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荷蘭啤酒品牌,一年營收高達1500億,卻被誤會是國產

2020-12-16 金融科技觀察家

酒文化在歷史的發展中,不但沒有衰退反而盛行,有關於酒的故事也有很多,說酒可以消愁,說能壯膽的也有。總之,現在出門聚會,飯桌上沒酒可不行。在國內眾多的啤酒品牌中,有一款國外的啤酒也很受消費者喜愛,不過經常被誤認為是國產,它就是喜力啤酒

聽這名字,就連小編都誤會了,「喜力」真的是有一股濃濃的中國風,但人家卻是一個地道的荷蘭品牌。喜力啤酒誕生於1863年,至今已有超百年的歷史,經過上百年的發展,喜力啤酒已經成為行業巨頭,其僅次於百威英博,是全球排名第二的啤酒廠商。

正因為看到了中國市場的潛力,喜力早在90年代就進入了中國。但是,由於前期市場布局不完善,所以一直沒能徹底打開中國市場。後來,喜力及時改變了營銷策略,將市場面向中高收入人群,還經常贊助各種體育賽事,大大提高了知名度。

現在,喜力啤酒在中國的發展越來越好,甚至在全球的銷量都在逐步提升。目前,喜力公司在全球擁有超過165家釀酒廠。有數據表明,去年喜力公司營收超過224億歐元,折合人民幣超過1500億元。這個營收數據不僅遠超其他競爭對手,更連國酒茅臺也不是它的對手。

