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經外奇穴之(二十九)——夾脊(華佗夾脊,佗脊)

2021-02-07 上古針灸刺血健康療法

優質公眾號推薦

夾脊(華佗夾脊,佗脊)JiGji



部位:在背、腰部、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兩側,後正中線旁開0.5寸,一側17穴。


適應證:上胸部夾脊穴常用於心肺,上肢疾病;下胸部夾脊穴常用於肝、膽、脾、胃腸疾病;腰部夾脊穴常用於腰腹及下肢疾病。


操作:

①針尖向脊柱方向斜刺1~1.2寸,或直刺0.5~1寸。

②,刺神經根時,稍偏向內側,進針1.5寸(胸椎)2.5寸(腰椎),感應局部酸脹,或麻電感向四肢或肋間放散。

③,治脊柱關節炎時,向棘突間韌帶斜刺1~1.5寸;或橫刺向下透穴,進針2~3寸。針感酸脹向四周擴散。


[備註]

1,出處 《華佗針灸經》(第一椎名大椎,第三椎名雲門,第四椎名神輸,第五椎名脈輸,第六椎名心輸……第二十二椎名盡腸輸,第二十三椎名下極輸。 凡諸椎夾脊相去一寸也。 轉引自《醫心方》卷二。)


2,名實考   所謂「華佗夾脊穴」實際上就是華佗學派的背俞穴,而不是《華佗針灸經》於背俞穴外,另有「夾脊」之穴。 現代實驗研究表明:背部腧穴有3個進針點(距正中線旁0.3寸、0.5.寸、1寸),針尖位置可相同,主治也相同,可視為組穴一一同一個穴不同的體表進針點。


3,臨床應用舉例

(1),治霍亂轉筋:令病人正合面臥,伸兩手著身,以繩橫兩肘尖頭,依繩下夾脊骨兩旁相去一寸半,灸一百壯,無不瘥者。《肘後》雲此華佗法。(《醫心方》卷十一)


(2),中風偏癱痙攣:電針夾脊穴治療,在改善痙攣方面,總有效率86.7%。[光明中醫,2010(10):1858-1859]


(3),痙攣型腦癱:針刺夾脊穴治療,總有效率為84.4%[遼寧中醫雜誌,2009(5):815-817]


(4),腰椎間盤突出症:針刺夾脊穴。[針灸臨床雜誌,2006(8):8-9]


(5),帶狀皰疹:針灸夾脊穴。[吉林中醫藥,2011(4):350-351]


(6),絕經後骨質疏鬆症:夾脊穴為主治療。[中華醫學會第三次骨質疏鬆和骨礦鹽疾病中青年學術會議論文彙編,2011:48]


(7),帕金森病:針刺夾脊穴治療,具有較好的療效,可與西藥相媲美,其毒副作用小於西藥。[針灸臨床雜誌,2009(12):13-14]


(8),頸腰椎骨質增生:主穴為頸部5~7夾脊穴,腰2~5夾脊穴,根據病變部位選擇配穴。[中國針灸,1994(5):15]


文章內容源自《針灸經外奇穴》一書,版權歸原創所有,由:岐黃健康養身之術,小編整理,轉載請註明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上古針灸刺血健康療法

