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之前就關注孩子2歲的話題,惴惴不安的,終於我的兒子圖圖2歲啦。一個傳說中貓狗都嫌棄的可怕年齡。
大概從圖圖1歲半開始,我陸陸續續的經歷了以下各種組合場景:
1、 就是要那樣東西,不給就打滾…
2、 你徵求的意見全都是不要,不行,不能…
3、 什麼都要圖圖自己幹,然而小小的人兒做的請自行想像…
4、 什麼都是圖圖的,一個破爛也不能丟…
2歲這麼可怕?
雖然做了足夠的心裡準備,但是面對這樣的娃娃有時候還是覺得太疲憊!為什麼這樣?這是因為從孩子18個月左右到3歲,寶寶自我意識逐步發展,開始鬧獨立了。行為表現就是什麼都要自己來,什麼都要聽我的,不依就會情緒爆發。
各類專業的分析我也不懂,總結一下大概就是:孩子兩歲左右會迎來第一個叛逆期,這個時期孩子總愛唱反調,發起脾氣就像火山爆發。
日常相處法則
道理好像大家都懂,但是相處的時候仍然崩潰啊,怎麼跟「小怪獸」相處呢?作為一個正在與2歲小娃還算愉快相處的麻麻,我簡單總結了一下:
1、讓他來選擇
在這個2歲的階段,我們經常會遇到一個情況,他早上會吵著穿特定的衣服,穿特定的鞋子,甚至走特定的路,大人通常會很疲憊,你個小人怎麼這麼多事?如果你和孩子總是因為同一件事情爆發戰爭,不妨針對這件事問一下孩子意見,可以避免許多麻煩。
你可以在問的過程中,下點小圈套,穿衣服的時候,不要問,寶寶我們穿衣服好嗎?而是問,你是要小汽車的衣服還是小海豚的衣服?面對不愛吃飯的孩子,不要說,你吃不吃飯?換個說法,今天是媽媽餵還是姥姥喂?(嗯,這一套也適合爸爸甩鍋)這些都非常管用。
我們曾經有一段時間,姥姥天天帶圖圖去小區對面的商場,一般都走地鐵通道,所以每次到了那裡他就會吵著要走地下通道,沒有按照他指定的路線走,就會大哭。真的不可以改變麼,有一次我帶他去,我跟他說,走地上呢,我們可以看見挖土機,攪拌車,走地下呢,就什麼都看不見,你要走哪條?他果斷的選擇了走地上。
事實證明,不要替他做決定,讓他自己來選擇,通常事半功倍。
2、別死磕,讓個步
我們說有些媽媽在面對孩子的時候一味讓步,這樣是不對的,但是死守原則,跟孩子死磕也大可不必。只要不是會傷害到自己和他人的那種原則,也不必太「較真」了,稍稍做一些無關緊要的讓步,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意見被重視,就可以將一場戰爭消弭於無形。
就像昨天晚上,圖爸帶著圖圖買回來2包薯條。說好的是圖圖一包,媽媽一包。結果他自己的很快吃完了,而我的還沒有開包。這個時候他還想要我的那包。我們都知道,晚上吃太多零食不好。在圖圖拿著薯條讓我開包的時候,我跟他說,這是媽媽的薯條,你的吃完了,你不能再吃了。這個時候他已經眼淚要下來了。我又說,這個是媽媽的,你真的想要的話媽媽可以分你一點。他說謝謝媽媽。在我拆包放在他手上之後,他真的拿了第一根薯條放在我的嘴巴裡!他說媽媽你吃一個我吃一個,就這樣我們愉快的在晚上9點把一包薯條吃光了。
這個方法就是一開始拒絕不讓步的情況下,做一個小小的讓步,他滿意了,世界和平。
3、來個溫柔的抱抱
有時候也會有死磕的情況,比如我們家圖圖不愛吃飯,怎麼哄都不吃,那最後罰站的結果就是哭的驚天動地。等他哭夠了,我就會伸出雙手說,來,哭累了吧,媽媽抱抱。面對這個絕好的臺階,他通常就識時務的就坡下驢,畢竟哭鬧也是蠻累的。
擁抱有一種治癒的力量,不用幾分鐘,小朋友就大雨轉晴,笑著跑開去玩了。
對於一個犯錯誤或者無理取鬧的孩子,你可以阻止他的錯誤行為,可以不答應他的要求,但卻不能不搭理孩子,任由他在自己的情緒中感覺到孤單害怕。要記得撫慰孩子的情緒,用一個堅實的擁抱,告訴孩子,雖然你做了錯事,但是媽媽永遠愛你。
4、榜樣的力量
面對2歲的孩子,我們通常的講的大道理是不管用的,這個時候就要藉助他那些偶像「朋友們了」。比如當他不要分享的時候,什麼道理都說不通的時候,我們就會經常繞到他最喜歡的巧虎身上來說,比如說面對這種情況,巧虎會怎麼樣?這個時候他就會合作很多,甚至馬上按照我們說的去做。
我們通常怕踩到跟別人家孩子對比的雷區,但是有時候榜樣的力量也是很強大的哦。
5、善用孩子的語言
大部分的我們其實也是第一次做家長,孩子在長大,我們也在學習。大家都知道童真童心,還是有很多媽媽說,我不知道怎麼跟孩子交流?
那麼我們不妨學習一些繪本的語言去溝通。前幾天他哭的時候鼻塞了,就問我「我的鼻子鼻子怎麼變成這個樣子」,通常這個時候,你準備怎麼跟他科普?我的方法是,引用情緒繪本上說的舉一反三「你笑的時候,開心就跑進眼睛了去了,你哭的時候,壞蛋就跑進鼻子裡去了「,他馬上就笑了,因為他不想壞蛋跑進鼻子。
其實上面講的都是一些日常與孩子相處小竅門,我也相信每個媽媽都有自己總結的一套「帶娃秘籍」。總的來說,「糟糕的兩歲」是孩子人生第一個「青春期」,雖然雞飛狗跳,但卻是成長的必經之路,面對這個時期的孩子,一定要多些愛心和耐心,讓孩子獲得更多的情感體驗。很快,你就會發現,那個軟萌萌的小朋友已經長成小大人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