相關焦點

  • 一個荷蘭知名啤酒,一直被誤認為國產品牌,每年在中國淨賺331億
    我國啤酒業有驕人之處,卻還是不樂觀,像這家啤酒公司。它一直被認為是國產品牌,實際上來自荷蘭,每年在啤酒市場也佔有重要份額,一年賺上百億。它便是喜力啤酒,一家荷蘭釀酒公司,1863年創建於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創造之初取名草堆,為了能有最好的啤酒,喜力先生走遍了全世界,尋找最好的配料。
  • 荷蘭知名啤酒:一直被誤認為國產品牌,一年在中國默默撈金331億
    19世紀隨著冷凍機的出現,人們開始對啤酒進行低溫後熟的處理,於是啤酒開始有了泡沫,19世紀末,啤酒傳入了中國,我國最早的啤酒作坊是俄羅斯在中國哈爾濱所建立的,1903年英國人與德國人在中國建立了英德啤酒廠,該啤酒廠是青島啤酒廠的前身。
  • 他是荷蘭啤酒巨頭,卻一直被誤解成國產品牌,每年在我國賺300多億
    hello,我是你們的小編星星,今天又來找大家聊天啦,啤酒是世界上消耗量排名第三的飲料,在公元前6000就被發明出來了,當時蘇美爾人在一次偶然的情況下用大麥芽做成了啤酒,後來歐洲地區慢慢開始學會了釀酒技術,其中比較有名的一個啤酒公司還是喜力。
  • 一年從中國賺走1700億,市場份額高達40%,卻被認為是國產品牌
    而這些外國企業來到中國以後,往往也會為自己起一個中文名,從而更好地塑造自身的品牌形象。與此同時,也有著許多本是我們國產的品牌被這些外資企業收購,成為了外國品牌,比如大家都知道的哈爾濱啤酒、中華牙膏等等。但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個品牌,本身就是一個完完全全的外國企業,它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金龍魚」。
  • 一個知名荷蘭啤酒品牌,一直誤認為是國產,一年在中國淨賺331億
    因為它便宜又好喝,已經成為了學生和年輕人在外遊玩首選的酒類,由於我國人口基數大,對啤酒的需求也大,也吸引了不少外資進入中國的啤酒行業,喜力啤酒就是其中的一個。 喜力啤酒公司於1863年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創建,因為喜力啤酒主要原料是蛇麻子,口感平順甘醇,不像一般的啤酒含有苦澀刺激的味道,所以它漸漸成為了世界上最大出口產品,是最具國際化的第一品牌。
  • 一個荷蘭啤酒品牌,一直誤認為是國產,每年在中國低調撈金331億
    中國古代最多的是白酒,其次就是米酒和果酒,而我們現在聚餐經常喝的啤酒卻是從外國引進來的「洋玩意」。公元前,還在古巴比倫文明之前的蘇美爾人就利用大麥發酵釀成了第一杯啤酒。在歐洲中世紀之前,因為遷徙和戰爭,啤酒就已經傳遍了歐洲。工業革命後,啤酒的釀造也變得非常方便。
  • 一個荷蘭啤酒品牌,卻被國人誤認為是國產,每年在中國淨賺331億
    在1945年日本投降時,當時的市政府就接管了之前由日本控制的啤酒廠,並且把廠名更改為我們現在聽到的「青島啤酒公司」。 1949年青島解放之後,「青島啤酒公司」又更名為「國營青島啤酒廠」,從此青島啤酒徹底成為了我國的啤酒品牌,並一直延續至今。跟一開始是外企而後慢慢成為國內企業的青島啤酒不同,喜力啤酒很長一段時間裡,都被認為是國產啤酒,但實際卻是荷蘭的企業。
  • 金光華李亞鶴:一個被誤認為是國產啤酒的荷蘭品牌
    中國人愛喝酒,尤其愛喝啤酒。因其酒精含量較低,且富有營養,加上價格低廉,一般人都承受得起,因此在中國大受歡迎。不過,金光華李亞鶴知道在中國有一個家喻戶曉的啤酒品牌,實際上是荷蘭的,金光華李亞鶴問你知道是哪個品牌嗎? 啤酒是人類最古老的酒精材料,是繼水和茶之後,世界上消耗量排名第三的飲料。
  • 荷蘭一知名啤酒,每年在中國撈金300億,卻一直被誤認是國產品牌
    不過中華文化中的酒大多為白酒、米酒之類的,至於啤酒那屬於外來的品種。據史料所記,遠在幾千年前的亞洲,古蘇美爾人就已會用大麥為材料製作出了可口的啤酒。這個蘇美爾人就是如今兩河流域的古老民族,很早就具有高度的文明了。不過後來到了中世紀時,啤酒已在歐洲普及了起來。
  • 這家美國公司的產品家喻戶曉,一直被誤認為是國產品牌,每年賺走幾...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在當代很多人的心中有這樣一個奇怪的道理,那就是「國產」都是次品,唯有「進口」才是先進的。正是這種不正確的想法,使很多人盲目追求國外的日用消費品,很少支持國產產品,其實,所謂的很多外國貨也是中國生產的,只不過貼了個國外品牌的標。
  • 一個荷蘭知名啤酒,卻被國人誤認為國產品牌,每年在中國淨賺331億