長按左邊二維碼關注我們

何老師微信:18339928983

相關焦點

  • 神奇的經外奇穴---華佗夾脊
  • 夾脊穴(jiá jǐ xué)
    1 拼音jiá jǐ xué2 英文參考EX-B2[中國針灸學詞典]3 概述夾脊穴為經外奇穴名:1.背部脊椎兩旁的穴位
  • 鬥膽為華佗夾脊穴逐個起新穴名字銜接
    幾乎就是運用氣功,運氣於指端,點擊患者傷者的脊椎兩側相應的部位,這使得我從中悟出了竅門,華佗夾脊穴是從古代到現代急救之穴。現代,有的人把華佗夾脊穴叫做【神經根】,還有人把華佗夾脊穴叫做【原始點療法】,雖然發揚了光大了華佗夾脊穴的作用,但是,他們卻隻字不提華佗夾脊穴這個名稱。
  • 健身氣功與「夾脊」
    一、「夾脊」之源流出處夾脊又名夾脊穴、挾脊、夾背脊、佗脊、華佗夾脊等。在健身氣功功法中,不光有穴位名詞的使用,更多則作為動詞運用,夾脊引自於道家丹門術語,指兩肩胛輔夾其脊,形成一夾道,因名夾脊。夾脊最早出自《內經》,《素問·刺瘧》曰:「十二瘧者,……又刺項以下夾脊者必已。」最早將夾脊刺法應用於臨床的,據文獻記載首見於華佗。
  • 【柏正康~華佗夾脊灸】
    主治病症主治範圍比較廣,其中上胸部穴位治療心肺、上肢疾病,下胸部位治療胃腸疾病,腰部的穴位治療腰、腹及下肢疾病。
  • 華佗夾脊,簡單速效
    ,大家可能都會知道華佗給關公刮骨療疾,都會想到華佗在外科中麻沸散的創舉發明,可是似乎人們忘記了他在針灸上的最大貢獻,那就是夾脊穴,現在的脊柱相關性疾病何償不是夾脊穴的具體應用呢,現在有些人整理的「脊針療法」也未償不是華夏夾脊穴的妙用。
  • 讓寶寶強壯的秘笈「華佗夾脊」
    詢問了一圈據說「華佗夾脊術」效果不錯還簡單易學。我找了資料你看看,這周四正好有公益教學活動。聽說費用隨喜,為了用於佛教書籍的印刷。我覺得靠譜!夾脊穴的使用最早見於《素問·刺瘧》:「十二瘧者,……又刺項以下俠脊者必已「。佗以此術傳子孫,代代皆秘之。簡單的說常用於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瀉、失眠及小兒疳積,感冒,發燒等症狀,不僅可以促進寶寶生長發育,還可以強身健體,防治多種疾病。
  • 【穴位】經外奇穴之(四十九)——內膝眼
    取穴:屈膝,與足陽明經犢鼻穴內外相對。適應證:常用於膝部疼痛,腫脹。操作:①向膝中斜刺0.5~2寸;②透刺對側犢鼻穴。【備註】1.出處   《華佗針灸經》(華佗雲在膝蓋下兩邊宛宛中。 主膝弱痙疼冷,脛痛矣。《小品方》雲「膝內外目」,一膝有二穴,各在犢鼻兩旁陷者中,如猴孫眼是也。轉引自《醫心方》卷二。)《太平聖惠方》(膝眼四穴,在膝頭骨下兩旁陷者宛宛中是穴。針入五分,留三呼,瀉五吸。主膝冷疼,疼痛不已。禁灸。)
  • 逆轉衰老煉夾脊,夾脊一竅逆轉衰老之氣!
    前輩們在實踐中發現,人體羶中、天目、泥丸、夾脊、命門、丹田、海底等七個關鍵穴位是聚集人體元氣的重要穴位。其中,夾脊一竅又是關鍵之關鍵。夾脊竅在中醫經絡學中,名為心俞,在第七胸椎兩側一寸半處,是心氣出入的門戶。而「心主神明,為五臟六腑之大主」,故夾脊一穴,與五臟六腑相關,可見夾脊一穴非同一般。
  • 督脈穴位針灸和按摩,調理問題多
    且看正文~~華佗夾脊穴(《腧穴名稱與定位》GB/T 12346—2006,稱夾脊,以下均按此稱謂)雖屬經外奇穴,但在功效上仍與經絡系統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手足三陽經皆與督脈相互溝通,尤其是足太陽膀胱經之背俞穴均在其兩則,其臟腑的經脈與督脈相互溝通,故背俞穴與督脈在功效方面有相通之處,兩者有密切的聯繫。
  • 夾脊關在道家修煉中的作用
    到此境界的練功者,百病全消,精力充沛,整個人有「脫胎換骨」之感,是修煉上一個質的飛躍,為練功者夢寐以求。《尹真人東華正脈皇極闔闢證道仙經》中說:「蓋切切然以意守夾脊雙關,自然通於天心一竅(筆者按:天心此處指臍內一寸三分處,為先天元氣、元陽團聚之處)。得與先天元始祖氣相連,如磁石吸鐵而同類相親,即莊子真人所謂真人之息以踵也,行之既久,一呼一吸,入於氣穴,乃自然而然之妙也。
  • 「夾脊關」在修煉中的作用
    其良性效應極多,有「夾脊一通,百病不生」之美譽。就其大端而言,約有四大效應: 一曰凝元神,銷識神元神、識神是古代丹道修煉術語,識神是指人體被後天七情六慾所汙染的雜妄之心,而元神是指人體本源的清淨自心,一如人在嬰兒時不知不識、純真無雜的心理狀態。
  • 「夾脊關」在道家修煉中的四大作用
    到此境界的練功者,百病全消,精力充沛,整個人有「脫胎換骨」之感,是修煉上一個質的飛躍,為練功者夢寐以求。《尹真人東華正脈皇極闔闢證道仙經》中說:「蓋切切然以意守夾脊雙關,自然通於天心一竅(筆者按:天心此處指臍內一寸三分處,為先天元氣、元陽團聚之處)。
  • 經外奇穴|椎杼
    【與經穴關係】位於督脈「大椎」穴與膀胱經「大杼」穴連線之間點。【主治】哮喘,肺結核。【刮痧】在此穴位上直接刮,力求出痧。【針法】針3~5分,針感局部脹。【引證】①《北京中醫學院報》(1959年,第1期)在「針刺動脈跳動點的臨床體會」一文中介紹:椎杼穴在大椎、大杼穴之中間。」②《廣東中醫》(1960年,第6期)汕頭市商業局職工診療所在「 奇穴注射少 量鏈黴素治療14例肺結核的初步療效觀察」一文中介紹:「奇穴——在第一胸椎棘突旁開2釐米處取穴,即大椎穴與大杼穴連線之中間。」
  • 【穴位】經外奇穴之(三十四)——肘尖
    [備註]1,出處  《竇太師針經》(肘尖二穴,在手尖肘大骨尖上是穴。禁針,灸七壯。 治眼目疼痛,上星翳膜,冷淚常流,風沿爛眼。)《奇效良方》卷五十五(肘尖二穴,在手肘骨尖上,是穴屈肘得之。 治瘰癧,可灸七壯。)
  • 經外奇穴|腰眼
    【與經穴關係】位於「陽關」(屬督脈,位於第4、第5腰椎棘突之間點)穴兩側3寸8分處。【主治】虛弱羸瘦、肺結核、氣管炎、睪丸炎、腰痛、傳屍、腎虧、婦產病、消渴、梅毒勞蟲、血凝氣滯。【刮痧】在此穴位上直接刮,力求出痧。
  • 調理脊柱通--「尾閭關」「夾脊關」「玉枕關」
    身體關竅部 位的意義異常重大,所以從古至今,各派內修之人無不視之如天機,從不輕易外洩,僅有極少的嫡傳弟子可窺其奧妙。尾閭關與傳統中醫所說的腎氣、命門之火的意義類似,它和人的生殖、胎孕、成長、衰老的過程密切相關,是生命活動的動力之源,孕育氣血之源。通過尾閭關所表現出來的身體信號,就可以檢測出自己先天體質的強弱和泌尿、生殖系統疾病。