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臘八,材料豐富的臘八粥都是餐桌上的焦點,一碗熱乎乎的粥下肚,農曆新年就近了。
營養好喝的粥若是配上隆冬時節家家戶戶自製的醃菜,那才是錦上添花!嗯,悄悄咽下口水,小編今天想和大家聊聊佐粥小菜。
除了時下最應景的「臘八蒜」,常用於做醃菜的還有白蘿蔔、青蘿蔔、胡蘿蔔、黃瓜、萵筍、芥菜等等,總之選擇多得很就是啦。
都是尋常蔬菜,醃製一番就別具風味了,有的還成了地方特色:比如上海雪裡蕻、常州蘿蔔乾、廣東酸筍、重慶涪陵榨菜,尤其後者還和法國酸黃瓜、德國酸甜甘藍並稱世界三大名醃菜。
但您知道嗎?這些小菜挑動味蕾的秘密,其實就在於蔬菜本身。
從水靈靈的鮮蔬變為受歡迎的開胃菜,醬醋糖等調味料和食用添加劑都有功勞,但真正賦予一碟小菜色香味的,還有醃製過程中的化學變化。
在蔬菜上塗抹厚厚的食鹽,不只為了有鹹味,蔬菜在高鹽環境的「包圍」下完成脫水,不僅外形變「紮實」了,食鹽溶液裡的鈉、鉀、鈣離子等也使蔬菜不易腐壞。
天然附著在蔬菜本身的微生物就是最好的發酵劑,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乳酸發酵和輕微的酒精發酵,這是醃菜吃起來鮮脆爽口的關鍵環節。
醃製後期,蔬菜裡的蛋白質在酶的作用下水解為胺基酸,正因如此醃菜才能色澤鮮亮、香味兒誘人。例如,鮮甜口的醃菜就與丙氨酸、穀氨酸、天門冬氨酸有關。
但是關於醃菜,有些駭人的說法流傳已久,比如吃醃菜會「亞硝酸鹽中毒」「易患胃癌」等等,不信吧,就怕真的生大病;相信吧,平時就愛這一口的人還能愉快地佐粥下飯嗎?
搜索相關報導不難發現,因為吃醃菜被放倒還真不乏其人,他們的共同點就是心急吃了許多沒醃透的自製小菜,送醫之後被告知「亞硝酸鹽中毒」。
對此,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解釋說,植物性食物都含硝酸鹽,植物細胞中和細菌上附著的生物酶可將其還原為亞硝酸鹽,人體攝入0.2克即出現口唇發紫、胸悶嘔吐等中毒症狀,如果吸收達3克以上,則直接影響血液送氧能力,造成腦部缺氧死亡。
然而引發中毒的亞硝酸鹽卻不致癌,如果長期反覆攝入亞硝酸鹽,在酸性環境下與體內胺類物質結合,生成的亞硝胺才是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RAC)確認的2A類致癌物,與胃癌、食道癌緊密相關。
就算這會兒您家臘八粥都端上桌了,小編還有3個重要提示一定要講:
「太新鮮」的醃菜別著急吃。醃菜的亞硝酸鹽含量高峰出現在醃製第1-2周,此後含量逐步下降,3周後基本消失,因此醃製1個月左右再吃比較放心。
兒童和慢性病患者要少吃。高鹽高糖分的醃菜容易加重腎臟負擔,誘發高血壓;開胃菜吃多了也會不由得增加飯量和能量攝入,有發胖的風險哦。
不能只吃醃菜。醃製完畢的蔬菜,維生素含量幾乎破壞殆盡,餐桌上沒有新鮮蔬菜「壓陣」,只吃清粥小菜很容易營養失衡。
精彩閱讀
新發現!維生素C殺肝癌幹細胞,吃橙子、喝泡騰片有用嗎?
血糖高,能吃蒸米飯嗎?每個糖友都該知道這件事!
痛風患者不能喝咖啡?那你就錯過了咖啡的3個好處……
月牙少是肝有問題?指甲的6大傳言,這回一次講清楚!
痣黑色素瘤是什麼?痣的5個惡變信號,一定要知道
怎麼改善頭皮出油?告訴你3個辦法,搞定大油頭!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