    啤酒是大家最能接受的飲料之一,借酒消愁愁更愁。而且他在世界上都享有名譽,排在了白開水和茶葉水的後面,啤酒的銷量非常大,中國最知名的啤酒,一個就是青島,一個就是雪花。
  • 日本知名飲料,一直被誤認為是國產品牌,一年在中國營收27億
    事實上,很多人並不知道的是,有一款日本知名飲料,在中國也是頗受到歡迎,它一直被誤認為國產品牌,一年在中國就營收27億元。這就是乳酸菌飲料界的著名品牌:養樂多。不妨讓我們來看看他們的故事。1963年的日本養樂多公司,為了能夠讓自己的品牌打響,率先推出了「家庭配送」的模式,如果要喝到「養樂多」,只需要一個電話,穿著統一制服,稱之為「養樂多媽媽」的女性,就會迅速上門進行配送,將新鮮的產品送到消費者的手中,同時,公司還貼心地送出傳單,說明最佳服用的時間和功效,憑藉這種經營理念和運作模式,養樂多公司在日本,單單是「養樂多媽媽」這個職務,就達到了6萬多名
  • 深度|啤酒觀察之一:一季超過半年 國產老大華潤啤酒盈利首超百威亞太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深度|啤酒觀察之一 :一季超過半年 國產老大華潤啤酒盈利首超百威亞太中報產業觀察之啤酒編者按:國產啤酒和國際啤酒品牌之間的差距到底還有多大?一場疫情讓啤酒的市場拐點提前到來,也讓國產啤酒企業在持續多年的產品升級下,第一次打贏了國際啤酒巨頭。上半年19家國內啤酒上市公司的成績單顯示,國產啤酒老大華潤啤酒(00291.hk)半年營收174億元,略遜百威集團的子公司百威亞太(01876.hk)的營收25.75億美元(按6.8375匯率,折合人民幣176億元)。
  • 人口不到2000萬的荷蘭,有哪些國際知名品牌?
    因此,荷蘭ASML公司在全球聲名大噪,「壟斷」這一全球高端市場,每年獨家向臺積電等大客戶供貨,ASML(阿斯麥)公司也成為了荷蘭的國際知名品牌。那麼,除了ASML光刻機,荷蘭還有哪些國際知名品牌?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飛利浦。ASML公司就是從飛利浦的半導體部門獨立出來的公司。
  • 國產牙膏巨頭「崛起」,擊敗兩大隱藏「美企」,年營收近300億
    中國製造一直是我國走向世界舞臺的一張名片,但在頂尖領域,國產企業卻很少能排得上號。比方說汽車行業,我們通常會想起寶馬奔馳,而不是吉利眾泰。在頂尖領域的落後,幾乎已經成為國人的共識,不過這些年,中國品牌也慢慢開始展露頭角。
  • 你以為的國貨,竟是有157年歷史的「舶來品」,收入是青島啤酒7倍
    不過,最開始在啤酒進入中國市場的時候,市場反應一般,人們對於這些舶來品不太感冒,一直到上世紀50年代,啤酒慢慢受到大家的歡迎並成為了酒桌上的主角,一度搶佔了白酒原有的市場份額。發展至今,啤酒早已成為了世界上消耗量排名前三的飲料,在國內的發展前景依舊可觀,不少品牌都加入到啤酒的行業當中。
  • 又一國產汽車倒下?曾年銷量30萬輛,如今跌去96%,一年虧損90億
    現在浙江省有吉利汽車,算是比較出名的,這家公司在收購沃爾沃汽車後,在研發實力上大增,已經開發了眾多暢銷的車型,現在每年的銷量都在百萬輛,在我國民營車企中實力是很強的,吉利汽車的老闆叫李書福,就在去年以3308.18億元的營收排名第一,成為浙江省最大的製造業民營企業。
  • 再次崛起的國產運動品牌:曾在中國僅次於耐克,現年營收百億左右
    在中國運動服飾品牌的發展歷程中,2010年似乎是一個分水嶺,在這之前可以說是百花齊放各爭其豔,但在這之後幾年裡國產運動品牌相繼進入了寒冬期。如今,在經歷了數年的調整期後,國產運動品牌又開始走向復甦,而在這復甦的過程中又要以曾經的國產運動品牌霸主李寧的復甦最受人關注。
  • 一年營收300億的百年青島啤酒,中國的驕傲,日本、德國將再無插足之...
    它是全球第五大啤酒廠商,是中國十大世界級品牌之一,是中國啤酒行業的第一,是中國啤酒界的驕傲。不可改變的卻是它是德國人創辦的,還曾披上日資外衣,股份被日本朝日集團掌握。過去是不可改變的,未來卻掌握在我們的手中。現如今的青島啤酒在郭廣昌以66億拿下朝日集團手中的全額股份後,成為了堂堂正正的國產品牌!
  • 「行業一線」高端啤酒受青睞,國產品牌吹響反攻號角
    其中國內頭部企業華潤啤酒2020年上半年在營收下降7.5%的情況下,淨利潤取得11.1%的高增幅;重慶啤酒則營收微降,淨利潤微增3%;香港生力啤營收淨利雙降,但都在10%之內;持續虧損多年蘭州黃河(000929-CN)期內繼續錄得虧損。而珠江啤酒(002461-CN)披露的業績預告顯示,預計上半年盈利2.33億元至2.75億元,同比增長10%至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