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公眾號推薦
夾脊(華佗夾脊,佗脊)JiGji
部位:在背、腰部、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兩側,後正中線旁開0.5寸,一側17穴。
適應證:上胸部夾脊穴常用於心肺,上肢疾病;下胸部夾脊穴常用於肝、膽、脾、胃腸疾病;腰部夾脊穴常用於腰腹及下肢疾病。
操作:
①針尖向脊柱方向斜刺1~1.2寸,或直刺0.5~1寸。
②,刺神經根時,稍偏向內側,進針1.5寸(胸椎)2.5寸(腰椎),感應局部酸脹,或麻電感向四肢或肋間放散。
③,治脊柱關節炎時,向棘突間韌帶斜刺1~1.5寸;或橫刺向下透穴,進針2~3寸。針感酸脹向四周擴散。
[備註]
1,出處 《華佗針灸經》(第一椎名大椎,第三椎名雲門,第四椎名神輸,第五椎名脈輸,第六椎名心輸……第二十二椎名盡腸輸,第二十三椎名下極輸。 凡諸椎夾脊相去一寸也。 轉引自《醫心方》卷二。)
2,名實考 所謂「華佗夾脊穴」實際上就是華佗學派的背俞穴,而不是《華佗針灸經》於背俞穴外,另有「夾脊」之穴。 現代實驗研究表明:背部腧穴有3個進針點(距正中線旁0.3寸、0.5.寸、1寸),針尖位置可相同,主治也相同,可視為組穴一一同一個穴不同的體表進針點。
3,臨床應用舉例
(1),治霍亂轉筋:令病人正合面臥,伸兩手著身,以繩橫兩肘尖頭,依繩下夾脊骨兩旁相去一寸半,灸一百壯,無不瘥者。《肘後》雲此華佗法。(《醫心方》卷十一)
(2),中風偏癱痙攣:電針夾脊穴治療,在改善痙攣方面,總有效率86.7%。[光明中醫,2010(10):1858-1859]
(3),痙攣型腦癱:針刺夾脊穴治療,總有效率為84.4%[遼寧中醫雜誌,2009(5):815-817]
(4),腰椎間盤突出症:針刺夾脊穴。[針灸臨床雜誌,2006(8):8-9]
(5),帶狀皰疹:針灸夾脊穴。[吉林中醫藥,2011(4):350-351]
(6),絕經後骨質疏鬆症:夾脊穴為主治療。[中華醫學會第三次骨質疏鬆和骨礦鹽疾病中青年學術會議論文彙編,2011:48]
(7),帕金森病:針刺夾脊穴治療,具有較好的療效,可與西藥相媲美,其毒副作用小於西藥。[針灸臨床雜誌,2009(12):13-14]
(8),頸腰椎骨質增生:主穴為頸部5~7夾脊穴,腰2~5夾脊穴,根據病變部位選擇配穴。[中國針灸,1994(5):15]
文章內容源自《針灸經外奇穴》一書,版權歸原創所有,由:岐黃健康養身之術,小編整理,轉載請註明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上古針灸刺血健康療法
長按左邊二維碼關注我們
何老師微信:18339928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