  • 薑黃:金光輝溢的大腕
    >薑黃,姜的近親由於薑黃幾乎沒有卡路裡,所以是減肥食物。薑黃的醫藥價值薑黃早已被用於中國和印度醫藥系統中,印度的傳統醫學認為薑黃可治肝臟疾病、健胃、驅蟲、抗過敏、止哮喘、鎮痛、治糖尿病、防衰老等。中醫稱薑黃入藥性寒、味苦,活血散淤、行氣解鬱,主治胸肋脘腹疼痛、痛經、熱病神昏、癲癇發狂。
  • 【新品上市】姜與薑黃系列
    這個姜與薑黃系列包括舒適的氣味,保溼油和包裝,這是完美的節日禮物。系列靈感來自丹麥的概念hygge(ho-gah),這是每天追求的幸福,舒適,和聯繫系。對我們來說,姜與薑黃是一個治癒系列,溫暖我們自己和我們周圍的人。這就是我們選擇這些新產品的原因。
  • 一杯薑黃——暖暖的,很貼心!
    誰知道這丫頭吃著自己的小零食,還愣是被我手中色澤溫暖的薑黃飲吸引了,撒嬌賣萌也要嘗一嘗。反正我買的薑黃飲是純植物無添加配方,薑黃本身還有提升免疫力、殺菌抗炎抗氧化的作用,給她嘗嘗也無妨。哪成想這丫頭居然還上癮了,不僅很快接受薑黃飲的小眾口味,還對薑黃這種植物產生了濃濃的興趣。「媽媽,我好喜歡這個薑黃飲的味道。」
  • 梅奧診所帶你了解薑黃對乳腺癌的作用
    你對薑黃的抗癌作用了解多少?最近有患者給梅奧診所寫信諮詢薑黃對乳腺癌的作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尊敬的梅奧診所:我最近被診斷出患有乳腺癌,將接受手術和化療。一個朋友告訴我:薑黃具有抗癌作用。之前,我服用過薑黃補充劑治療關節炎。希望您能告訴我有關薑黃的更多信息,以及是否可以將薑黃治療作為補充,與常規乳腺癌治療一起使用?
  • 阿育韋達告訴您---薑黃的秘密
    將一小撮薑黃和有機酥油的混合物塗抹在鼻腔內壁,可以止住流鼻涕,也可以止住鼻血、清理鼻竇、使嗅覺恢復原來的靈敏度,並有助於淨化思想和頭腦。其它疾病:吸入薑黃粉末有助於治療咳嗽、哮喘、鼻塞和打嗝。飲用混有薑黃的牛奶可以治療咳嗽和呼吸系統的疾病。對於眼鏡王蛇的咬傷,薑黃也有解毒的作用
  • 本草綱目:薑黃
    【臨床應用】1.治心疼(《奇效良方》)治心疼:薑黃、玄索、乳香、沒藥。上各等分為末,好酒用一盞,(心疼如手捉,一方用水煎)。每服6g,不拘時溫酒調服。方中薑黃破血行氣,通經止痛,為君藥。2.薑黃散(《雜病源流犀燭》)治風熱蟲牙痛:薑黃、細辛、白芷。上為末,擦牙,須臾吐出,鹽湯漱口。方中薑黃止痛,為君藥。
  • 我所了解的植物薑黃是這樣的……
    薑黃最初,薑黃這種植物我是在百度上一篇文章上看到的。文章講到薑黃素這種植物提取物在國外西方國家獲得很高的評價與推崇,這讓我很意外。我們常識是,像這樣的植物來源的提取物,大都帶有中醫中藥的印象,而中西醫之爭由來已久。薑黃,帶有中醫色彩的成分怎麼會輕易地被外國人接受呢?而且接受程度很高。2013年薑黃及其提取物的銷售在美國天然健康食品零售店暢銷草本植物原料中名列前茅。
  • 深秋的第一杯薑黃——暖暖的,很貼心!
    霜降將至,寒意漸近,我和孩子在家吃吃喝喝玩遊戲,她吃著她的海苔山楂棒棒糖,我喝著我新入手的薑黃飲,不亦樂乎。誰知道這丫頭吃著自己的小零食,還愣是被我手中色澤溫暖的薑黃飲吸引了,撒嬌賣萌也要嘗一嘗。反正我買的薑黃飲是純植物無添加配方,薑黃本身還有提升免疫力、殺菌抗炎抗氧化的作用,給她嘗嘗也無妨。
  • 從飲料到零食再到膳食補充劑,了解2020年薑黃市場應用發展趨勢
    2019年,Golden Brew推出的這款檸檬生薑薑黃蘋果醋產品,蘋果醋的作用本身就是改善消化健康,加之生薑和薑黃後效果就更為明顯了,該產品的口感沒有醋那樣的酸,有點檸檬風味,薑黃和生薑的辣味較為明顯。
  • 薑黃,請不要再混跡於咖喱中了
    接著,每天吃一小撮薑黃粉,持續吃一周,然後抽血檢驗,再一次將你的細胞混入同樣的自由基,我們會看到受損的DNA細胞減少了一半。這就是那一小撮薑黃的作用。因顏色呈金色而得名,熱乎乎的奶再加上薑黃和生薑,具有很好的暖身作用。
  • 薑黃的作用與功效
    在瑜伽傳統和印度阿育吠陀醫學中,薑黃被認為能夠淨化血液、身體和能量系統,每天食用薑黃能讓血液純淨,改善肝功能和循環系統,療愈胃腸道疾病,讓能量通透,身體充滿活力。可以說將薑黃納入每天的飲食當中,是預防許多疾病、修復身體和健康長壽的最佳手段之一。
  • 薑黃+黑胡椒的五大驗證健康益處
    黑胡椒和薑黃組合經常與其他成分混合,有時為了使其變得更美味,有時為了使其更有效。薑黃和黑胡椒經常與橄欖油、椰子油、蜂蜜和生薑混合,你也可以食用薑黃和黑胡椒茶,或者創造性地在一些菜餚中以自己的方式使用它。
  • 薑黃|來自土壤的黃金戰士
    薑黃與生薑雖然在名字上類似並且同為姜科但是屬類有別生薑為姜科姜屬薑黃則是姜科薑黃屬薑黃全株植物非常美葉子像我們熟悉的美人蕉紋路順暢雅致花色也十分鮮豔美麗但大多數時候人們使用的多是薑黃的根莖部分在傳統印度的阿育吠陀中薑黃的應用非常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